香港八大旅游景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10:17:44

香港八大旅游景点

香港八大旅游景点(): 太平山
香港的城市景观异常独特,香港可能是全世界高楼层建筑物最密集的城市.而要找一处最理想一观香港这个国际大都会的地方,位於香港岛最高点的太平山可能是最值得推介的.也由於太平山下有数百万人的家居,入夜后,百万家灯火尽收眼帘,有如万株吊满灯泡的圣诞树般.如此耀目璀璨之夜景,没有其他地方的夜景可以跟她比较.
香港八大旅游景点(): 星光大道
位於尖沙咀太空馆至洲际酒店之间的星光大道,在维港有两岸高厦的华灯倒映下,香港电影金像奖女神见证星星闪闪;象徵香港作为东方荷里活的星光大道,绝对是不能错过的香港旅游景点.晚上这里也是幻彩咏香江及激光水幕汇演的好地方.
香港八大旅游景点(): 浅水湾
浅水湾不仅有迷人的阳光、海洋与沙滩,还有充满殖民色彩的房舍及优雅别致的住宅区.夕阳西下,在闹市中平静的体会醉人的黄昏.

 

别看这些住宅好像不起眼,就因为占了风水宝地,所以价值不菲,有的甚至到了15万港币/坪……浅水湾位于香港本岛的南部,蜿蜒曲折,是香港具有代表性的沙滩之一,不过那个沙子黄色的,质地比较粗糙,导游说是人工修筑的呢。浅水湾举世闻名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沙滩,更多的是因为它是香港富人区之一,在环海的山上,随便找找,都能找到每天都能在杂志上看见的名人们的住宅。为什么富人们都喜欢扎堆浅水湾呢,因为风水旺啊、进镇海楼公园,阴面而来就是“千岁门”,寓意长寿,公园内不给游客烧香,据说是香港富豪已经在海上供奉了3座大香,帮大家烧香拜佛了,镇海楼前供奉着观音菩萨和天后圣母的大型雕像,信众很多呢,求平安、求子之外最火的莫过于摸财神了呢,看看,这么多人排队等候和财神爷亲密接触呢,财神爷斜对面就是长寿桥,这个是求长寿的地方,长寿桥上走一次,就能增寿一年,而且这个桥只能走过去之后,从旁边绕回来,再走一次才有用,如果走来走去,就白求了呢。不过现在大多走三次求个意头就好了,看看,即使下雨仍然很多人走上几次,长寿桥边盖的亭子也叫万寿亭,相得益彰啊,求平安、求子、求财,那肯定姻缘也得求啊,看看这个姻缘石,摸的人有多少啊。
有的人挺厚道,摸一次也就好了,有的人摸了好多次都不放手,如果特别灵验,那这些人是不是桃花运特别多啊……你看现在摸姻缘石的这对陌生男女,会不会结缘呢?

据说风水相当好。香港人很重视风水,有“一运二命三风水”之说。 意思是说,命、运对人的一生固然十分重要,但风水的影响亦是不可小视的。港岛很多豪门巨富都在这里建有住宅,就是看中了这里的风水。浅水湾畔风水楼,遂成此间一景。我们顺着导游的指点,一幢幢地望过去。
浅水湾英文名Repluse Bay,取自于当年一艘英国海军战舰的名字。浅水湾成名已久,近代著名小说家张爱玲的经典之作《倾城之恋》就是以当时的浅水湾酒店作为背景。
    
    由于浅水湾的秀丽景色,现这里已成为港岛著名的高级住宅区之一,其中包括香港巨商李嘉诚、包玉刚的豪华私宅。
左首山脊上一幢粉红色的建筑是香港功夫巨星成龙的豪宅。外观一般,但位置很好。像这样的豪宅,据说每平方米要以几十万计。成龙在港岛的房产绝非仅此一处。导游说只要风水好的地方差不多都有成的行宫。好家伙,古之帝王也不过如此!其资产之巨可见一般。难怪成老大出手豪阔,资助贫困和襄赞公益动辄百万千万。但无论多么富有也都是辛苦赚来的干净钱。所以港岛虽发生过多起针对富人的绑架案和盗窃案却都与成龙无涉。看来“盗亦有道”这句话并非全无道理。成大哥可以坦然地去做他该做的事,每天战战兢兢睡不着觉的是那些贪官污吏。有一栋造型别致的白色大楼。蓝天下格外惹眼。它的别致之处在于整栋大楼的中央开了一个大方洞,导游告诉我们,这样的设计完全是出于风水的考虑。原来,楼后面的山是港岛“九龙顾主”风水格局中的一条。龙是要入海的。这楼挡住了龙的去路怎么行?于是设计者便在龙头所向的部位开了一个大大的窗子,据说这样就能顺风顺水一顺百顺了,呵呵。因为这楼的风水实在太好,惦记它的人很多,与其一次性售出,不如把它当做一固体银行,所以这一爿房子是只租不卖的。 东北面山脚下的那栋造型颇似锣鼓的海景大厦,据说归亚洲女首富、香港华懋集团主席龚如心所有。这位被称作“小甜甜”的女人,为了赢得丈夫身后近400亿遗产,不屈不挠地打了9年官司(比抗日战争还多一年咧),终于将遗产争到了手(当然也包括这栋漂亮的造型别致的楼宇)。然而,小甜甜的命运实在是差了些,胜讼后不到一年,便追随夫君而去,亿万财产,竟是无福消受。眼前这一爿估值约100亿港元的豪宅,如今也不知道归入谁的名下了。可见风水再好,也抵不过一个“命”字。香港人把“风水”排在“命”、“运”之后,自然是有其道理的!命里有时只管取,命里无时莫强求,信然!

 

 


香港八大旅游景点():海洋公园
香港海洋公园没有全球最大的海洋馆,也不是全球最大的机动游戏乐园,但香港海洋公园却可能是大家眼中全世界最快乐的海洋主题游乐园.除了有趣味十足的海豚海狮表演,也有由250多种数量达 2千多条鱼群的海洋展览馆.喜欢刺激的朋友,盘山临海而建的机动游戏绝对是未玩先兴奋.

香港十大旅游景点(): 黄大仙祠
黄大仙祠可能是香港最多善信的祠庙,其红柱金顶蓝楣黄格的外观,更可视为中国传统寺庙建筑的典型.
香港八大旅游景点(): 香港仔
香港仔是香港渔船的聚集处,传统的渔船与附近山腰林立著现代高楼,两种完全不同的景物共存构成强烈的对比, 再加上中国传统风格的画舫"珍宝海鲜舫",美绝的中色渔港就在眼前..
香港八大旅游景点(): 游轮
维多利亚港是世界三大夜景之一,而360o观赏维多利亚港最便宜的方法就是乘坐天星小轮穿梭九龙半岛及香港岛即可.
香港八大旅游景点(): 香港迪士尼乐园
可以说国语的香港迪士尼乐园,全球最新的迪士尼乐园,迪士尼当然是香港十大旅游景点之一.

 

维多利亚港简介

维多利亚港是位于香港的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之间的港口和海域,是中国的第一大海港,世界第三大,仅次于美国的旧金山和巴西的里约热内卢。维多利亚港的名字,来自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一年四季皆可自由进出,在天时地利下,维多利亚港成为中国最大的港湾。

水面宽阔,景色迷人,海港的西北部有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运输中心之一的「葵涌货柜码头」。每天日出日落,繁忙的渡海小轮穿梭于南北两岸之间,渔船、邮轮、观光船、万吨巨轮和它们鸣放的汽笛声,交织出一幅美妙的海上繁华景致.

在香港,维多利亚港两岸有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维多利亚港的景色。坐拥维多利亚港海景的住宅、酒店或办公室,在香港被视为富裕的象征。因此,『无敌海景』往往成为物业的卖点之一,有海景的物业售价或

  租金和没有海景的可以相差很大。维多利亚港的存在,让香港无数的建筑物增添了景观价值和金钱价值。

两岸延绵好风光

  维多利亚港的海岸线很长,南北两岸的景点多不胜数。香港岛一岸既有充满现代感的高楼大厦和已成地标的香港会展新翼,也曾有怀旧的天星小轮码头(已拆除);九龙则有香港艺术馆和香港太空馆。维多利亚港日间蓝天白云碧水,小船和万吨巨轮进出海港,互不干扰,到了夜晚便更加灯火璀璨,缔造「东方之珠」的壮丽夜景。

香港的夜景因而与日本函馆和意大利那不勒斯并列「世界三大夜景」。

维多利亚海湾的夜景是香港最具特色的风景。一幢幢摩天大楼拔地而起,从窗口射出的灯光与沿着大楼的轮廓装饰的霓虹灯相互辉映,在如繁星闪烁的万家灯火中,霓虹灯五光十色的异彩将那一片片星光灿烂的世界渲染的格外鲜艳。海水在五彩的灯光映照下流溢着斑斓的色彩。         维多利亚港的海岸线很长,南北两岸的景点多不胜数。香港岛一岸既有充满现代感的高楼大厦和已成地标的香港会展新翼,也曾有怀旧的天星小轮码头(已拆除);九龙则有香港艺术馆和香港太空馆。维多利亚港日间蓝天白云碧水,小船和万吨巨轮进出海港,互不干扰,到了夜晚便更加灯火璀璨,缔造「东方之珠」的壮丽夜景

 

 

 香港海底隧道

 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有三条海底隧道,越过维多利亚海峡,把港岛与九龙半岛连接起来。港九中线海底隧道1972年建成,全长1.9公里,包括一条四车道、日流量12万次的汽车隧道和一条地铁隧道。港九东线隧道,1989年建成,全长1.8公里,日通过汽车9万车次。1997年4月建成的西线隧道,六车道,日车流量可达18万次。三条海底隧道使回归祖国后日益繁荣的香港特别行政区交通无阻。

 

香港十八个区

香港岛(4个区):

中西区、东区、南区、湾仔区
九龙((共有5个分区)
九龙城区、观塘区、深水埗区、黄大仙区、油尖旺区
新界(共有9个分区)
离岛区、葵青区、北区、西贡区、沙田区、大埔区、荃湾区、屯门区、元朗区

 

认识香港:香港十八区

中西区

特点∶一个充满地区传奇故事,历史建筑及富有生气的文化,商业及旅游重点。
中西区是较早发展的旧区之一,传统色彩浓厚,。

  中西区是香港十八区之一,是香港最早发展的地区。中西区包括金钟、中环、上环、西营盘、石塘咀、坚尼地城、山顶等地。中西区东接湾仔区、南接南区、北接油尖旺区。西部及西北部水域则与离岛区及葵青区连接。

  港岛中西区是全港最多有钱人居住的地方,并连续四年成为香港的富贵区。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一项有关人口及社会经济特征统计显示,中西区住户每月收入中位数达二万三千元,是十八区之冠。而深水埗及元朗区则成为最低收入地区,住户每月收入中位数分别为一万一千七百元及一万三千元。最“富”与最“贫”的地区,家庭收入相差近一倍。 不少香港人都以在中环上班为荣。但由于中环土地即使多次填海都始终不能满足需要,加上中环办公室的租金一直都居高不下,这个港岛的主要商业区,便逐渐的扩展至上环、金钟及湾仔北岸,而人流也就慢慢的不及以前。不过贵为香港的心脏和金融市场中心,中环的商业活动仍然相当频繁。

中区以商业大厦、银行、政府机构为主,这里是香港地区的商业中心、金融中心和行政客署所在地,是香港地区最繁华的地段。香港市区主要集中在这里。

 

湾仔区:湾仔位于香港岛北岸中央位置,是一个新旧并存的独特社区,揉合旧传统与新发展的精粹,亦是香港历史最悠久和最富传统文化特色的地区之一

湾仔区包括湾仔铜锣湾跑马地大坑渣甸山湾仔峡

要留意海底隧道以东、维多利亚公园、港铁天后站、励德邨等都是位于东区。

湾仔区著名的建筑有香港第二高的楼宇“中环广场”、铜锣湾商业区、跑马地马场等。

湾仔区是香港十八区中唯一一个没有任何公共屋邨的地区

今天的湾仔全区面积约976公顷,居住人口约17万,而到湾仔区工作、购物及享用区内设施的人士则多达60万。湾仔有极完善、又方便的公共交通系统。

每天有不少的游客及本地市民来到湾仔,体会它的活力及变化万千的面貌。湾仔拥有多座世界级的著名商业大厦与摩天大楼,其中具代表性的有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中环广场及时代广场。同时,它亦保存了独特的历史建筑物,著名的历史古迹和文物包括香港最古老的邮政局 — 湾仔旧邮政局(现已被列为法定古迹),一个半世纪前见证海旁发展的洪圣古庙,以及供奉北帝铜像的北帝庙。此外,位於李节街的李节花园,重建后在其对出的休憩用地兴建了一座楼高三层、具有战前建筑物正面外墙特色的楼牌,深具传统建筑物的古典味道与艺术感。
    湾仔,原意为「小湾畔」,在约150年前是港岛北岸线的一个细小多沙的海湾,因为在地理上它是处於较低的位置,故又称为「下环」。这个海滨小村,人口稀少,大部分是渔民,他们集中在洪圣古庙一带作业,因该处可俯瞰整个港口。村民供奉的洪圣古庙,现在仍然屹立在皇后大道东原来的位置,但多年的填海工程已把海岸线推前了,密集的住宅与商业楼宇现环绕著洪圣古庙。
    湾仔在1921年进行了首次大规模的填海工程,主要是为纾缓长期的住屋需求。在九年的填海工程中,共填得36.4公顷土地,由东面的铜锣湾伸展至西面的军器厂街。因填海而得的庄士敦道、马师道、杜老志道、史钊域道及菲林明道,现已成为湾仔区熙来攘往的主要道路。
     随著时间的过去,湾仔由一个细小的渔村,逐渐变成一个繁盛的商住中心。在1950年代,湾仔是个憩静的居住地区。至1970年代,铜锣湾至红磡的海底隧道落成,以及海旁的告士打道启用之后,湾仔便成为连接香港与九龙的主要通道,也是贯通港岛东部与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

铜锣湾:是香港的主要商业及娱乐场所集中地。区内有多家大型百货公司及大型商场,包括:崇光百货、时代广场、利舞台广场以及世贸中心。铜锣湾购物区亦是全世界租金第二贵的地段,仅次于美国纽约的第五大道。位于时代广场的连卡佛是顶级名牌聚集的高级百货店,不少顶级品牌以店中店的形式在这里设置分店。AnnaSui近来将在时代广场开设亚洲面积最大的旗舰店,值得期待。

 

 

跑马地:是香港早期开发的地区之一,有不少中高级住宅。

跑马地一带本称黄泥涌谷,起源自从黄泥涌峡的溪流流下的是黄色泥水,即后来的宝灵顿运河(鹅颈涧),而山峡口的地方称为黄泥涌谷。山谷北面有两个小山,西边的名为摩理臣山,东边的名为礼顿山。

1840年代初,英军曾于跑马地设立军营,然而因很多军人于该处感染热病身亡,并把他们埋葬在黄泥涌一带,其后也将军营撤离。由于病死的英国军人越来越多,这个地方也形成一处坟场区,英人也就将之称为 "Happy Valley" ,含有「极乐世界」的意思,同时英国有很多坟场区也拥有这个名字。1846年,有英国人认为该谷地适合赛马活动,便设立了跑马地马场。1904年,香港电车接驳至跑马地。

跑马地现在是香港的其中一个高级住宅区,有外籍人士聚居,其楼价在香港有指标性作用。跑马地亦有不少高级食肆及酒店,是香港名人及明星出没之地,因此亦常有狗仔队在此出现。不少电视剧也在跑马地取景。

  跑马地马场今日仍然举行赛马,每逢跑马地举行赛事,都会进行交通改道,车辆需经黄泥涌道顺时针方向进入跑马地及马场,交通会十分挤塞。每逢跑马地夜马赛事,马场的灯光会令附近的建筑物在不亮灯下亦光如白昼。

跑马地马场原是一块湿地,马场建成後附近逐渐建成了不少建筑物,令这个马场成为全球少有的市区马场,而附近一带区域亦得名「跑马地」,是湾仔区的一部分。 是香港的第一个马场(另一个位於沙田区),于日占期间曾更名「竹叶峡竞马场」。于香港开埠初期,英国人从英国引入英式赛马活动,香港的第一次正式赛马,早于1846年12月在这里举行。很快赛马及博彩活动就与香港华人社群中风行起来。现在跑马地马场的赛事通常在星期三晚上举行。

  跑马地马场于1918年2月26日曾发生惨绝人寰的大火,死亡人数高达590人,是香港历史上死亡最惨重的意外火灾。当日下午三时左右,正举行第五场赛事,观众看得兴高采烈。岂料期间因看台棚架不胜负荷而突然倒塌,不少人遭压死压伤,而当时观众席下有不少熟食档,遭到塌下的棚架打翻,煮食炉火把木棚烧著,引起火警,火势随易燃物料迅速蔓延,使场面更加混乱,不少人因走避不及而被烧死。事後,罹难者被悉数安葬在扫杆埔的咖啡园坟场内。

 

司徒拔道

晓庐和御峰、玫瑰花园:位于香港岛东北部的司徒拔道41号D,楼高73层,252米,是香港摩天大楼之一。楼宇内共有百多伙单位。晓庐的发展商是许世勋家族的中建企业集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晓庐引进了Damper系统,这是全球首个设有这个系统的住宅大楼,系统能使建筑的摇晃减至最低,

山顶

 

香港跑马地坟区:快活谷里的百年墓园

香港岛铜锣湾旁的跑马地坟区,香港很多历史人物和位置显赫的人下葬于香港坟场内。跑马地的墓园就像一个户外的历史博物馆,那些墓碑的雕刻、墓志铭,甚至是全部坟区的布局,都像诉说着一个城市的成长和阅历。对华人来说,墓园是阴宅,除了年龄二祭之外,尽不是漫步游览的处所。然而,古老的墓园实在是一道精美的人文景致,一处传承历史文化的宝地。而坐落于香港岛铜锣湾旁的跑马地坟区,是不少酷爱摸索香港历史和城市发展的人的寻宝地带。跑马地的英文名称是Happy Valley,即快乐谷。跑马地之所以快乐,皆因赛马和赌博带来的刺激,快活无比。而与赛马场只有一条电车路之隔的,就是与马场历史一样长久的极乐世界─香港市区内最古老的坟场区。沿黄泥涌道的电车路往跑马处所向走,你会发明,那条忙碌的路边有一道高墙,背后就是安静的墓园,而且不止一个,而是包括了五个不同种族和宗教信仰的坟场。他们分辨是历史最长久、1845年启用的红毛坟场(即香港坟场);1848年启用的天主教圣弥额尔坟场;1852年树立的祆教坟场(即波斯坟场)、1870年的回教坟场和1888年启用的印度坟场。由于篇幅有限,这次就先容其中两个最著名的坟场

天主教圣弥额尔坟场可说是全香港最美丽最著名的墓园。它的名气不单是由于电影电视剧常来取景,更重要的原因是,很多香港人熟悉的名流名流也葬身于此。进口的一副对联“今夕吾躯回故土,他朝君体也雷同”就已显出它的气宇。天主教坟场建于开埠初期,埋葬了很多当年来华的葡萄牙传教士。坟场内雕栏玉砌、除了繁花处处,还有手工精巧的大理石天使和圣人雕塑,可逼真感受到逝者在圣母的荫庇下安眠。坟场内的治理员不时洗刷一些已逾一个世纪、没有人来拜祭的墓地,以坚持它们历久常新。下葬者除了有传教士外(包含香港人十分熟习的香港天主教区胡振中枢机主教),还有不少本地的名流,包括影星林黛。林黛是上世纪60年代红透华语世界的国语电影演员,代表作包含《貂蝉》、《千娇百媚》和《山河美人》等。1964年,她在跑马地寓所内自杀身亡,长年29岁。林黛的逝世讯震惊全球华人,出殡当天万人空巷。现在,她那粉红色的墓碑,依然由四位守护天使守着,而且仍有不少影迷前来凭吊。在全部跑马地坟区之中,只有香港坟场是公共坟场,同时也是范围最大、最多元化,包括了不同的种族和宗教信仰,而且历史最长久。这个始建于开埠之初的坟场,曾数度易名,单是看名字就可看出香港历史的变迁。最初成立之际,它称作“基督教坟场”,就可知道基督教在当时的位置和影响力。后来又改名为“红毛坟场”(因早期在此下葬的以洋人居多)和“殖民地坟场”,至上世纪70年代才改为“香港坟场”。事实上,葬在这里的人,包罗万象。只要你一踏进墓园内,就可看到不同外形的十字架墓碑,可见除了天主教徒外,还有东正教、圣公会和基督新教徒,当中还有不少是两次鸦片战斗期间在中国阵亡的英军墓碑。尽管早期在这里下葬的人确是以洋人为主,但19世纪末叶之后,已陆续有华人下葬,而且都是影响着全部中国历史的主要人物,当中包含香港第一位获封爵士荣衔的华人、支撑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华人领袖何启。从前的香港启德机场,就是以他来命名。此外,不能不提的还有杨衢云和何东。杨衢云是晚清的革命义士,是兴中会的第一任会长。他在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后保持留港,不久被清廷派来的刺客刺杀。杨衢云的好友陈少白和谢缵泰为他的后事奔忙,部署他葬于殖民地坟场,墓碑是一截断了的石柱,象征逝者逝世于非命。而且由于其革命党人的身份,碑上未能刻上名字,embroidery digitizing,只能刻上6348的编号,成为了墓园中罕有的无名碑。何东则是20世纪上半叶香港最有影响力和最富有的绅商。他是欧亚混血儿,虽貌似洋人,但起居生涯和谈吐衣着,都深受华人文化影响,他长袖善舞,当了英商的买办而致富,后来更发展贸易、航运、金融和地产事业。由于何东以华人自居,他在华人的政治圈和经济也很有影响力。1895年戊戌政变失败后,何东收容了逃难来港的康有为;1922年,他也协助调处了省港大罢工。此外,何东也热情公益,1911年香港大学成立,他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捐助人。何东于1956年以94岁高龄去世,原来何东有私人家族墓地,不过他逝世前受洗成为基督教徒,与元配夫人麦秀英同葬在香港坟场。坟场内有两个雪白的十字架,坟地四周有鲜花围绕的,就是他们死后的安身之所,后人仍为他们打理得井井有条。还有很多历史人物和位置显赫的人下葬于香港坟场内,包括有参与第一次鸦片战斗的英军“响尾蛇”号舰长威廉·布罗迪、中国历史上十分受争议的鸦片战斗中英会谈翻译郭士立牧师、中国牙医先驱关元昌、于1910年发起“剪发不易服”的“香江六老”之一温清溪;还有太平天国洪秀全的侄子洪春魁,也是长埋在快乐谷之中。
跑马地的墓园就像一个户外的历史博物馆,那些墓碑的雕刻、墓志铭,甚至是整个坟区的布局,都像诉说着一个城市的成长和阅历。如想深刻懂得香港墓园的历史,可参考梁美仪、张灿辉合著的《注视死亡—死与人间的多元省思》,以及丁新豹著的《人物与历史—跑马地香港坟场初探》。

跑馬地本屬跑鵝區.現在歸為灣仔區.進入跑馬地前,還有一條鵝頸橋.名的由來,大致上是山水流到跑馬地的峽谷,經黃泥涌道,經鵝頸橋那個位置流出大海.黃泥涌道-涌=流水那條小RIVER.以前的流水既有泥又帶黃色,所以名為黃泥涌道; 政府後來弄好鵝頸型的水導,上面蓋橋...堅拿道的堅拿,不是人名,是英文canal的譯法.

平時在天樂里等車.有什麼感覺呢?沒有, 有少少大塵.是因為過海巴士不停駛往紅隧方向.其實,這地方150年前,是人們所謂步往天國的最後一程.

天樂里- 登往西天極樂境界. 快活谷 Happy Valley是外國人相信魂歸天國,本身就是開心的事.與及後才興起的賽馬事,毫無關係.

馬會對面,其實有三個墳場.一個是PARSEE人,一個名為香港墳場(外國人佔多)和天主教墳場(中西都有,宗教人仕佔多).細閱其開放時間: 四月至九月,由上午7點至夜晚7點; 十月至三月,則由7點至夜晚6點.似乎是以日光長短來決定開放時間.講真,如果當日四點就天黑,我都唔敢入啦.進門前,有點遲疑...入就入!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或称博览海滨花园,广场上有金光闪闪的金紫荆塑像,这是中央政府送给香港的礼物;附近还有一座“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碑”,上面有江泽民的题词。我们在这儿选景摄像并摄影,往北就是九龙,往南就是成群摩天楼和太平山。在这儿还可以欣赏维多利亚港的景色,不时还能够看到上海已看不到的大帆船。张翼张开,像大鹏展翅,寓示着香港的腾飞。紫荆花含苞待入,很像一个聚宝盆,因为香港是一个很相信风水的地方,因此,这座雕像深受香港人的喜欢。夜色中,金紫荆花与月亮同辉。紫荆花是回归后党中央送给香港的礼物,放在会展中心前,更是别具意义,因为正是在这儿,中国从英国人手中收回了香港。

新华社香港7 月1 日电(记者罗政)中央人民政府赠送给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珍贵礼物———大型雕塑《永远盛开的紫荆花》,今天矗立在香港会展中心海畔。这一贺礼是由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代表中央人民政府转交给今天刚成立的特区政府的。

礼品赠送仪式今天中午在会展中心举行。在香港警察乐队演奏的雄壮音乐声中,钱其琛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赠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礼品证书”交给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两人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董建华将一本印有国徽的红色证书向全场作了展示。

据介绍,巨雕《永远盛开的紫荆花》重7 0 吨,长、宽、高均为6 米,它以青铜铸造,表面贴着金箔,并用暖红色的花岗岩基座承托。基座圆柱方底,寓意九州方圆,环衬的长城图案象征祖国永远拥抱着香港。

刚参加完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庆典活动的中央代表团成员董寅初、安子介、霍英东、马万祺等,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官员共一百余人出席了礼品赠送仪式。

金紫荆雕像矗立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海旁的博览海滨花园内。附近屹立着一座回归纪录碑,碑上刻有前国家主席江泽民的亲笔字迹。纪录碑顶部白环象征香港的主权归还中国,而上面的50个环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生活方式保持50年不变。花的形态含苞待放,底座上刻着“永远盛开的紫荆花”,象征着香港的经济永远繁荣。

金紫荆铜雕有6米高,在设计方面,金色的紫荆花坐落在圆形暖红色花岗石的基座上,基座的形状以城墙作为设计,城墙代表中国的万里长城象征祖国,基座的形状呈下方上圆,寓意九州方圆。而紫荆花则代表香港,整个设计象征香港坐落于中国疆土之内,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

湾仔北部这朵紫荆花乃镀金雕像,由中央政府送给香港作为特区政府成立的礼物,别具纪念价值,不少旅客专程到此游览。这朵金紫荆已成为香港重要的地标及旅游胜地之一。这朵镀金的金紫荆是中央政府送给香港作为特区政府成立的礼物,别具纪念价值,紫荆花就伫立在会展中心门前,会展中心就是97香港回归交接仪式举行的地方,这朵金色的紫荆花是18K包金的,因为18K的金最能保持金色而不变黑。会展中心对面海的那边就是星光大道,还有音乐厅,半岛酒店--世界十大酒店之一。

 

东区
东区位於港岛东北部,面积达1,900公顷,西自铜锣湾避风塘起,一直向东伸延至小西湾。东区的人口约有五十九万,是全港最多人口的地区之一。
在宋代时(公元960 — 1279年),来往浙江、福建和广州之间的商船及渔船的船家,常常会在途经柴湾(当时称为西湾)时到岸上取水,但柴湾那时是否已有人居住,则现时仍然未有定论。
筲箕湾和柴湾早期便已有人聚居。筲箕湾本名「饿人湾」,由於地形良好,遂成为了渔船的天然避风港。在香港开埠以前,筲箕湾已发展成为一条小渔村。据说由於居民觉得「饿人湾」这名字不吉利,而该港湾的形状看起来又像个筲箕,因此便给它改名为「筲箕湾」。
十八世纪初,一些客家人由广东南徙至柴湾,他们在此建立了六条村落。在很多旧地图上,柴湾都称为西湾。据说由於很多当地村民均习惯到西湾的临海地区砍柴作燃料用,该处其后遂改名为「柴湾」。
英国管治香港初期,在现时的中西区所在之处建立了一个商业和政治中心;而当时的鱼涌除了有小规模的开采花岗石工程在进行外,尚未开始发展。接近十九世纪末时,鱼涌逐渐发展成为本港首批的工业中心之一。太古船坞和太古糖厂更在该区兴建了重要的工业综合建筑物,并将该处地区发展成自给自足的生活区,不但兴建了平房、各式商店、一所医院和数个水塘,而且更建造了一个架空缆车系统,接载员工往山上去。

南区

南区位於港岛南部,面向太平洋,面积达四千公顷,几占港岛之半。东起大浪湾,西迄薄扶林,包括石澳、大潭、赤柱、舂磡角、浅水湾、黄竹坑、香港仔、鸭脷洲等地。
南区不少地方都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中国古籍早有记载南区部分地方名称,如明朝郭棐编撰的《粤大记》中,所绘沿海地点已载有赤柱、香港等名字。不少古籍更以赤柱、大潭、香港围(即黄竹坑旧围)等名字称呼香港岛,可见南区一带在古代的发展比港岛其他地区较佳。
     在香港开埠以前,赤柱人口最多,经济较繁荣,而且,不少外国商人、水手亦是从那里登陆,故於开埠初期,英国人曾计划以港岛南的赤柱、香港仔和黄竹坑一带为发展基地。根据在1841年政府所刊登的第二号宪报,赤柱曾被称为「香港岛的首镇」,可见赤柱当时已有极重要的地位。惜赤柱一带土地狭少,且有海盗威胁;更重要的是当时井水不洁,更有疫症蔓延,故此英国人决定转往港岛北岸填海发展。
时至今日,虽然南区各处亦成为发展现代工商业和住宅的理想地点,但大部份天然优美的环境和原始风貌仍得以保存,故南区可算为香港其中一个极具特色的地区。

香港有名的吃海鲜的地方避风塘,那里有著名的珍宝海鲜舫,

到香港去游玩,有个地方不可不去,那就是海洋公园,而且去了还得专门玩够一整天的时间, 机械城是个游乐项目,有跳楼机、林中飞鹰、过山车、海盗船、摩天轮、空中秋千等,都是刺激好玩的项目,我和儿子只敢玩林中飞鹰、摩天轮、空中秋千。这里的摩天轮因为依山傍海,所以非常值得一坐.

海洋馆通常是旅行团必到之处,我也极力推荐大家一定要去海洋馆参观。这个海洋馆的水族箱特别巨大,养有的热带鱼品种齐全,参观道由高到低,先看鱼儿在水面上游,然后看鱼儿在水里游,水面上看,能看到五颜六色的鱼,水里看能看到鱼游泳时快速摇摆的尾巴,我告诉儿子:鱼前进的动力就在鱼尾巴了。最让我们惊奇的是在这里看见一只巨大的魔鬼鱼,我们看过电影《海底总动员》,电影里小丑鱼尼莫就是坐在魔鬼鱼的背上去上课的,那只巨大的魔鬼鱼尾巴特别长,我儿子说:魔鬼鱼也许就是靠尾巴的长短来计算年龄的吧。至于鲨鱼就生活在最深处的地方,在这里已经看不到五颜六色的热带鱼了,全是些灰不溜湫长相怪异的鱼。

 

九龙是组成香港繁盛的市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九龙东、西部为人口稠密的工业区,(九龙东:包括黄大仙区及观塘区(2004年:5个议席;于2008年减少1个议席) 九龙西:包括油尖旺区、深水埗区及九龙城区);北部是住宅区,南部是著名的商业区。世界最繁忙机场之一的前香港机场启德机场就在九龙,现在了变成游园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狮子山

端坐于香港九龙塘及新界沙田的大围之间,狮子山,同样端坐于香港人的精神高地,端坐于一条共同血脉的巍峨原点。

狮子山在,精神就在,香港就在。狮子山为艰苦打拼的香港精神代言。

“狮子”的外形至今仍清晰可见,“狮子”头面向九龙西边,狮身连尾巴完整地伏在山上,相信再过一个世纪这头“狮子”仍会一直坐镇山上。

1973年香港电视台开始播放一部单元剧《狮子山下》,一直轰动全港。至1994年,播出跨度达21年,讲述着香港普通市民逆境自强的励志故事。而作为一部长达200余年的香港发展史,狮子山同样见证了香港由一个小渔村到今日国际化大都市的艰辛历程。“同处海角天涯,携手踏平崎岖”,由黄沾作词,罗文演唱,红透香江经典歌曲《狮子山下》,说出的便是香港的秘密。

  2002年,香港经济萧条期间,时任财政司司长的梁锦松在宣读他的首份预算案后,朗诵起《狮子山下》歌词;而后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向香港市民深情吟诵起这份歌词,号召香港人民发扬狮子山的精神,使狮子山终成为香港精神的象征

九龙城区

九龙城是香港一个别具历史意义的地区,相传宋室最后一位皇帝宋帝昺为逃避元兵而南迁,曾驻驿於九龙城一带,宋王台公园的石碑便见证了这段事迹。近百年间,最为人熟悉的,不可不提两座历史建筑物-「三不管」的九龙城寨和空中交通要塞启德机场。
    时至今日,九龙城寨已全面清拆,原址建成了具有中国古园林风格的九龙寨城公园;而香港国际机场亦已迁往大屿山赤腊角,机场旧址将重新发展。
    对旅客及市民来说,九龙城亦是著名的美食区,地道的特色食肆林立,如潮州菜、泰国菜便甚为兴旺,其中更不乏名店、老店,为人所津津乐道,难怪九龙城有「食城」之誉。除此之外,区内亦有不少庙宇和古色古香的旅游点,充满怀旧风味,值得向旅客推荐。

1、九龙塘:这个地区是香港市区罕有的低密度发展区,以平房及别墅为主,环境清幽,故吸引不少中上阶层人士居住。而此区著名学校林立,为九龙之主要名校区。此外,此区亦以时钟酒店和安老院出名。而九龙塘的街道多是以英格兰的郡名或地方名命名,1920年代,香港政府开发九龙塘,试行将该区发展为低密度住宅区。区内以平房及别墅为主,并保留著不少树木,颇具市郊风味。开发初期,该区吸引了不少英国富商居住。为解他们思乡之情,区内街道多以英国的郡名来命名。建于战前,到现在那里仍然保留了很多数十年历史甚至是花园建立时1920年代最早一批的屋宇。这里有浸会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就设在这个区域,另外这里也有不少的贵族学校。

观塘区
观塘区是本港最大的行政区之一,土地面积约有1,130公顷,人口则达58万人左右。它位於九龙半岛东面,南至鲤鱼门,东达飞鹅山南脉。
历史
早期的观塘称为「官富场」,曾是经济和军事的战略要地。观塘山麓一带包括九龙湾在内,原是一片盐场,而产盐及向制盐商徵收税项便成为当时政府的收入来源。观塘的原名为「官塘」,字面解作由官府拥有的池塘。据说,由於注满海水的盐场貌似池塘,加上大部分的盐场均由官府拥有,所以得此名称。
特色
观塘区是一个小型的大都会,工商业及住宅的发展同时并进,但区内旧有的村落如鲤鱼门,却仍保留著悠久的文化色彩。近年,区内实施多项社区发展计划,其中包括兴建学校、诊所及社区中心等新设施,以便配合人口的急速增长。这些设施令观塘区的面貌焕然一新,为市民缔造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黄大仙区

亦是全香港唯一不沿海的行政区,黄大仙区以住宅区为主。

黄大仙区以著名的黄大仙祠命名。黄大仙祠以「普济劝善」为宗旨,是区内一个具代表性的景点。

本区多年前主要为一乡村地带,人口稀疏,居民大多为番禺及客家人。至一九三七年,本区被界定为新九龙的一部分。 随著大量难民从内地涌入,很多寮屋便开始在区内出现。本区公共房屋发展始自一九五七年,当时首幢第一型徙置大厦在老虎岩(后改称乐富)兴建。这些年来,随著寮屋区的清拆及旧型屋村的重建,本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油尖旺区

尖沙咀是商业和旅游中心,区内共有200多间酒店、宾馆及旅舍,由於香港文化中心、香港艺术馆、香港科学馆、香港历史博物馆、香港理工大学及九龙公园均坐落於尖沙咀,此区亦成为香港重要的文化、教育和康乐中心。
   油麻地与旺角属人烟稠密的旧式商业和住宅区,只有少量土地供社区设施及休憩之用。区内的旧式楼宇大多在战后不久落成,通常作商业与住宅等混合用途。大角咀是旺角区唯一的轻工业区,其中部分楼宇作商业和住宅用途。
   油尖旺区是本港运输干道的中枢。九广铁路火车站、红磡海底隧道、天星码头、中港码头、西区海底隧道,以及交通要道如弥敦道、西九龙快速公路、地下铁路接驳站等交通要道及设施均集中在本区。机场铁路九龙站亦位於油尖旺区。
油尖旺区共有28幢历史建筑物获古物谘询委员会评级,其中四幢建筑物更列为法定古迹,受《古物及古迹条例》保护。当中包括前九龙英童学校、前九广铁路总站钟楼、前水警总部,以及位於天文台道的香港天文台。

 

返回尖沙咀,我们又就近游览了钟楼,此钟楼原是广九铁路旧火车站的一部分,

 

 

新界:

离岛区

离岛区是香港十八区当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区,面积占全香港的16%,当中以大屿山的面积最大。但人口则是各区中最少的。整个离岛区约由二十多个分散在香港南面及西南面大小不一的岛屿组成。
区内大部分自然环境和名胜未受都市化的影响,仍能保留原来风貌。明媚的风光和醉人的景致随处可见,难怪离岛区赢得香港最美丽「后花园」的美誉。
区内各岛屿如长洲、大澳及蒲台等临海地方向来都是渔民聚居地。虽然现时部分地方已发展成为郊外住宅区,但捕鱼和与渔业相关的工业,如造船、养鱼、造鱼网、腌制虾酱和咸鱼等仍是重要的行业。
离岛区既是一个极具乡村特色的地方,自然保留了丰富多采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不仅使当地社区生色不少,又能加深市民对中国传统习俗的认识。
离岛区也是考古学上的宝库。大屿山、南丫岛及长洲等地的多个考古遗址曾发现大量文物,清楚展示先民在沿岸聚居的史实。
离岛区议会多年来不断致力推动区内的旅游业,并印制了多本内容翔实的小册子,介绍区内值得游览的地方,其中一本介绍了区内的历史典故和传统风俗。区议员亦不时就保留古迹文物和改善区内的旅游业设施提供宝贵的意见。
每年,离岛区的远足径、泳滩、名胜古迹、传统节日、度假屋和海鲜餐馆均吸引大批本地及外地游客到访。一九九三年大屿山昂坪青铜天坛大佛开放后,更进一步刺激区内的旅游业发展。
赤鱲角新机场在一九九八年七月启用后,离岛区已成为「香港的门廊」。连接新机场的运输设施,如机场铁路,大大方便了市区居民和海外游客到大屿山乡郊腹地的怡人景点游览。

葵青区

工商业重镇,有大量公司在此设立办事处,同时还有不少公共屋邨,区内有葵涌货柜码头,目前是全球吞吐量第二大的货柜码头。近年随著物流业发展,区内更加出现了很多物流中心,有大量物流公司迁入。是香港最主要的货柜(集装箱)物流处理中心,目前是全世界第二大吞吐量的货柜港口。(全世界最大吞吐量货柜港口为新加坡)

  葵涌货柜码头占地庞大,由葵涌,青衣伸延至昂船洲一带,共有九个货柜码头,泊位共有24个,可停泊最大型的货柜船。码头全年总处理能力超过1800万个标准货柜单位,2004年,葵涌货柜码头处理的货物总量约为1342万5千个货柜单位。1992年至2004年,香港都是全球最繁忙的货柜港口。

  葵涌货柜码头处理的货物,来自香港及珠江三角洲一带,对整个华南地区极为重要。

沙田区
沙田位於新界区的一个河谷内,原为简朴乡郊,短短30年间,迅速发展成为今日规划完善、人口约62万的新市镇。区内许多观光点,均见证了这些年来沙田区一日千里的发展,其中包括於2000年12月开幕、拥有一系列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展品的香港文化博物馆。
占地约14万平方米的新城市广场,是沙田区内的购物、饮食及娱乐焦点。游沙田,您不妨登上狮子亭,饱览沙田新市镇的全貌,或到车公庙祈福许愿。

大埔区
大埔区位於新界东北部,辖区包括大埔及西贡北两个区域,总面积约为14,700公顷。西贡北列入大埔区是因昔日交通上有紧密联系,西贡北居民经常前来大埔作买卖交易,因而跟大埔建立密切关系,至今仍维持不变。
大埔的历史,可远溯至唐代,根据文献的记载,当时大埔称为徽州刃,以出产蚌珠驰名。
宋朝期间,由於外族入侵,中原战事频仍,老百姓逃避战祸,纷纷南迁,部分最后定居大埔,此后人口繁衍,不断增加。
明朝期间,有邓氏家族定居大埔,建立孝子祠、大埔头村和墟市;这墟市现称大埔旧墟,位於林村河以北的平原,取得了经济垄断地位。随著人口及物产日盛,泰亨村文氏家族与附近七条村落成立「七约」,於一八九二年另建新墟市太和市。七约乡事委员会又筑建文武庙,为成立太和市志庆,并在庙宇毗邻修筑道路,拓展市区,渐渐而成今日的大埔墟。两墟市原有林村河相隔,兴建广福桥相连后,经济活动日渐扩展,成为新界的墟市中心。
新界於一八九八年租借给英国。当年在大埔旧警署原址举行升旗礼,象徵新界管治的开始,嗣后大埔便成为新界重要的行政中心。一九一○年,九广铁路通车,更促进了大埔的发展。
社区特色
大埔本为一个纯朴的乡镇,保存有历史古迹及迷人的乡郊风光。由於时代的发展,工业发达,市中心渐渐都市化起来,大厦林立,车水马龙,行人如鲫,加上工业的设立,蜕变为一个繁华的闹市。然而在市中心的外围,各乡村仍然保存著传统的面貌,古木参天,祠堂庄严,加上郊区的宁静优雅,跟繁华互相迳庭,和平共存。

荃湾区

荃湾由於海湾水浅,多年之前名为「浅湾」,而「荃湾」一名即由此演变而来。在一八九八年,荃湾乡村及「旧墟集」的人口大约只有3,000人。五十年代初期,随著柴湾角一带各工业厂房陆续开设,荃湾才踏入重要的发展阶段。
    荃湾位於新界西部,面积约有6,000公顷。荃湾东面以和宜合道及德士古道为界,西端伸展至青龙头,北部则包括大帽山的山岭,南面以海岸线为界,而马湾和大屿山东北部也属荃湾区的范围。
荃湾有别於其他新市镇,具其独特之处。到此的游客除可看见现代的摩天大厦矗立於被远山近海环抱的市中心外,还会发现荃湾保留了不少旧日风貌。事实上,区内还有很多比较旧式的稠密发展,当中糅合了昔日的乡村面貌及现代的建筑设计。发展至今,荃湾已建有本区的大会堂。该大会堂可用以举办本区林林总总的活动,如艺术节、体育节、节日灯饰活动等,为区内居民及游客带来不少欢乐。这一切都显示荃湾是个值得前往的旅游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