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无私——共同富裕的典范——宝山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8:59:18
一个曾经贫瘠的村庄,如今成为“中国西部第一村”;一个地处大山深处的村子,村民们却有着许多让城里人羡慕的福利:全体村民享受退休医疗补助,子女读书免费,生活用电补贴,老年人每月领退休金等等;还有近一半的村民住进别墅群。 这就是彭州市宝山村。宝山村人均收入每年1.2万元,一个一般的家庭,全家除每月挣到的工资外,每年的分红有将近5万元。五保户和没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家庭,则由村里全部供养。全体村民10年前就享受了职工退休、医疗补助、子女读书免费、生活用电补贴、种地免费分得化肥薄膜、老年人每月领取茶水费等13项福利。
宝山村的经济发展经历了“70年代的人造梯田解决温饱,到80年代的打好村办工业基础,再到90年代的奔小康”这样三个创业阶段。至今已基本实现了“山顶林戴帽,二环果缠腰,深山办矿场,平地建粮仓,沟中修电站,道路通各庄”的三十年奋斗目标。多年来,宝山村的发展之路,是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道路。如今,宝山村村民的收入90%来自于集体企业。
35年前,他双目几近失明,从地质队带着一套《毛泽东选集》和一把锄头,回到了大山深处一贫如洗的家乡。
35年后,他已步履蹒跚,家乡的土地上却矗立起全国最大的村级水电站和24家村办企业,去年(2000年)村民人均收入4700多元,成为四川省最富裕的乡村之一。
他就是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汗水都奉献给家乡,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入党誓言,被当地村民誉为“永不褪色的旗帜”的共产党员——四川省彭州市大宝镇宝山村党委书记贾正方。
“如果连群众的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我还配做共产党员吗?”“实现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是我最大的追求,一定要用滚雪球的办法发展好村办企业” “发展集体经济才能使农民群众有真正的靠山,我要以达到农民群众共同富裕为终身的夙愿”
秘诀 首先不准干部自私
“宝山村能有这种让人惊叹的变化和成就,秘诀究竟何在?”贾正方回答,首先在于干部不能自私。宝山村有不准干部自私、不准搞公私合营、干部的子女亲戚不能有任何特权、不准赌博、中午不准喝酒、不上50岁的人不准祝寿等“七不准”。
专家点评
郭晓鸣(省社科院农经所所长):宝山村这个老典型之所以能再创新辉煌,就在于有一个坚强的党委领导班子,党委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与时俱进,抢抓机遇,找到了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找到了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骨干产业和项目。宝山的实践表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壮大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之路。集体经济壮大了,建设新农村才有资金来源;只有坚持共同富裕,才能凝聚人心,让农民自愿投身于新农村建设。
之江据资料补充:
宝山村在四川省彭州市。四川省政府曾号召“全省学宝山”。当家人贾正方习惯用毛泽东同志关于工作方法的23个字来谈“宝山模式”,即“大权独揽,小权分散。党委决定,各自去办。办也有决,不离原则。工作检查,党委有责。”
贾正方说:“我们走的是集体致富的道路,不论亏还是盈都是大家的,因此绝不能大而化之,马虎了事。”20多年来,宝山村大大小小几十个项目数十亿投资没有一个人从中捞过油水。“不能让金钱腐蚀我们。”说到这个问题,贾正方异常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