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常记于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5:12:56

应 常 记 于 心

1.         死!若不往生极乐世界,必堕地狱长劫受苦,永无出期。饿鬼畜生尚难求。深信之。

2.         死!什么荣辱、恩怨,在死亡之后,都烟消云散。

3.         人间50年,天上只1日。天人见我等,亦如我等看蚊虫;才降生片刻即死了。又如朝露,太阳一出,旋即不在。无什么意义。噫!顿觉索然无味。

4.         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

5.         放弃这一生;我要的是来生在极乐世界、莲花化生的生命。

6.         一时心软,流浪生死91劫。91劫内,那世的亲人未曾再见过一面。今生恩爱缠缚、如影随形,不过是随业发现,缘过境迁,会见无期。

7.         印祖说:某人前世修为甚好,转世后,竟不信佛,教念佛、终不肯。分段生死令人心寒。

8.         人的思想只是一种果报。下一世,换了地狱身,就不会有现在的想法了。再想念佛修行,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

9.         今生努力修持,来生纵得大福报,第三世必堕地狱。无有是处。

10.     六字名号是由阿弥陀佛六度万行功德力、48大愿力支持、法身变现而成,并非一句平常的话,能启动法界极强的力量。众生可依靠弥陀名号,出轮回坑。

11.     “南无阿弥陀佛”是联系我与极乐世界的一座桥梁,纽带

12.     净界法师说:一个具有禅定力的人所发的咒愿,能让一个地方12年不下雨,只要他一直保持禅定力。更何况圆满的佛陀所发的愿,其力量不是我们人类能想象得到的。

13.     念佛,持名,目的一定要弄清楚。念佛是为了要生往极乐世界,脱离生死轮回。而不是要得念佛三昧奖;也不是要证明自己很强,念得如何如何。我执是要抛弃的东西,不能再加强了。

14.     念佛不贪数量多,和别人做比较,而是念念与弥陀相应为要。

15.     念诵六字名号是资粮,而发的愿是方向,是把所积累的念佛资粮花在哪个地方的方向。净土行人不能只注重念佛,其实发愿求生极乐同样重要。

16.     我们除了念佛,要对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产生一个皈依境。慢慢的把自己融入到这个皈依境中,让自己一天一天成为极乐世界人。

17.     一些人欣求极乐,念佛修行,但未曾在厌离娑婆上下功夫。平日应多看透这个世界,纵使临终有染缘现前,也能以慧眼看破,不致被业力所牵。

18.     只要“南无阿弥陀佛”一生起,这个世界的任何事情,都没有往生极乐重要。

19.     阿弥陀佛:一切恐惧,为作大安。

20.     《念佛镜》言:念佛喻如孩子哭声,父母闻之,急来相救。饥即与食,寒即与衣,热即与凉。是父母力,非是子能。念佛之人,亦复如是。唯知念佛,佛大慈悲,寻声即救。所有罪业佛与灭却,所有病患佛与差却,所有诸障佛与拂却,犹如父母养子相似。故《法华经》云:“一切众生,皆是吾子,我即是父。汝等累劫,众苦所烧,我皆济拔,令出三界。”

21.     莲池大师往生极乐世界,也不是靠他自己修行的功德,也是仰仗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我们往生,也是仰仗“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六字洪名。靠的都是佛力,而非自己的力量。

22.     人起一念,天地皆知。

23.     人起一念,佛即知。

24.     人活于世,靠的是福德营护,不必为了怕失去、或是讨好某人而去做恶事、说恶言、百般应承,损伤福德。

25.     不能精进是业障,不害怕生死轮回也是业障,业障不是靠我们的思维解决的。只有持名念佛,越念业障越少,业障少了,自然就精进,精进也是一种果报。

26.     遇到困难与伤害,都是业障,不要怨天尤人。是你自己过去世造恶所致。

27.     如果真的是饿死的命,那担心也没办法,安然承受,静待往生。

28.     与其担心,不如念佛。担心一点用处都没有,念佛却可以消除业障,有实际的功效。

29.     越做……就越有机会让你做……,这是一种业力的牵引。

30.     持戒可以产生一种功德力,这种功德力可以牢固的保护我们自己,减少烦恼,一心念佛求生净土。

31.     恶人做恶,却不马上受报,是因为他们很可怜,因为他们连斩断做恶、自我反省的机会都没有。

32.     这个世间就是生灭法。

33.     人生中唯一能预知的就是——世事难料

34.     遇到了不如意的事情,有了压力,人的第一反应是:要赶紧做点什么来解决这个问题。有了很多次类似的经历之后,我深深体会到:越是压力大、越是不如意的时候,越需要冷静的等待,而不是头脑一热就冲动的去做。往往静静的等待和忍受效果更好。南无阿弥陀佛。

35.     上天总是按我们如何原谅别人,来决定如何原谅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