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杂谈】朱镕基为何不回故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7 15:08:05

【中华杂谈】朱镕基为何不回故乡?

  • 发表于:2010-09-22 20:33:37
  • 作者:黑豆豆黑发短信加好友更多作品
勋章:级别:中将积分:96254 主题推广:铁观音新茶上市5款茶7折 新茶上市铁观音直销大公开

    朱镕基为何不回故乡?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国务院前总理朱镕基退休已7年多了。自退休之后,他刻意保持低调,与人交往的最大原则就是不谈工作。因此,朱镕基很快就从公众的视野中消失了。但无论如何,朱镕基极其曲折坎坷的经历,做事果断、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又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秉公办事的风格,始终让世人难以忘怀。

 

    在此笔者只谈谈朱镕基不回故乡的故事。

 

    众所周知,朱镕基的祖籍在湖南乡下,家境败落后,他的父亲朱希圣迁居长沙,所以朱镕基从小成长于长沙市。或许是“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他尚未出生,父亲就因病去逝;九岁的时候,与他相依为命的母亲也因贫病而死。朱镕基成了孤儿,家族亲人三伯父朱学方负起了抚养他的重担。

 

    据说朱镕基17岁那年,曾回过一次乡下老家。1947年,三伯父朱学方做出决定,让朱镕基与自己的儿子朱锦民一同赴上海赶考。朱镕基在上海同时报考了清华大学和同济大学,结果两所大学均考中。最后,朱镕基选择入读清华,当年清华考生的入选率是4%。自入京读大学后,朱镕基再未回过老家。

    

 

    参加工作后,朱镕基去了东北。后来,又参加了国家计划委员会的筹建工作。脾气倔强、性格率直的他“因言获罪”被打成“右派”,从此陷入了长达20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蹉跎岁月。尤其在这个时候,他更没心情回故乡。在任总理时,他老家的乡亲们盼望他能够回去一次!可一直没能成行。在他从总理的位置上退下来之后,他老家的干部更是盛情力邀,但朱镕基最后还是没有返乡。

 

    朱镕基为何不愿回故乡呢?难道他对故乡没有感情?其实,他并非对故乡没有一点情感,而是他十分注重自己的名声和晚节,即时刻要保持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秉公办事、鞠躬尽瘁为人民的风格,而绝不能利用手中的权力和自己的影响力为子女为亲友以及家乡人谋取半点私利。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朱镕基从小就会背诵这段箴言,他自己做到了,同时也希望每个官员都能明白这个道理。朱镕基曾表示:“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之后,全国人民出了人们的视线能说一句,他是一个清官,不是贪官,我就很满意了。如果他们再慷慨一点,说朱镕基还是办了一点实事,我就谢天谢地了。”朱镕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位时,朱镕基担心家乡拿他的旗号行事;退下来后,他担心家乡拿他包装搞旅游牟利。因此,他一直都没有回故乡。其实,像这样少年离开乡下老家从此未返的领导人不止朱镕基一个,邓小平从少年时期离开四川广安乡下赴法勤工俭学,即使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他出任西南局政委常驻重庆时也没有返回家乡,最后仍是终老未归——这才是堂堂正正、清清白白、正气浩然的共产党人,这才是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好公仆!

 

    然而,现实中又有多少官员能够像邓小平、朱镕基那样,从不利用职权和自己的影响力为亲友为家乡谋利呢?尤其那些当了个县长、县委书记、市长、市委书记等之类的大官,几乎没有不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家乡谋利的,甚至还美其名曰这样是在帮助家乡发展。为什么会这样呢?某些人当了大官之后,认为自己有本事有权力光宗耀祖了,为了表达对故乡的养育之恩,就会利用职权为家乡办事;另一方面,家乡人会带着厚礼等去请去攻这些“能人”,官员们多少还是要给点面子给些资金、物质的,否则会被骂数典忘祖。因此,现实中若哪个地方出了大官,哪个地方的建设自然就好,发展就快。而连个科级领导都没出的地方,则依然落后贫穷,也很少有人关注那里的发展。

 

    但愿各级官员都能够自觉地带头像朱镕基学习,学习他那种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秉公办事、不为家乡及亲友等牟利、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崇高风格与境界。

 

    

“自己不勤政,又不廉政,吃吃喝喝,乱批条子,任人唯亲,到处搞关系,把国家财产不当一回事,你坐在主席台上面作报告,下面能不骂你?”

 

————1993年朱镕基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说。

 

    “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998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朱镕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反腐败要先打老虎后打狼,对老虎绝不能姑息养奸,准备好一百口棺材,也有我的一口,无非是个同归于尽,却换来国家的长久稳定发展和老百姓对我们事业的信心。”

 

————在查出陈希同贪污腐败案后,朱镕基极为震怒地说。

 

    “请大家不要误会,死而后已不是说我要老呆在总理这个位置上,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说只要我活着,还有一口气,我就要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镕基解释说

    

 

“过去的一年我感到非常难,这个困难超过了我预料的程度。第一,我原来没有估计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么大;第二,我国发生的历史上罕见的特大的洪涝灾害也超出了我的预料。但我感到满意的是,我们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依靠全国人民的努力,我们站住了。这是不容易的,所以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了一句:‘来之不易’呀!”

 

————1999年3月15日朱镕基说

 

    “我不是曾国藩,曾国藩做的我做不到。”

 

    ————朱镕基曾经这样评价历史小说《曾国藩》

 

“关于我本人,除了我确实是在埋头苦干以外,我没有什么优点,我不希望别人学习我,特别是某家香港报纸说我的本事就是拍桌子、捶板凳、瞪眼睛,那就更不要学习我。

 

但是这家报纸说得不对,桌子是拍过,眼睛也瞪过,不瞪眼睛不就是植物人了嘛,板凳绝对没有捶过,那捶起来是很疼的。

 

至于说我这样做是为了吓唬老百姓,我想没有一个人相信他这种说法。我从来不吓唬老百姓,只吓唬那些贪官污吏。”

 

————2002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招待会,邀请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

 

“我们问心无愧!”

    

 

————2002年3月15日,面对800名中外记者和海内外的电视观众,中国总理朱镕基用铿锵的声音说。

 

    “我一不怕你借钱,二不怕你求职,就怕你找我题字,因为我有五戒,此其一也。”

 

    ————朱镕基婉拒为老同学题字。

 

“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以后,全国人民能说一句,他是一个清官,不是贪官,我就很满意了。如果他们再慷慨一点,说朱镕基还是办了一点实事,我就谢天谢地了。”

 

————2000年3月15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前来采访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并回答了记者提出的问题。

 

“我很少为人家题词,因为我的字很丑”(笑声、掌声)……“但是我送他们四个字‘不做假帐’……”“我希望每一个从国家会计学院毕业的学生都要永远牢记这四个字的校训。”

 

————2002年11月19日为会计学院题词“不做假账”时朱镕基说

 

    “我比1998年是不是显得疲劳,我不知道在座各位作何评论。不过我想时间已经过去四年了,人总是要老的嘛。”

 

    ————2002年3月15日九届五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