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民的来信 --安金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8:00:09
  吴蓓老师:
  您好吗?时间过的真快,一晃到了冬季,来的悄悄的一场大雪让我静静的心有了更多的回想和厚重的思念。真的很可惜,那么多的远在城里的老师、朋友们没有能身临其境,这场雪是自然母亲给予天下的农人、我们的朋友如飞鸟、虫等可爱的动植物、自然伙伴们最后一种极致的爱。那样的无声与纯洁。我走到野外,在地上打滚,不忍心踩下脚印,破坏这上天的大爱。感谢能包容人间一切错误的自然母亲!!

  过去的一年是爱和奋斗的一年,我在这静静地乡村夜晚把心声诉于给我心灵灯光的吴老师吧,无论正确偏颇,也是我的真真心声。大胆套用吴老师在《英格兰的落叶》一书的序中引用的美国著名神话学家坎贝尔的一句话“遵循你内心直觉的喜悦而行,你就把自己放在一条早已等待你的轨道上,你便开始遇到你想要遇到的人,而他们会为你开启心门。”

  我也斗胆说我们的相识是缘吧,给予我太多的精神的灌输。尽管我只是一个农事从业者,但珍惜这个缘。士人之交不拘布衣这句话适合于我,体现出了吴老师的胸襟和德行来。二月份我随环保组织上南国(泰国)平安之国,我说说感受吧。

  “飞机上的思考”。长到这么大,北京没去过多少次,每次去,无论是上中国农大、农科院等,都是匆匆来、匆匆回。尽管对这个首都城市的悠久历史那样崇拜,但高楼大厦已在我心中破坏了故宫、天坛的那种庄严的气魄,所以坐公交车不敢往窗外看,唯恐磨掉心中的那份神圣,也怕自己心痛,所以一直也不敢说北京的形象。可笑的是今年春节有了坐飞机的远行,尽管我几次的推辞,最后还是依了他们这些好心的人。但自从登机,我就没有他们那种兴奋。飞机,中外历史上,有多少人梦寐以求上天,有多少人为了这个神话的实现而损命,可今天看着这个庞然大物,我心中却高兴不起来。它也许给人们带来了绝多的方便,可这最大的意义是否说明了人们对自然的一种一贯哲学观的延伸——征服自然?你看登机的人在飞机起飞时,远离地面犹如翩翩起舞,他们直冲云霄的那种驾驭的兴奋,看得出胜者的自豪,人定胜天的豪迈和满足溢于言表。我知道飞机自从正式投入商业运营以来,不知有多少人在空中穿行,做他们认为非常重要的工作,真的重要的吗?我清楚地记得,在我很小时,就读过《西游记》,孙大圣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的速度,我真的感叹、向往他腾云驾雾和一跃万里的神通。今天想来孙大圣如此的能耐,的确是为了唐僧取真经,是为人类灵魂的归宿和人的精神而为的,是给天下众生以普渡和开启。而今天有多少空中飞人来往于这神圣的“天”上,没有了边际的概念。金钱可以使他们上九霄。

  记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八二年吧,邓小平访问日本,坐上了当时日本的高速列车,人家问他的感受,邓小平说了一句话,就是有催人跑的意思。回国后,他加快速度,大手笔的制订了中国的开放政策,可跑到今天我们到底追的是哪些东西呢?天在古人的心中是很神圣的象征,历代皇帝、文人哲学家都有类似拜天的仪式。正因为有对天的敬畏、对自然的尊重才能使我们的自然几千年来如此的洁净如初,也才有了诗经的小心翼翼,昭事上天。现代人对天如此轻易穿梭频频,但他们追到什么呢?在飞机上听到下降、起飞时轰轰巨响,可以想象这驾燃油的机器胃口该是多大,我心中在祈祷罪过的我,我深深知道我不会有如此大的能力和时间赛跑。美丽的南国,我一生的第一次坐飞机去的地方,祝泰国的农人好,我再也不会坐飞机了。让这次朋友期待的旅行珍藏内心!我们能抵制我所反对的那种别人认为的奇特吗?所谓“神圣”的诱惑其实是陷阱!

  吴老师,我有幸看到这年您用责任和热情写成的日记。我能想象在异国生活等的不适,和学习的劳累后坚持记日记的辛苦。我觉得您回国得到了两个毕业证,一个是华德福教育——中国的儿童和父母的福音。另一个是人类如何于宇宙下生存,怎样和自然、和社会的美确立一种生态哲学的思考。这本沉甸、厚重的日记,使读到她的农民不再是今日世界的战斗员式的农人,不再是对自然用杀虫剂、除草剂的农人,而是成了自然的朋友,成了真正位置上的动物。读到这本书的现代教育者,会向学子们播散自然之爱和爱自然的种籽和希望。感谢吴老师,让落在红尘世间的人知道了什么是生活的要义,你的读者们会冷静的思考我们到底在自然中是什么。

  吴老师,在书中您提到了第一次劳动,赞美农业劳动者的言辞达十回,我也有同感。您提到从大地吸收力量,进入我们的身体,温暖我们的心。我感受到您心中给自己定下的责任。寻找拯救迷失的现代人的一条道路,恢复我们与传统的联系,恢复我们对大自然的感恩,唤起我们对神圣的向往。书中提到了人感恩于大自然和人的信仰问题,这是很重要的做事前提,会让更多人思索重新定位于自然。

  在尚书《甘誓篇》中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憔恭行天罚。说在禹帝时代,有扈族人,威侮五行,则轻忽生态之五行,破坏自然水木金火土的规律,不遵守季节时间,天乃革绝该族人命,禹帝顺服天而剿伐,说得是多么明白。在儒家经典也有这样的话,我记在心中。关于仁的话,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质子爱民,下至鸟兽虫鱼莫不爱,奚足以谓仁?古人的那种对万物的态度,虽然我觉得还是以人为中心的,但对万物的仁的态度,我们应找寻吧!立世之前提。

  吴老师,书中所涉及到的对善恶的认识,对资源的态度,对人的扶助,对人如何克制物质欲望,使得现代人不但要思考,也给予了答案,即持续生活于世界、于内心——。尽管有些高深的问题我会当面请教于您,但已使读到的人有了对所谓正常之行的思考。回想这一年,在精神中有许多帮助于我的人,使得温暖的心抵御这自然的严寒,我要冷静思考,用热情去实行自然之爱。回想今年的爱的历程,无限的温暖。12月30日,即昨天下午北京的姓曾的自称是吴老师的朋友的曾老师来电话很认真的问我的情况,也谈到读吴老师书的感受,我很真诚的告诉她,可能由于我的愚笨,感悟不到位,但心中是满腔的激动。

  吴老师,今年的雪来的如此早,让我还没来的及准备好我的心绪,那种痛的感觉。我在小学六年级学习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对这篇文章你有何感觉?当时我学那篇课文时恨那无情的雪,还和同伴们争论说冬天不下雪的话,小女孩怎么会死掉呢?我真的想要是看到了大年夜的小女孩子会把她领回家。事隔多年,今天看到雪,我想起了那个童话故事,想起了那个小女孩子的可怜。但对雪的态度改变了,这也是慈祥的自然母亲给予天下的生灵万物温暖的棉被,感谢母亲吧!可走在去邮局拿报纸的路上,听到过路人对道路的难行、对上天的责骂,我真的很痛心。对自然如此认识,难怪他们经商做那种本末倒置的事情。教育和修身的路真的很长,需要时时刻刻地做。

  早来的雪让我想起了冷的感觉。自从新闻里每年都听到煤矿工人挖煤遇难的消息,我就想有人有钱,就可以在家里享受那热热的暖气而大量放肆的烧煤,不考虑对资源的消耗,煤矿工人为了生存却用生命去换煤,不公平,最起码这些人应该节约一点么。你可以说别人挖煤是分工不同,但无视别人生命的存在,这样狡辩有何意义呀?我今年还是准备了一些煤,在装煤的时候看到了一件上衣,想必是煤矿工人留下的。当然不希望是出事的矿工的衣服,但它提醒我要时时记住节约,不太冷就可以了,尊重生命价值,减少对自然污染。我又想到农村去城里打工的孩子们是否会挨冷,真的不知他们想到些什么。但愿他们也有温暖的环境,让我们努力维护公平吧。但愿不会出现一首悯农诗中“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情况。太悲观了吗?看,一望无垠纯洁的白雪的天地给人间一片圣洁,涤荡世间的污浊,给农人以丰收的心安吧!

  吴老师,在这本书中,你写到摆渡的人和事,您不就是吗?提人从愚昧、从自大、从恶劣的苦海摆到文明、平等、和谐的美好境界里面来,成为自然美的母亲的孩子。
  我感谢给予我帮助的大家,使得我这样辛苦劳作的农人有机会先回母亲的怀抱,不再看到母亲的泪水,因为有大家的努力。愿更多的自然之子走到一起,
  不再耽误吴蓓老师的时间了,很多感想和问题待见面后给予我解疑释惑。祝吴蓓老师身体多锻炼于室外,亲近自然。祝读书的小妹快乐充实每一天。(归心静然可以长生)。
  此致
  深深敬礼
  也感谢三联书店让读者有机会读到您写的《英格兰的落叶》这本智慧集子
  河北 安金磊于
  2004年末月31日跪书子夜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