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咏竹诗词选(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6:03:33

历代咏竹诗词选(九)

 

 

    历代咏竹诗词选(九)          张正义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唐)李贺一、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二、斫取青光写楚辞,赋香春粉黑离离。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

 

 

 

初食笋呈座中(唐)李商隐嫩箨香苞初出林,五陵论价重如金。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摘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古诗台历

 

 

 

湘竹词(唐)李商隐万古湘江竹。无穷奈怨何?年年长春笋。只是泪痕多!

 

 

 

酬人雨后观竹(唐)薛涛春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

 

 

 

竹离亭(唐)薛涛蓊郁新栽四五行,常将劲节负秋霜。为缘春笋钻墙破,不得垂阴覆玉堂。摘自《薛涛诗笺》

 

 

 

庭 竹(唐)刘禹锡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烦君惜取根株在,欲气伶伧学凤凰。

 

 

 

(诗竹)(三国)关羽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弧叶淡,终久未凋零。

 

 

 

诗谜想当年幽居深山,绿鬓婆娑,引多少骚人墨客。自归郎手,经了多少风波,受了多少折磨。到如今,直落得青少黄多!休提起—提起来,珠泪满江河!

 

 

 

栽竹(唐)杜甫本因遮日种,欲似为溪移。历历羽林影,疏疏烟露姿。萧骚寒雨夜,敲鼓晚风时。故国何年到,尘冠挂一枝。

 

 

 

墨竹图轴(明)夏昶闻群初夏尽交欢,写赠琅环着意看。但愿虚心同晚节,年年此日报平安。摘自《中国历代题画诗选注》

 

 

 

题兰竹卷(明)文彭西窗半日雨浪浪,雨过新梢出短墙。尘上不飞人迹断,碧阴添得晚窗凉。摘自《题画诗绝句百首赏析》

 

 


笋竹二首(清)郑板桥

 

 

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分付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笋菜沿江二月新,家家厨房剥春筠,此身愿辟千丝篾,织就湘帘护美人。

 

 

 

题画(清)郑板桥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题画(清)郑板桥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

 

 

 

题画(清)郑板桥画根竹枝扦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

 

 

 

题画 竹二首(清)丘逢甲

 

 

(一)拔地气不挠,参天节何劲。平生观物心,独对秋篁影。

 

 

(二)此君在今日,大觉无不可。风雨震诸天,空山自龙卧。摘自《清诗精华录》

 

 

 

竹石轴(清)李方膺人逢俗病便难送,歧伯良方竹最宜。墨法未干才搁笔,清风已净肺肠泥。摘自《中国历代题画诗选注》

 

 

 

咏竹(清)纪琼风来笑有声,雨过净如洗。有时明月来,弄影高窗里。摘自1988年《绝句千家台历》

 

 

 

咏竹(明)李日华逗烟堆雨意萧森,峭石摩挲足散襟。记却洒瓢深草里,醉醒月出来寻。

 

 

 

效李艾山前辈体(清)郑板桥秋风何自寻,寻入竹梧里;一片梧阴,何处秋声起?

 

 

 

和学使者于殿元枉赠之作(清)郑板桥十载杨州作画师,长将赭墨代胭脂。写来竹柏无颜色,卖与东风不合时。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清)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篱竹(清)郑板桥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竹(清)郑板桥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竹(清)郑板桥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题画(清)郑板桥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

 

 

 

题画(清)郑板桥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

 

 

 

题画(清)郑板桥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竹(明)李日华清风一榻水云边,不独柳眠竹亦眠。束得古书来作枕,梦中熟记筼筜篇。

 

 

 

七律·答友人            毛泽东 1961年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年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病中见窗外竹感赋       董必武 1952年3月4日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昭苏万物春风里,更有笋尖出土忙。

 

 

 

题竹        叶剑英 1963年彩笔凌云画溢思,虚心劲节是吾师;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

 

 

 

咏竹方志敏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一轮红日起,依旧与天齐。

 

 

 

竹(题画诗)    邓拓阶前老老苍苍竹,却喜长年衍万竿,最是虚心留劲节,久经风雨不知寒。

 

 

 

岁寒三友(题画诗) 陶行知万松岭上松,鼓荡天风,震动昆仑第一峰。千军万马波涛怒;海出山中。竹绿梅花红,转战西东,争取最后五分钟,百草千花休闲笑,且待三冬。

 

 

 

《萧湘竹子诗词》代序    熊文愈 1991年4月华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衣食住行用,处处竹相连。诗词书画卷,卷卷有竹篇。多少高雅士,情寄幽篁间。竹溪六君子,竹林七大贤。东坡有三绝,板桥更超前。刚直凌云志,虚怀不私偏。郁郁婆娑叶,经冬不凋残。迎风更潇洒,亮节益韧坚。群承竹风格,研竹数十年。业余集诗画,选纂万余言。宏扬竹文化,四海共仰瞻。我亦爱竹者,相逢庆有缘。聊聊记数语,以电竹诗篇。

 

 


题吾友梁铁君侠者画竹(清)康有为生挺凌云节,飘摇仍自持。朔风常凛冽,秋气不离披。乱叶犹能劲,柔枝不受吹。只烦文与可,写照特淋漓。

 

 

 

竹诗词自序周芳纯1991年元旦安居三年半,静坐读诗篇。华夏竹文化,源远数千年。诗词如潮海,无力仔细看。浏览逾万卷,选编万余言。古今诗竹者,常学竹风格。虚心属秉性,高节贵终生。狂风竿不弯,暴雨肤更洁。酷署生清阴,严寒葆翠色。竹帛留青史,竹箭射熊罴。衣食住行用,无不劳此君。贡献愈卓越,砍伐更加烈。此风若不止,竹林尽毁灭。我编竹诗词,奉献给读者。劝君爱惜竹,弘扬竹风格。

 

 

 

“水调歌头·咏竹”钱樟明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几经狂风骤雨,宁折不易弯。依旧四季翠绿,不与群芳争艳,

 

 

扬首望青天默默无闻处,萧瑟多昂然。勇破身,乐捐躯,毫无怨。楼台庭柱,牧笛洞萧入垂帘。

 

 

造福何论早晚?成材勿计后,鳞爪遍人间。生来不为已,只求把身献。

 

 

 

竹子(哲理诗)泥土里,收集拼搏的语言。憋不住,给大地开一个眼。冒尖了,既虚心又委婉。做一次总结,继续向上伸展。一朵绿色的云,和太阳把理想畅谈。

 

 

 

咏竹宋·文同(忽忆故园修竹因作此诗)故园修竹绕东溪,占水浸沙一万枝。我走官途休未得,此君应是怪归迟。摘自《132名中国国画家》

 

 

 

春江晓景宋·惠崇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笋宋·王元之数里春畦独自寻。迸犀抽锦乱森森。田文死去宾朋散。抛掷三个玳瑁簪。摘自《咏物诗选》

 

 

 

谢刘仲行惠笋宋·朱子谁寄寒林新属笋,开奁喜见白参差。知君调我酸寒甚,不是封侯食肉姿。摘自《咏物诗选》

 

 

 

竹唐·李建勋琼节高吹宿风枝,风流交我立忘归。最怜瑟瑟斜阳下,花影相和满客衣。摘自《咏物诗选》

 

 

 

庭竹唐·李中偶自山僧院,移归傍砌栽。好风终日起,幽鸟有时来。筛月牵诗兴,笼烟伴酒杯。南窗轻睡起,萧飒风雨声。

 

 


竹唐·郑谷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时复间松。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巯侵见前峰。侵阶藓折春芽迸,绕径莎微夏阳浓。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竹唐·韦式竹,临池,似玉。悒露静,和烟绿。抢节宁改,贞心自束。渭曲偏种多,王家看不足。仙杖正惊龙化,美实当随凤熟。唯愁吹作别离声,回首驾骖舞阵速。摘自《古今中外21—30期合订本》

 

 

 

从韦续处觅绵竹唐·杜甫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

 

寄题江外草堂

 


唐·杜甫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

 

 

 

衡阳道中二绝宋·范成大黑羖钻篱破,花猪突户开。空山竹瓦屋,犹有燕飞来。

 

 

 

发合江数里,寄杨商卿诸公宋·范成大临分满意说离愁,草草无言只泪流。船尾竹林遮县市,故人犹自立沙头。

 

 

 

将别巫峡,赠南卿兄襄西果园四十亩唐·杜甫苔竹素所好,萍蓬无定居。远游长儿子,儿地别林庐。

 

 

 

堂成唐·杜甫背郭堂成荫白茅,绿江路熟俯青郊。桤林碍日呤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竹唐·杜甫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隐过酒罅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

 

 

 

食笋诗唐·白居易此处乃竹乡,春笋满山谷;山夫折盈把,把来早市鬻。

 

 

 

竹里清·蒲松龄尤爱此君好,搔搔缘拂天,子猷时一至,尤喜主人贤。摘自《聊斋诗集》

 

 

 

咏竹清·吴昌硕客中常有八珍尝,那及山家野笋香。寄罢筼筜当独惆怅,何时归去看新篁。

 

 

 

竹石清·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长竹唐·陈陶青岚帚亚君祖,绿润高枝忆蔡邕。长听南园风雨夜,恐生鳞甲尽为龙。

 

 

 

竹石清·郑板桥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清·郑板桥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咏竹著明·陈良规殷勤问竹箸,甘苦尔先尝;滋味他人好,尔空来去忙。摘自《健康报》1989.7.1

 

 

 

咏竹宋·黄庭坚竹笋才生黄犊角,蕨芽初长小儿拳。试寻野菜炊香饭,便是江南二月天。

 

 

 

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题刘秀才新竹(唐)杜甫数径幽玉色,晓夕翠烟分。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渐笼当槛日,欲碍入帘云。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

 

 

 

斫竹(唐)杜甫寺废竹色死,宦家宁尔留。霜根渐随斧,风玉尚敲秋。江南苦吟客,何处送悠悠。摘自《樊川诗集注》

 

 

 

新竹刘兼近窗卧砌两三丛,估静添幽别有功。影缕碎金初透日,声敲寒玉乍摇风。天凭费叟烟波碧,苦笋赋棘道甘笋,冠冕二川。甘脆惬当,小苦而反成味。温润缜密。多啖而不疾人。盖苦而有味,如忠谏之可活国。多而不害。如举士而皆得贤。是其钟江山之秀气。故能深雨露而避风烟。食肴以之开道。酒客为之流涎,彼桂斑之梦永。

 

 

 

对青竹赋会稽之奇。材任矢石。蕲春之泽。夏簟箫笛。沅湘泪血。邛崃高节。慈竹相守。孝竹冬茁。慈老懈谷。笙竿笆篁。长石之山。一节可航。犹未极其瑰怪不常也。故吴楚无竹工。非无竹工。妇能织缉之器。儿能鸡鹜之笼也。今夫莒筐笄。榱棂翰藩。

 

 


巴船百丈。下汉为笪。

 

 

惠洪.宋(1017-1128)。觉范。江西高安人。次韵超然竹阴秋夕谁知墙外千竿竹,分我窗西一亩阴。

 

 

崇胜寺独尊竹高节长身老不枯,平生风骨自清癯。爱君修竹为尊者,却笑寒松作大夫。未见同参木上座,空余听法石於菟。戏将秋色分斋钵,抹月批风得饱无。

 

 

 

曾巩.宋(1019-1083)。子固,南丰先生。江西南丰人。南轩竹密竹娟娟数十茎,旱天萧洒有高情。风吹已送烦心醒,雨洗还供远眼清。新笋巧穿苔石去,碎阴微破粉墙生。应须万物冰霜后,来看琅环色转明。

 

 

 

刘洗.元(1268-1350)。桂翁。江西吉安。竹外梅梢谁家修竹千万竿,短墙流水朱阑干。孤芳托根得春早,一枝斜出行路看。遥凝青林炯初霁,一点两点雪未残。小窗月落霜角动,谁与伴此空山寒。

 

 

 

题浓淡竹远看如淡近看浓,双立亭亭傲晚风。俗眼未应轻拣择,此君清致本来同。

 

 

 

登金竹峰一峰岿起何奇哉,太古削成苍壁堆。西野云开墟井见,半天钟动鬼来。山前戴景全消歇,洞口朱陈自往回。谁画先生心似铁,秋风千丈崔嵬。

 

 

 

杨徯图.元(1274-1344)。曼硕。江西丰城人。雪竹初霁图已旧尚离破,连朝被压欺。虚心与真节,惟有太阳知。

 

 

 

范椁.元(1274-1330)。德机。江西清江人。看东亭新笋问竹何年有,亲曾共岁寒。昨传新笋发。扶杖绕林看。

 

 

 

万林亭谁能买山种万竹,残年请老住巴蜀。结亭更在竹中间,四面云溪写山麓。风敲最觉夜眠清,雨洗誉延秋望绿。日吟不限三千字,日饮定须过百斛。陇西仙翁持斧客,散马凉城行新菊。为言令弟隐伧江,如此风流天下独。乃家正在蚕茨野,束束琅玕绕茅屋。

 

 

 

傅若金.元(1304-1343)。与砺。江西新余人。寒竹篇寒竹依涧阿,石生何磊磊。滋息因厚地,生成藉玄宰。春阳散华景,枝叶被光彩。及兹芳岁阑,使我忧心病。邃悲凛节变,但恐惊尘浼。寒燠既异宜,迟暮复焉悔。淇园荫未息,懈谷音犹在。君子夙相好,深怀邈云海。竹性谅靡迁,人心惧中改。愿言卒封植,勿使伤樵采。

 

 

 

金竹道中征南万里使,行道畏蹉跎。平壤逾淮少,青山入楚多。田依深谷转,路迫断崖过。后夜南楼月,羁离奈尔何。

 

 

金竹道中书所见日上清雾开,山虚翠烟集。纷纷群木中,时见孤松立。

 

 

 

危素.明(1303-1372)。太朴。江西金溪人。题宋好古墨竹我忆东曹粉署郎,琅玕写就拂云长。只疑散步云林曲,独听秋声待晚凉。

 

 

 

题赵子昂竹石丛篁偏听映寒云,古石犹疑碧藓痕。曾是碧澜堂上月,独临苕水照王孙。

 

 

 

竹坡诗五云坊下暮烟斜,夹道疏槐照碧波。却忆江南风景好,修修纤竹翠连坡。

 

 

莫信湘妃泪点红。自是子猷偏爱竹,虚心高节雪霜中。

 

 

 

东湖新竹陆游插棘掠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沦漪。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解箨初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云溪观竹戏书二绝句陆游气盖冰霜劲有余,江边见此列仙癯。清寒直入人肌骨,一点尘埃住得无。溪光竹声两相宜,行到溪桥竹更奇。对此莫论无肉瘦,闭门可忍十年饥。

 

 

咏竹   

 

    我喜爱竹的时间恐怕要追朔到儿时记事之时。那时,我居住的村庄后园是一片青青葱葱的竹林,放眼望去,一片葱绿。童年的我,经常和小伙伴们扎进竹林,去享受作迷藏、逮蝴蝶、挖竹笋的乐趣。后来,离开了家乡,很少再见竹林。对竹的认识也就淡薄了。再后来,上大学,进军校,走进到处都是钢筋混凝土的世界,更是罕见充满绿色的翠竹。转业后,工作稍有稳定,也有了自己的一片空间,空闲之余,爱好起养花来。只是我对此天生的不通,每每养的多,成的少。因为喜好竹的缘由,也从市场上买了几盆发财竹和富贵竹,据说将竹子放在家中可以改善风水,助你发财和富贵。尽管我半信半疑,因爱竹的习性,也就将我的闲情逸致放在这几盆竹上。自此,我对竹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2004年1月份,我去了一趟桂林,看到漓江边上生长着一簇簇的凤尾竹,那一簇簇的凤尾竹将漓江装扮得如一个小女孩一样清秀。在那青青绿绿的漓江两岸,是青青绿绿的凤尾竹和铺着青青绿绿枝叶的突兀的山脉,而空气里又洋溢着带有泥土芳香的清新气味,那时,我的心情是无比激动,对竹的感慨更是难以言表。    竹,具有"宁折不弯"的气节和"中通外直"的度量.它,性朴而淳厚,品清奇秀雅形文静而怡然。所谓"末出土时已有节,待到凌云更虚心。"便是对竹的概括。    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喜爱和称颂。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绿竹猗猗”、“绿竹青青”、“绿竹如箦”的诗句,咏颂幼竹柔美、成竹青壮、竹林葱郁的风貌。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时,曾种竹桥头。当他离职时特地写诗一首:“穿桥进竹不依行,恐碍行人被损伤。残生自惭遗爱少,不教君得似海棠”。诗圣杜甫嗜酒爱竹也留下了“平生憩息地,必种数竿竹”的佳话。他结庐浣花溪畔,爱听“竹高鸣翡翠”,爱看“美好多映竹”,读书疲倦了,“只想竹林眠”。宋代苏东坡更爱竹,他的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充分表达了中国人的爱竹情趣和爱竹心态。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更以画竹咏竹而闻名于世。他一生究竟写过多少咏竹诗,恐怕很难考证,仅留传下来的便不下百余首。他在《题竹石画》中写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精神。    老一辈革命家董必武也非常喜爱竹子。1952年春,他患肺炎高烧不退,住家院外一丛丛青翠欲滴的竹子,随风浅吟低唱,常令董老深感欣慰。在一个明月高悬的深夜,他见竹影婆娑,灵感涌动,写下了《病中见作窗竹感赋》:“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昭苏万物春风里,更有笋尖出土忙。”    人们都知道自己是“龙的传人”,但有谁想过,华人似乎还可以算是“竹的传人”咧?其实,在古代传说,人们常将龙跟竹联系起来谈,像《周易》解“震卦”时,就将龙跟青嫩幼竹联系起来了;贵州雷山的苗族就以竹为龙,龙竹合一,作为种族的始祖神和保护神;而晋人葛洪的《神仙传》也有竹化为龙故事,故汉魏后,常有人将龙竹联系起来写,如唐人陈陶云:“长听南园风雨夜,恐生鳞甲尽为龙。”又有人云:“竹根个个长龙孙,竹上凤凰亦来聚。”(《竹溪书屋图为黄克文题》)此外,云南、贵州、广西的彝族,川滇边界金沙江沿岸的藏族,以及贵州夜郎国民,都曾将竹子视为自己部族的始祖神。可见,竹子的“历史地位”非同小可呢!    古人虽喜欢浮水而隐,但更多的是据山而隐,在山里头,隐者们又尤喜欢竹林,大概就冲着那清幽雅致的自然环境吧。于是,魏晋时有阮藉、嵇康等“竹林七贤”,唐开元末有李白、孔巢父等“竹溪六逸”,诗佛王维所沉溺的禅境便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总之,大凡隐居处所有竹子者,地价铁定翻三翻。而竹子本身也特受隐者以及崇尚自然的士大夫喜欢,王徽之租人家的房子住,也居然要种上几丛竹子,说是:“何可一日无此君邪?”    当然文人士大夫喜欢竹子不仅是由于其自然外观,而更多是由于它那“比德”意义,即将竹子的自然形状跟人的道德追求联系起来。白居易的《养竹记》就将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王丹桂的《秦楼月/咏竹》将这种比德关系很形象地描绘出来:“性贞洁,柔枝嫩叶堪图写。堪图写,四时常伴,草堂风月。孤高劲节天然别,虚心永永无凋谢。无凋谢,绿阴摇曳,瑞音清绝。”张九龄的咏竹诗则言简意赅地赞美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苏轼的诗说得满通俗但也更入木三分:“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於潜僧绿筠轩》)这可是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了。    于是,竹子越来越多进入文人的生活及创作。晋宋玄学家喜欢在绿竹葱茏的环境谈玄论道,而这些画面也越来越多进入他们的诗作中:“莺语吟修竹,游鳞戏澜涛。”(孙绰《兰亭》)“松竹挺岩崖,幽涧激清流。”(王玄之《兰亭》)“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谢灵运《过始宁墅》)玄言诗就这样蜕变成山水诗了。皇家花园固然有竹:“竹密山斋冷,荷开水殿香。”(徐陵《奉和简文帝山斋》)古刹禅地更是竹丛幽深:“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暖春少不了竹的点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晓景》)寒冬也不无竹的踪迹:“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苏东坡爱竹咏竹,传与后世咏竹诗数十首;郑板桥“专画兰、竹五十余年”,有“郑竹”之雅称;文同画竹,成竹在胸,开启了以画墨竹见长的“文湖州派”先河。。。    要说中国古代竹文化,还真不能少了这么个传说:舜南巡劳顿而死,葬于苍梧,其二妃娥皇、女英奔丧,追至湘江,思帝恸哭,泪洒青竹,竹悉成斑。二妃悲痛不已,投江而死,化为湘灵。(见《述异记》)于是,西南一带便有了竹竿斑驳的斑竹了,也就有了更凄婉动人的诗词创作:“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刘禹锡《潇湘神》)“九疑山畔才雨过,斑竹作、血痕添色。”(柳永《轮台子/雾敛澄江》)“斩得钓竿斑染泪,中夜里,时闻鼓瑟湘妃至。”(洪适《渔家傲》)湘人毛泽东不也写过“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七律/答友人》)?川滇边界金沙江沿岸的藏族视竹子为其始祖神,那是他们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斑竹姑娘》。    文人爱竹,自古而然,而苏东坡尤甚。其咏竹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知之者众,称颂者也不少。其小品《记承天夜游》所记者惟竹与月;其赞赏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先对竹进行观察)亦然。    少为人知者为其《记岭南行》:“岭南人,当有愧于竹。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爨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一日不可无此君也耶!”《晋书·王徽之传》记王尝居空屋中,便令种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东坡则赞竹之为用大矣。又其《墨君堂记》赞竹云:“风雪凌厉,以观其操;崖石荦确,以致其节。得志,遂茂而不骄;不得志,瘁瘦而不辱。群居不倚,独立不惧。”写竹亦以自况。    自古至今,咏竹的诗篇成千上万,我看的也不少,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郑板桥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还有那首“出身乱石荆棘中,立足山崖脚不松。虚怀若谷参天立,浩然正气君子风。”这也许是我爱竹的真正缘故吧。    竹是一首无字的诗,竹是一曲奇妙的歌,竹是中华民族品格和情操的象征。修竹千竿,牵挂历代诗人,丹管一枝,写尽人间春色。 咏竹诗

 

 

 

咏竹 (齐.谢眺)窗前一丛竹,清翠独言奇。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月光疏已密,风声起复垂。青扈飞不碍,黄口独相窥。但恨从风箨,根株长相离。

 

 


竹 (梁.刘孝先)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谁人制长笛,当为吐龙吟。赋得阶前嫩竹 (陈 . 张正见)翠云梢云自结丛,轻花嫩笋欲凌空。砌曲横枝屡解箨,阶来疏叶强来风。欲知抱节成龙处,当于山路葛陂中。

 

 


咏竹 (唐.李峤)高簳楚江濆,婵娟含曙气。白花摇风影,青节动龙文。叶扫东南日,枝捎西北云。谁知湘水上,流泪独思君。

 

 


郡斋左偏栽竹百余诗 (唐 . 令狐楚)斋居栽竹北窗边,素壁新开映碧鲜。青蔼近当行药处,绿阴深到卧帷前。风惊晓叶如闻雨,月过春枝似带烟。老子忆山心暂缓,退公闲坐对婵娟。

 

 


秋日白沙馆对竹 (唐 . 许浑)萧萧凌雪霜,浓翠异三湘。疏影月移壁,寒声风满堂。卷帘秋更早,高枕夜偏长。忽忆秦溪路,万竿今正凉。初食笋呈座中 (唐 . 李商隐)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金。

 

 


咏竹 (唐.郑谷)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疏净见前峰。侵阶藓拆春芽迸,绕径莎微夏荫浓。诬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竹风 (唐.唐彦谦)竹映风窗数阵斜,---人愁坐思无涯。夜来留得江湖梦,全为乾声似荻花。春日山中竹 (唐.裴说)数竿苍翠拟龙形,峭拔须教此地生。无限野花开不得,半山寒色与春争。

 

 


咏竹 (唐.张必)树色连云万叶开,王孙不厌满庭载。凌霜尽节无人见,终日虚心待凤来。谁许风流添兴咏,自怜潇洒出尘埃。朱门处处多闲地,正好移云抚翠苔。

 

 


霜筠亭 (宋.苏轼)解箨新篁不自持,婵娟已有岁寒姿。要看凛凛霜前意,须待秋风粉落时。

 

 


赋园中所有 (宋.苏辙)寒地竹不生,虽生常若病。斸根种幽砌,开叶何已猛。婵娟冰雪姿,散乱风日影。繁华见孤深,一个敌千顷。令人忆江上,森耸缘崖劲。无风箨自飘,策策鸣荒径。

 

 


新竹 (宋.杨万里)东风弄巧补残山,一夜吹添玉数竿。半脱锦衣犹半著,箨龙未信怯春寒。

 

 


咏东湖新竹 (宋.陆游)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沦漪。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野竹 (元.吴镇)野竹野竹绝可爱,枝叶扶疏有真态。生平素守远荆榛,走壁悬崖穿石埭。虚心抱节山之河,清风白月聊婆娑。寒梢千尺将如何,渭川淇澳风烟多。

 

 


新笋歌 (明.岳岱)满林黄鸟不胜啼,林下新笋与人齐。春风闭门走山兔,白昼露滴惊竹鸡。雨中三日春已过,又近石床添几个。竞将头角向青云,不管阶前绿苔破。

 

 


竹石 (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 (清.郑燮)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