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破碎的玻璃捧在手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21:02:40

我十一假期去了趟加拿大,在那里看见了满山遍野的枫叶和满山遍野的日本人。导游告诉我,日本人之所以喜欢旅游,是因为日本生活成本太高,在家里呆着比出门转悠还费钱,所以他们就出国旅游。这说法未必确切,但我一想到日本人会被高昂的生活成本逼的满世界转悠,就觉得很好笑。
出门旅游总有一种错觉,以为我成为世界的一部分了,不用为家里的油盐酱醋发愁。每天早上醒来,走出饭店房间,门口已经挂上了当天的报纸,拿着报纸到楼下吃早餐,餐厅里满是洋人,招待很热情的问:咖啡还是TEA?坐下之后吃面包、熏肉、炒蛋,然后就着一杯黑咖啡,翻阅当天的报纸。在多伦多的德尔达酒店,我看到头版上昂山素季的照片,背景是模糊的红色旗帜和黄色五角星。加拿大的全国性报纸叫《环球电讯》,更加重了我的主人翁责任感,我仔细阅读那文章,“没有人知道她对目前发生在缅甸的事情怎么看,甚至没有人知道她具体在哪里,但她无疑是现在缅甸抗议活动道德上的领袖。”文章接下来是联合国官员对缅甸局势的看法,然后就开始讲述昂山素季的故事。她的传记作者温特尔(Justin Wintle)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恰好我大略翻阅过Justin Wintle的那本《完美人质》,头一章节就写到士兵对一个村落的屠杀与洗劫,那里的山川河流没有历史记忆。看过这本书就会知道,9月底在缅甸发生的那场骚乱不可能改变这个国家的现状。我想,如果昂山将军没有被暗杀,如果他掌握权力,他会不会是一个温和的统治者?如果那样,昂山素季会不会是一个平淡的“高干子女”,依旧会去英国念大学,嫁给一个英国人,悠哉游哉的过完一生呢?昂山将军自己否定过这样的假设,他说过:政治决定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你注定是一个政治动物,政治会涉及到你怎么吃饭怎么睡觉怎么活着,你可以不考虑政治,但政治考虑你。那一天《环球电讯》国际新闻中还有一篇特写,说的是乌克兰两个下岗工人姐妹,在选举前的心理,两个人生活背景相似,却支持不同的阵营。这个故事恰如其分的证明了昂山将军的判断。
在渥太华,我们住在一家公寓式酒店,那天早上的报纸,头版是一张大照片,一个士兵持枪坐在缅甸的寺庙,报道中说,缅甸开始杀和尚,焚尸灭迹,因此到底有多少和尚死去很难核实。不过当天报纸里最好看的还是一篇特写,讲一个聪明的波兰小伙子,在波兰开设了一条旅游线路,到波兰某城市体验“斯大林时代的生活”,该城市保持着苏联建筑平等与庄严的气氛,曾是“工人阶级的天堂”,用“拉达”车运载游客的经营者说:“我要让人们逃避一般性的旅游路线,向人们展示真实的世界是怎么回事。”
我们的旅游线路早就固定好了,从渥太华出发坐火车前往蒙特利尔,当天下午去游览市容,逛到唐人街,看到一招牌,叫“满地可华人总会”,当时我就疑惑,这是个什么组织,然后才明白“满地可”不过是蒙特利尔的另一种翻译,这个译名太好了,透露出一种四海为家随遇而安的洒脱,世界那么大,到哪儿都可以。昂山素季要告诉世界,“在我们的国家,我们就是囚徒”,这样的环境是比较糟糕,“满地可”就是乌托邦呀。
在蒙特利尔,我们住在希尔顿酒店,早上起来能看见西装革履的商人在准备商业会议,当天早上的报纸,头版是记者发自曼谷的报道,讲述三个和尚从缅甸逃到了泰国。“开始是催泪瓦斯,然后就是子弹,我不知道往哪里跑,我要逃命。”一个48岁的和尚说。这是一个成功逃亡的故事,后面的报道是缅甸政府打算与昂山素季展开对话,观察家普遍认为,这只是一种姿态。后面的社论版上有一篇言论,自由终将降临,人民必将胜利,这篇言论给这几天的系列报道画上了一个空洞乏味的句号。作者似乎根本不知道昂山素季说过,多忍受一天,就多失败一天。当然,时间能治愈一切,那天国际版中还有一篇特写,讲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附近的环境终于得到了改善,一张大照片,一个壮汉坐在小船上于湖中垂钓,手里拿着一条鱼,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那条鱼,得一斤多。
在加拿大的行程安排中,并不是每天都住在酒店都能有报纸看,其间有几天我们住在乡村小旅舍,早上起来打开窗就看见大片的湖水,走出去几步就到了湖边,许多海鸥在清晨灰蒙蒙的天空中盘旋,湖水荡漾着来到脚边。“也许绿宝石那样凉爽/就象捧在手中的水/但是啊也许我们的权利/只是破碎的玻璃/捧在手里”。这几句话曾经出现在昂山素季的演讲之中,我不知道这是她自己做的诗,还是一首被传唱许久的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