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美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2:14:49

书香美女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染一身书香的美女,多出张姓一家,张爱玲张兆和张可,这是一个有趣的巧合。她们皆留下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佳话,其结局却是那么大相径庭。

    半个多世纪前,张爱玲在上海和胡兰成相爱,那时,他们总在公寓的大阳台上,看黄昏时的红尘霭霭,看黄昏暮色。就在这样的一个黄昏,为日本人做事的胡兰成对张爱玲说,时局要翻,来日大难……纯真浪漫的张爱玲没有理会胡兰成的话,她此时此刻的心境,仍沉浸在新婚的甜蜜中,“她走进房里去给他倒茶,倒了茶,拿出来。他上去接,她的腰身一侧,喜气洋洋地看着他的脸,眼睛里都是笑。”

    时局变化,胡兰成真的走了,而且是丢下张爱玲走的。我们不必去想象张爱玲当时的感受,看一看她的晚景就全明白——“多少年以后,有人在纽约看到张爱玲,是一个街上沉默着走过、少有笑容的老妇人。”

    与张爱玲比,张兆和的晚年可谓儿孙满堂,一派喜气。《平常的沈从文》一文,详细地记录了沈从文执著地追求他的学生张兆和的过程,张兆和就是不领老师这份爱,她甚至抱了沈从文写给她的那些情书砸给了校长胡适。胡适出面找张兆和,其言谈委婉之极,毫无“劝降”之意。但正是这次谈话,使张兆和默然接受了沈从文的爱。  

    这样的爱情故事,听起来会让人有种憧憬感。然当事人内心的感受,局外人却是无法体会的。车前子先生对张兆和有过一次访问,他的妻子在看完《从文家书》后评论说:“觉得沈从文和张兆和的确彼此相爱,但沈从文需要包容性很强的女人,而张兆和天性活泼单纯,总是个孩子,她作为女人的一面,深处的一面,并没有被沈从文唤醒。”  

    张可出生在一个基督教家庭,自小至大,一直在清华园受西式教育,她自称是一个“温情主义者”。她正直而绝尘,一派冰雪洁净。1938年,王元化对张可表达了爱慕之情,直接了当地说:“我喜欢你。”不料,张可竟质问王元化:“你这话是什么意思?”直到1947年,有人问她到底喜欢谁时,她坦然道:“王元化。”次年他们就在上海慕尔堂举行了婚礼。  

    王元化和张可在历史的变迁中,经历了许多政治生活上的坎坷。二人又患过严重的疾病,然他们的感情始终如初。从张可的两张老年时期的照片看,她仍不失冰雪洁净之气,惟不同的是,她白发如雪,体态轻灵了许多。然在她的神情里,却完好地保留了那种没有杂质的坦然。  

    在这三个书香美女中,张爱玲的小说早已为广大读者所熟悉,自不用说;张兆和的旧作也频频结集问世,倒是张可的译作《莎士比亚研究》一直未能与读者见面。在回忆起50年代由张可翻译、王元化润色的《莎士比亚研究》这部书时,王元化说:“和张可一同在莎士比亚的艺术世界里遨游的日子,是我们一生中美好的回忆。”那时,中国既没有思想,也没有鸡蛋,但王元化、张可夫妇却共同创造了一流的精神生活。 

    一生书香,用来概括三个美女,似不为过。也只有一生书香的女性,才配得上一个“美”字。美女何来?书香是也。书香美女,即便人到老年、人去屋空,其香味仍缭绕不绝,浸润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