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当学薄熙来,为文当如卞毓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14:18:33

为官当学薄熙来,为文当如卞毓方

----卞毓方散文《千山独行》印象

 

                                      邢凯平

 

一个孤独的思想者,在广袤的文化荒漠,用文字,苦心经营着他的精神世界和语言王国,这个人就是卞毓方,一个66岁的半老老头。

   “我想把书房安置到天安门城楼上去......”这就是卞毓方追求的人生理念和精神坐标。可谓匠心独运,起手不凡。张狂是张狂了一点,但他思想的高度和心性的光芒,令人震惊、炫目、仰望而不可企及。

“同学中卞毓方的散文就像当官的里边薄熙来重庆打黑”,这是杭州萧山 卞毓方先生散文集《千山独行》作品讨论会上《人民日报》浙江分社社长赵相如先生的讲话。对这酣畅淋漓的评价我当时就想,如果薄熙来打黑成为大快人心的千古绝唱,那么卞毓方的文章就是大气磅礴的历史正音。薄熙来之为政,可谓“冒天下之大不韪”,合乎民意,顺乎民心,捣黑窝,斩黑手,挖贪官,惩腐败,正党风,此举彪炳千秋,流芳百世。而卞毓方之为文,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立新意,创新风,蓄气势,尚古风,扬正音,文章义正词严,珠佩铿锵。这本来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但上升到政要和人性的高度,其操守品行又相一致,一文一武,相得益彰,就觉着此比喻合适恰当,十分妥帖。

2010年5月8日,我与杨清汀、汪渺三人应浙江中球冠集团的邀请,也有幸参加了这次高规格高品位的文化盛会,和全国知名作家见面交流,对我们来说可谓一次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讨论会是在中球冠集团计划斥资500亿元投资兴建的“三清寨”,由著名的文化策划人小雨主持举行的,来自京沪杭的专家学者20多人对卞毓方先生的散文进行了的精彩发言。溢美之词,赞誉之声不绝于耳。

中国作协副主席、作家出版社社长何建明先生称卞毓方先生为“文坛独行侠”。

北大教授王岳川先生高度评价了卞毓方先生集“情、景、哲、思”为一体的大散文“文化守正”现象,说情景交融容易,再加上哲和思,如果不是大手笔就难乎其难了。

天水文联副主席杨清汀先生从“气、势、能”三方面阐述了卞先生散文的语言特点和思想高度。

《天水文学》主编汪渺先生用他的奇思妙想,公式化的将卞毓方高度概括为“卞毓方=诗性+经典细节+独特视角”。

卞毓方先生的笔下,多是历史上叱咤风云的大人物,文天祥、毛泽东、陈独秀、蔡元培、鲁迅、周作人等等,伟人不好写,英雄更难唱,可以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作为一个情趣盎然的文人,是容易做到的,但让你和历史上的风云人物高层对话,宏论古今,一般人就不敢仰视了,然而在这条别人不敢涉足的独木桥上,卞先生正是用他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记者的睿智,禅思的淡定,笔锋逆转,慧眼独识,浩气盈胸,洋洋洒洒几千言,给这些伟人和英雄一个个重新画了像,让他们光华四射的鲜活起来。

笔如巨椽者有之,文思泉涌者有之,然而如果没有浩然正气,是写不出这样脍炙人口的经典文章,如果没有宽阔襟胸,更不敢正视呼风唤雨的历史巨星。一部《千山独行》,无论收集到里边的那一篇文章,比如《韶峰郁郁,湘水汤汤》、《煌煌上庠》、《文天祥千秋祭》等等,都写出了一种内心的大境界、大气象、大文化。然而也隐隐透出高处不胜寒的落寞与孤独,沧桑与悲凉。世人皆醉我独醒,这是智者的呐喊,这是痛彻肺腑的长啸。

卞毓方,在阴阳怪气的靡靡之音充斥人们视听的当今社会,在低俗文化洗劫民族灵魂的颓废时代,为我们筑起了一道精神和文化的丰碑,就像姜子牙的封神榜一样,在历史的长河闪烁着诗性的光芒。

我感谢你,卞毓方。

 

 

 

 

 

 

读卞点点

 

卜 卜

                    (一)

 

  五月的一天,接到卞毓方先生的电话,在萧山举办他散文作品研讨会。我受邀恭逢其盛,听到中国作协、《十月》杂志、《文学报》等单位领导相继的发言,毫不吝惜对他的赞美言辞,使我不得不对这位三十年的老相识刮目相看了。

  他今年66周岁,北大东语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毕业,在媒体退休,如今是中国散文家协会会长、北大客座教授、季羡林国际文化研究院院长,这些职位还可以干上好几年。

  他赠我以新作,我就拼命地读了起来。

 

                    (二)

 

  如今常听人说,一入文坛便无足观,说的是不少文人心思没花在写作上,拼命朝官场里挤,于是出不来好作品了。卞毓方的同学中有身居党政核心层的、师长中有高标独秀的,换了别人这是多么值得自己去开掘的资源,不知要如何去勤快地走动了。可是他却木雕一般不为所动,恰恰有的官员反而请他“笔下留情”。他太钟情于文字,特别是散文之作,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奇峰兀立。他近作中写了22位人物,全是他心目中的大人物,你看:毛泽东、胡耀邦、陈独秀、鲁迅兄弟、蔡元培、马寅初、胡乔木、季羡林、钱钟书、柏杨、李敖,古人中的蔡伦、文天祥、郑成功、郑和、张骞……他把发生在这些人身上的故事一一道来,不时夹有幽默乃至调侃,文中又出现突起的异峰,而在严丝合缝、水乳交融的文与事之中,又渗透了思辨的结晶,曲折而不晦涩,通顺又波澜不断,令你共鸣,折服,快感,拍案叫绝。

  这显然是一种炉火纯青的功夫。

 

                     (三)

 

  有卞毓方的散文在前,我以为有五类写手,即没有丰厚历史功底的、不具备反思能力的、缺乏幽默才能的、太富有心计的、没有满腹才情的,要琢磨散文该继续写下去还是得停一停了。卞毓方精日语、熟文学,通史学、哲学、书画,傲世独立,有一股超越红尘、鄙弃世俗、长歌当啸的风骨。

以上随想如果说是“热捧”,对他已经油盐难入了,我相信他是有这样的定力的。

 

(钱江晚报20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