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朋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4:39:34
现如今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极大地缩短了时间和空间,  整个地球都被称之为“地球村”了,人与人的交流变得如此的方便快捷,然而那质朴自然的亲戚、朋友之情确依然如故,永久地一代一代的传承延续着。

      在农村,人们依然保持着那原始的乡土文化,人们见了面总是喜欢“他三舅、她四姨”的打招呼,与他们唠家常当提到某某时,你会听到他这样给你介绍:“那不是大石头沟你三姑奶的儿子老刘家的姑娘,二嘎子的媳妇嘛!”让你费尽心思也转不过弯来!这么说吧,只要是祖宗八代拐弯抹角能攀上亲,都会“老姐夫、四大爷”的叫着。

       别说是亲戚,捎带着同乡也是格外的亲。我和老伴就是同乡,记得“红娘”(父亲的同事)给我们牵上这根红绳的时候先跟我父亲说,她的老家也是抚南养树的,她的父亲就是厂办管工厂大印的曹福生,父亲说,咱们俩家都是养树圈子的,她爸爸和你大伯小时候是同学,父亲说完我都没考虑,连面都没见就一口应承下来。就这样老伴和我相厮相守过了大半辈子!有时和老伴一同回老家走亲戚,听老家亲戚们讲那些久远的故事,临走时,这家那家给你装满满的一大口袋自家土产品,而且还问:“啥时候再来”一直给你送到村口还舍不得回去,那情景真的让你心里热乎乎的。

       在现代的大都市,人们也喜欢“攀亲”遇到同姓的人总爱说:“咱们是一家子,有事吱声!”遇到姓名范一个字的总要问问:“你和他有亲戚吗?”我抚顺原单位有个同事叫王乃维,现在辽阳的单位有个同事叫王乃义,我就总想问问他们到底有什么联系。去年,我和老伴准备给女儿办个保险,保险推销员是个三十来岁“小妈妈”,给我们介绍时看到保单上我的姓名就说:“您和我妈一个姓,这个姓少啊,”然后就由叫“叔”改成了“舅”,再以后就一口一个“舅”的叫着,叫得我晕晕乎乎的,正好我也是想办这个保险,加上让她这么一口一个舅的叫着,也叫得我有些飘飘然,咱就成全这个“外甥女”吧!这个保险合同就顺利签订了。

  

   

还有更“近乎”的,那就是“哥们”,哥们的感情有时甚至超过亲戚。2000年我去缅甸工作的时候,我的两个握手结拜的“拜把子”哥们给我送上了火车,三弟的女儿给我送上一束鲜花,千叮咛万嘱咐的那场景令我感动,就像昨天的事一样!令我至今仍然停留在那美好的记忆中。在缅甸期间,由于老伴退休,怕把信寄丢了,所以我写信都寄给在职(抚钢企管部)的二弟,让二弟打开看,哥们之间没有秘密,看完了在交给嫂子,这样省得我写两遍了多好!现在我们哥仨天各一方,一个在上海一个在广州一个在辽阳。很难同时聚到一起,只能打打电话,多想相聚在一起喝点小酒唠唠各自的经历和人生感悟那该有多美!再有机会相聚一定喝个通宵唠上一宿!

人类的亲情使得路与路平坦起来,心与心沟通起来,情与情融洽起来,办事方便起来,矛盾化解起来,如满山藤蔓,如满园瓜棚,如漫天云网,每一关系都是网点,都是结蒂,都是牵连,牵一发而动全身,扯动一处则满园满山满天随之摇动。四海之内,亲情悠悠,温情脉脉,世代相传,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