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学网-- 四川:飘香糍粑"敬月华" 月下瓜田乐"摸秋"(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3 23:07:18
四川:飘香糍粑"敬月华" 月下瓜田乐"摸秋"(图)
发布时间: 2009-9-23 10:22:00      来源: 泉州晚报

(资料图片)
对于许多四川人来说,中秋节总是与美味可口的食物紧紧相连的。而拜月、“摸秋”这些神秘的中秋过节仪式,也正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许多人的记忆。昨日,记者邀请了几位在泉州工作的四川人分享他们家乡的中秋习俗。
打糍粑:院落飘香馋坏孩子
虽然在外学习、工作18年以来没有回老家过中秋吃糍粑,四川开县屈先生仍保留着中秋节香味四溢的温馨记忆。
“在四川农村,每过中秋节,月饼倒是没吃,农村每家每户却要打糍粑。”屈先生说,中秋那天,农村的学校早早停课,一家老小围在一起准备打糍粑。糍粑是用糯米做成的,大人们会用半个月前新收割的糯米,依据家里的人口数,在中秋节前一天,精心地取一定量的糯米,泡在装着清水的桶里,水盖过糯米。一天后,再把糯米放到一个底部有很多透气小孔的甑子里,放上一层干净的纱布,开始蒸。
蒸一个小时左右后,糯米的香味传遍屋子角角落落的时候,米饭蒸熟了,把糯米饭倒在一个石头打磨成的石臼里,中间是一个大大的凹洞,有的则放到陶钵里,接着就开始打糍粑了。有些家庭人口比较多,就会几个人一起用木槌或一种带有香味的竹子舂,一边舂一边转着走动,边沾冷水边翻动,还不时发出“嘿呼”的呼声。
打糍粑是个技术活,也是体力活。翻来覆去打,米粒融合成一摊糯米泥了,糍粑就差不多打好了。被打成的糍粑很黏,打越久,黏性越强。香气、热气腾腾,一旁的小孩子蠢蠢欲动,在木槌落下前,伸出小手把沾在棰上的糯米团取来吃。
让小孩子嘴馋的还有香喷喷的豆粉。大人们把黄豆炒熟拌上香料,放到石磨里磨成粉末,院子每个角落都闻得到香味。趁着大人不注意,贪吃的小孩子早就把盆里的豆粉掏一些填在嘴里了,抹得脸上到处是黄豆粉。一个小时后,石舀里的糯米团被敲打得差不多了,取出放在器皿里,想吃了,就扯一团,裹上碗里的豆粉、白糖、调料,蘸着吃。不过,糍粑至多只能放五六个小时,久了就又冷又硬。“我们四川人说,‘鸭脚板鸡翅膀,冷粽子热糍粑’,说的就是热糍粑那个香和甜哪!”10多年没有吃过正宗糍粑的屈先生,向记者讲述时,还咂着嘴巴回味不已。
祭月:圆圆祭品“敬月华”
在四川,除了糍粑,也有地方吃泡粑、麻饼,这些食物都会被做成圆圆的形状。在农村一些地方,许多家庭都会摊一个圆圆的“糍粑饼”,祭拜月亮,庆祝五谷丰收,祈愿幸福团圆。
“祭月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仪式。”屈先生说,八月十五那天,白天祭完祖先,晚上七八点月亮很圆时,就是祭月的时候了。
四川高坪县的龚先生说,在许多小孩子眼里,祭月仪式很神秘,大人们祭拜时很庄重,很虔诚。各家各户家庭主妇把一块留下来的糍粑摊成直径有一米左右的圆“大饼”,在院子中央选一个最空旷的地方,摆上木架或者桌子,再在簸箕里装上糍粑饼作祭品,旁边放一些糖果、瓜子、花生之类的小食物。准备完毕,月亮升起来,全家老少就向月亮焚香,依次“拜月”,这种祭月仪式叫“敬月华”。屈先生说,糍粑是献给月亮的,也是庆祝秋天收获的,更是为了感谢上苍保佑五谷丰登。
摸秋:到菜地里偷瓜菜
龚先生说,小时候,一到中秋节,他们那边的小孩子和一些半大小伙子还会一起集合,到别人田里偷瓜菜,也叫做“摸秋”。
中秋晚上,祭完月后,小孩子们三五成群,趁着如水的月光,轻手轻脚地钻进村里人家的菜地、果园,“偷”摘秋菜和秋果。“摸秋不是真偷东西”,而是随便摸个南瓜或一两个茄子。最高兴的是摸到果子,摸来后塞到嘴里,吃得津津有味。以前,“摸秋”代表幸福吉祥,更是小孩子们的乐趣,还带有一点点刺激。许多菜地、果园主人发现了,也不会开骂,乡里乡亲的和睦就在那一夜都感受得到。不过,“我们这辈以后没有再听说有这种习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