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缘何扎堆楼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1:37:47
2010年09月17日 06:57:25  来源: 人民日报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上半年在沪深两市上市公司营收增长前十名中,房地产公司占据半壁江山。房地产业依然是上市公司赚钱最快的业务。但其负债增长、现金流减少值得关注

资料图片
上半年上市公司房地产业绩表现抢眼
沪深两市有130多家上市公司主业为房地产业,在趋紧的政策环境下,上市公司的业绩整体表现依然抢眼。
统计发现,在沪深两市上市公司营收增长前10名中,格力地产、世茂股份、滨江集团、电子城和阳光股份等5家房地产公司上榜,依然占据半壁江山。这表明,尽管政策调控趋紧,但相对于其他行业,房地产业仍然是上市公司赚钱最快的业务。
世茂股份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8.37亿元,同比增长371%。滨江集团的中报显示其上半年营业收入为8.77亿元,同比增长340.1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 2.5亿元,比上年增长 810.92%。
此外,还有不少龙头企业今年上半年也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上半年,招商地产实现净利润10.5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15.71%。万科、保利虽然表现略差,但上半年净利润也分别达到28.12亿元、16.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41%、16.56%。
不过,另一些房地产上市公司日子却不好过。亿城股份与宜华地产近日公布的2010年半年报显示,两家房企业绩同比均大幅下滑。其中亿城股份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5723万元,同比下滑43.28%;宜华地产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仅502.34万元,同比下降83.67%。房地产企业暴利的时代好像正在转变。
更多关于近期楼市报道:
房地产,利润来得太容易--浙江3家上市企业投资楼市调查
“近几年,企业资金投向房地产已经成为常态,几乎各个企业都在投,区别只在规模大小。毕竟来钱太容易了。企业天生就有逐利性,既然做房地产最赚钱,那就无法要求企业退出房地产业。”一位上市公司董事长坦率地说。>>>点击详细
别在楼市“快钱”中迷失
众多主业与房地产毫无关联的上市公司纷纷涉足楼市,根本原因是逐利。而近两年逐利楼市“蔚然成风”,有其特别的背景>>>点击详细
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三大媒体密切关注楼市调控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8月份全国70个城市房价同比上涨9.3%,环比则连续第二个月持平。新华社记者 陈飞 摄
近期,随着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连续两月环比持平,房价逐渐走成一条先抑后平的曲线。从今年4月楼市持续博弈陷入“僵局”,到如今深圳、上海等地楼盘成交量有“回暖”之势,中国房地产市场正走到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是该再出硬招,还是强化政策执行力?出席第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的知名专家和企业界人士各抒己见。>>>点击详细
搜索更多楼市 的新闻
房地产,利润来得太容易--浙江3企业投资楼市调查
上海市房管局:将视楼市情况变化及时采取更有力措施
骚动的温州楼市 投资客又活跃
楼市调控新政出台后 上海部分楼盘“零成交”耐人寻味
美又掀迫人民币升值浪潮│就人民币汇率举行听证会│业界反对立法迫升值│以对美贸易顺差为由没道理│并非美经济复苏决定性因素
房地产,利润来得太容易--浙江3企业投资楼市调查
2010年09月17日 06:56:05  来源: 人民日报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外贸利润逐年下降,房地产却越来越赚钱
“近几年,企业资金投向房地产已经成为常态,几乎各个企业都在投,区别只在规模大小。毕竟来钱太容易了。企业天生就有逐利性,既然做房地产最赚钱,那就无法要求企业退出房地产业。”一位上市公司董事长坦率地说。
这是一家以纺织起家的企业,多年来,做出了品牌,做出了规模。但近年来,企业把很大的精力投进了房地产开发当中。“现实是,存款实际上负利率,同时货币供应充沛。这样的情况下,老百姓只能依靠购买房产来实现货币的保值,这才导致了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只有宏观政策加力,才能转变企业拼命投资房地产的趋势。”
这位董事长认为,当纺织主业做到一定时期后,企业的发展瓶颈随之而现。外贸出口形势越来越紧,不能进一步扩大规模,利润逐年下降,要继续发展非常困难;节能减排的要求越来越高,几条生产线由于戴上了“高消耗”帽子,面临搬迁。现实摆在面前:要么转产,要么萎缩。
这家有百年历史的纺织服装企业大步迈入楼市,原因有二:其一,企业多年来积累了良好的社会信誉,与当地政府建立了良好关系,政府屡次表示希望这个企业参与房地产开发建设。其二,股市融资量大,银行也屡屡上门联系主动放贷,资金非常宽裕。
几年下来,现实更证明了企业选择的正确。在近期公布的中报当中,这家企业的房地产利润已经远远超过了来自主业的利润,房地产开发已经成为这家企业最重要的利润来源。
搜索更多房地产 的新闻
房地产市场二次调控或将来临
家电巨头扎堆房地产 地产会是下一块奶酪?
马建堂:房地产市场调控对宏观经济增速影响不大
夏斌:房地产市场调整要花两至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