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的来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4 01:44:45

十四世纪初叶,日本武士、商人和浪人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劫烧杀的海盗活动,历史上称之为“倭寇”。明初开始,倭寇对中国沿海进行侵扰,从辽东、山东到广东漫长的海岸线上,岛寇倭夷,到处剽掠,沿海居民深受其害明,当时,朝廷和民间都出现了大批的抗倭英雄,民族英雄戚继光就是杰出的代表。当时,日本海盗被称为“倭寇”,但是,到了甲午战争后,直至到近代,人们却统称日本侵略者为“鬼子”。何时开始,“倭寇”变成了“鬼子”呢?其实,这一称呼的改变,是源于一副对联。

1894年甲午海战前夕,日本自持国强兵壮,傲视大清,无端挑衅,一心想侵占中国。清廷迫于积贫积弱的国势,派一位大使出使日本。会晤结束后,举行记者会。

会上,日方突然提了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我们日本有个上联,对不出下联,只好求助于汉字的发源地的人了。”日本人亮出白绢上书写的上联,联曰:“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并肩居头上,单戈独战。”

日本人这上联的意思是说:我大日本兵强马壮,驾驭的是奇异的千里马,拉开的是长弓,文的也不简单,光大王就有八个,他们都有雄才大略,示之以文德,陈之以武功,日本“单戈独战”,就可以踏平中国。这不但要在世人面前炫耀武力,还想在文化上侮辱中国。

但是,清廷使者源于丰腴的中华文化,满腹经纶,毫不示弱,要来笔墨后,潇洒挥写下联:“倭人委,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

众多的中外记者们(日本除外)看了,个个叫好,人人称快。原来,下联的意思是:倭人就是倭寇,自不量力来偷大清的龙衣,被我大清捉住,“八大王”琴瑟琵琶变成了“四小鬼”魑魅魍魉,他们永远屈膝跪我大清身边,大清“合手擒拿”永远制服小日本。

此后,大家不再称日本侵略者为“倭寇”,而改称“鬼子”了。

但是,1894年爆发的甲午战争。清朝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继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政府签订的《南京条约》后,又一次,把中华民族带入了灾难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