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相知”,营造良好“科研生态”-——访中科院院士、我校高分子科学系教授江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5:21:34

“文人相知”,营造良好“科研生态”
——访中科院院士、我校高分子科学系教授江明

作者:记者 王慧敏发布时间:2005-12-29


高分子科学系教授江明日前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早在两年前因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事采访他时,就对他的那份淡泊、谦逊留有深刻印象,如今面对这一更高殊荣,江教授还是一如往昔。

“早在念中学时,就知道苏联有科学院院士,对这一称谓充满了敬仰。”几十年之后,自己却成为中科院院士,对此江教授说,惊喜之余,也深感要做到从学问上、从做人上无愧于这个称号,还是任重道远。

1960年毕业于我校化学系的江教授,主要从事高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与多尺度相结构研究,在嵌段共聚物/相应均聚物相容性、特殊相互作用和相容性、离聚物及双亲性聚合物体系、大分子自组装等领域建树颇丰。现已发表论文188篇,并先后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89)、一等奖(1996)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3)。

1981年从英国留学回到复旦,江教授在我校又执教了25年。“我算得上是复旦土生土长的院士,我的每一篇论文、每一项奖项,都是‘复旦制造’,这是我引以自豪的事情。复旦是做学问的好地方。”江教授认为自己今日的成就离不开学校和系里的支持,“在学校宽松、和谐的科研环境中,我们享有研究选题的自由。在高分子物理化学这个大领域,我得到1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没有这些,一切成就都无从谈起。”

江教授说,“我们复旦高分子学科连着两年出了2位院士。还有,系里一共只有30多位教师里,先后出了5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这至少在我们化学界很少见。我以为,是我们学科良好的‘科研生态’造就了人才。”江教授说:“‘文人相轻’是良好科研生态的大敌,但难道文人只能相轻?其实,‘文人’的成就带有专业性,只有‘文人’才能理解。所以说,学者们要学会欣赏别人的成就,做到‘文人相知’,那和谐、融洽的氛围便会逐渐形成。 有了这样的认识,学者们就会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名利得失的羁绊。在这么多年的科研实践中,我见过很多反面的例子,文人相轻,乃至窝里猛斗,其害无穷。我悟出了这点道理:良好的科研生态催生人才,恶劣的科研生态摧残人才……” 他此时谈兴很高,笑着说:“ 今天我当上院士,我工作得很愉快;昨天我还没有当上院士,我不也很愉快吗?还有,我的那点成绩也决非我一人的功劳。过去的不说,目前我们‘大分子组装’研究小组,还有陈道勇和姚萍2位年轻教师,大家心情舒畅,通力合作,各尽所能。我60岁以后工作能上个新台阶,他们功不可没。”

基础研究是学科和科技发展的基础,是长期工程。“良好的科研生态还应包括力戒浮夸、浮躁之风。数论文篇数、算‘影响因子’,目前仍是基础研究成果的重要评判手段。可我们还应为那些很有创见、勤奋工作,但短时期内没有出显著成果的教授们营造出宽松的氛围,让他们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潜心研究若干年。基础研究中的重大突破可能就出自这里。”

在回答记者“当上院士后有何新计划和打算”的问题时,他说,“我已过了发‘豪言壮语’的年纪了。今后,我想做的就是将自己目前的研究继续推进”。他的言行,如同挂于他墙上的“山间明月,江上清风”的草书所描述的,“默声俯首科研地,心中自有月明天。”

“文人相知”,营造良好“科研生态”-——访中科院院士、我校高分子科学系教授江明 “向科学进军”影响他一生-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教授江明 中科院院士江明 妙解高分子 科研樂無窮 - 香港文匯報 浙大高分子物理郑强教授—演讲节选 中科院院士蒋有绪吁征收生态税 市民每月20元 中科院院士:社会浮躁致科学精神出现危机 科学网-[转贴]院士教我们这样做科研 浙大高分子物理郑强教授的激情演讲——责任 中科院院士朱清时 佛法解释物理学 语惊四座——《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 中科院院士朱清时 佛法解释物理学——《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 我校建筑工程学院创始人汪国瑜教授来访我校 洪绍光教授——国家心血管病科研领导小组组长 .txt 科学网-科研投资的蛋糕该做多大?——谈科研回报率问题 科学网—徐扬生院士:智能机器人引领高新技术发展 营造良好的捐赠环境 营造良好人际关系七大招 树立良好形象 营造良好风气 营造和谐的学术生态 用勇气拥抱世界——记中科院杨佳教授 浙大高分子物理郑强教授演讲 汪荣祖:弃民身世两相知—— 怀念唐德刚教授(南方都市报 2009-12-11) 科学网—西部生态新问题 要靠科学发展解决 现代学者,古式文人——记科学史家、翻译家戈革先生 如何营造职场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