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村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4:48:50

浅议农村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的全面推广实施,农村的英语课堂也成为新课改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阵地。在经历了新课改由好奇、积极尝试到既有成功又有失败的艰辛历程之后,笔者想从教师新课程观念的树立、课堂氛围的营造、教学模式的实施、加强学生学法方面的指导以及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几个方面来谈论一下自己的看法。

【关 键 词】  农村初中英语新课改  树立观念  营造课堂氛围  教学模式  学法指导  自我评价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实施,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对我国未来十年教育事业发展进行的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洋思中学、昌乐二中以及杜郎口中学实施新课改的成功经验,受到全国教育系统的普遍重视,前去参观学习的人员络绎不绝。今年,在全国推广这些名校课改成功典型的同时,我县也积极投入到新课改的大潮中,立志走在新课改的前列。我校也不例外。

作为战斗在教学第一线的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践中,我发现新课程确实给师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比如:现在学校年轻教师居多,好奇心和上进心都很强,英语新课程改革犹如给初中英语教学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大家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比以往更加刻苦钻研教材,更乐于探究教学方法,更加注重教学策略和手段;师生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课内外的配合也更加紧密;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英语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普及和推广……但是,英语新课程改革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的困惑和忧虑。例如:拔尖的学生在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都较以前同年级的学生高出了很多,但学困生所占比例也比以往更高了,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过早出现且日益严重;过早放弃英语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了;一方面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兼顾全局、照顾大多数学生,增加了教学和指导的难度;另一方面严重影响了班级整天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笔者通过探究新课程理念实施教学的状况及与农村同行教师的比较,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喧闹、浮华的背后,对于如何有效调动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水平,有如下几点深刻的感受:

一、教师新课程观念的树立

面对农村的生活氛围和学生的学习环境,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新课程理念推动英语教学改革,往往困难重重。在农村初中中,学生普遍英语基础差,学习英语的意识也不强,英语入门很难。面对这个现状,教师不得不强调“课本本位”,难免偏重知识点、单词用法和语法的讲解和机械训练等,而无法在课堂上花较多时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当前,为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必须积极树立起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的新观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二、课堂氛围的营造
    教学的课堂氛围决定一节课的成效。不少教师习惯于按既定教学步骤完成任务,机械性的重复朗读、做题、回答问题,有的甚至干脆“满堂灌”,“教”的任务完成后,让学生自己去“活动”,根本没有营造出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样,部分学生逐渐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教师则误认为学生不能配合教师授课活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教学的怪圈。根据新课程观念,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应该努力寻求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让其活跃起来。新课标教材每单元都有pairwork、groupwork,还有role-play、guessing game等,让学生动起来,鼓励他们多说,哪怕有错误,哪怕中英文混合。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时刻关注性格内向的、学习困难的学生。
    三、教学模式的实施
    就本地农村英语教学而言,大多采用“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部分学校虽也采用先进的“任务型”教学模式,但在实际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导致所设计的任务无法开展,将任务型教学流于形式。任务型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较高,而许多教师在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方面较欠缺,不明确任务教学的本质,搞不清任务和练习的区别。还有些教师对此存有误解:任务型教学只适用于学生基础好、条件好的学校,一般学校采用任务型教学,只是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调节课堂气氛等。因此,当前教师应深入理解任务型教学的本质,以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中心,真正把重心放在“学”上。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主动学习。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教学模式既省力,成效也显著。如教学Book2,Unit2, What’s the matter?时,有关身体部位的单词很多,还有target language,一节课任务很重,我们可以先准备一个doll,通过观察指认洋娃娃身上的部位来学习新单词,这样学生既感兴趣,又容易记住;然后还可以利用Simon says这个游戏来巩固复习新学的单词,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缩短了学生的记忆时间,有利于下一步内容的顺利进行。

四、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新课标强调,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是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目前,多数教师在上课时习惯“包办”一切,课堂上实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滔滔不绝,学生却只是机械地跟着,即使有些优秀教师能渗透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但也没把它当作主要目标来完成。
    引导学生有效的学习,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
    1、创设环境氛围,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或询问等方法进行学习。

新课标教材每单元的target language,我们应尽量创设适合的场景,适时地出现target language,让学生自己去领悟语言功能。
    2、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如在教学Book1,Unit3,This is my sister时,课前要求准备一张学生自己的家庭照,课堂上就围绕照片进行口语交际活动:
T:How  can  you  introduce  your  family?
S:This is my ……     This is my ……
让学生自己用英语思维,与人交流,教学效果更佳。
    3、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

如教学Book1,Unit4, Where’s my backpack? 可以用实物或多媒体先展示3个介词on、in、under,学生仔细观察掌握介词的不同用法后,再呈现target language:

 Where’s  my  backpack?
           —It’s  under  the  table.
           Where  are  my  pencils?
           —They’re  in  the  pencil-case.
将系动词be用不同的颜色区分,让学生自己发现和归纳单词的用法,感悟语言功能。
    4、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以词汇教学为例,传统的词汇教学方法是:教师先领读后让学生读几遍,然后要求学生背诵,而要真正掌握词汇只有明确了词汇在语境中的具体意义后才行。评议学家 Nation和 Condy研究了词汇和阅读的关系后在一书中指出,通过语境进行词汇学习,就是让学生“通过语境提供的信息,对出现在该语境的生词进行猜测,从而学得这些词”。所以,许多教育大家通常让学生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并掌握词汇用法,运用英语去思考和理解英语单词,直接在大脑中建立实物的链接,适当进行英汉词汇特点的对比,了解英汉表达的差异,让学生把已学过的词汇进行归类,建立自己的英语词汇系统。

作为新课程改革,毕竟是一项任务艰巨、程序复杂、覆盖面大、牵涉面广的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不可能不遇到各种困难与挫折,甚至有可能会面临失败的结局。许多基层领导也都不愿在教育改革中过于出风头,他们本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只要不影响考试成绩就行了,决不敢在新课程改革中“轻举妄动”;新课改要想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确非易事,相反,稍有不慎,也许就会使一批教师和学生成为新课改的牺牲品。

总之,农村初中英语新课程改革要想彻底扭转被动局面、改变落后面貌,必须引起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只有花大力气从“加大教育投入、狠抓基础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学环境、加强师资建设、健全考评体系、提高教学效率”等多方面着手,全方位调动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家庭等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优化农村初中的办学条件和教学手段,才能为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提供有力保证,以促进农村初中新课程改革稳步、扎实、快速推进。

 

 

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

 

〔1〕《Go for it》人民出版社

 

〔2〕《英语新课标解读》人民出版社

 

〔3〕《英语教学大纲》人民出版社

 

〔4〕《义务课程课时设置》部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