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济南战役无可争辩的统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11:12:07
 粟裕:济南战役无可争辩的统帅

 

    60年前,遵照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华东野战军(华野)全军进行了济南战役。短短8天,即攻克济南,全歼守敌10万余人。济南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山东战场歼敌最多、影响最大的一次战役。战役指挥员的正确指挥,是济南战役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华野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具体策划和指挥了这次战役,为济南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央任命粟裕代理陈毅职务,领导华野全军 
                            
    
济南战役时,主持华野军政工作的最高领导和指挥华野全军的是粟裕。1948年5月9日,为加强中原区工作,中共中央决定,调陈毅任中原局第二书记(邓小平任第一书记)兼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中野)第一副司令员(刘伯承任司令员),名义上仍兼华野司令员和政委。鉴于陈毅已不在华野总部工作,中央决定,他的华野司令员、政委和前委书记职务均由粟裕代理。5月30日,陈毅离开华野总部,6月14日,到达河南宝丰县中原军区就任新职。

                            
    这时,距济南战役开始还有三个多月,军委还没有提出进行济南战役。显然,代理陈毅华野领导职务的粟裕已是华野的最高领导,济南战役由粟裕指挥是顺理成章的。

                           

              粟裕为军委确定攻济打援作战方针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个大战役必须有正确的作战方针作指导。军委和毛泽东经过慎重研究并吸收了粟裕等人的正确意见,为济南战役确定了“攻济打援”的作战方针。攻济打援是在新条件下的崭新战法,这个作战方针的形成和完备有一个过程。

                            
    1948年7月13日,华野山东兵团攻克兖州,随后,进行济南战役提上了军委的议事日程。7月14日,军委给粟裕等人来电,提出“拟令许谭(指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华野副政委兼山东兵团政委谭震林)于攻克兖济(指兖州、济宁)后,休息两星期,即向济南攻击。”与此同时,军委又多次致电许谭,要求他们乘胜夺取济南。许谭研究后报告军委,决定几天后开始“抢占飞机场及攻击济南外围”。粟裕对军委来电进行了慎重周密的思考研究,他认为济南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敌人有10万重兵把守,而且在徐州附近还有3个兵团17万人的机动兵力可伺机北援。以山东兵团的10万兵力攻城在兵力上不占优势,既攻城又打援更难以胜任。因此,粟裕等人复电军委,“建议许谭与我们争取时间休整一个月,而后协力攻打济南,并同时打援”。随后,军委批准了粟裕等人的建议,并要粟裕在休整后提出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1948年8月10日,粟裕等华野首长向中央军委上报下一步行动的三个作战方案。其中第三个方案是:“攻占济南与打援同时进行,但应有重点配备与使用兵力。”并认为以执行第三个方案为最好。8月12日,毛泽东为军委起草复电,同意攻济打援,并明确指示:“我们目前倾向于攻城与打援分工协作,以达既攻克济南,又歼灭一部援敌之目的。”此后,军委和毛泽东又对“攻济打援”方针作了进一步的阐发,使之更加完备。军委指出:“我们不是要求你们集中最大兵力,不顾一切硬攻济南,这样部署是很危险的。”济南战役的“作战目的,主要是夺取济南,其次才是歼灭一部分援敌。但在手段上即兵力部署上,却不应以多数兵力打济南。如果以多数兵力打济南,以少数兵力打援敌,则因援敌甚多,势必阻不住,不能歼其一部,因而不能取得攻济的必要时间,则攻济必不成功。”可见从军委和毛泽东确定的“攻济打援”的作战方针看,攻占济南是主要目的,打援则是保证攻济成功不可缺少的手段,二者是同一个战役的两个部分。

                           

                      粟裕指挥华野全军进行济南战役 
                            
    1947年9月后,华野分为外线兵团(西兵团)、内线兵团(山东兵团)和苏北兵团三部分。因山东兵团和华野总部率领的外线兵团不在一个战略区作战,故直接受军委和华东局领导和指挥。济南战役时,华野的三部分由过去一年分别独立作战变为全军集中作战,又混合编为攻城与打援两大集团。这种情况难免会给参战部队的统一指挥和相互协调带来一些困难和问题。在陈毅离开华野后,这个问题就更加突出了。为了保证济南战役的胜利进行,就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和协调好指挥关系。

                            
    许世友因病没有参加华野前委扩大会议,于1948年9月10日到达山东兵团部,途中对攻城部署提出一些不同意见。针对上述情况,毛泽东专门电告许世友,明确指出:华野总部对济南战役的“作战部署是根据军委指示决定”,“整个攻城指挥由你们(指许世友、谭震林和王建安)担负,全军指挥由粟裕担负”。就是说,粟裕是整个济南战役华野全军的指挥,许世友是攻城集团的指挥,是受粟裕领导和指挥的。毛泽东的这个十分明确的重要指示,在当时有很强的针对性。现在,它也是我们分清谁是济南战役总指挥的重要依据。

                           

                   粟裕主持确定了济南战役的作战方案 
                            
    为贯彻落实军委确定的攻济打援的作战方针和各项指示,1948年8月下旬,粟裕在曲阜主持召开了有纵队以上领导参加的华野前委扩大会议,制定了济南战役的具体作战方案,并报军委批准。这个作战方案的基本内容是,以攻济为主要目的,并求歼援敌之一部,坚阻援敌不能迫近济南,以使攻城集团有足够的时间攻占济南。在手段上即兵力部署上,决定由14万人组成攻城(济)集团,占参战兵力的44%;由18万人组成打援阻援集团,占总兵力的56%。这个方案做到既以足够的兵力攻城,又以主力用于打援,充分体现了攻济打援方针的要求。济南战役就是按照攻济打援方针和这个方案进行部署并取得胜利的。

                            
   除上述作战方面的部署外,以粟裕为首的华野总部,还发布了一系列指令和计划,对各项工作作了全面部署。9月1日,发布《济南战役政治动员令》,响亮地提出“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口号。粟裕等人还发出关于济南战役政治工作指示、告后方全体同志书、战勤计划、处理俘虏原则规定,对有关工作作出部署和安排。华野总部这些决策及其部署落实,保证了济南战役的顺利进行和胜利。

                           

                    粟裕正确处理了作战中的重大问题 
                            
    从战场实际出发,正确判断和选择重点是攻城作战中的一个关键问题。粟裕认为,济南守敌以东线为重点,西线守敌吴化文部战斗力较弱,可能会起义从而使敌防线出现缺口。同时,攻下位于西郊的飞机场,可切断敌人兵力和物资的补给线,给敌以沉重打击。因此,粟裕决定将攻城兵力重点用在西线。攻济开始前,攻城集团指挥员来电建议,将攻城西兵团的一个纵队调到津浦铁路以东。粟裕复电强调:“攻济之第一步要求,似宜以迅速攻占飞机场,断绝敌人空援为目标。”由于攻城仍按原定部署进行,后又将作为预备队的13纵加入攻城西兵团,1948年9月18日我军即以炮火控制了机场,迫使敌人停止了空运,堵死了敌军的空援之路。

                            
    9月19日晚,吴化文率2万余人起义。粟裕抓住这一有力战机,于20日电告许世友、谭震林和攻城西兵团指挥宋时轮、刘培善,指出:战局可能迅速发展。望令各部迅速向商埠攻击,得手后,则全军全力攻城。经过激烈战斗,我西兵团将商埠之敌2万余人全部歼灭,东兵团也扫清了城东敌人的地堡群,准备攻城。22日晚,我军对外城发起总攻,至23日占领外城大部。当晚,又对内城发起总攻,于24日黄昏攻占伪省政府,全歼内城守敌,济南战役胜利结束。

                            
    在华野总部的指挥下,我18万打援阻援大军,在运河两侧的邹县、滕县、巨野、嘉祥地区,布置多道阵地,构筑强固工事,做好打援的充分准备。蒋介石虽三令五申,严令其17万援军火速北上,以解济南之围,但在我强大打援阻援大军严阵以待的威慑下,其各路援军迟迟不敢贸然进犯。至济南解放时,有的未及与我打援部队接触即掉头逃窜,有的则尚在集结中。由于断绝了敌援,我攻城大军才能无后顾之忧,放手向济南守敌连续猛攻。困守济南之敌,则更加丧失斗志,在我军有力打击下,迅速土崩瓦解。大量援敌虽想但不敢北援济南,我打援大军不战而胜。可见,打援的部署虽没有实现歼灭部分援敌的设想,有点不过瘾,但却有力地起到保证“攻济”顺利进行和迅速胜利的作用,对济南战役的胜利是功不可没的。

                           

    总之,粟裕是整个济南战役的指挥员并作出重大贡献。这既是历史的真相,也是党史和军史界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