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养电:粟裕首次电请刘邓统一指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7:37:59
按:当华野与中野联合作战时,粟裕曾先后两次主动建议华野由刘邓(陈邓)统一指挥,虽然两次均未达到实际效果,一次是毛泽东不曾明确采纳(豫东战役),一次是陈邓并未履行职责(淮海战役),但均体现了粟裕罕见的古名将风。本篇讲述第一次建议,选自长篇《毛泽东粟裕与淮海战役》第一章第4节。

    中原三军集中起来打大仗,由谁来统一指挥,协调行动呢?


    这时的中原地区,毛泽东分别划归晋冀鲁豫和中原两个中央局管辖,前者的代理书记是薄一波,后者的书记是邓小平(1947年5月16日就任)。


    陈粟的豫皖苏属于晋冀鲁豫中央局(后在3月30日才划归中原局),刘邓的大别山区(鄂豫皖)、陈谢的豫陕鄂则属于中原局。三块地盘上的三路大军也相对独立,都直属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指挥。


    陈赓、谢富治虽然是刘邓的老部下,所部也主要由晋冀鲁豫野战军4纵和9纵组成(另有西北民主联军38军),陈赓还说:“我们吃刘邓的饭!”(注释),但他们一直被毛泽东作为一支方面军,担负战略机动任务。


    他们先是被指令“受彭(德怀)习(仲勋)指挥”,准备增援陕北。不久,又奉命掉头南下中原的豫西,“归刘邓直接指挥(注释)”。


    但因为他们与大别山深处的刘伯承、邓小平相距甚远,刘邓正遭到蒋介石33个旅的雄厚兵力以“人海战术”群殴围攻,行军、作战频繁,自顾不暇,许多时候电台都不曾打开,毛泽东只好又电令“陈谢暂为军委指挥(注释)”。


    毛泽东事实上也的确在直接指挥陈谢大军,前后发给他们各种行动的重要指令达20余份之多。直到刘伯承、邓小平转出大别山后,他还在命令:陈谢集团“仍受我们指挥(注释)”


    陈粟大军也如此。


    陈毅、粟裕初到鲁西南时,毛泽东曾命令:“统一归刘邓指挥(注释)。”这是为配合刘邓挺进大别山之举的权宜之策。实际上,刘邓很快一跃千里,一头扎进了大别山,陈毅、粟裕也就依然直属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指挥。


    1947年9月22日,为统筹中原三路大军的后勤供给,毛泽东甚至让陈粟大军改为晋冀鲁豫野战军,归晋冀鲁豫中央局领导(原为华东局领导)。


    其主要目的也不是作战,而是保障远离华东“老家”的陈粟大军后勤供应,毛泽东在同一份电报中强调:“晋冀鲁豫中央局负责三军的供给工作”,“应将供应陈粟野战军工作放在紧要地位(注释)”。


    陈粟大军的后勤,也就由晋冀鲁豫中央局代理书记薄一波及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滕代远具体负责。


    20余天后,毛泽东再次电示陈毅、粟裕:“你们部队(即陈粟大军)对外仍称华东野战军,对内则属晋冀鲁豫建制。”并指出主要目的是:“以利部队补给及地方工作之统筹(注释)。”


    这一更改番号的指令最后并未实行,兵强马壮的华东野战军也就有惊无险,避免了一次出人意料的分割。正如《陈毅传》所指出的:“这个电报所作的规定后来有一部分并没有实行”(注释),其中就包括这次“改名换姓”。


    不仅陈毅、粟裕两位华野“老大”,即便“始作俑者”毛泽东本人,对内对外也都依然称华东野战军。


    从《粟裕文选》的原始电文看,陈毅、粟裕除按毛泽东的电令“集中精力,指挥西兵团(陈粟大军)及规定区域一切武装之作战”外,也依然在指导留在华东内线的华野东兵团、苏北部队作战(这些区域与武装,均不在晋冀鲁豫中央局管辖范围之内)。


    有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直接指挥当然更好,人人都知道的“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的好处不算外,至少还有“同党中央靠得很近”的光荣,中间似乎也少了一级必须请示汇报、繁文缛节的“婆婆”。


    但毕竟“山高皇帝远”,毛泽东直接指挥也有诸多不便之处,对前线的敌情我情就难以做到“明察秋毫”,所以他与喜欢遥控的蒋介石不同,总授权前方将领“机断专行,不用事事请示”。


    中原三军既然相对独立,客观上就存在三个山头,难免有本位主义的幽灵在游荡。粟裕在“子养电”中提到:“由于我军供应尚难统一,故在打破本位方面较难完全实现。”(注释)


    毛泽东早在延安整风时期,就提出反对山头主义问题。但他说,只有承认山头,才能消灭山头。


    有鉴于此,粟裕还给毛泽东提供了一个好办法:“统一全国之建军思想,使无地域与界限之分。”


    他的目的就是消除山头,让野战军之间“减少与消除指挥者及被指挥者相互间之顾虑与打破本位主义”。他还认为全军所有部队都要“尽可能统一编制与番号及干部训练”,以“增强作战效能(注释)”。


    这是粟裕对全国建军首创的“前卫”思考,也是基于中原现状的考虑。如果集中打大仗,的确很需要一个机构,至少有一个指挥者来协调行动。


    那么,中原三军统一指挥,谁比较合适呢?


    其实,粟裕已心中有数,他们就是早有“军神”威名的名将刘伯承和他的老搭档邓小平。在“子养电”中,粟裕主动提请,如果毛泽东觉得三军忽集忽分打大仗的办法可行,“则请刘邓统一指挥。”(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