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是一小步 “听见”是一大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9:37:03
 据媒体报道,9月8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正式推出“直通中南海——中央领导人和中央机构留言板”。该留言板突出互动性,旨在让广大网友对中央领导人倾诉心声,给中央机构提出意见和建议,换言之,在这个留言板上,普通人也可以给胡锦涛主席发留言、提建议、诉心声。

    当代政治和古代政治最大的不同,乃是“与百姓共治天下”,而不再是“治百姓及天下”,既然民众是国家的真正主人,各级政府机构都如中南海新华门内影壁所书那样,是“为人民服务”的机构,那么,沟通舆情,密切联系群众,就是做好“为人民服务”这项本职工作,提高行政效率,减少行政失误,最基本的前提和保证。

    尽管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中国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一整套政令下达、民情上达体系,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套体系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在某些时候,来自民间的声音、诉求,并不能畅通、及时地传递到位,中央的政令、意愿,也未必能及时、准确地传播到社会各个角落,这种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发展到较严重程度,就会在基层、民间产生一种“中央没有在听”的感觉和怨气,这不仅影响社会安定、和谐,影响政府行政效率,久而久之,日积月累,也不免损及党和政府的形象。

    设立互动留言板,让普通人和中央领导在“瞻之千里,如在目前”的网络上,建立一座直接沟通的桥梁,也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这一设置,普通民众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民间的声音,中央领导的确在“听”,这不仅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密切干群联系,有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更有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然而“听”仅仅是一小步,“听见”才是一大步。

    就在新华门以东不远,天安门城楼外两侧,树立着举世闻名的两座华表。这两座华表早已登上国徽,成为中国的象征和标志之一,但绝大多数中国人并不了解,华表的前身叫做“谤木”,竖立在皇宫之外的大路边,用途本来是作“留言板”——让老百姓在上面书写意见,供皇帝采纳。

    这两座华表建成于1417年,经历了两个半王朝(明、清和李自成的大顺),共495年的“服役史”,但真正发挥“留言板”这一设计功能的记录却寥寥无几,绝大多数时候只是一个漂亮的装饰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封建帝王给民众的感觉,是他们偶尔也在“听”,却通常不能真正“听见”民众的呼声,而民众到了直接“上达天听”的地步,又有几个不是希望“天”真正地“听见”自己诉求,并有所回应的?

    时代不同了,今天民众所要求的“听见”,是有关领导、部门真正把留言板所反映的民意当一回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并通过各种适当方式,让诉求人和旁观者真切地体会到,领导们不仅仅是“听”了,而且“听见”了,尽管“听见”后的回应未必是所等待的那一种,已足够让社会产生对留言板、对政群互动的信任感。

    “听”是一小步,“听见”是一大步,网络留言板的设立,能让民众感到政府已经开始在“听”,他们当然有理由期待,自己的声音可以真正被“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