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土著群体的“财富”(第一现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23:03:20

留下土著群体的“财富”(第一现场)

本报驻墨西哥记者 邹志鹏《 人民日报 》( 2010年09月13日   18 版)

  “你知道吗?我们这里越来越多年轻人只讲西班牙语,都不会‘乔雷斯语’(土著语言‘Choles’)了。”坐在村口大树底下纳凉的印第安老人佛朗西斯科跟记者唠叨起了村里的方言问题,露出了一脸苦笑。

  佛朗西斯科生活在这个叫圣·维森特的小村落,这里聚居着讲“乔雷斯语”的印第安土著族群“乔雷斯人”。老人告诉记者,他的土著姓氏“齐因”(Chiin)下一代人已经废弃不用了,转而使用西班牙语中的“卡莫德”(Camote),土著名字“佩杜尔”(Petul)也跟着变形为“佩德罗”(Pedro)。“很遗憾,现在你根本无法从我们的姓名判断出我们是否属于印第安土著……” 

  “姓氏消亡了,母语也快没了。”谈起母语的“未来”,老人那爬满皱纹的面庞上露出几分茫然。“道理很简单,因为‘乔雷斯语’太‘土’了,学它干什么呢?它只会明白无误地告诉城里人你是没有文化的乡下土著。”

  佛朗西斯科说,村民对于部落的语言文化充满感情。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到城里打工的村民因为不懂“官话”或是带有浓重的土著口音在应聘工作时屡屡受挫,只好改讲“官话”而舍弃本民族母语。

  在城市化进程和现代文明的巨大冲击下,墨西哥的印第安土著语言文化逐渐萎缩,日益频繁的人口流动和文化融合正将一些处于弱势的土著语言置于“半死不活”的尴尬境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墨西哥境内的土著语言多达62种,仅南部玛雅人聚居地区就有16种语言,且大都没有文字载体。

  在外来“先进”语言文化的“同化”下,失去本民族母语的土著群体也相应地失去了本民族身份的自我认同。记者在印第安人集中的几个小城镇采访了一些土著相貌特征十分明显的居民,不少人并不认同自己是印第安人,回答也大体相似——“因为我们不会说土著话”。是否会说土著语言还构成了墨西哥印第安土著人口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据估计,墨西哥全国土著人口大约占到总人口的10%,即1100万人左右,人口普查得出的官方数据却仅为600多万人,部分原因就在于许多土著居民已经不会说或不愿意说本民族语言,且不认同自己的土著身份。

  专家指出,印第安土著长期存在的“自卑情结”,对本民族语言文化的不自信,造成许多土著方言正在悄无声息地流失,所承载的文化也正在被现代文明一点点地“吞噬”。语言学家甚至警告说,再过一两代,墨西哥将有近一半的土著方言完全消失。

  佛朗西斯科老人深深地叹了口气。

  “更可笑的是,母语现在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倒成了一门‘外语’,政府鼓励他们到双语学校去学习以便延续这些濒危语种。” 

  “我不懂什么‘文化多样性’的大道理,但我绝不认为我们的母语就比其他语言低劣。那可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根!”老人望着远处的群山,陷入了深思。

  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土著语言文化,近几年,墨西哥政府在一些土著人聚集的村镇建立双语学校,设立专用土著语言播音的广播和电视频道,加强保护土著语言口述传统和地方风俗习惯,取得了一定成效。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一些拯救濒危语言的措施在实践中碰到不少问题,譬如目前双语学校依旧“凤毛麟角”,只在几个大的族群聚居地开设。

  如何更有效地改善印第安土著居民的就业状况?如何让土著居民在提高包括语言在内的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不遗弃本民族语言文化?专家呼吁,不要简单地以所谓的“文明”标准去简单改造和发展部落,“文明”中极力倡导改变的事物可能正是土著群体的宝贵“财富”。

  (本报尤卡坦9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