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旅游—爱上绵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07:27:24

山西旅游—爱上绵山

喜欢山,所以和许多山见过面,在与众山接触中,大多是攀其梁、行其旁,独有绵山,我是初次相见就投入了他的怀抱,我承认是绵山的神韵撩拔了我的心弦,对绵山我是一见钟情了。

晚餐后,正是山里不见曦月之时,独自一人行往后山,漫步在绵山的绉纹里,猜想绵山形成在哪一个地壳大运动时期,或是百万年前,或是盘古开天时,总之,是有些年代了。冥冥之中有个声音对我说:“……我老吗?请看我头上茂密的森林,身上青楞的石头,我们各从其类论年岁,说不定你还比我大呢……”我脸红了,我为自己对地理知识的欠缺和对绵山的不了解而害羞。到了后山,我似一颗鲜活的心脏跳入了绵山的胸膛,极力按捺自己的情绪,我知道,我安静了,整个绵山都寂静了。此刻,风止了,树静了,时间、空间都静止了。我壮起胆子,用视线矜持地去触摸山体,才发现:望,不及峰巅;瞰,不触谷底。我的心又狂跳起来,《圣经》约翰福音一章一节讲道:“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道家又讲:“道法自然”。不可否认,绵山是上帝的杰作,是自然生成,与神的儿子绵山相恋,如何让我不心生畏惧?不心儿悸颤?

天幕全然浓黑下来,乘车夜揽绵山,若大的绵山,无论是山头还是山脚,不管是崖边还是洞穴,山壁上但凡视线能及到的所有庙、观,都被霓虹灯构描了耀眼的轮廓线,空缺处还点缀了许多道家解释天道的神秘图形、符号。华灯怒放,绵山处处琼楼玉宇,富丽堂皇得令人目眩,我眼波里反射着的都是七彩的光芒,抬眼欲从月镜中看到绵山夜间的真实容颜,绵山却顽皮地伸出双臂,拱一弯穹崖遮拦了视线,我闭上双眼任泪水爆布于面。导游对路边景点的耐心解说成了安慰的规劝,我们一步一个典故地回到了宾馆。

在2405房间里,我一遍遍地问:自己为什么如此动容?除了俊美的山体外形,更让我感动的应该是绵山的内涵:相传公元前638年,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逃亡时,无粮可食,随从中有一位名叫介子推的忠臣,割下自己腿上的肌肉煮熟给重耳吃,重耳返国为君后,欲为其封官授禄,介子推却悄悄带着母亲隐居绵山,重耳报恩心切,求访三日不见,以放火烧山相逼,结果介子推母子死于熊熊烈火之中,晋文公为表示自己失去忠臣而懊悔,特设立了寒食清明节。

寒食清明节,历数二千多年被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节日保留下来,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伟大先贤介子推充满无限崇敬,也说明了对忠孝、仁义、真诚精神的崇敬。同时也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追求正义、真理、的高道德水准民族。

自从这位“割股啖君”功不言禄,携母隐居的忠孝之士介子推把绵山选为灵魂的栖居地后,绵山吸引了历代以忠、教、仁、信、礼、谦、俭、和、等众多高尚精神来此共栖。中华民族最美好的道德,最伟大的品格,在这里得以彰显出来,绵山承载了他们,宣扬了他们,发展了他们,他们也使绵山的脊梁更加坚实起来,身躯更加挺拔起来。

清晨,山那边的太阳把天空照亮,便可看到睡佛山仰面朝天,峭壁上抱腹寺的院落越发清晰、明朗,在抱腹寺的最上方有个祈云洞,传说心底纯洁的人在那里祈雨非常灵验,不知真的是洞的灵验还是恰巧,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只在洞内转了一圈,空中果然就落下了霏霏细雨。

弯弯的山道边有一条深深的长壑,壑的一边是自然风光,另一边是人文景观,俯视绵山形状酷似一幅太极图。在绵山,座座高殿大堂,借助天然洞穴、石柱,加上工匠们精雕巧做而成,充分反映了道家天人合一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历代崇尚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功不受禄、为国家,为人民尽忠、孝精神的人们,在绵山大修庙堂以纪念,听说今人焦炭大王闫吉英不惜血本投资十多亿开发绵山,不仅是数千人得到了就业机会,也使的绵山这顶地球的桂冠更加华丽起来,那成片的道观和佛塔犹如一颗颗精美的珠宝,闪烁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光华,这也使得更多来绵山的有缘人对儒、释、道各教博大精深的文化有了了解,灵魂得到了度化,绵山自然就成为了不穿道袍的道德卫士。闫吉英和当地人民为绵山所做的一切应该是受到神灵护佑的,也是值得人们赞叹的。

临近午时,在通往山顶的路上,我忘情地呼吸绵山的体息,任凭叶绿素分子泌脾回肠。茫茫的霾阻拦着上山的人们,我搭乘揽车,很快就被绵山扛在了肩头。秋霜为大山披上了艳红色的袈裟,山间偶尔也会露出成熟的黄和庄严的绿。云儿在山腰萦来绕去,那是介神像前香炉里升腾出的、从全国各地连续不断涌来的,香客们的顶礼膜拜。

紫烟飘渺中,绵山越发显得沉稳、刚健、巍峨、壮观……

就要和绵山分别了,有句广告词说道: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不知道自己的心有多大,也不知道自己能走多远,但我知道,那怕是走遍天涯海角,绵山是永远留在我的心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