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6:23:30
        是的,应该更多关注。作为教师,本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但对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实应更多关注。        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包括有谁呢?        从家庭背景来说,有父母外出打工而留守者,有父母离异而缺少父(母)爱者,有父母教育标杆不一而无所适从者,有家境贫困而生活困难者;从学生本人来说,有基础欠佳成绩不尽人意者,有活泼有余调皮捣蛋者,有交际能力不足而自卑内向者,有体质羸弱劲头不足者。        为什么要更多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呢?我认为主要有两个理由:        1、弱势群体的自身特点,需要老师给予更多关爱。         弱势群体由于学习、纪律、身体都“弱”,心理上总是处于劣势,他们敏感、脆弱,比起其他同学有着更加强烈的心理需求,尤其需要老师的关爱和帮助。他们渴望被重视、被欣赏。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和帮助是促使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良方妙药”之一。         2、追求教育公平,要求老师更多关注弱势群体。

        教育公平有三个层次:(1)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2)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3)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这三个层次被概括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要达到(接近)第三层次的公平,需要更多关注弱势群体。

         那么,怎样做到更多关注弱势群体呢?

         1、尊重弱势群体。以人为本,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个学生,乃是现代人本主义教育的核心思想,而尊重则又在其中处于首要地位。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谈得上对学生的关心、理解与信任;否则,关心学生云云,只是一句空话。从某种意义上说,弱势群体的自尊心比优秀生还要强。老师不能因为有些学生是弱势群体就戴着有色眼睛看待他们:对他们或横眉冷对、或漠不关心、或讽刺挖苦、或严加体罚,致使他们的身心受到严重伤害。如果是这样,学生对老师尖酸刻薄的厌恶情绪就产生了,对老师恨之入骨的敌对情绪也产生了,还谈什么教育呢!

         2、关爱弱势群体。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热爱学生。在平时,多点接触,交流沟通,增进了解,换位思考,不要把错误看成是不可饶恕的,改过是需要过程的。在学习上,多帮助他们分析落后的原因,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将爱心包含在对他们的合理的、严格的要求中,既不苛求,又不放松,使他们在领会、执行这些要求过程中,感受到那份浓浓的爱意,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3、激励弱势群体。

         弱势群体虽然好多方面都不如人意,但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点。老师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如果把这一闪光点发扬开来,就有可能照亮一片。在班级中,多给弱势群体创造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        只关注学生中的“强势群体”而不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或多关注学生中的“强势群体”而少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的行为是“学阀”行为。        另外,对校园中一些欺负弱小,威胁学生安全,破坏秩序严重,屡教不改的“黑恶势力”,则不在“弱势群体”之列,对之要拿出重庆“打黑除恶”的决心和行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