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需求——2005年无忧指数年终猎头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8 11:14:01
理性的需求——2005年无忧指数年终猎头篇
51job·Lizzie&Joice

受到经济增长放缓的大势影响,2005年年度的第一季度的高级人才市场与2004年同期相比,虽然有所增长,但并不明显。招聘方更理性地观望和规划,人才方也更成熟谨慎。但高级人才市场的局部人才紧缺现象还是很多的,各大公司尤其在技术专业人才方面争夺激烈,多集中在半导体、微电子领域,从客户服务到售前和售后支持,以及应用工程师,都异常紧缺,而且很难找到合适的人选。
公司对于本地化人才要求
2005年,不少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迈出了人才本地化的第一步招聘;同样在2005年,已经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推出了不少新的举措,本地化布局战略进一步提升,总之“本地化”是众多跨国公司今年的最热关键字。但人的本地化并不是简单地表现为用了多少的本地人才,而是两种文化的融合,两种思维的交锋,更是管理方法的整合。
目前,跨国公司本土化经营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与中国地方政府进行更紧密的合作,这需要本土人士能够带领公司找到合作的点,并有效地进行战略合作。过去那种跨国公司的总部领导层和中国政府的领导层之间的高层沟通显然已经“过时”,跨国公司的兴趣点在于对中国不同层次的政府进行业务上的深层次合作,在推进合作的过程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开拓力度,并获取相应的商业利益。 第二就是找出中国的市场特色。跨国公司本地化经营的过程中,始终在努力研究和把握中国市场的消费需求特征,所谓“民之所欲,常在公司心。”结合中国市场,找到母公司认为有价值的地方,协调母公司的投入与产出、全球战略和中国实际等辩证统一的关系,在这样对立同一的矛盾体中实现互利共赢。这就是跨国公司中国本地化人才的另一重任。
开阔的眼界 “所以对于高级人才而言,要成为跨国公司本土化中的一份子还需诸多准备。”W先生表示:“比如说,在处理问题时的视角与眼界应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从区域到全国甚至于到全球,因为你是全球化公司中的一份子。而目前我们的人才宏观性远远不够。”
沟通障碍 由于中西方的文化不同,从小的教育经历也不一样,所以东方人的思维模式与西方存在着差异。作为跨国公司中的本土化人才,常常用传统地东方思维思考,然后翻译给母公司的高层,这和用西方式思维直接解决问题有着很大的差异性。这也导致了本土人才与母公司高层的沟通存在着一些阻碍。
100%与120% 这里面包括素质,敬业程度,还有诚信问题等等。“我曾经和一位欧洲手表公司的CFO谈一些公司财务方面的事情。但这位老外却和我谈了近一个多小时的公司主要产品、风格、公司的企业文化等等,滔滔不绝,言谈间我能明显感受到他本人对于这家公司的热爱。而这点在中国的员工中很少看到。”W先不无遗憾地说。太多的中国经理人都抱着打工的心态,所以很难发自内心地投入热情。完成一件工作你可能认为100%已经完美了,但你的高层老板可能觉得如果换成他,他会120%的投入,这就是区别。
出版传媒业
15年前,我们对于时尚的感觉可能仅仅由《ELLE》一手培养起来,而今天如果想要了解最新的时尚动态,众多的铜版纸全彩色印刷的精美杂志已经把时尚概念分门别类,更细致更妥帖地传达给我们。
对于出版传媒业来说,无关WTO,境外媒体早就对中国传媒业构成了冲击。很多国际知名的出版集团的营业收入中很大部分均来自本国以外的市场。比如德国的贝塔斯曼集团,其读者俱乐部遍及全球17个国家,拥有2500万成员,而自1980年后,她的海外营业额就超出了本土市场。法国的桦榭菲力柏契(Hachette Filipacchi)出版集团,在海外发展已有18年,进入亚太地区超过12年,其收入的60%来自法国以外。
在中国尚未加入WTO之前,许多跨国经营的出版传媒集团早就以合作或者投资的方式成功地登陆中国市场。随着中国入世后,在出版传媒业上逐渐开放,无论是外资还是本土企业,对于业内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的需求都呈不断上升的势头。
在这股出版传媒业的竞争浪潮中,外资集团将会更注重“本土化”追求,而本土公司也将会进一步整合资源,做好“全球化”的应对。这不由让人联想到一个词——“glocal”。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中国历史及哲学教授杜维明在阐述“全球化”和“本土化”时指出,美国学术界创新出一个新的词汇叫“glocal”来形容这两种思潮的矛盾和冲突,意为既是“global”(全球的),又是“local”(地方的)现象。杜教授认为,全球化事实上加强了而不是削弱了本土化。全球化不一定消解各个地方文化的差异和尊严的差异,实际上在很多方面反而促成了多元倾向和地方化。
同样,“glocal”这一理念也很好地体现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中。据前程无忧的资深咨询师L先生透露,本土的出版传媒在2004年年底到2005年年初开始趋热,尤其对一些高阶职位正虚位以待,诸如首席运营官COO、负责业务的副总。然而本土人才在“全球化”的资历背景和经验上较为欠缺,同等职位经过筛选后一般还是不得不请来自香港和台湾地区的资深传媒人担当。
L先生表示,另一方面,一些资本和资历均雄厚的外资出版集团在之前进入中国市场时,采用的是合作方式,而现在他们想做得更大,力图凸现集团模式,进一步顺应和引导市场的趋势,引进有卖点的杂志,并且积极开拓分众市场。这一势头自2005年下半年起表现得比较显著,这方面的人才需求将在2006年有所升温。这些外资出版集团无论是对于前台的市场推广人才,后台的编辑,还是负责广告推广发行的业务精英,均将派发出英雄帖。
当我们去商场选购洗发水时,宝洁集团几乎一网打尽了我们对于洗发护发的所有需求,“海飞丝”能使我们“头屑去无踪,秀发更出众”,“飘柔”则让头发“飘逸柔顺,充满自信”,而“潘婷”则能令“头发健康,加倍亮泽”。想象一下我们今后订阅时尚类杂志时,也能像去商场选购洗发水那样一网打尽;当我们养成如此习惯,广告商自然能更有效地针对不同的人群投放广告。
这已经不是想象,如今的外资出版集团正在力求塑造这样的形象。在分门别类达到一定规模后,她们需要整合资源,推广集团品牌。因此,市场经理这一职位就显得尤其重要了。他们将会协同杂志中的广告客户一起做市场推广宣传,不仅仅是帮助客户推广产品,更是为了推广集团的形象。他们要找的是了解本土市场,和总公司和各区域授权公司均能保持顺畅沟通的人物,因为市场经理需要向总部解释如何使用资金,并且说服总部拨款支持。当然,这样的市场经理应该有着丰富的媒体活动经验,并且握有良好的媒体人脉。遗憾的是,一些真正有专业背景的本土报纸杂志的人才因为语言能力在沟通这个层面达不到要求,而一些外资化妆品和奢侈品品牌的市场人才倒是很符合甄选标准,并且可以来个漂亮的转身,他们能得到30万-40万人民币的年薪。
手机设计
近几年,中国台湾的原始设计制造商和其他外部设计公司几乎已经成为市场上所有数字设备的主要生产和供应商;随着产业升级和劳动力价格的提高,宏达、广达、仁宝等我国台湾设计行业的佼佼者如今又逐渐把设计研发中心搬到了祖国大陆。为了降低研发成本,摩托罗拉、诺基亚、西门子等跨国巨头也把研发设计中心搬到了中国大陆、印度等地,于是造成国内手机设计人才非常短缺。
前程无忧的资深猎头W女士介绍说:手机设计分为外观设计、软件设计、硬件设计及机械结构设计等。外观设计在手机设计里最外露、是用户能直接感觉到的部分。手机已经开始在国内普及,消费市场开始进一步细分,其中吸引消费者之一的法宝就是以独特的外观设计。
软件设计、硬件设计及机械结构设计属于工业设计的范畴,由于国内手机设计水平还不能掌握芯片组的底层通讯协议,目前主要在手机软硬件功能上做文章,如增加来电防火墙、增加MP3功能等,通过不断扩充手机新功能,创造手机的新卖点。一般手机设计可以分为两类:高端职位(项目经理,设计总监类)月薪可达1.2万元;基础的研发类职位薪水在4000-6000元。 由于手机业在国内发展的时间比较短,这方面人才仍然十分缺乏。
2006年热门行业人才预测:
银行保险业 随着WTO的进一步开放,银行、保险业进一步拓展业务,同时在各地抢先布点,人才热潮涌动。更多的外资公司进入、更多的本土公司的整合、更纵深的内陆城市拓展、更广泛的业务范围、更完善的市场理念、更细分的产品线和服务……银行和保险业在进行洗牌的同时也在进行人才的洗牌。如今的银保业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分析、设计、组合推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在销售渠道也实现了进一步拓展。种种变化促使其对业内高级人才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除了熟悉产品、市场的专业人士,还需要能够组建、推动、管理团队的高级管理人才。
奢侈品行业 “奢侈,到东方去!”这话源自于高盛国际证券研究部执行董事、全球奢侈品首席分析师弗兰克·道森(Jacques-Franck Dossin)的口中。据美林公司最新发布的《2004年全球财富报告》显示,中国的百万富翁总数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国家。道森称,“中国奢侈品消费者是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费群,约占2004年奢侈品行业总销售额的12%左右。预计到2010年,中国消费者将为奢侈品行业的总销售额做出近20%的贡献。10年后,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将与日本的奢侈品消费者抗衡。目前日本人在奢侈品行业的消费大约为总销售额的41%。”
前程无忧的资深咨询师L先生表示,目前奢侈品行业中最抢手的人才无疑是市场精英。要促起新富阶层的购买欲望,首先就需要奢侈品行业的市场人才非常会“讲故事”。现在已不是单拼价格的上世纪80年代的粗糙富翁时代,即便是早已全球知名的品牌,要获得本土新富们的认同,必须了解本土新富们的价值观和需求,告诉他们品牌的底蕴,得到他们发自内心的赞叹,从而引导他们的消费观念和品牌认知度。
在高级人才市场这个领域,传统的耐用消费品和快速消费品行业以及IT业人才竞争激烈,HR、财务和秘书人才需求稳定,银行金融业、传媒出版业、研发人才和制造业的技术类人才抢手,总体来讲,高端人才永远填不满市场的空缺。(完)
_xyz
理性的需求——2005年无忧指数年终猎头篇 指数基金的感性认知与理性配置 指数基金的感性认知与理性配置 房地产人才如何与猎头打交道? - 猎头天下——专注于猎头招聘 - 谷逸人力资源专业博客 H... ★XX年邮政局年终工作总结[1]-工作总结-无忧考网 ★XX年邮政局年终工作总结[2]-工作总结-无忧考网 ★XX年邮政局年终工作总结[3]-工作总结-无忧考网 我们的国家怎么了 理性爱国 转载_无忧老翁.望月思乡 猎头资料?2005年国内各大公司的薪酬情况 如何进行背景调查——一个猎头的经验分享 博客好比红舞鞋——2005年终的IT抒怀 年终盘点:一个普通华为员工2005年的年收入 一个销售主管的2005年终报告和2006年工作计划 一个销售主管的2005年终报告和2006年工作计划 (年终报道)教育改革激荡透露春的气息——2009年教育改革大事盘点 猎头界十大经典名言——中国人力资源网 佛陀的足迹——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年 | 〓无忧图吧 - 无忧论坛 - Powered by ... 理性与习俗——对经济学中“经济人与理性行为”概念的批判 摩天大楼指数——如影随形的经济危机 猎头眼中的优质简历 水资源需求预测与需求管理的核心—水资源有效需求(贾绍凤) 管理艺术:学会运用冷处理艺术-人才招聘-猎头中介-人力资源-无忧人才网 管理艺术:学会运用冷处理艺术-人才招聘-猎头中介-人力资源-无忧人才网 2009年网络美女年终大盘点-网络红人- 科技中国——欢迎光临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博物馆 -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