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水稻联合收割机中的几个问题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9:39:13

推广水稻联合收割机中的几个问题思考

——武宣县农业机械化管理中心  张招伴

武宣县是从一九九九年开始推广使用水稻联合收割机的,当年农机管理、推广部门在夏收时通过组织两次现场收割演示会和利用农机手安全会上宣传后,首先由二塘镇政府干部集资和桐岭农机站出资各购买了一台桂林联合收割机总厂出产的光明号4LZ1.5A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当年年底和2000年春又分别由5个农户独资先后购进了三台浙江湖州联合收割机厂出产的湖州——130/160型全喂入联合收割机,一台浙江台州柳林联合收割机有限公司生产的台州130/160型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和一台韶关市第三拖拉机厂生产的4L—110型水稻联合收割机。2000年全县水稻机收面积达到1470亩,这些联合收割机在水稻收获中的应用,已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认识。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已充分显示:①劳动生产率高,能一次性完成整个收获过程,减少工序,减少劳力,降底劳动强度;②秸杆可以直接均匀还田,并有利于机械旋耕;③减少谷粒损失和砂石、泥等杂质。但是,目前推广水稻收获机械化过程中还遇到一些具体问题和制约因素,这些问题和因素应妥善处理。

    一、问题和制约因素

1、经济效益不明显,投资成本回收期长。

    从目前武宣县内购进的几台联合收割机价格看,广东韶关丹霞是1.5万元/台,桂联产是4.5万元/台,浙江产是3.6万元/台,购机者一次性投入较大,从近几年来的经营情况看,桂联,浙江产的,每年每台机子最多能够收割300亩,按每亩平均收入45元,总收入是1.35万元,除开成本和其它费用后,一年的利润在6000元左右,这样,机子购置费回收期最少要5—6年,而使用5—6年后的机子又相当残了。造成回收期长的因素有:①水稻收获时间短,早稻15—20天,晚稻10—15天;②田块普遍较小,操作难度大,并且很少有连片收割;③晚稻农民有留禾杆烧火、喂牛的习惯,而由于用联合收割机后,禾杆太溶农民普遍不愿使用。

2、水稻联合收割机用途单一

    从购进的几台联合收割机看,除了收割水稻以外,再无它用,达不到一机多用的目的,我们知道,一年之内,种双季稻的地方,水稻收割时间最长也不会超过两个月,那么一年要有10个月闲放在家,没能发挥机械应有的作用。

3、机子自走能力差

从购进的几台履带式收割机来看,在田间作业自走还可以,但在公路上行走就很困难,一方面速度慢,二方面履带容易磨损或断裂,缩短使用时间,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另请运输车运输,这样一来,工作未开始就先要开支一笔费用,如2000年夏收,我们组织了四台到合浦进行跨区作业,去时每台运费是800元,来回共1600元,按照每收一亩50元计算,就要收32亩才够付运输费:32亩顺利的也要做2-3天才能完成,实在不合算。

4、机具不尽理想

目前各生产厂家生产的多种型号联合收割机都进行了试验示范,其结果显示,这些机具的主要技术指标虽已经达到或基本达到国家标准中合格品要求,但在具体性能,使用可靠性、操作调整方便性等方面,在使用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与进口的联合收割机相比,生产可靠性差,生产率低,但是进口的机器价格过高,少的10几万,高的达20—30万元/台,农民难以承受。

二、思考与建议

1、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要以收获机械化为重点突破方向,各级政府要精心组织实施。目前,我区使用水稻联合收割机是处于推广试验示范阶段,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在项目的立项和资金安排上给予倾斜,通过购机补贴等途径,鼓励和引导农民向水稻联合收割机投资,逐步形成以国家和集体投入为导向,农民投放为主体,金融信贷社会(个体老板)为补充的投入机制。

2、农机和农艺要有机的结合。也就是说,我们农机技术推广部门要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认真配合,积极引导农民在同一片田中从选种、插秧、施肥管理等一定要一致,尽可能使一片田中水稻同时成熟,有利收割时连片作业,使购机户作业时减少费用,降低成本。

3、充分利用动力,减少重复投资,意思说,联合收割机厂在生产联合收割机时,一定要考虑一机多用。根据调查,目前农民最理想的机型是:①小型多功能的收割机,价格在1万元/台左右,既可收割,又可以旋耕、犁地、带卡运输、加工、抽水等,②充分利用现有的拖拉机,对南拖生产的手扶拖拉机,上海—50等,进行配套收割部分,这样,机手既买得起,又可以解决目前联合收割机存在的问题。                                                             4、由引进国外先进机型转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开发适合我区特点的高性能联合收割机。1999年6月我区在北海合浦召开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现场演示会上,展出的“日本洋马”和韩国的K4000C、TCI710L自走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无论是机器性能、操作方法或是收割速度、收割质量等都很受靓眯,但是,这些机型少的都要20万元以上,农民难于承受,因此,采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合资开发的形式,既能保证机具性能、质量,又能降低成本,是一种缩小与国外差距,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我国水稻机械联合收割装备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