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传奇(六)--吕梁:假如明天来临 - 不三不四2007 - 不三不四2007 - 和讯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14:11:10
中国股市传奇(六)--吕梁:假如明天来临[转贴 2007-09-16 22:50:56 ]发表者: 不三不四2007 

吕梁的成功,是庞氏骗局的一个低级版本而已。
股权分置改革让中国资本市场黑暗中的明天。
这俩事儿完全搭不上界。因为吕梁在2001年初就已经失败了。4年半后,股权分置改革刚开始。
正经点,历史,不允许假设。但咱也不正经了不是一回两回了。如果,吕梁也迎来了明天呢?——如果他也迎来了股改,恐怕中国第一庄的恶名要发生变化了。
好是解释了一番,为什么俺认为许小年是18年一人;但如果将吕梁认定为中国第一庄,则不需要解释太多。有谁,在做这么大一个局之后,还出来“布道”,清楚说明白自己是咋操纵股价的,然后再迅即消息无影,整个儿潇洒走一回的?有谁?
你别给我岔到监管部门为什么没抓住人家,咱今天不说这些事儿,闲着没事别随便揭短,这种思路叫没有建设性,只有破坏性;也别岔到中经开身上,事儿总有人操纵,中经开是哪个人操纵的?找不到人了吧。闲着没事儿不能乱想。
吕梁的模式很简单,推高股价,融资,推高,融资——让后面的资金成为前面资金的利润,如此往复,庞氏骗局就这么简单的逻辑。找到接盘者,则进入这个循环的人都享受,外部的接盘倒霉;找不到,进入这个循环的大部分倒霉。
股市上,哪一个庄股不是这个模式?
吕梁把康达尔改名成中科创业失败后,股票简称又改回了康达尔。这是中国股票改名的惟一点五。另外点五则是申华实业到华晨集团到申华控股。
如果吕梁的故事仅就简单到这名字的更替中,则太简单了,也就没法把吕梁和股改结合到一起了。
由于吕梁是在交代了所有的犯罪故事后遁而无影的,所以可以推论他现在大概在世界的某个地方大叹是天亡他也。
在他鼎盛的时期,控制康达尔、中西药业和岁宝热电等,把事简单一点说,按照现在最流行的,那叫交叉持股(完全可以做到)。
如果吕梁等到了明天,他的操作构架应该是:以民生银行作为游戏终端,经过貌似复杂其实简单的手法让中科创业持有中西药业,中西药业控股岁宝热电,而岁宝热电,则都知道,10送10前每股有一股多民生银行。
由此,吕梁的漏洞——没有任何实业作为资本运作的基础——则不复存在了,民生银行很无意地成了整个链条坚实的根基。
至于股价怎么表现,任何一个人都能解释了,而且已经不叫做炒作了,叫资产重估,叫投资,或者价值投机。
如同康达尔的名字改成中科创业后,就有了题材,炒作被改成资产重估或投资等名称后,接盘者简直满大街都是。
事儿说到这里,有点荒谬了:一个操纵者,按照这么叙述的逻辑,似乎必然成功,而他没有提供任何有盈利能力的资产啊!(目前市场有交叉持股不疯涨的么?)
既然出现了这么大的常识性悖论,问题出在哪里?
如果回归到历史节点上看,问题出在,(A)长期的不流通导致非流通股的股价和白菜差不多,这给这个链条提供了出现的价格基础;如果以现在的环境看,(B)市场疯炒交叉持股,是该悖论的成立的帮凶。
很显然,逻辑上,(A)和(B)都不合理,但历史上,(A)成立了,眼下,(B)也成立了,所以,不合理的因素既然出现了,必然导致不合理的结果。
假如吕梁看到股改,历史将会改写。充斥媒体的或许已经是资本运作大师的名头了。
其实我们还可以攒个局儿,让国外投资者接盘,然后我们可以庆幸中国金融交易史上最伟大的成功,步骤很简单,吕梁当年已经用过了:
一,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相互换股,一个总股本3300亿股,一个2500亿股,让他们成为交叉持股概念,整成相互持有对方股权,每股相互持有对方半股;
二,现在的场景是,工商银行涨,则中国银行涨;中国银行涨,工商银行也得涨回来,金融资产升值啊,循环往复,只要哥俩肝一直涨,那么就能一直涨——这话说的真没逻辑;
三,与境外银行换股,两银行都跟人家换,换回来资产充实……
估计有人说我幼稚了,问题是:是我幼稚,还是逻辑幼稚,还是过去发生的正在发生的事情幼稚?
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太大,没操作性;如果,有几家公司整明白了,国家的政策对内资企业的购并也允许用换股的方式时……现在只对外资企业开放这换股方式。其实不难,都去免税岛注册一壳公司,一样操作,难度就是审批。
这传奇有点意思了。换股是个好东西。
标签: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