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勇: 二月河没“挂名出书”也有问题(南方都市报 2007-9-2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8 02:07:30
二月河没“挂名出书”也有问题
南方都市报  2007年9月22日 版次:[ GA23 ] 版名:[ 个论 ]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国观察之赵勇专栏
 
关于二月河与薛家柱合著的小说《胡雪岩》,媒体上似乎已炒作过一阵子了。近日一条新闻是,不少读者读完这部小说后觉得与二月河先前的风格大相径庭,于是就质疑“二月河只是挂名出书”。二月河的回应是:“我只是从大的历史环境和人物性格上宏观掌握,绝大多数文字都是薛家柱的,这不算我的代表作。”而薛家柱则一再强调,《胡雪岩》是他和二月河共同创作的结晶,一起讨论提纲,由二月河把控历史背景和人物命运走向和最后修改,他执笔。薛家柱说:“这好比一起盖房子,不必追究你起几块砖,我挑几担水。一点劳动都不出就被挂名,谁也不会同意的。”
读完这条新闻,我的初步判断是比较可信。也就是说,虽然此小说主要是薛家柱操刀,但二月河确实参与了小说的制作,这就意味着“二月河只是挂名出书”的说法并不靠谱。但这样一来,也带来了一个新问题:如果二月河挂名出书、坐享其成,这是一个道德问题;可现在的情况是,二月河起砖担水劳动过,这么说道德问题变成了一个什么问题?是美学问题还是其他问题?
据薛家柱讲,他们俩的合著是“强强联合”,但在我的印象中,文学史中“强强联合”的情况似并不多见。没听说过李白和谁联手写过诗,也没听说过托尔斯泰与谁合著过小说。这个道理说来很简单:文学创作乃高度个体化的精神劳动,并非生产队里种庄稼,需要你挑水来我浇园。当然,话说回来,“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的时代到来后,这个游戏规则也曾被打破过。想当年,罗广斌与杨益言合著《红岩》,这大概算是一种“强强联合”吧,但那个“主义”发展到极端之后,就弄出了个“领导出思想、群众出生活、作家出技巧”的“三结合”,这已不是“强强联合”,而是“强强强联合”了,但结果如何,答案好像早已清楚了。
我从如今的“强强联合”联想到了当年的“三结合”,是不是意味着两者有一些相似之处?其实,这正是我要表达的意思。在我看来,政治大众文化与商业大众文化虽然是两个概念,也分别传递着两个时代的基本信息,但其生产模式却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它们都是多快好省型的。为了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政治大众文化的生产便需要多快好省;为了提高产品的上市速度,商业大众文化也需要多快好省。既然要多快好省,那就只有发扬“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光荣传统了。在“强强联合”的背后,我琢磨出来的是这个意思。
当然还有其他意思。薛家柱动了《胡雪岩》的念头后,为什么专门相中了二月河?因为二月河是畅销书作家,去年《中国作家富豪榜》上他排名第二,足以证明他的名字已是商业品牌。小说一问世,大家看到了那个商业品牌标记,自然就会买而读之。
记得十多年前,谢泳先生曾写有一文,名为《不读两人写的书》。他说两人合作写小说,“违背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总有一天会得到报复”。现在想来,谢泳的说法还是显得书生气,因为人家搞的就不是“文学创作”,哪里还谈得上违背什么基本规律?又听说韩寒曾说过:“一个好的作者是非常爱惜自己的文字的。一直有人找我,让我推荐他们的文章出版,条件是让我在书上标注与韩寒合著。我真不知道这是什么奇怪想法,根本是从中国学术界的科研论文开始的坏风气。”哈哈,还是韩寒可爱,一下子就把问题说到了根儿上。但科研论文的“合著”问题说来话长,就且待下回分解吧。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http://www.nddaily.com/A/html/2007-09/22/content_2582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