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积极的中俄蒙地缘战略 构建东北亚资源基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1:29:27
实施积极的中俄蒙地缘战略 构建东北亚资源基地
时间:2004-2-29 9:28:56 来源:新华网 阅读324次       新华网北京2月27日消息  近日,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领域的专家刘建明结合目前东北亚经济圈的崛起和我国振兴东北的战略需求,提出实施积极的中俄蒙地缘战略,以境内的大兴安岭资源基地为桥头堡,构建为我所用的东北亚资源基地的建议。

    一、即将崛起的东北亚经济圈及其全球战略地位

    专家指出,21世纪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世纪,尤其是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区域经济合作极为活跃,已经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等120个FTA(自由贸易协定)。但东北亚地区却被称为是“地区合作的空白地带”。这个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以及俄罗斯远东在内的广阔地区,在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举足轻重,是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2002年日中韩三国GDP合计为6.3万亿美元,占亚洲经济总量的70%以上,约占世界的20%。其规模可与8万亿的欧盟、11万亿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并驾齐驱。

    优势互补,是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首要条件。东北亚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经济结构梯次明显,资源条件也各具特色。日韩拥有巨额的资本储备、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知识,但极缺资源;中国市场巨大、劳动力廉价充足、经济增长强劲;而俄蒙则拥有丰富的资源,但急需发展资金,且劳动力稀缺。经济发展水平的梯次和适度差异是开展深层次合作的前提,这种极强的区域互补性蕴含了巨大的经济动态增长潜力。

    近年来东北亚的区域内贸易正逐步增长。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日、中、韩三国间的贸易额只占三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0%±,2002年已达20%。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晤期间,三国发表了“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为政府和非政府间的合作提供了架构。此后又在天津召开的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内部会议上达成共识,筹备成立“东北亚银行”。据预测,如果能够形成东北亚经济体,在15年之内其GDP可望超过25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区。一个与西欧、北美三足鼎立的亚洲将崛起在东北亚。

    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迟迟未能启动。相比于欧盟、北美等较为成型的经济圈,“东北亚经济圈”尚在起步。而正因为它不成熟,发展潜力特别巨大。从更大的范围看,在亚太地缘政治格局中,东北亚一身系着中美日俄四大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缘战略价值。

    二、丰富的资源是东北亚经济圈迅速崛起的强有力支撑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得资源者得天下”。

    东北亚,尤其是中俄蒙交界区域,地处古生代古亚洲构造-成矿域与中生代环太平洋构造-成矿域强烈叠加的地段。多期成矿的复合和叠加使其成矿期次多、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成矿强度大,资源非常丰富,被国际经济学家称作世界上仅存的、尚未开发的自然资源库。

    多山的俄罗斯远东地区面积达620多万平方公里,但人口不足1千万。区内能源十分丰富,据预测,石油储量96亿吨、天然气储量14万亿立方米,确认煤储量为181亿吨(约占全俄的60%)。此外,远东沿海大陆架蕴藏约 290亿吨的碳氢化合物。但勘查和开发程度极低,区内目前所需燃料的45%以上还需从外部输入。在2003年举行的“中俄矿产勘查和开发合作研讨会”上,俄专家指出,远东地区能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丰富,素有地下宝库之称,并对中国参与合作开发远东地区的矿产资源寄予了厚望。

    面积156万平方公里、而人口仅250万的蒙古国,资源虽丰富,但目前还没有自己完整的地勘系统和矿业系统。

    同属一个构造-成矿域的我国大兴安岭地区,其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也开始引起各方面的关注。2003年8月中国科学院刘光鼎等11位院士联名就建设大兴安岭有色金属资源基地发出院士建议,国家发改委和国土资源部正在论证从国家层面立项的可能性。

    三、中国的战略地位和地缘利益

    专家指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成功入世,改变了东北亚地区原有的经济格局,推进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呼声日益高涨。诚如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在回答记者关于“受亚洲金融风暴冲击后日本经济一直低迷的情况下,未来谁将领导亚洲的经济”时坦言,“从长远来看,未来的东北亚地区经济终将随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一起顺利向前发展,从而给日本以及周边国家的经济带来积极影响。”

    我国东北是东北亚的地理中枢,具有显著的地缘优势。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抓住世界制造业新一轮转移的历史机遇,提出了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家第三步发展战略,打造世界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两个基地。同时,我国正以世界大国的姿态越来越多地进入全球和区域性事务,尤其是朝鲜核危机等东北亚区域事务。这些都为我国把握时机,挟经济高速增长的优势在东北亚经济圈的全面启动和快速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并获得最大地缘利益奠定了基础。

    不难想象,来自西部蒙俄的资源与来自东部日韩的资金技术,在我国东北与我国廉价充足的劳动力相结合,一个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势必迅速崛起,同时奠定我国东北作为启动东北亚经济圈发动机的战略主导地位。

    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近年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对资源的需求急剧上升。正如国际矿业专家所预测,中国将赶超美、日成为世界矿产品消费第一大国。令人忧虑的是,我国矿产资源的保障程度却呈快速下降趋势,多项支柱性大宗矿产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资源和能源形势尤其严峻。因此,实施“走出去”战略,建立为我所用的境外资源供给基地迫在眉睫。从国家安全角度考虑,最重要的境外资源基地不应远隔重洋,而应该优先选择与我国山水相连的邻国,一旦发生紧急事态才不会出现海上封锁的被动局面。当代地缘政治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资源中心和地缘中心的有机统一。如前所述,俄罗斯远东和蒙古国资源非常丰富,与我国东北山水相连,边境线长达7000多公里,其资源和能源直接辐射东北老工业基地,乃是建立为我所用的境外资源基地的最佳选择。相比较而言,印度等南亚邻国尽管也有较丰富的资源,但因人口众多,其自身的资源压力非常大,更可能成为我国的资源竞争国,而不是资源供给国。

    四、关于抢占东北亚经济圈制高点的对策建议

    为充分发挥我国东北三省一区的地缘优势,抓住机遇,实施积极的中俄蒙地缘资源战略,专家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加快我国东北境内三省一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市场体系、资源配置、产业布局、物流系统、信息网络、生态环境、政策法规等方面联合互动,在实现三省一区整体协调发展的同时,充分考虑与东北亚经济共同体、尤其是与俄蒙资源密集区的对接(因为资金和技术的流动成本可以忽略,而资源和原材料的运输成本却很高),“从小到大、中心开花”,带动整个东北亚跨国跨区的全方位经济合作。

    二是尽快在我国东北三省一区打造良好的平台,从观念更新、企业改制、技术革新、调整升级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劳动力素质等多方面入手,创造良好的硬环境和软环境,“筑巢引凤”,吸引日韩的资金和俄蒙的资源进入我国东北,打造世界制造业中心。

    三是实施积极的“走出去”战略,创造各方面的条件,加强与俄蒙的经济合作,鼓励我国地勘队伍和矿山冶炼企业跨过边境,在俄罗斯远东和蒙古国开展大规模的探矿和采矿活动,构建为我所用的东北亚资源-能源基地,为打造我国东北地区的原材料工业基地和装备制造业基地,源源不断地输送工业粮食。

    四是发挥我国大兴安岭的资源优势和地缘优势,率先在境内建立大兴安岭资源基地,作为跨国的东北亚资源基地的境内部分,在为振兴东北提供资源和能源的同时,为构建以我为主的东北亚资源基地筑好桥头堡。

    五是为了摸清俄蒙的资源情况、成矿规律和勘探开发特征,降低“走出去”的风险,建议首先加强与俄蒙在地球科学和资源环境领域的科研合作,通过系统的科学考察研究为企业投资探路。

    六是实施积极的东北亚外交战略,加强政府间合作,发挥地缘主导作用,为全面启动东北亚经济合作营造良好的地区环境,在共同繁荣的同时保障我国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共同体中的最大经济利益。

    七是积极开展并深化与东北亚各国的全面经济合作,加强贸易往来,近期应注重增加在俄蒙资源领域的投资,抓紧筹备成立“东北亚银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