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海外与中国文化传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0 23:57:24
现在,事业有所成,或者无论种种途经而挣到了一笔至少不算小的钱,盘算移居海外的人,越来越多。这是个人选择,只要钱财来路清白,谁都没话说。就算钱财来路不清白,我这里也不是说这个话题,也不作任何价值判断。我说的是,定居海外时,如果孩子已经高中或以上,那么恭喜你,你估计还可能按照中国方式来当家长,因为孩子还能以中国方式来尊重家长。如果这时孩子还在小学,那么作为家长,你到老了,基本别指望孩子能跟中国孩子一样把你当个天一样尊重。先看国内曾经知名的夫妇作家达理与其女儿的故事:
   
达理的独生女儿十五岁就跟着达理夫妇去了美国,20年过去,她几乎是个美国人。女儿从小成绩很优异,去美国一年后即加入学校辩论队参加全美中学生辩论赛获得第四名。后来一直上名校,读了斯坦福的博士,研究基因工程,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过论文。女儿恋爱了,先是跟华裔富二代。本来很甜蜜,但富二代想让她以后回家当掌柜的少奶奶,女儿不肯。她讲女权,要做自己喜欢的事业,钱不钱的看得没那么重,就吹了婚事。但两家人仍是好朋友。女儿最后嫁了个法国人,是同行,钢琴也弹得特别好,帮女士开车门,披大衣,拉餐椅,非常有教养。而且与女儿气味相投。工作时特别投入,一到周末,就到郊外游玩,拍很多鸟的照片。他是那么爱鸟,吃完饭,餐具先不洗,放在外面,让鸟先啄食剩下的面包渣。达理夫妇跟女儿却越来越生分。30多岁了,女儿还不生孩子,当***总要问一句,女儿马上回答道:“这是我们的私事,你别管。”前面恨不得加上三个字:“你闭嘴”。回国时妈吃小时爱吃的甜食,女儿嫌脏,躲得远远的。陈愉庆觉得跟女儿说话越来越战战兢兢,不知道哪句话就踩了雷。她是中国式的妈妈,而女儿是美国式。在北京的一天,突然接到女儿的电话,女儿和同伴要搬到法国去,美国的房子和所有杂物都被卖掉了。达理听得如晴天霹雳:他们在美国生活了近20年,一个家突然间被连根拔掉。女儿的选择,他们能理解,两个外国人在第三国,总不如去一个人的祖国。但事前,他们一点风声都不知道。看完达理与女儿的文化断层故事,再说,他们夫妇现在从美国回北京定居了。美国加拿大澳洲等盎格鲁-萨克森传统的国家,传统上父母对子女的有限责任到18岁为止。之后父母愿意给,那不是法定义务。同时,成年的子女也没有赡养父母的义务。指望孩子养老,甚至不需要孩子出钱,但是需要孩子一起住的要求,都是无法得到法律支持的。如果孩子不愿意跟父母一起住,官司都打不赢。你稍微一打孩子,可能马上招来警察并剥夺你的监护权。而小学就出去读书的中国孩子,还没有形成中国人的价值观,则必然在国外迅速同化为外国孩子,并按照外国孩子的同样方式长大成人,并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生活。你带他们出去,血缘上依然是你的孩子,但是文化上,他/她不再是你的孩子。你如果期待你在国内对待父母那样,你的孩子也照样对待你,可能性不大。如果孩子是大学或者以后才出去,那么这样的文化断层,要到你孩子结婚后他有了自己的孩子才会出现。其次,移居海外还有一个适应以及被主流社会接受的过程。那是很麻烦的。因为中国人与白人或黑人人种不同,文化差异还很大。黑人固然肤色很突出,但是文化上,黑人基本都放弃了非洲文化而认同了西方文化,他们文化上没有什么差别。另外一个鱼死网破的悲惨故事:在北美,华人多了,影响也开始大起来了。但要融进主流社会还是难。某地发生过一件著名的案件。一对香港夫妇在一个纯白人的高级社区买了栋房子,需要加建二层。申请后获得批准。没想到刚刚动工就被当初少数未参加表决的白人邻居阻止。最后矛盾升级,这对夫妇将用毕生积蓄换来的这栋房子无法入住。考虑再三,下了狠棋:无偿捐给教会的收容所,供流浪汉免费居住,终至这个高级社区被流浪汉占领。国人眼中的香港人长期生活在高度西化的香港,尚且不能为自诩为高贵人种的白人所接受而只能拼个鱼死网破,在大陆出生长大的华人要融入当地社会还不更加麻烦? 达理夫妇后来根据这个故事写成《飞舞芳邻》三部曲长篇小说,在《当代》杂志上发表:一个中国人,哪怕跟美国人已经没有物质上的差别,但在精神上的融入,还是那么难。想移居海外的,如果对中国文化传统没有什么想法的,那走就是了。但是如果还是对中国文化传统有想法的,那么你得设计好了如何让后代保留中国文化传统,至少得保留能说汉语甚至写汉字的能力。否则再过10年20年孩子大起来,你就有精神上的痛苦和麻烦了。还不说自己在海外当寓公则无聊之至,而出门找一个工作则有洋文能力问题;就是洋文过关,英语国家现在失业率那么高,除了扫地清洁工搬运工什么的粗活大概还找到,体面的工作哪里轮的到新移民?自己创业,如果成功也都基本是平均利润率,哪里来国内的暴利?我有一些在还在定居的朋友和同学,自己也长长短短在海外呆过。也因此对这些富人们在移民时想不到,但是以后肯定会面对的事情有一些想法,写了出来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