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删节《孟子》:夺取思想统治的权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7:45:21
朱元璋删节《孟子》:夺取思想统治的权力2010年01月20日 中国经济网

明太祖朱元璋“删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意味深长的事件。(资料图)

  亚圣孟子的火气很旺,思想中也颇有一些原始民主主义的原素,他并非无原则地强调臣民对君王的服从,相反还认为,恶法非法,暴君非君,面对恶法和暴君,人民有反抗的权利。“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些都是中国思想史上光彩夺目的名言。历代的帝王,面对这些话不可能多么舒坦,不过他们更愿意装聋作哑,因为你孟子宣扬的是暴君非君,而我是明君圣主啊,何必和这些话过不去?

  然而,朱元璋却不干了。他读《孟子》,到“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那一段的时候,不禁暴怒:这哪里是臣民能够说的话?皇帝一发怒后果就严重了,居然要罢免孟子千百年来在孔庙里和列位大儒们吃冷猪肉的资格,而且特地下令,不准臣下对此发表反对意见,否则就要处以“大不敬”的罪名,杀头。可偏偏也有不怕死的读书人,一个叫钱唐的士子还是毅然上疏,反对皇帝把亚圣打入冷宫,且公开声明说:“我为亚圣而死,虽死犹荣”。朱元璋这个时候总算冷静了一些,没有处罚钱唐,不久也恢复了孟子配享孔庙的资格,不过终究余恨未消,于是命令臣下“删孟”,将上述那些光彩夺目的名言尽皆删去,共砍掉孟子原文八十五条,只剩下一百多条,编就了一本《孟子节文》,又专门规定,科举考试不得以被删的条文命题。

  朱元璋为什么“删孟”?“删孟”背后的心理是什么?

  在我看来,朱元璋对孟子强烈不满,和其“删孟”的举动,正是他竭力建立一种“新道统”的标志。

  读中国历史,当代人常会奇怪,传统社会“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在君王淫威之下,那时的人们肯定是极度缺乏尊严,天天垂头丧气的,特别是在自尊方面比较敏感的文人,但事实是,旧时代的士子们似乎并不觉得自己活得有多么窝囊,哪怕要直接面对高高在上的君王,他们也并非总是那么一副谦卑可怜的贱相,自认为该争的也还是要争个不亦乐乎,甚至常常至死方休。更令人诧异的是,这些“藐视”君权的狂人,虽然难免结局凄凉,有的要被打屁股,有的会被杀戮,甚至遭遇灭门灭族之祸,但民间的清议,也就是今日所说的“社会舆论”,还是公然站在他们的一边。被君权打压甚至消灭了其肉体的,虽败犹荣,虽死犹荣。即便是要啥有啥的皇帝,对这样一种状况,也好像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之所以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就是因为,中国的读书人死扭着“一根筋”:他们倔强地认为,代表世俗权力的“治统”在皇帝那儿,而代表意识形态的“道统”却在我们手里。

  这种“治统”和“道统”分割的现状让朱元璋愤怒,他雄心勃勃,要将“治统”和“道统”合二为一。朱元璋“删孟”所暴露的,正是一个因背靠国家机器、手握生杀大权而膨胀者的狂妄,他极欲按照他个人对君王与臣民关系的理解,建立一种“新道统”。这种“新道统”的要害惟在于,哪怕恶法,也是法,即使暴君,也是君,“法”和“君”的绝对权威不容丝毫置疑,更不允许反抗。不仅不准反抗,连消极躲避做一个隐士的自由也是没有的,孔子认为读书人在天下无道时可以做隐士,而朱元璋则执行“不合作则死”,连这种消极自由也蛮横取消了。

  和儒者争夺道统的话语权,朱元璋们肯定是会成功的,不是别的而是因为他们握有权力。到了清朝的康熙,就更牛了,他径直宣告:“道统在是,治统亦在是”。从此只有皇帝才是最大的理论家、思想家,只有圣旨才是判断一切是非曲直的标准,传统儒家在君权之上的道统至此被彻底颠覆。

朱元璋删节《孟子》:夺取思想统治的权力 孟子的人才思想 孟子思想 孟子对孔子美学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探讨 普梅”成“梅普”,梅德伟杰夫“夺取”“总统权力” 论资产阶级实行思想统治和价值渗透的方式 权力肖像:面孔统治术 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等各家学说的核心思想 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等各家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爱问知识人 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等各家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爱问知识人 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等各家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等各家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爱问知识人 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等各家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哲理 权力不可裁判思想 对思想的权力:评奥维尔《一九八四》 清边疆战事的发展与思想统治的加强(四) 清边疆战事的发展与思想统治的加强(三) 清边疆战事的发展与思想统治的加强(二) 清边疆战事的发展与思想统治的加强(一) 清边疆战事的发展与思想统治的加强(一)(338) 清边疆战事的发展与思想统治的加强(二)(339) 清边疆战事的发展与思想统治的加强(三)(340) 清边疆战事的发展与思想统治的加强(四)(341) 清边疆战事的发展与思想统治的加强(五)(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