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房二代”刺痛了谁的神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10:14:31

网上舆情要览:南京2岁女孩妞妞的家人为其买下一套300平方米的别墅,价值近400万元。妞妞被媒体称为南京最小而且最富的“房二代”。对此,某网友拟了一首打油诗:“人生出世有贵贱,虎父犬子各洞天。皓首耗尽为片瓦,豪宅乳臭未曾干。谁怜繁华灯影下,尤有青壮卧地砖。天道酬勤终虚幻,风水难轮草芥前。”

 

媒体论道:

 

两岁“房二代”灼痛万人心

 

只要是有关买房的新闻,总能引起不小的关注。不过,2岁女娃就拥有400万别墅、创造“最小而且最富的房二代”记录的离奇现实,更让网友跟帖无数,众口嚣嚣。让人瞠目结舌的是,2岁房二代的长辈们,并非大富大贵,只是在垄断企业供职而已。

 

据报道,除了为2岁女孩买的这套300平方米的别墅外,其家庭已有住房4套,且都价值数百万。大致算来,这个家庭只是简单花在购房上面的费用已近千万元。当然,最让网友如鲠在喉的倒并非是其购房的阔绰,而是作为一个垄断企业的职工竟有如此的高收入。即使富如炒房团,也要贷款按揭,而这个来自垄断企业的家庭,每次都是现款。垄断企业的收入之高,足可见之一斑。

 

短短一条新闻,给我们传递出的信息却如此丰富。其一,垄断企业的报酬之高,远超人们的想象,尽管这是其爷爷奶奶和父母的积蓄,却是普通工人收入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还多。体制内的员工,就这样轻而易举分享体制垄断带来的无上好处,在大部分国人为房子愁苦的当下,不仅可以买别墅居住,还有巨额资金投资房产。其二,从2岁女孩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都在垄断企业工作这一事实来看,垄断企业或明或暗的“世袭”现象,再次得到充分印证。莫非对于垄断企业来讲,其进人和招考也都是非“垄断二代”不录?其三,新闻中还提到,女孩的父母为了投资房产,在某楼盘开盘时,“千方百计找人摇到号”,从而顺利购得房子。这也同样让人啧啧,在拥有数套大房子之后,既得利益者还可以通过不正常的手段,再次拥有更多的房子来投资,这让那些买不起房子的人情何以堪?

 

2岁房二代的现实虽然离奇,却并不怪诞。话又说回来,这样的家庭之所以要给2岁的孩子买别墅,也是为了投资和财富保值。这反映的其实也恰恰是一种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无奈担忧。只是,富人们尚且可以通过买房投资保值,而对于穷其一生都不一定买得起房子的普通人来讲,他们又该如何去拥有安身立命之所?这样的现实难题,值得更多的人思考。(江南时报/邓为)

 

两岁女童有400万别墅:疑似楼盘促销广告

 

这是一则网友留言过万的热点新闻。从留言可以看出,网友对这则新闻的关注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垄断企业高收入的愤愤不平,因为“妞妞的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虽然并非大富大贵,但都在垄断企业工作”;一是对妞妞家庭巨额财产来源的质疑。网友留言虽然骂声一片,但我估计“百家湖”别墅的开发商、房屋中介正乐得合不拢嘴呢。因为在笔者看来,这则新闻更像是开发商或房屋中介做的楼盘促销广告。

 

其一,这则新闻“详略失当”。如果说从保护新闻人物个人隐私的角度考虑,这则新闻对人物及时间这两个新闻的基本要素进行模糊处理还可以理解的话,那么它不惜笔墨大肆渲染本可一笔带过的内容,比如别墅所在的位置“百家湖”,比如“看过很多别墅之后,全家一直都很看好这套联排别墅,有花园有车库,还有保姆房”等,就颇令人匪夷所思。

 

其二,这则新闻不仅巧妙地介绍了别墅的优点,而且通过“2岁”、“别墅”、“400万”、“垄断企业”等关键词,成功地吸引了读者的眼球、制造了轰动效应,达到了广而告之的目的,完全符合广告传播的一般规律。

 

其三,这则新闻不仅以具体案例的方式“引导”有条件的读者趁早为后代购置房产,而且借专家之口打消了公众担心未成年人买房不能办房产证的顾虑。在遗产税炒作得沸沸扬扬的今天,仅就揣摩消费者期望规避遗产税的消费心理而言,开发商、房屋中介的做法不可谓不高明。

 

2岁“房二代”:折射分配不公的传奇

 

谁让妞妞生在一个全家都在垄断企业工作的家庭呢?在垄断企业职工高工资、高福利的背景下,妞妞这个包括爷爷、奶奶和父母的五口之家在已拥有4套房和2辆车的前提下,还能为她购买近400万元的别墅,倒是让无从见识、领教垄断企业红利的人们开了一回眼界。

 

少数特权阶层、富裕阶层依恃自身的权势或财富,轻而易举地坐拥多处房产。并且,能将这种社会资源传承到儿孙辈。继人们久为诟病的“官二代”、“富二代”后出现的“房二代”,则是将房产作为特殊的财富形态进行代际转移的方式。

 

坐拥豪华别墅的“房二代”获得价值不菲的房产,不是通过自身的努力与奋斗,而仅仅是凭借自己生在垄断企业职工之家的身份,这本身就是对社会公平的侵害——当然,在这则新闻中,2岁的妞妞是无辜的。人生而平等和起点公平是现代文明、法治社会的基本准则,但“官二代、富二代”乃至如今2岁女孩坐拥价值近400万元别墅的“房二代”的出现,却恰恰印证着以家庭权势或财富论英雄的特权社会、身份社会在抬头。在这种趋势面前,一个人能否取得社会地位或拥有社会财富,不是在起点公平的原则下经自身的努力与奋斗来取得的,而仅仅是由家庭门第的高低来决定。“×二代”的形成,就这样强化了社会地位与财富分配中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侵蚀着社会公正。

 

消除这种损害社会公正的“×二代”现象,只能让制度设计在遵循人生而平等和起点公平的原则下,让所有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或许这只是一种过于理想化的美好愿景,但却是我们必须为之努力的目标。就拿“房二代”现象来说,着力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让垄断企业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回归到一个合理的水平,也就距社会公平目标更近了一步。(西部商报/屈正州)

 

2岁“房二代”:机会均等才有财富公平

 

笔者恰巧就住在妞妞的豪宅附近,前几日刚和朋友在别墅区附近的小餐馆喝过酒。聊天儿中,小老板对附近豪宅里的那些富人并没多大仇视,他的理想很卑微:哪天城管来赶的时候,不会没收生存工具,动作轻柔点,语气和缓点……

 

类似最小“房二代”这样的新闻出来后,往往会有人站出来劝我们不要对富人怀有天然仇视。其实,大部分中国人对那些通过正规渠道、辛苦打拼的“成功人士”,向来给予英雄般礼遇,穷人只是对富人的生财之道是否合法表示怀疑。随着“富二代”、“官二代”陆续浮出水面,“穷二代”更多的不满往往是,权贵者不仅垄断了社会的大部分职位与机会,更有少部分为富不仁者,肆无忌惮地践踏“穷二代”的人格权利。

 

中国GDP总量现已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指导方针的政策取向,几十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我国基尼系数值也随之高速飙升。近期,人大常委会讨论新的财富分配方案,被很多媒体予以积极评价。然而,钱毕竟已经在既得利益者的兜里,要让他们拿出一部分给穷人,肯定很困难。

 

而且,财富的二次分配,着眼点在“结果”的平等,而不是“起点”的平等。当下,居民之间财富差距拉大的根本原因,恐怕是权利的不平等与机会的不均等。一般说来,自由、机会、财富乃至自尊等社会价值都能平均分配的社会必然是正义的社会。由于每个人的天资智慧、身体状况和努力程度等都存在不同,所以收入和财富等肯定是不均等的,但每个人享有的自由和权利,以及获得职位、权力的机会应该是平等或均等的。

 

保证中国社会正义的起码顺序应该是:首先,每个公民都应拥有最广泛的、平等的权利;其次,在机会平等的条件下,所有职务和地位向所有人开放;最后,即使由于个人天资能力存在差距,导致财富不均等,也要通过国家的干预性政策,保证最不利者获得基本利益。权利是可以平均分配的,而财富则不应被绝对平均化。在正义的社会里,对权利与机会的平等分配,应优先于财富的平均分配。只有在解决好权利与机会平等分配之后,才能更有效地解决财富分配问题。

 

“房二代”的报道中特意描述,“妞妞的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并非大富大贵,但都在垄断企业工作,家庭基础比较好”。中国居民财富的积累也就这几十年,依靠一般工资标准,无论如何也积累不起来巨额财富。显然,在垄断企业工作,已经意味着员工的高收入与高福利。

 

面对基尼系数的不断攀升,更加注重公平的改革举措已刻不容缓,但这种公平的维护,不应仅仅停留在社会财富的转移方面。穷人缺钱,缺技术,穷人更缺权利,缺机会。在基本权利与机会都难以保障的前提下,对穷人进行一些福利性的财富转移,并非治本之策。应充分保证每个公民拥有平等的政治、经济权利,均等的就职机会,并把这种权利与机会均等的观念制度化,推进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敲碎包括垄断在内的种种特权。(中国青年报/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