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与辽的货币战争---王吉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4:50:41
宋与辽的货币战争(一)作者:王吉舟        2010年    跟汉族人提《澶渊之盟》,那感觉就跟提《南京条约》差不多。但实际上,《澶渊之盟》不但不是不平等条约,反而是开启另一种战争的大门。

  提起“货币战争”,大家可能会觉得这是个很酷很玄很00后的新名词。其实,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好好读历史。上帝曾说:太阳之下,没有新事,人类犯过的错必将再犯,除非信我。仅从这一点来看,上帝太牛了。不信?好,我们就来说说宋朝发动的货币战争。

  赵匡胤怎么当上的皇帝,这个大家都清楚,叫“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说白了,就是总经理把董事长废了,自己当了董事长。自大唐公司倒闭后,天下大乱,新公司层出不穷,新公司没有品牌效应,世人实在记不清公司名,就把那个时代叫五代十国,各个新公司的总经理都很努力地做业务,都梦想着有朝一日自己的公司能一家独大,这样一来,就能自己当董事长了。

  竞争的结果大家都看到了,这个便宜最后让部门经理赵匡胤给占了。赵匡胤弄了个黄袍往身上一披,废了大周公司董事长,成立了大宋公司;其实,大周公司董事长也不冤,他爸当年也是这么做掉大汉公司董事长的;大汉公司董事长也不冤,他爸……

  毫无疑问,摆在大宋公司董事长面前的头等大事,就是别让自己的小弟们再把自己废掉。但是,怎么面对北方的山寨公司呢?以前的几个公司都没想出来法子,灭了北方山寨公司吧,内部难免不出乱子,说不定又来一个部门经理把现任董事长给灭了;不灭吧,北方山寨公司老是来捣乱怎么办?

  这个死结,是困扰五代十国时期汉族的最大难题,一直没答案。于是,大宋公司新任董事长赵匡胤好好研究了一下当时的形势:汉族人细皮嫩肉的惜命,即使做大业务,三五十年之内,也灭不了北方的山寨公司,最多打个平手,能不被灭就不错了,此其一;其二,大宋公司之前的几家汉族大企业(譬如大唐公司、大隋公司、大汉公司),其实都不是被北方山寨企业灭的,都是被自己人搞跨的,自己人一是外戚,一是宦官,一是武将。这三种人,可比北方的山寨公司危险得多。

  于是,大宋公司董事长决定:反正短期内灭不了山寨公司,就干脆不灭了。双方假打真议和,最终目的是通过打边境战争,签署边境和平协议,求同存异,共同发展。这就是宋辽打打停停的边境战争和最终取得的丰硕成果《澶渊之盟》。

  说起《澶渊之盟》,大家又想起不平等条约和杨家将了,“满门忠烈七子去六子还”死的那个惨呐,最后还白打了,皇帝老儿贪生怕死签了不平等条约,跟汉族人提《澶渊之盟》,那感觉就跟提《南京条约》差不多。

  但实际上,《澶渊之盟》不但不是不平等条约,反而是开启另一种战争的大门。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澶渊之盟》的中心思想大体上有这么两个:一、辽宋为兄弟之国,以后,谁家的皇帝年纪大,谁家皇帝就是哥哥。今天看,这不但不是不平等条约,甚至是超越时代、完全符合《联合国宪章》宗旨的;二、宋每年向辽提供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开展跨国贸易。说白了,就是宋朝每年向辽朝进贡岁币十万两,两国开始做生意。

  历史书开骂不平等,主要是指第二条。但是,历史老师不懂经济。我们不妨考察一下,当时的十万两白银是什么概念。大宋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是每年一亿两白银;打宋辽战争,每年军费是五千万两。而十万两白银,仅仅相当于一个大地主的家财,大宋公司一年能赚一千倍回来(今天的一古两白银,价值人民币130元,如果《水浒传》中的描述属实,则宋代物价大概和今天差不多)。

  关键在于第二条的第二款,两国开始边境自由贸易。这一条可太黑、太厉害了。

  大辽山寨公司,没有任何产品可以输出,除了羊,就剩下马,开始还卖一些马,后来发现大宋公司的骑兵越来越多,就不敢再卖马了,萧皇后下令谁出口马,杀谁全家,结果,边境贸易开始变成一边倒的逆差。大辽公司收的岁币,全被大宋公司赚得干干净净,每年还倒赔。虽然大辽公司董事长不懂经济,但也知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就干脆不发行货币了,反正也没铜,发行不出来,就是发出来也没人用。咱就凑合着用大宋公司的货币吧,省事。

  这可是要大辽老命的货币战争——结盟100年,双方无战事,大辽公司的财富通过自由市场货币战争,源源不断输入大宋公司。大辽从此再无能力山寨,大宋的公司文化传播渗透进了大辽公司的每一个毛孔,以至于后来大辽公司的职员们都分不清是大宋董事长更亲切,还是大辽董事长更亲切了。

  后来,大辽公司不发愤图强,被大金公司并购。大宋公司时任董事长一看,玩打战,搞不定大金公司,于是跑到南方继续与大金公司金玩货币战争。大金公司不知是计,也放弃了货币发行权力,全国使用大宋的货币,不到200年,大金公司也被废了。

  今天的古代钱币收藏界,很难找到辽和金的铜钱,反倒是宋的铜钱比比皆是,比清代的还便宜。这就是这场持续三百年的货币战争的结果。

  蒙古灭金以后,大宋出了个不太明白道理的董事长和执行总裁(宰相),他们以为自己强悍到可以灭了蒙古,放弃了祖先的货币战争,改行玩起了CS,结果被速灭了。汉族的历史从此走入黑暗。

  研究元史的人都知道,其实蒙古人最初是很想跟大宋公司继续“岁币+贸易”的游戏的。可惜,大宋公司舍己之长用己之短。如果能再坚持一百年,蒙古董事长也得玩完,到时候大宋公司的工业革命也搞完了,有枪有炮,就更不用怕蒙古公司了。

  可惜……

  (又:宋辽的边境战争,还有一个副产品,就是灭了杨家将的势力,否则下一个董事长说不定就姓杨了。灭了武将家族的宋朝,等于排除了第一大危险,弱宋能够坚持三百年,武将、外戚、宦官始终没有成患,不能不说是货币战争和制度设计的奇迹。)

  

大宋朝的货币战争(二)

10-05-13 01:33    作者:王吉舟    

    如果你是一个生活在1000年前的金国公民,你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养了几年的羊终于肥了,你出门卖自己家的羊,收购羊的商人是宋朝来的大客户,他给你的钱是大观通宝,而你并没有觉得这有什么问题。你去集市买几尺布料给孩子做衣服,你买的布料是临安产的,对了,事实上,整个集市上没有什么像样的东西不是进口的。你付给老板一把大观通宝,老板收下,找给你一把崇宁通宝,你们俩都没有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这样的日子每天都在重复,你每年都在辛苦的养羊,但是,生活一点也没有变得富裕。你实在想不清楚,究竟是什么导致自己的贫穷,事实上,你可能从来就没有去想过这个问题,老百姓为什么穷,就像太阳为什么升起,不值得想。
    偶尔谁去了一趟临安,那可是值得他夸耀一辈子的大事,临安的繁荣,南朝的富庶,是大家从小就听到的传说,听说那边的“农夫蹑丝履,走卒类士服”,咱这边县上的干部家才有丝履,平时还舍不得穿。
    可惜,临安就象天堂,大部分人这辈子没有机会去见识。
    年尾,官差来收税了,你家纳的还是大观通宝,官差没有说什么,他也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言归正传:
    如果你觉得货币战争是个很酷的新名词,那1000年前的这一幕肯定已然SHOCK了你一下。
    要讲宋朝的货币战争,不得不从《澶渊之盟》说起。
    说起《澶渊之盟》,我们又想起不平等条约和杨家将了,大家都知道老杨家“七子去六子还”死的那个惨烈,烧火丫头都上了,最后皇帝老儿还是贪生怕死签了议和条约,跟汉族人提《澶渊之盟》,那感觉就跟提《南京条约》差不多。
    《澶渊之盟》的内容大体上有这么两条:
   一、辽宋为兄弟之国,以后,谁家的皇帝年纪大,谁家皇帝就是哥哥。
   二、宋每年向辽供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开展自由贸易。
    第一条,今天看,这不但不是不平等,甚至是完全符合《联合国宪章》宗旨的。
    第二条,汉族骂条约不平等,主要是因为这第二条,但是,我们嘴上骂归骂,心里要清楚牌局。十万两白银是个什么概念,大宋的岁入,是一亿两,打宋辽战争,每年军费是五千万两。
    关键在于第二条的第二款,两国开始自由贸易。
    这“岁币+自由贸易”可太厉害了。
    大辽除了卖羊卖马能有什么贸易基础?他几乎没有任何产品可以输出给宋,而宋的每一种商品都是辽需要的。开始辽还卖一些马,后来发现大宋的骑兵越来越多,就不敢再卖马了,萧太后下令谁出口马,杀谁全家,结果,边境贸易从一开始就变成一边倒的对宋贸易巨额逆差。大辽收的岁币,到年底全被大宋赚的干干净净,每年还倒赔。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岁币更像今天中央支援边疆建设的财政补贴。
    大辽不懂经济,后来就干脆不发行货币了,反正发行出来,也没老百姓认,即使大辽皇帝本人也觉得只有大宋的钱才是真正的钱。
    要了大辽老命的货币战争,就这么悄无声息的开始了。
    结果是,一百年双方无战事,大辽的财富通过货币战争,源源不断输入大宋。大宋的先进文化传播渗透进了大辽的每一个毛孔。
    金灭辽,大宋跟金打了一下,发现也打不过金,就跑到南方继续与金玩货币战争,大金不知是计,接受了“岁币+自由贸易”的游戏规则,也放弃了货币发行权,全国继续使用大宋的货币,结果一百年后,大金也虚得不行了。
    今天的古代钱币收藏界,很难找到辽和金的铜钱,反倒是宋的铜钱既质量好,又款式多,数量多的比清代的还便宜,就是这场旷日持久三百年的货币战争的遗迹。
    蒙古灭金后南侵,大宋的群臣拒绝议和,非要PK蒙古,结果,汉族的历史从此走入黑暗。
    研究元史,其实蒙古人最初是想跟大宋继续“岁币+贸易”游戏的,只不过价码要的比金高了,价码再高,它也是要用大宋铸的币,可惜啊!!!  
  大宋皇帝通过铸币,实际掌握了北方的财政权。北方的原材料与劳动剩余价值,通过自由贸易和使用南方的铸币,源源不断的输入南方,换回南方的商品,这种壮观的南北货币战争,持续了整个辽、金与宋对峙的三百年历史。
    与今天中美之间的货币战争不同的地方在于,那时的局面,相当于今天的美国政府放弃美元,国内全部使用人民币并与中国自由贸易,中国商品与人民币迅速充斥了美国,几十年后其结果不言而喻。
  1000年前这段有趣的货币战争历史鲜为人知,十分值得后世玩味。后世史家总觉得,金与辽的迅速腐化、衰亡,是由于金、辽两朝统治者心理汉族化,生理女性化造成的。殊不知,经济上被掏空,才是帝国日益虚弱的根本原因。

       

(作者系颐和资本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