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年前的今天,日本向我递交投降书--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9:27:10
65年前的今天,日本向我递交投降书
硝烟已散,但血火淬炼的抗战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据 新华社
73年前的7月7日,卢沟桥头的枪声点燃了中国全面抗战的烈火。
65年前的9月3日,日本递交投降书宣告了中国抗战的最终胜利。
这是一段慷慨悲壮的岁月,令我们记忆犹新。
这是一种血火淬炼的精神,令中国坚不可摧。
硝烟已散,精神永存。抗战中迸发出的伟大精神,穿越了历史,辉映着未来,永远激励我们前进。
1
万众一心 共赴国难
衡山,五岳独秀。坐落其上的“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遗址,历经岁月洗礼有些破旧。少为人知的是,它曾经是抗战舞台上的主角。
1939年初至1940年初,在共产党的帮助下,国民党3000余名干部受训于这个“训练班”,后都成为抗日游击斗争的骨干。
“南岳抗战,是中华民族‘全民抗战,团结御敌’的缩影。”湖南衡阳南岳区侨联名誉主席曾瀛洲,长期关注着这段历史。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迅速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战争。一时间,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
危急时刻,共产党人率先吹响了抗战的号角。从民族大义出发,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数万名红军将士摘下红五星,换上了国民革命军军服;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国共两党军队相互配合,并肩战斗……面对民族危亡,曾经的对手捐弃前嫌,共赴国难。
“誓死不当亡国奴”。农民放下了锄头,工人放下了铁锤,学生放下了书本……海内外炎黄子孙,不分阶级、阶层、党派、信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燃起了抗击侵略者的熊熊烈火。
1938年7月7日,武昌阅马场广场,武汉各界踊跃献金。两个乞丐从身上摸出一把铜子说:“我们要饭已低人一等了,如果再当亡国奴,就活不成了!”看到这一幕,人们情难自禁。
“那时候,《大刀曲》、《义勇军进行曲》不断被歌唱,激励着青年人,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从家里跑了出来。”怀着抗日救国的愿望,抗战老兵尤广才1938年参军,从台儿庄一直打到缅甸。
“中国最终能取得抗战胜利,民族的觉醒和团结是关键。”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岳思平说,从一盘散沙到万众一心,中国共产党就是这个凝聚力的核心。
倡导、建立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在敌后积极开展游击战争……每个重要关头,中国共产党都站在最前列,成为引导抗战走向胜利的一面光辉旗帜。
2
舍生忘死 前赴后继
上海苏州河北岸,高楼大厦林立,6层的四行仓库略显黯淡。但人们不会忘记,这里书写了中国抗战史光辉的一页。
1937年10月27日至30日,中国守军第88师的“八百壮士”孤军奋战,面对日军的重炮和坦克,在四行仓库据守4个昼夜,掩护了大部队撤退,打退日军10多次疯狂进攻,毙敌200多人。
“我们的武器虽然不好,但是我们的意志是坚定的,就是准备和鬼子拼到底,死了算!”95岁高龄、“八百壮士”之一的老兵杨勇正,追忆当年依旧壮怀激烈。
将不畏死,士不贪生。在这场实力悬殊的战争中,英勇的中国军人用鲜血和生命履行了保家卫国的职责,谱写了一段段气壮山河的壮歌。
“每次飞机起飞的时候,我都当作是最后的飞行。”1938年武汉“4·29空战”,空军烈士陈怀民的战机油箱起火,他放弃跳伞求生的机会,驾机撞向敌机,把壮丽的生命留在了天空。
“严刑利诱奈我何,颔首流泪非丈夫。”回族抗日英雄金方昌被凶残的敌人砍掉一只胳膊、挖去一只眼睛,就义前,他用剩下的手指蘸着眼里流出的鲜血,在监狱的墙壁上写下了不屈的诗句。
从杨靖宇、赵一曼、左权、佟麟阁、张自忠、戴安澜等抗日英烈,到狼牙山五壮士、马石山十勇士等抗日英雄群体,他们的英名与日月同辉,与山河同在。
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千千万万的抗日群众,也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抵御日军的枪炮,保卫神圣的家园。
为消灭回民支队,日军招降马本斋,对其母威逼利诱,让她写劝降信说服儿子归顺。马母坚贞不屈,绝食七天后以身殉国。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凛然气节,让日寇无奈而胆寒。
在山东莒南渊子崖村,村民们拿起土枪、铁锹、铡刀勇猛向敌人还击;在冀东,乡亲们冒着枪林弹雨为部队运粮、送弹药……面对敌人的凶残,无数普通百姓前赴后继投入抗战。
“七七事变”时,日本侵略者曾狂妄叫嚣: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但是,经过八年的英勇抗争,付出了伤亡3500万军民的沉重代价,中华民族却最终打垮了骄横一时的日本侵略者。
3
不畏强暴 不甘屈辱
地处西南边陲的云南龙陵,山高谷深,地势险要。如今,龙陵车水马龙的繁华十字路口,依旧留存着一个日军当年修筑的碉堡。
人们也许不知道,当年为了龙陵这个滇西要塞,在长达4个多月的时间里,中日双方在此三次拉锯争夺,战况甚为惨烈。
整个滇西大反攻,中国远征军付出了6.7万人的代价,共歼灭入侵日军2.1万人,取得了胜利。想起这些,110岁的抗战老兵付心德泪流满面。
生存还是毁灭,独立还是亡国,这是对一个民族精神和意志力最为严峻的考验。历来不畏强暴、不甘屈辱的中华儿女,选择了用鲜血和生命来回答。
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弱国,没有力量同日本帝国主义速战速决。与西方战场反击法西斯相比,中国的抗战时间要持久得多。这个过程,是那样曲折,那样漫长,那样艰苦,超乎常人的想象。
抗战初期日本侵略者曾长驱直入,“再战必亡”的论调曾一度甚嚣尘上。但是,广大中国人始终充满着必胜的信心,坚持着艰苦卓绝的抗争。缺少枪炮,就用大刀;没有粮食,就吃草根;没有衣服,就赤膊上阵;阵地丢了,再去争夺……
1940年初的50多天里,东北抗联弹尽粮绝,战士们吃草根、啃树皮,甚至还吞咽过衣服中的棉絮。“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忠贞不贰的意志不会动摇。”面对日军诱降,抗联领导人杨靖宇说。
抗战全面爆发后,日军切断了中国内地与外界联系的所有交通。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滇缅公路,就成为维系整个抗战生命线的国际通道。
世界难以相信,日本人更难以相信,是20万云南各族人民自带干粮、手挖肩扛,用短短9个月时间在崇山峻岭间开凿出了近千公里长的生命通道。
中华民族,是一个饱受屈辱却自强不息的民族,也是一个面对灾难坚韧前行的民族。
65年前的今天,日本向我递交投降书--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今天是你的生日,
我的中国……--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唐代墓葬发现500年前的盗墓贼骸骨--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90年前的“海原大地震”27万余人遇难--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渐行渐远的蒸汽机车--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吴佩孚弄兵洛阳--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数字看伊战--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挂冠”道长--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曹操墓绝无造假可能--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抗战记忆--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打假斗士”怎会被打--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相亲经历--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别了,南关竹匠铺--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邙 山--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我市今明两年建近万套经适房--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抗战记忆。--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老吃太饱就会折寿--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杀手门多萨--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我们结婚了”--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新石器时代与龙山文化--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蜂蜜烤梨片治好咳嗽--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高层建筑逃生手册--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时速486.1公里!--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赵氏孤儿--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