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难”问题怎么解④:资源价格改革 推不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8 21:41:12
不改革,无法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改革,则可能加大通胀压力和预期
“两难”问题怎么解④:资源价格改革 推不推?
本报记者 朱剑红
2010年08月30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 E-mail推荐:  
■上期回顾:一方面要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使老百姓能买得起房;一方面又要兼顾投资增速和上下游产业发展、防止因过度调控影响经济增长。房地产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该如何破解?8月23日经济周刊刊登记者述评《楼市调控,进还是退?》,认为应当坚持楼市调控不动摇,并在落实当前短期楼市调控政策的同时,更加注重长期制度建设,同时使保障性住房建设成为房地产行业抵抗周期性波动的缓冲器。
一个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一个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当务之急——控制通胀预期和资源价格改革,在中国经济的棋局中一碰头,就带给今年的宏观调控又一个“两难”选择。
解决资源型产品价格偏低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节能减排的动力问题
今年是完成“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将节能减排形势与“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单位GDP能耗下降20%目标两相对照,似乎让人无法乐观。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出台的一揽子刺激经济政策中,4万亿投资计划是主要内容。这些政策在实现保增长目标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不可否认,由于短期刺激政策更多地依靠投资来拉动经济,给节能减排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大量基础设施建设拉动了对钢铁水泥等重化工业产品的需求,也带动了高耗能产业的增长和扩张。上半年,六大高耗能行业同比增长17.2%,比上年同期加快13个百分点。部分高耗能产品,如乙烯等产品产量上半年增速比一季度还有所加快。
虽然从二季度起,国家推出了节能减排的调控措施,并取得一定成效,但能源供应、消费和高耗能行业、产品增速仍偏快,节能减排仍面临着较大压力。据国家统计局等单位发布的信息,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上升0.09%。虽然2009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累计下降了15.61%,但今年只剩下4个月时间,全国要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任务难度较大。
“十一五”节能减排的目标是硬约束,政府的决心不可谓不大,但这项工作为何依然如此艰难?一个主要原因是,目前我国节能减排仍以行政手段为主,用节能减排指标的层层分解来约束地方政府和企业实施,缺少市场约束的长效机制。所以,在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的同时,必须下决心解决资源型产品价格偏低的问题,才能遏制高耗能行业的投资冲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节能减排的动力问题。
虽然全年价格上涨总体将温和可控,但通胀压力仍然存在
资源价格改革近些年多次被提出,但它似乎总是要看物价的“脸色”行事。
对于今年上半年的物价形势,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祁京梅的总体评价是:“我国物价水平温和上涨,管理通胀预期取得阶段性成效。”她归纳了几方面特点:一是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食品价格涨幅较小;二是工业品出厂价涨幅较大,但环比出现下降迹象;三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平稳运行,个别品种涨幅较高;四是房屋销售价格涨幅有所回落,政策调控作用显现;五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先扬后抑,输入性通胀压力减弱。
各方专家认为,今年物价上涨尚属适度,那么,这种温和的态势能否在后几个月延续?应该说,有利因素不少。首先是翘尾因素逐渐回落。1—7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2.7%,其中,7月份当月同比上涨了3.3%。在3.3个百分点中,有2.2个百分点是由翘尾因素形成的,而这种翘尾因素影响在后几个月中将逐步减弱。祁京梅说,初步计算,7—12月CPI翘尾因素分别为2.11、1.61、1.2、1.3、1.0和0个百分点,下半年平均翘尾因素为1.2个百分点,低于上半年0.2个百分点。翘尾因素逐步减小,有利于物价涨幅回落。此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落,减轻了输入性通胀压力;国内外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导致总需求有所下降,推动价格上涨的压力在不断减弱。
虽然全年价格上涨总体将会是温和可控的,但通胀压力仍然存在。分析前几个月CPI的新涨价因素,主角仍然是蔬菜、猪肉等农产品价格季节性的波动。如7月份CPI1.1个百分点的新涨价因素中,食品价格上涨的贡献在70%左右。今年我国各地极端气候频发,夏季以来多省出现洪涝灾害,这对稳定粮食和蔬菜价格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近期,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大幅反弹,7月份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止跌回升,小麦价格大幅上涨,给中国的食品价格带来了不确定因素。另外,劳动力成本上涨、水电气等价格调整的预期,都会对全社会通胀预期产生较大影响。
目前不存在发生严重通胀的可能,调整资源价格不必有过多顾虑
不改革,无法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改革,则可能加大通胀压力和预期,资源型产品价格调整似乎进退两难。
推动资源价格改革的迫切性,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张晓晶看来是不言而喻的。“资源型产品价格调不调,首先关系到我们要不要调结构、要不要转变发展方式的问题。只有价格信号对了,市场才能去引导结构进行调整。其次,从搞好西部大开发的角度看,也需要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就西部来讲,资源能源价格的调整对其自身的发展有很大好处,尤其是对于西部地区那些资源型大省来说,价格信号不对,会导致资源被滥用,由此带来的损失是难以弥补的。”
至于对物价的影响,张晓晶认为,从中长期看,如果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资源等要素成本上升、流动性过剩与总需求大幅上升相碰头,有可能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但短期看,价格上涨温和可控,调整资源价格不必有过多的顾虑。
祁京梅也认为,目前不存在发生严重通货膨胀的可能,我国应积极推动基础性资源产品的价格改革,用价格信号引导节能减排,用价格机制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当前首先要逐步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的成本构成和成本约束机制,建立企业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污染环境的惩罚机制和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等,夯实建立科学合理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微观基础。
要避免资源产品价格改革与物价调控之间的“两难”,“既需要政府拿出改革的魄力,利用资源价格改革引导企业节能减排,也需要政府负起责任,运用财政政策提高低收入者物价承受能力。”张晓晶说,“调结构是个艰巨的任务,我们应该态度鲜明,毫不放松地坚定推进。”
房价合理回落是大势所趋 看经济总量更要看人均数量
...归理性。 【详细】 ·财政部晒彩票金收支去向 楼市更严厉调控或将出台? ·“两难”问题怎么解:资源价格改革 推不推? ·世界或现货币贬值风 中国GDP曾经三超日本 ·老师夫妇一个暑假补课挣25万 中国十大最赚钱行业 ...
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2596393.html  2010年8月31日15时51分33秒
经济周刊:“两难”问题怎么解:资源价格改革 推不推?
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2577782.html  2010年8月30日9时14分42秒
资源价格改革,推不推? (3)
目前不存在发生严重通胀的可能,调整资源价格不必有过多顾虑   不改革,无法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改革,则可能加大通胀压力和预期,资源型产品价格调整似乎进退两难。   推动资源价格改革的迫切性,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张晓晶看来是不言而喻的。“资源型产品价格调不调,首先关系到我们要不要调结构、要不要转变发展方式的问题。只有价格信号对了,市场才能去引导结构进行调整。其次,从
http://theory.people.com.cn/GB/41038/12577632.html  2010年8月30日9时11分0秒
资源价格改革,推不推? (2)
虽然全年价格上涨总体将温和可控,但通胀压力仍然存在   资源价格改革近些年多次被提出,但它似乎总是要看物价的“脸色”行事。   对于今年上半年的物价形势,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祁京梅的总体评价是:“我国物价水平温和上涨,管理通胀预期取得阶段性成效。”她归纳了几方面特点:一是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食品价格涨幅较小;二是工业品出厂价涨幅较大,但环比出现下降迹象;三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平稳运行,个
http://theory.people.com.cn/GB/41038/12577631.html  2010年8月30日9时11分0秒
资源价格改革,推不推?
■上期回顾:一方面要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使老百姓能买得起房;一方面又要兼顾投资增速和上下游产业发展、防止因过度调控影响经济增长。房地产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该如何破解?8月23日经济周刊刊登记者述评《楼市调控,进还是退?》,认为应当坚持楼市调控不动摇,并在落实当前短期楼市调控政策的同时,更加注重长期制度建设,同时使保障性住房建设成为房地产行业抵抗周期性波动的缓冲器。   一个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http://theory.people.com.cn/GB/12575852.html  2010年8月30日8时29分51秒
“两难”问题怎么解④:资源价格改革 推不推?
■上期回顾:一方面要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使老百姓能买得起房;一方面又要兼顾投资增速和上下游产业发展、防止因过度调控影响经济增长。房地产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该如何破解?8月23日经济周刊刊登记者述评《楼市调控,进还是退?》,认为应当坚持楼市调控不动摇,并在落实当前短期楼市调控政策的同时,更加注重长期制度建设,同时使保障性住房建设成为房地产行业抵抗周期性波动的缓冲器。  一个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一个
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2574162.html  2010年8月30日0时0分0秒
经济热点·"两难"问题怎么解:楼市调控,进还是退?
■上期回顾: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增加劳动者收入已成当务之急,但涨工资又会加大企业用工成本,影响竞争力。收入分配改革中企业和职工利益该如何平衡?如何让社会财富分配更加公平合理?8月16日经济周刊刊登记者述评《收入分配,“跷跷板”如何平衡?》,认为关键是要找到企业和职工利益的平衡点,同时政府要化税为薪,为企业减压解困,通过提高保障水平,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   住房是民生,房市稳定、房价稳定,老百
http://house.people.com.cn/GB/12515967.html  2010年8月23日11时48分51秒
收入分配:“跷跷板”如何平衡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两难”问题增多,《人民日报》就此开辟《经济热点·“两难”问题怎么解》专栏,就一些典型的“两难”问题予以报道和分析,其中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增加劳动者收入已成当务之急,但涨工资又会加大企业用工成本,影响竞争力——   《人民日报》8月16日报道眼下,收入分配改革备受关注,然而,改革在具体层面上仍面临不少“两难”选择:哪些事情让市场做主?哪些事情要政府来管?企业和职工利益该如何...
http://www.people.com.cn/GB/192235/197037/12513463.html  2010年8月23日9时50分2秒
楼市调控,进还是退? (2)
调控目的是减少经济波动,短期紧缩政策应与长期制度改革结合   在北京搞了多年装修的工长李广生最近很清闲,往年七八月份是家庭装修的旺季,他一般都要同时盯五六个项目,今年却只有3个项目在做。“最近人们不买房,装修活儿就少了很多。”李广生说,“只有在2008年的时候碰到过这样的情况。”   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逐步落实,楼市调控对上下游产业的影响也逐渐体现出来。李广生的清闲,恰恰是这种影响在微观
http://theory.people.com.cn/GB/41038/12510800.html  2010年8月23日8时43分17秒
楼市调控,进还是退? (3)
房地产投资下降并不可怕,保障房建设是保民生与保增长的最佳结合点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看,7月份投资情况出现了明显变化。当月,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4118亿元,同比增长33%,环比6月份的5830亿元,下降约30%。同时,房屋销售面积和销售额也继续大幅下滑,上半年各地土地供应计划完成情况也不容乐观。   在房地产调控的背景下,由于开发商对后市的预期有所下降,房地产投资增速出
http://theory.people.com.cn/GB/41038/12510801.html  2010年8月23日8时43分17秒
经济热点·"两难"问题怎么解:楼市调控,进还是退?
■上期回顾: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增加劳动者收入已成当务之急,但涨工资又会加大企业用工成本,影响竞争力。收入分配改革中企业和职工利益该如何平衡?如何让社会财富分配更加公平合理?8月16日经济周刊刊登记者述评《收入分配,“跷跷板”如何平衡?》,认为关键是要找到企业和职工利益的平衡点,同时政府要化税为薪,为企业减压解困,通过提高保障水平,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       住房是民生,房市稳定、房价
http://finance.people.com.cn/GB/8215/43426/12510386.html  2010年8月23日8时34分51秒
楼市调控,进还是退?
上期回顾: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增加劳动者收入已成当务之急,但涨工资又会加大企业用工成本,影响竞争力。收入分配改革中企业和职工利益该如何平衡?如何让社会财富分配更加公平合理?8月16日经济周刊刊登记者述评《收入分配,“跷跷板”如何平衡?》,认为关键是要找到企业和职工利益的平衡点,同时政府要化税为薪,为企业减压解困,通过提高保障水平,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   住房是民生,房市稳定、房价稳定,老百姓
http://theory.people.com.cn/GB/12508484.html  2010年8月23日7时36分23秒
楼市调控,进还是退?(经济热点·“两难”问题怎么解③)
■上期回顾: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增加劳动者收入已成当务之急,但涨工资又会加大企业用工成本,影响竞争力。收入分配改革中企业和职工利益该如何平衡?如何让社会财富分配更加公平合理?8月16日经济周刊刊登记者述评《收入分配,“跷跷板”如何平衡?》,认为关键是要找到企业和职工利益的平衡点,同时政府要化税为薪,为企业减压解困,通过提高保障水平,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       住房是民生,房市稳定、房价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12508337.html  2010年8月23日0时0分0秒
中国不应成金融危机代罪羔羊 收入分配如何平衡
... 今日要闻 “两难”问题怎么解:收入分配如何平衡? 眼下,收入分配改革备受关注,改变当前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劳动者报酬,让社会财富分配更加公平合理,已成为全社会...
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2453605.html  2010年8月16日15时16分11秒
“两难”问题怎么解:收入分配 "跷跷板"如何平衡?
■上期回顾:如果宏观经济政策进一步收紧,可能加大经济下行压力;而政策放松甚至进行“二次刺激”,则可能助长产能过剩和资产泡沫。宏观政策的“两难”如何破解?8月9日经济周刊刊登记者述评《宏观政策该紧该松?》,认为应稳定政策、相机抉择,此外还应深化改革,鼓励民间投资发展,并在转变发展方式中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眼下,收入分配改革备受关注,改变当前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劳动者报酬,
http://qh.people.com.cn/GB/182778/12449870.html  2010年8月16日10时13分53秒
“两难”问题怎么解:收入分配“跷跷板”如何平衡?
■上期回顾:如果宏观经济政策进一步收紧,可能加大经济下行压力;而政策放松甚至进行“二次刺激”,则可能助长产能过剩和资产泡沫。宏观政策的“两难”如何破解?8月9日经济周刊刊登记者述评《宏观政策该紧该松?》,认为应稳定政策、相机抉择,此外还应深化改革,鼓励民间投资发展,并在转变发展方式中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眼下,收入分配改革备受关注,改变当前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劳动者报酬,
http://gz.people.com.cn/GB/194844/12449443.html  2010年8月16日9时56分16秒
收入分配如何在劳动者与企业间取得平衡?
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2448655.html  2010年8月16日9时29分2秒
“两难”问题怎么解:收入分配 "跷跷板"如何平衡? (3)
提高保障水平,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也是收入分配改革一个行之有效的做法。   白重恩说,目前各地城镇职工的社保缴费虽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企业和职工各负担多少有一个大致的比例。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加上住房公积金,大约占了个人工资收入的40%。也就是说,劳动者报酬中相当一部分都缴到社保那儿去了,除了住房公积金买房的时候可以花
http://finance.people.com.cn/GB/70392/12448032.html  2010年8月16日9时12分47秒
“两难”问题怎么解:收入分配 "跷跷板"如何平衡? (2)
化税为薪,为企业减压解困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指出,从绝对数看,近些年来中国居民收入增长还是明显的,但从相对数看,在社会财富这块蛋糕的切分中,居民收入所分得的份额是减少的。目前,工资收入仍是居民收入的主要渠道,它在生产要素中的分配比例偏低,仅占企业运营成本的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50%。因此,增加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是合情合理的。   针对涨薪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压力,财政科学研
http://finance.people.com.cn/GB/70392/12448031.html  2010年8月16日9时12分47秒
相关搜索: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