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育种心法杂谈(重温经典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5:35:38
捧读台湾武高平先生所著《詹森育种原理》之后,心存三点感想。第一是武先生确实花费了心血;第二是确实涉及了詹森家庭信鸽育种的方法和规律;第三是读完了这部巨著,心性愚钝如我者,确实仍然不明白詹森究竟是如何育种的。并非讥讽武高平先生白费功夫,老詹森自己不揭秘,别人很难触及詹森整套育种方式的核心,这是商业机密,育种名家都不会轻易抖出真相。在鸽棚中摸爬滚打,不觉竟送走了一个“世纪”,小人物也允许有些感想吧!利用春节放假的闲散时间,不拜年、不串门、不喝酒、不闲扯,自正月初一起,每日一个小专题把自己的经历和想法记录下来,作为资料,与鸽友们也与自己,进行一下交流。中国数十年间,只育成“李种”一个品系,看看人家,则系谱如林。我这点想法,产生于国内,而且涉及到育种!物以稀为贵,纯属爱国行为,故必须标明国产。其主旨又是推崇自然制方式,加上是小人物心里的想法,又兼深受金庸先生《倚天屠龙记》中“乾坤大挪移心法”之毒害,也想偷用一把。无系统,无章法,无先后,当然只能称“杂谈”了。整篇八段,大约就属“八股文”吧,以上是八股之“破题”。
一、2000年2月5日,庚辰年正月初一  雏鸽的性别
中国鸽坛有口诀:“头蛋出雄、末蛋出雌”,“尖蛋出雄、圆蛋出雌”。咱们的前辈总结的多么清晰直观!怎不令人肃然起敬?——上当去吧您呐!一分为二的看,咱们的前辈毛病也着实不少,水平也多数有限,否则,现今中国鸽坛的竞翔水准还会高出许多。虽不能持“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观点,毛泽东:“共产党人对一切事物都要问一个为什么”的说法还是记得的。搞明白“为什么”,验证一下“定论”的真伪,不是什么坏事情。有段时间,流行“要想鸽儿壮,就把独蛋上”, “千蛋万蛋,不如独蛋”的理论,我对此十分崇拜。一个冬春,育雏全部“二呕一”。末蛋产下,粉红光鲜,比起已经变白变暗的头蛋,更加赏心悦目。于是,头蛋全部撤掉,一律孵育末蛋,并不是想要清一色的雌鸽,而是对“头蛋出×”的说法,压根儿不相信。那一季节,出了一棚雄鸽!有一只种雌,飞速极快,某窝产下头蛋,放彩鸽凑数上笼了,竟然未归。这枚头蛋赶紧让义鸽育出,雌的!打这之后,头蛋末蛋究竟出什么性别的雏鸽,在我这儿反倒有了全新定论。至于尖蛋圆蛋出什么,已是不攻自破了。产什么蛋型,那是雌鸽的“习惯”和“爱好”,我等奈何不得的。新年伊始,《赛鸽天地》杂志召开撰稿人座谈会,我将末蛋出雄一说“亮” 出来,尚未及得意,杂志主编杨国英先生随即给予了理论上的阐述,令此命题从感性上升为理性。杨主编分析:自然界中,鸽子每巢只育两雏,通常为一雄一雌,不再多产的原因是哺喂条件所限。至今家鸽仍保持一窝两雏的习性。还是自然现象:雄性幼体生存能力均强于雌性,以鸽为例,出壳时个大者往往是雄雏,若出壳时雄雏小,哺喂中途也会追上雌雏,戴足环时雄左雌右,出窝时往往事与愿违。年轻的种鸽缺乏孵育经验,头蛋产出,双亲便急于孵化,造成头蛋出雏早,这是每个鸽棚中都会观察到的现象。倘若头蛋出雄,两极分化会愈演愈烈,对雌雏生长更为不利,形成僵雏和夭折,导致两性配比严重失调。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凡属威胁生存的不利因素,都会在漫长演化进程中被逐渐克服掉,鸽子的头蛋出雌,应该是这方面适者生存的规律性范例……此论一出,如醍醐贯顶,众人报以掌声。我的体会:信鸽科研并不深奥,其素材、命题遍布于鸽棚,俯拾皆是。难得大家都深入观察,细致思考,实践与理论结合,更兼相关理论的不断学习进步,水平日渐提高。目前,这还是中华30万鸽友的弱项呵!还有,别再让所谓“定论”牵着鼻子走,美国民谚日:“与其相信上帝,不如相信自己。”
二、2月6日,正月初二  自由配
正规点的鸽舍,除了种、赛鸽分棚,还应备有若干专门的配对笼,说明在赛鸽的婚配方面,人为的成份占很大的比数。这里头成功的概率有多少?我看不过50%,不会太多的。自然界存在优胜劣汰,强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繁殖规律。主人不插手,鸽子成熟后自会自己找到配偶,只是它们“自由”的结果你看不顺眼,或者未按你的“计划”落实,于是要硬性拆开,重新组合。
孔雀仅雄鸟能“开屏”,其状其色极为艳丽,雌鸟懂得审美欣赏,尾羽大而美的雄鸟体壮且营养状况良好,可以博得雌鸟的欢心,得以繁衍后代,不够艳丽的雄鸟则没有繁殖机会。雄鹿则没有孔雀的文雅,它们是“武当派”,深秋鹿茸熟化为坚硬的鹿角,雄鹿为争雌展开角斗,弱者落荒而逃。鹿群每以壮雄为繁殖核心,一雄多雌,种群总在“提纯复壮”状态。赵忠祥在主持“动物世界”栏目时,有一句解说词非常概括的总结了自然界中的这一现象,日:“种是强者的延续。”如此推演,鸽子自寻配偶并非敷衍了事,草率成婚。自配成功,必有道理。好的雄鸽,永远会有配偶,失偶时会有雌鸽迅速替补。人为拆配时,也极易成功。我们观察到,如果一只雌鸽处在极度发情状态,虽自己有配偶,但别的雄鸽也会围着它大献殷勤,不在“状态”的雌鸽,则没有这种现象。异性鸽之间有某种微妙的性信息传递方式和途径。况且,鸽子自行配对时,我的看法并非只是审视对方的外貌,“以貌取鸽”,而是另有独特的观测方法。鸟类的嗅觉普遍极差,不能象哺乳运动那样以嗅闻辨别性别和发情状态,但即使是雌雄外貌极为相似的鸟类,如麻雀、雁类、鹌鹑等,它们绝对能辨别清楚个体之间的性别。一只祖辈生活在深山沟中的中国土种公鸡,突然被放置在一群羽色、个头与它的所见极为不同,鸡冠等外形特征也极难区分性别的肉食鸡当中,它也立即能辨别出每只肉鸡的性别。靠鸣叫声也不可靠,数百羽白鸽,在棚中乱飞乱鸣,其声嘈杂,其形混杂,高度一致,已配对的雌雄白鸽自然有办法找到自己的配偶,绝对不会“乱套”。鸽子在利用我们尚不明了的感知方法,寻找配偶。于无声处,各种是否合配的信息数据双方会了然于心,A、B相配自有它们的道理,我们说不出也搞不清其机理,却盲目将其拆散重配,极有可能斩断了某种自然的、适宜优化繁衍的合理机制,本应产生的优秀后代不会出现了,我们还不晓得,殊为可惜。引进的好鸽子配了“劣等货”怎么办?我意可以这样处理:一是问一下自己,为什么将那只鸽子定为劣等货色,有根据吗?二是为什么让你棚中仍存在劣等货呢?至少使种鸽皆为精兵强将不可吗?
三、2月7日,正月初三 双雏“原装”顺理成章
“要得鸽儿壮,请把独蛋上”,独蛋当然出一只雏鸽,父母双双哺喂这一“独生子女”,理论上单雏的质量应是双雏的两倍。现实中,我也曾迷信这种理论,认定是培育优质赛鸽的秘技。实践中发现,种鸽“二呕一”哺育雏鸽,并不能明显提高单雏的体质。初期喂鸽乳时,单雏确实吃的饱,长的很快,5日龄套环有偏紧者。但十几天后便与双雏无甚差别了。种鸽哺雏是个双向感应过程,含有两个“积极性”,种鸽的积极哺喂和雏鸽的积极讨食。一只雏鸽轻易吃饱了,对双亲的关爱不搭不理,会让亲鸽的哺喂兴趣锐减。“活儿”不重,精力过剩,亲鸽很快转入求偶交配状态,提早产下夹窝蛋,进入第二轮孵育过程,直接影响到头巢单雏的哺育,此时母鸽大多退出哺喂过程,父鸽单哺,白天还要到另巢孵蛋,单雏哺喂优势消失,还得不到很好的呵护,形单影只,成长受负面影响。双雏之间虽有生存竞争,但也有必要的信息交流,单雏不能经历这一过程,智力发育方面缺乏应有的应激反应,早期智商的发育难免缺失。即使有的单雏长得很健壮,个头硕大,也未必就一定是好事情,凡事有个合适的“度”,有个正常值,即合理的范围,过犹不及,物极必反。幼鸽过大过小均属不正常。竞翔活动中的数据反馈也表明,赛鸽个头适中为好,稍偏小亦有获佳绩者,偏大则无“利”可图。另外,遗传因素在幼鸽发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幼鸽最终个头大小,基本上由双亲的遗传基因控制,幼时哺育成“巨大儿”,多数是“奶膘儿”,不能永远巨大。出巢后幼鸽体内水分比例下降,幼鸽体形由蹲踞型向飞翔型转化,体、羽之间的比重发生逆转,个头基本定型,超过双亲的实例很少,人们选择种鸽时有偏爱大体型鸽的倾向,仔代则多数偏向“正常值”。“二呕二”是天造地设的自然法则,亲鸽有能力哺育一对壮雏,我们把主要任务交给一对种鸽或一对保姆鸽,我们辅助性的任务是提供给亲鸽充足的优质日粮,而且要持续不断,一为亲鸽保证雏鸽饱食无虞,二为幼鸽及时随亲鸽学会啄食。大家注意否?詹森老先生习惯端出十几天大的幼鸽给客人欣赏,老人家捧着的巢盆中,一贯是有两只幼鸽的,有许多照片为证。
四、2月8日 正月初四 再一再二不再三
种鸽产齐蛋抽掉,交义鸽代哺代育,再产再抽,如此循环……这是多繁殖优种幼鸽的基本方法,但却不是最佳方法。掐指一算,双蛋抽掉后,种鸽约在10天后产出下一窝蛋,一个月可得六枚种蛋,一年做下来,抛去换羽期和冬季日照短产蛋迟,一对种鸽一年内理论上可产约40枚种蛋,若全部孵育,放开繁殖,老少三辈,数量惊人。现实中不会有人真的这样做,可是得到一羽优种鸽,尤其是借来一羽优种鸽,短期内快速繁殖的欲望还是蛮强烈的。“萝卜快了不洗泥”,种鸽一对对种蛋产下来,质量自然要逐渐下降,雏鸽即便都能孵化,先天不足那是没有疑问的。以产蛋性能极佳的现代品种蛋鸡为例,它们维持产蛋机能于最高水平的时间相当长久。先期产的一批蛋,光滑,壳质坚实,钙质足,色素浓而美观,蛋内物质浓厚,打开来看,老百姓形象地比喻,那蛋黄浓得仿佛能“站起来”。产蛋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