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市场不要因为调控工具转换而感到恐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3:55:36
2007-09-14 07:22:55 来源:中国证券报(北京)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昨日表示,央行会关注资产价格的变化,但不针对资产价格出台措施。当前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吴晓灵:不针对资产价格出台措施
当前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有利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市场不要因为央行调控工具的转换而感到恐惧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昨日表示,央行会关注资产价格的变化,但不针对资产价格出台措施。当前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吴晓灵是出席“《财经》论坛:中国金融新棋局”时作上述表述的。她指出,发行特别国债只是增加了一种流动性回收工具,其作用等同于央行票据。在货币供应量目标不变的前提下,央行回收流动性的力度不会改变,市场不要因为央行调控工具的转换而感到恐惧。
她说,从货币政策的角度讲,影响资本市场发展的只有一个因素,就是信贷过度扩张引发通货膨胀从而影响市场运行环境,因此当前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我们现在有38万亿元人民币的存款,其中17万亿为定期存款。在这种结构下,只要资本市场是平稳的,让大家有信心,不存在资金来源问题,只存在公众信心问题。影响资本市场只是资本市场本身的制度建设和信心。”
吴晓灵指出,由于央行需要把货币市场利率控制在一定水平,导致在回收市场多余流动性时,货币市场利率的高低成为央行选择工具的重要考量,例如是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还是发行央行票据。关于当前实际利率是否为“负利率”的计算,不能只看一个月的情况,而应当考察一个时期的平均利率水平,例如一个或半个年度。
对于央行的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的关系,吴晓灵认为银行的稳健经营是防范金融市场风险的关键所在。“在金融市场上,金融产品的价格波动是正常现象。只要投资人的资金不过多地依赖银行,一旦价格下跌受到损失,只会影响财富的分配格局,减少财富效应,不会形成系统性风险。”吴晓灵称,就像大家现在关心的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如果银行不过多地卷入进去,是不会有系统性风险的。但是,如果银行或市场主体过多依赖信贷资金投资金融产品,一旦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影响市场主体偿债能力或影响银行的流动性,则会引发系统性风险,影响金融市场稳定。“金融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越强,越应控制信贷的扩张,做好金融资产结构和货币供应量的调整才是金融市场稳健发展的保证。”机构观点:吴晓灵:市场不要因央行调控工具转换而感到恐惧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13日在“《财经》论坛:中国金融新棋局”上表示,在货币供应量目标不变的前提下,央行回收流动性的力度不会改变,市场不要因为央行调控工具的转换而感到恐惧。点评:央行近一段时间以来最为关注的是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央行需要把货币市场利率控制在一定的水平,这是其最终目标,因而在进行回收市场流动性操作时,市场利率的高低成为央行选择工具最为重要的考量标准,一般情况下,即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发行央行票据。而近期对市场影响最大的调控措施是特别国债的发行,我们认为特别国债的发行在收紧流动性和拓宽境内资金流出渠道等方面效力将非常显著,相对于国内股票市场来说,特别国债的发行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央票的发行,作为央行的正常操作,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是有限的。(齐鲁证券 李北铎)
 
吴晓灵:央行不会针对资产价格出调控政策
并表示,央行关注资产价格变化;稳健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有利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在昨日在北京举行的“《财经》论坛:中国金融新棋局”上,央行副行长吴晓灵表示,央行关注当前资产价格变化,但不会针对资产价格的变化出台调控政策,而稳健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吴晓灵强调,央行需要把货币市场利率控制在一定区间,因此回收流动性时会根据该利率变化而选择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特别国债的发行,只是增加了回收流动性的工具,市场不要因此产生恐惧心理。”
她指出,在公开市场运用国债和央行票据吞吐基础货币,作用是一样的,关键问题是操作主体必须是央行,这样才能保持利率、汇率调控目标的一致。而选择运用公开市场业务还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主要考虑的是对市场利率的影响。
央行近两周采取了多种手段回收流动性:以特别国债作为抵押券进行100亿元正回购;发行1510亿元定向票据;宣布9月25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第七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此外,今年以来央行已4次加息。
吴晓灵认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是中央银行被动吐出基础货币时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内容。近期央行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率,较好地对冲了银行系统多余的流动性。“近几年央行的流动性管理是有效的,对冲还将继续,直到央行主动吐出基础货币。”
对于央行为何多次使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手段,吴晓灵表示,央行票据的主动权在购买方,当市场利率走得较高时,必须动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固定。这个手段是强制回收流动性,而且是深入的、低成本的回收。
对于目前流动性问题的讨论,吴晓灵表示,应该区分中央银行对银行系统的流动性管理和社会层面的流动性问题。她认为,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表现为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储备,是商业银行贷款扩张能力的表现。如果银行系统流动性过剩,反映为银行超储率过高,信贷扩张能力过强。
而社会层面的流动性表现为各种资产包括金融资产变成现金的能力。社会流动性主要表现为广义货币(M2)与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之间的关系。社会层面的流动性过剩反映了货币供应过多,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有价格上涨的压力。
吴晓灵表示,从外部讲,能影响资本市场发展的原因是信贷过度扩张,引发通货膨胀从而影响市场运行环境。“因此,稳健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有利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她还指出,央行虽然关注当前资产价格变化,但不会针对资产价格变化而出台调控措施。
她强调,在当前38万亿元存款中有17万亿元是定期存款的结构下,资本市场不会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只存在公众信心问题。“社会金融资产的结构受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但决定性的因素是金融组织结构和社会公众的信心。”
她还表示,金融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越强,越应控制信贷的扩张,做好金融资产结构和货币供应量的调整才是金融市场稳健发展的保证。
吴晓灵强调,央行在金融市场出现风险时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是稳定公众信心、帮助健康的金融机构解决流动性问题,但市场主体投资失误的财务损失必须自己承担。
据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8月M2同比增长率从7月的18.5%放缓至18.1%。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经济学家哈继铭表示,鉴于M2增速依然较快,央行下阶段可能使用特别国债、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等组合措施来对冲流动性,同时使用窗口指导及发行定向票据等来控制信贷。(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