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官、利、名、情”考验的不二法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2:45:24
破解“官、利、名、情”考验的不二法门
作者:辛 鸣 [2010-8-19 ]
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与中央党校学员座谈时提出,中青年干部要经得起官、利、名、情的考验。此番谈话不仅在党员干部中引发巨大反响,社会公众也充满了关注。因为李源潮这番话实质上点出了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目前不得不面对的一件事情,一件从理论上讲最应该做到但在实践中却最不容易做的事情:“官利名情”的考验。
面对官、利、名、情的考验,一些党员干部的表现很难说及格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能经受住官、利、名、情考验的党员干部绝对是绝大多数,但我们更应警觉的是那一小部分没有经受住官、利、名、情考验的党员干部行为的负面效应。
——面对官的考验,我们一些干部难说及格。
步入政治领域的人,没有哪个人会说自己不愿意去做官,也没有哪个人不想着去做官。但是这种想、这种意愿走过头了就会变成只琢磨当官不去想干事,就会变成为官而官。现在的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复杂,一般来说一个干部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上一年之内只能是熟悉情况调查研究,三年左右能铺开摊子干成点像样的事情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可是有一些干部今年当市长了,明年就想当市委书记;在一个岗位上刚干了两三年就抱怨组织怎么把我给忘了,前些时间不就有一个地方几年内换了七八个市长。至于说一些官员为了当官而大打出手早已经不是新闻了,有些时候为了当一把手,副职甚至不惜雇凶杀掉正职这个绊脚石。当然到这地步已经不是及格不及格的问题了,而是犯罪了。
——面对利的考验,我们一些干部难说及格。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当官不为钱,为钱不当官”的古训,但是现在这古训真是已经作古了。不就有一些党员干部曾赤裸裸地说,不为了钱谁来当这个官,虽然说这个话的只是一个村支书,严格意义上讲甚至连个级别都没有,还没入门。却正是有相当一些干部有这样的想法,在利的考验面前就过不了关。这些年来,一些腐败贪官逐利的记录不断被刷新,所贪墨的财产从几十万到百万、千万甚至上亿、数十亿,我们很难想象一个连科级都算不上的干部竟然能贪得数亿不义之财,那么更大的官呢?更有甚者,一些干部逐利的行为甚至都已经不是顺手牵羊,而开始了有意的“设租”,没有条件创造条件让人送钱。
——面对名的考验,我们一些干部难说及格。
做干部不是做学问,不一定必须是某一学科的专家。可是在现代社会做官学历低了有些不好意思,至少名声上听起来不如有个博士教授头衔好听。于是干部们就纷纷想辙提高学历,这些年来党员干部的学历不能说不高,本科是起码、研究生很普通、博士头衔也不鲜见。但真正读了多少书,大家彼此心照不宣;真正提高了多少从政水平,群众心中也有一本账。我们曾经做过一个调研,绝大多数基层乃至地市级干部一个星期的读书时间不超过2个小时,一个会议的主持词都需要写作班子提前准备,离开了秘书连5分钟的话都讲不全。
——面对情的考验,我们一些干部难说及格。
现在有一些干部喜欢把公事变为私事办,美其名曰要有人情味。于是乎自家的事情好办,小兄弟的事情好办,红颜密友的事情更好办;可办的事情办,不可办的、违反法律法规的事情仍然能办,甚至还大办特办。不是有个地方县委书记的情妇成了编外组织部长嘛,看来一些畸形之情办起事情来更有威力。但这些情正如李源潮部长所讲,已经成为了越法之情、越规之情、越德之情。
官、利、名、情的考验是客观存在的,不要指望能回避得开
有的同志讲,既然这些考验如此可怕,能不能躲开呢?能不能回避掉呢?我们说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对于在政治领域的党员干部来说,官、利、名、情的考验是客观存在的。
官不可不做。官,对社会来说是一个职位,对官员本身来说是一种责任。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运行肯定要有一大批的人员担负起不同的职责,这职责必然要体现为各个不同的官位。我们经常听群众夸一个官时说他当官不像官。对群众来说这是句好话,意思是这个官没有官架子。其实这句话很有问题,每个官位都有它必须的行为规范,做了官就得践行这些行为规范,不像官的官,没有官的行为的官要它何用?
利不可不争。对社会来说,利益是个好东西,不是坏东西。社会发展就是要把蛋糕做得大大的,这蛋糕就是利益。而做官就是要把这些利益都实现好、维护好。更进一步看,我们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产党的干部还必须学会如何驾驭市场经济,在领导和投身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去获得利益、去创造财富。所以,利的考验不在于不要利,而是要谁的利,为谁去争利,是为最大多数群众、为整个社会还是为官员自己。
名不可没有。一个干部做了官怎么能没有名,就算你想没有名都不行。外出考察工作电视里得报道吧,深入基层调研报纸上也要登吧,开个工作会议都要发布新闻并且把参加会议的主要官的名字都要列举出来。所以,一个区域内谁的名气最大,说到底还是这些当干部的。群众不是早就讲过嘛,电视上有官员的影,广播里有官员的声,报纸上有官员的名。
情不可不讲。人之所以为万物灵长之首,在于有情之真、有情之切、有情之丰。亲情爱情桑梓情、战友情、同窗情、甚至对手情,情越丰溢人越崇高。连经常横眉冷对的鲁迅都有诗赞情:“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有情斯有人,无情怎配做人。
所以想回避掉官、利、名、情的考验是不现实的,想装作没有官、利、名、情的考验更是自欺欺人。
先进和优秀是破解官、利、名、情考验的不二法门
中国共产党的干部必须面对官、利、名、情的考验,又必须在考验中不仅能做到及格还应打满分。靠什么?不是靠花言巧语去欺骗社会,也不能靠冠冕堂皇去糊弄群众,更不要得过且过自我麻醉。必须在道理上要能讲得清,在实践中要能做得到。从中国共产党人执政的实践经验来看,打铁还要自身硬。于是就有了李源潮讲得另一句话:“先进和优秀是共产党人的特征和追求”。
有些同志可能认为这句话比较空,有些大。其实不然,这实在是一句大实话,是一句要紧的话。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宪法赋予唯一执政地位的政党,凭什么,固然是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对历史的承认,更是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本质的认可。
本质,就是先进与优秀。先进,代表了社会发展的大方向,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世界上成千上万的政党,只有中国共产党把“没有自己的利益”写入政党党章,只有共产党人敢说自己是特殊材料做成的人。因为这一条是其他任何政党做不到也不准备这样做的。如果没有这一条,凭什么在众多政党中脱颖而出成为唯一执政党。优秀,则是有能力去实现自己的宣言与使命,有本领能把理想与信仰变为现实。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讲,先进与优秀好比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没有先进就不可能赢得社会与民众的敬重与心悦诚服;没有优秀就没有实绩,就不可能带领中国社会战胜困难、突破挑战,实现民族复兴富国强民的奋斗目标。
当我们用先进与优秀来应对官、利、名、情的考验的时候,就会发现一切矛盾都将迎刃而解,一切难以想象的事情都是那样的顺理成章:
因为我们先进与优秀,我们不会为官而官,也没有必要去摆什么做官的架子。我们知道做官意味的是责任与奉献,做官就是为人民服务,就是人民的勤务员。如果说真要有什么做官的派头,这派头与服务员的派头是一模一样的;
因为我们先进与优秀,我们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有的只是社会大众的普遍利益。在社会大众普遍利益实现的时候,我们也获得了自己最大的“利益”:人民对我们的满意与支持;
因为我们先进与优秀,我们不去贪图虚名,也不去回避清名。我们乐于接受群众赠与的清官之名,也欣然笑纳群众喊出的好官之名。甚至所有这些都无足轻重,因为我们只是在意并捍卫一个更神圣的名字,这就是“共产党人”。
因为我们先进与优秀,我们更是有情有义之人。面对群众的疾苦我们感同身受,甚至流下了眼泪;面对道德品行高洁者,我们会被深深地震撼并心向往之;辛劳工作一天回家之后,面对小儿女的天真、面对爱人的体贴,我们同样有父母之情、人伦之爱。但是我们情到深处也能无情,面对人民之情我们能放下小家之恋,面对社会之情我们能舍弃个体之爱。所以我们有党无派、有同志者无小圈子。
先进和优秀是共产党人的特征,但是不是已经成为了我们每一个党员的自觉行为,尚需要我们不断地精进、不断去追求。在这里,我们要特别强调的是,暂时没有做到并不可怕,但如果连去追求的思想都没有了、甚至都认为不必要去追求了,那才是最为可怕的事情。这也就是为什么李源潮部长要把那句话落脚在追求上的深意所在。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