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悲歌歌一曲——北野七小主力评弹兼及微言裁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18:29:34
最后来弹唱华北野战军(以下就称北野)。与前面“几哥大”相比,就军功、战力、战艺那等比选参数衡量,这一区部队的军级单位就逊色多了。看它解放战争的表演,战略防御阶段,不论是和中央军扭打,还是和傅系军纠缠,年余来几个军(纵队)的每次出动,就是一个消了对方一、二个团级番号的战果。战略进攻阶段,严格意义上的野外歼灭战,就一个清风店战役可说得,还只打了3军军部及同来的一个师。城市攻坚战,也就是清风店完后紧接起的攻击石门,拿下了3军留守城池的另一个师。战略决战阶段,北野二个兵团六个军,一半去围打张家口,一半去攻击新保安,受打的“国军”主力不过是傅长官的各一个军,且都困住平绥线同一方向。此二仗还有一特现成条件,就是不必操持阻援兵力,那四野前锋军就锁定在怀来、南口一段,给你驱撵、击溃想来助拳帮打的党国哥儿们弟兄。战略追击阶段,19兵团的三个军出了趟远门,先是到兰州“帮衬”,后又自取了塞上银川。可此期的宁马军团已无啥心思与你恋战,主力81军起义,11军溃散;新编128军投降,贺兰军玩“忠孝两全”,民团们是自行解散了归田。
不过查看了文革前共军番号保留情况才发现,军级番号的在役相对数北野系统还真能称为最大(较之,三野的存活率则最小)。你看它49年初编成的那堆番号,从63军起数(18兵团各军是整伙移进移出北野,时间并不长,不算也罢),直编到70军,享有八个军。到66年止,就只掉了个尾巴(70军),而且这厮还不真属北野正宗——晋察冀山头,而是什么129师原冀南区域的“并土归流”成分。再看它几军的驻守位置,都在京畿要冲上。不是干的“九门提督”,就是充当的“西山健锐营”,再不然就骑住那东边榆锦路道,凭架势看也会钩出一抹“关宁铁骑”的历史形象。算来这么支仅差强人意的共军部系,为何解放后就一直能得到共党领袖的眷顾?这其中,解放初期那先是“平津提督”,后是“军机侍郎”的聂元帅是做了些“手脚”的(起码也是编谁排谁的“折子”上得通达)。另就是因于所谓的派系制衡原理。那时的毛领袖为巩固开国后的权力架构,是很在乎他的嫡系部队的建设的。他的老井岗到天下归心时,就只剩下林、聂各一支了。林的那一支其时最大最强也最有“思想能力”(后来不是总结出了个“四个第一”吗?),除了要营造出些其它“杂牌”与它的对峙格局(反过来,它也须压制尔等),小环境中,嫡系间亦宜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如蒋某人也布置了陈、胡、汤三嫡系嘛)。老毛是玩“对立的统一”矛盾体的高手,军队势权这么个设想,烛光斧影,帷幄用智,不会压根儿没谱地编排他。还有就是北野一系在中央、府院、“六部”的“官声”、人脉特旺气,那伴解放拔贡进京的共党干部一多半是近水楼台,出身、成长于斯晋察冀边区,谁没有些山头情愫?且莫小看这批充斥着各座衙门机关的“章京”、笔吏,高层领导要念的红头文件基本由其“清议”形成。尔曹一旦予重点导引,那孰大孰小的事儿不就区分出来了吗?就说“朝堂”若议及整军、裁军事体吧,他几哥子不和你计较部队的战争能耐,而是使劲儿地对那些“创造了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啊,“平原游击战的光辉实践”啊,“人民战争思想的伟大胜利”啊,“保家卫国的战役2梯队”啊的政治概念“灌水”,那毛军委还真可能就受听受用了。得,这不就是我的军事信仰、主张么?唔,荣臻是个实沉人,解放仗火虽不行,可抗战间是一贯听招呼的。看来军委会搞的裁军有个要害,光评议部队打仗能限,还真不定要犯“单纯军事观点”的错误!所以,舆论穿透不是?目的达到不是?
然而,一旦时间性的“政治色调”消褪,军队回归于法律赋予它的正常角色,公民对它的要求能否达到,还是得先考察其各方面所具素质中“真金白银”的含量的。以这种理由落实于共军北野系,与其它各野同等主力同台(盘)称量后获知:该系军级番号留之虽可,去亦无妨,不具根本性的原则。这个结论为现目今唯一保留那65军所表征。此65番号不过就是那北野的一个史程单位或系统代表,以它来领率保留下来的那些晋察冀师、团而已,否则留存或改颁为63军番号不是更好?因此,老夫观下之北野主力队伍,也就只评到师级单位这一等级,即题目称之“小主力”是也。小主力级别的历史传统和军事养成,北野正宗们不会差谁蛮多的。现就把它几个点到“辕门”来,吩咐了去射戟献艺。过程中吾侪边瞅边聊,一说尔等的出身“八字”、师承修为,以及后头江湖的历练,沙场的征程。
“188师、187师、193师、199师、190师、191师、189师,你等也不必多加拘执,现身取箭,亮本领罢!”
先说拢前的187师、188师这两个。明眼人一瞅番号就知道哥俩出自63军,“乾坤”罩在冀中平原,“生辰八字”贵在45年9月21日(老聂在这天发“野战出生证”)。诞生时187师“乳名”称冀中纵队12旅,188师称冀中纵队13旅,姓氏均随杨(成武)。满月后一直到46年7月这一段,上头父母“花心”事多,吵了散,散了合,折腾得崽儿心乱也幺哥!该7月自卫战争全面打响,哥俩须正式“入学”,“学名”才各改了叫晋察冀3纵队7旅,8旅。中间几年战争学校苦读熬练,到49年2月“大学”毕业,俩才各去注册了个正名尊号,就是沿用至今的187、188师者然。现在来议它底下团队。187师手下这三团依次叫做559、560、561团,对应3纵7旅番号时依次为19、20、21团;再前溯到冀中12旅时期,则各称31团、34团、35团。31团名义虽属“解放牌照”,但它团队的实体却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4分区老5团。5团所以敢冠“老”是因为它内有中央红军成分,它底下哪个连原为过河老八路685团2营之6连,平型关大战前另派了去哨探正太路,后头115师“分灶”时就按连队所在地划给了聂荣臻。红6连初时扩起的部队叫晋察冀4分区8大队,39年初晋察冀八路整编就占住了5团的“号”,所以说是晋察冀“山头”的老牌团。之后几年随彭副“百团”,伴聂总坚持,脏活没少干。大约在44年春编入了晋察冀军区机动旅,随邓华赴延“勤王”,到朔北陕甘好一阵子联防。45年秋反攻,听黄永胜将令开热河斥候,临出长城口子前为聂帅拦住,“黄旅长,你自便,5团给老夫留下罢。”随后半年都在聂军帐中做“亲兵”,46年4月轮到晋察冀野战部队第一次整编,5团就拨了来冀中杨纵做骨架(此期的杨成武部甚缺“老底子”),顶了11旅31团的岗。同年6月二次精简,11旅“夭亡”,此31团又入籍12旅(再顶替一团)。因此,现在懂了冀中12旅咋会有“31”的序列号了吧?560、561团亦即34、35团,都属44年秋杨成武接管冀中军区后新编起的团队。34团原称8分区23团,35团原称8分区63团。23团这番号有些历史,本是吕正操3纵队的主力,可惜在5.1大扫荡中损失。故现在的这个8分区23团乃是45年反攻前的新编,“底子”来自分区33区队(虽属土八路,但资格不低,是吕爷时期的游击建制)。63团看名头就是45年秋才开出的“牌照”,也是8分区的啥区队(41区队吧?)扩成。
与187师资源构成相仿,188师属下各团也是个老少搭配。562、563、564三团呼应着晋察冀3纵8旅的22、23、24团,再朝前传呼,就是杨成武纵队13旅的32团,37团,39团。又说老大32团的成分,这支不单纯,呆11旅时是由三伙人整合而成。头伙叫什么军区独立团,是和上述老5团一块,从延安教2旅中“截流”下来的。再查原籍,呵呵,原也是晋察冀的“支边青年”,就那43年曾直属老聂的独立团嘛。二伙是45年版本的冀中7分区22团,原也是啥子区队升级,编成11旅时它是先行上了31团的岗。第三伙是冀中6分区的新32团(老番号随王长江去晋绥),45年头批改编时它挂的是纵队直属41团的衔。因此该三撮凑成的新32团,生下这么厚实一对肉掌,那拳风发起能不凶猛?难怪后头野8旅开火那份能耐,北野军中怕能称头名?37团来头也不简单,它祖上是八路3纵10支队的24团,也是吕爷唯一没带去晋绥的冀中主力团。杨司令接班前后一段该团都呆定9分区,45年建军玩野战起就做了这13旅的头号团,后见新来这弟兄——32团武艺也齐整,心服之际就礼让它坐了上席。39团也是45年春夏就喊出了号了的冀中28团,虽也属9分区的那42区队“及第”,可组团后杀伐绝对不省油。你想,能在军区的二次精简中把先前在哪儿都做“二哥哥”的38团(原在9分区是27团)挤走,就说明丫伙小视不得。得,眼下的8旅就为这么些德性的伙计裹挟着,讲打谁砍谁作风什么的,能不狂躁么?
仗火的事迹后头一并议论,自卫战争几年它这里动起手就是个“一窝蜂”,平津决战前夕才分开了行动,因此合编论述才能比较鉴别。接着说193、199两个师。193师是65军的门面,199师则一直撑持着67军的威风。俩其实本是“同城德比”,作为野战部队,也都是在45年9月登记上册,各自认下冀察地面郭天民旗下那6旅,7旅。不过193师“注册”时就有些特殊,它旅部是晋察冀1分区的机关改成。因此报到时上头交代,你6旅就不必跟班学习、进级了,自家去理会了红1师的家学足矣。哦,怪得,我说怎么作战室里那些“师爷”都是老独立团的旧部?敢情咱的身世还是与那杨成武的瓜葛大些。冀察纵队6旅,7旅在46年7月晋察冀的第三次精整中分别改名换号为晋野2纵4旅,5旅,领导仍那老郭头。大约在48年的5、6月间,4旅与2纵分开了“讨生活”,它加入的是北野2兵团发起的热西、冀东行动。9月底以4旅为骨干成立晋察冀8纵,再后的49年全军整编就成了北野65军的193师。5旅经历单一,49年春随2纵正规化,编成67军199师。
再捋二师各团,还从193师开始。577、578、579这三团在4旅时期依次称10、11、12团。再往前走至6旅阶段,就有些变样。4旅的10团、11团对应6旅的16、17团没错,可12团却是冀察8旅的23团。此8旅是在46年6月的二次精简中给“改制”下了地方的,不过作为本旅“二当家”的23团却留用了,稍后“谋岗”给安排到了6旅。这样6旅的三个团都能称老抗战,不过这要和42、43年相持阶段的那些八路老番号联系起来才有说服力。16团祖上是115师独立团3营三个排,到五台山后分开“扩红”,后东进冀西成立了涞源支队,再领取晋察冀1支队3大队的番号。之后,从39年军区整编组建1分区3团起,直到45年胜利,都是1分区的主力团。17团。该团源自河北游击军第10路,后统一为冀中吕正操3纵队的5支队,38年秋受派遣到北岳1分区支援反扫荡。后来5支队的头儿跑反,支队缩编,二团并作一团。1分区领导仍沿用它队伍中25团这个番号,中、后期几年的抗战25团都坚持在这黄土岭头,团队的传人叫做宋学飞。23团(亦即6旅新18团)的根基始于萧克的冀热察挺进军,后头为平北支队40团。该团资格不嫩,42年建团时与平北分区8、9团都有掺和。40团抗战胜利前属于冀察12军分区,反攻建军时编入的是冀察(刘道生)纵队8旅,这部不属郭司令,却是由军区的刘小政委当家做主。
199师的595团、596团、597团在5旅时段为其13、14、15团,再前推也有变化,这回对应的是7旅的19团,9旅的25团和7旅的21团。19团正规前是冀察11分区7团,这是支红军团。理由是,7团的前身乃37年冬115师独立团1、3营的几个连扩建成的晋察冀独立师3团2营,38年春又扩为邓华支队2团。38年秋邓华支队开冀东发展,2团编成了4纵11支队的33大队。冀东暴动失败后,39年1月33大队整编为冀热察挺进军7团,从此时起直到45年反攻,7团都保持着晋察冀八路主力团的地位。冀察9旅25团原为晋察冀1分区的20团,44年左右随陈宗坤离营去组建冀察13分区,反攻时就地拉入了熊奎的冀察9旅,9旅在46年4月的头轮精简中就销了番号。老20团倒是不会待业,上级散了后就给安排替代了本纵7旅20团。在此次精简活动中,该20团颇有些能限,不光夺回原先名义,还说服新领导将自家9旅的小弟26团给纳入了“体己”,没让给开了回家保田。究其缘故,老20团史程也不简单,它老几是39年底聂总五台最初“掌灶”时建立的那批大队之一,后头也没掉编的12大队。21团跟上面两位哥哥比,资历羞煞!它原是44年底才组建的冀察11分区44团,传闻是一伙平西抗日豪杰整体改编,细节上老夫就只查到它首任团长叫雷玉龙,一听这种名字,就知道是“咬金”类人物转世。这个团前三板斧杀谁谁怵。自45年9月入伙7旅号21团,到46年7月改叫5旅15团,这厮都一直占着本寨老二的交椅。就说46年4月那次大裁减,好些番号前列的老团八路或者合并或者“独立”(如2分区19团,12分区10团最具范例),可它就能死赖在骨干岗,却让营连基础含冀热察老9团(当时是红军团)成分的年兄20团拆散了补遗。格丘八霸道,嚣不嚣张?!
正说话间,“辕门”值日官来报:190师射戟又中一的!呵,真不简单呐,不愧为全军中的第一师机械化步兵。接着就来叙道汝俩。190师、191师都是64军的“打手”,64军称为晋野4纵队时它俩各编号10、11旅。往前数落就分流了,10旅流向了冀晋陈正湘纵队3旅,11旅则流向冀晋赵尔陆纵队1旅。这里插言一句,为军史浅识者立注。45年秋的冀晋、冀察、冀中三个军区均各组建起两支纵队,因为此时的晋察冀区地位上升为共军“关内的第一大战略根据地”,分开成东、西线两爿经营,这编好的纵队得二方向各派一支,为区别来自同区域者,当时是暂以带兵将领的名号称谓和传递命令的。冀晋赵纵从承德西撤时适逢晋野的首次精简,纵队“执照”立马吊销,交代2、3旅留热河干“独立”,1旅派给张家口做卫戍“武警”。1旅(那时合编了军区教导师)大致是晋察冀第三次整编后才重归野战军,即进4纵新编成11旅。
说清了称谓区别,团队番号就好清点了。190师568、569二团分别源自陈纵3旅的1团和10团,570团则出自赵纵1旅的3团。191师的571、572团就是赵纵1旅的原1、2团,573团则是在调入4纵时由冀晋军区特务团改编。再顺次看这六个团的历史。3旅1团的抗日牌号为晋察冀4分区30团,更早的番号是军区教导团,是老聂39年就建成的老团。后头要多次提起的北野第一等“打将”郑维山,就是该团的二轮团长。10团原为冀晋4分区47团,瞅这座号,肯定属45年版,懒谈。1旅3团来自冀晋3分区42团,这团次第虽亦“高开”,但却和一般的“4×”团不同,它“年轮”不少,乃42年就存在的八路团队,整编前叫啥晋察冀抗日游击军。后面几年持久战它还都在岗,民军出身,实不容易。1旅1团是冀晋2分区4团,典型的晋察冀老八路,也是39年春整编颁号的建制团,更早称晋察冀2分区4大队。这个4大队组建时很不寻常,当时驻太行的集总特务团是专门拨出二个红军连为其做骨干。1旅2团开编前在冀晋3分区也称2团,不过那番号可是八路军的老2团,亦是晋察冀军区的第二支红军团。“恩泽”始于115师独立团2营(再早可以一直扯到红7军)“基金”,37年底在晋东北扩编为晋察冀独立师2团,又干过一段时间杨成武1支队的2大队,39初整编在北岳1分区,后来才调到3分区。清理到此对晋察冀山头想已能总结,那排得上“个位数”的番号团基本就是它地面上的八路主力团。你譬如1、2、3、4、5、6、7、9团,都算主力吧?那当然!说到这儿,眼底浮起前一段看过的电视新剧《白求恩》哪集,个中开火影象,就见那三五成群的小股八路身形,前奔后仆,辗转腾挪,和那进村的鬼子兵对冲开火,双方都是一搂一响的马步枪,谁放倒谁全看跑位机会……表现得真他妈实沉!这种镜头许多年不见!再见及那伤了抬下来的连排长、战士,都是黝黑精瘦、一脸菜色,20左右的年轻后生,就一伙时下常见的进城农民工形态。服这导演对咱军队抗战艰苦纪事的解读,那年月我们民族的脊梁骨还多是这种“农民工”!哪象去年吹得凶那嘛《亮剑》,李云龙那扮相就一副老鳏夫体态神情(疲惫得很呐,演员房事得多?)。而那政委,瞄一眼就觉得不是老根据地养得起的官人,哪弄来的这肥仔(见过供应肯定好些的“国军”杜、邱、黄(杰)等中将的昆仑关抗日“玉照”,模样也清瘦得紧!)?你看他胸上肩上那些厚实肉头(导演别光检查肚儿),整个碳水化合物吸纳充分!573团前面说过,这种特务团已是N轮次的新建制,后头在下的微言“裁军”,肯定是开了去的。
还剩一个189师。这个师放最后说是因为与前述各支相较其经历稍见坎坷,和63、64军都有隶属牵连。另就是该师虽也属下一个红军团,可战斗力却不能高估,七师中只能算中下水准。189师前身是晋野的3纵9旅,可此9旅是聂荣臻第四次整编所部才开出的野战番号,在之前旅实体打的是察哈尔独立11旅的旗号。上面几段曾多次涉及晋察冀部队的“N次整编或精简”话题,结尾这段简单归纳一下它这“四清运动”。45年8、9月之间的胜利大反攻,晋察冀大军区与共军其它战略区一样兴奋狂放,几乎在一夜间把所有的地区队、县大队升格为了番号团,然后就开始建“野”编旅排纵队。至9月末,“挺满”的一批不算,聂部关内东、西两线共建起两支野战军,八个纵队,廿二个旅。再加上杨得志那队外援,光野战军就有十八来万。之后和北上“国军”争夺战略要地、交通枢纽、中心城市,双方打平,各有收益。翻过46年,忒信那“和平民主新阶段”,忒信那马帅来华调停(军调部就设北平嘛)。一时间,这里的党政军民,和平愿景相当地向往,和平清谈相当地广泛。4月份领导就真抓实干,开始实施军队整编复转方案,好家伙,动作也是力度空前!东边晋2野(指挥机构45年底已撤)六个纵队,除去杨“外援”一支不好做主外,其余五支全部下马。冀中、冀察、冀晋三纵并入西线晋1野(前指亦已撤)所辖同名三家;热辽、冀东两纵完全撤消,师旅全下地方“独立”干农活。这期“开颅手术”做后,晋野全军剩下四个纵队(含老杨部)、十一个旅。同年5-6月都临近大打了,仍嫌旅、团过多,又动了回“阑尾切除”。术后晋野正宗这块,剩仨纵队,六旅十八团。7月,自家玩够,动人家老杨的1纵。旅虽未掉,可团数少了,“穿刺术”完后,杨纵辖三旅,六团,还不也是一小军?从这个7月的20日起,老聂以为他这整编了的共军有多精悍,遂去北打大同、保张家口,后又南来阻易县、扑满城。几仗都是全军出动,可仗仗打得吃力,场场落个伤重。只见着丢地盘,没一些果实得。与东西南北方向一比,才懂得用嘛战策先不谈,共军要赢首靠兵力数量。于是46年12月的第四次整编,这回想通了扩充,将属下各纵全补足三旅。可这回老1纵南下归建了,所以进出冲抵,晋野三纵九旅,还是7月份时那“体重”,五、六万人。“察独”11旅就是这遭补上的缺,进3纵改叫9旅。那和4纵(64军)又咋连上的呢?原来它这“独11”名儿源自三次精整后的4纵11旅,只是没习惯两日,就“过继”给了新册立的察哈尔军区(前述那支教导师则来填11旅这空白)。“独11”更早期属冀晋陈纵,4旅算它头轮称谓,不知个中关系讲清楚否?
接着数点189师的565、566、567三个团。仨开编4旅时都出自冀晋5分区,565团对应4旅5团,566团对应4旅6团,567团就是余下的11团。5团的抗日“牌照”是5分区35团,乃40年就有的军区特务团,一直都放在4分区做骨干,大约在42年中才编排为35团。胜利年的2月份才调来5分区。6团更牛逼,属晋察冀的第三个红军团(前述7团算“第四”),红色“资源”来于115师独立团2营部及二个连,和7团前身一块在37年冬合编晋察冀独立师3团(6团对应3团1、3营,7团对应2营),后又在38年春单独拉出扩为邓华支队3团,挺进冀东时改番号为八路4纵11支队31大队,39年1月为萧克收编,遂成冀热察挺进军6团。11团属45年批次的新编团,编号冀晋军区48团,之前也是该区的哪股地区队。
北野正宗亦即晋察冀“七剑”编沿交代完毕,明了人看完便知上述内容只是个从抗战中前期(部分红军团描述涉及初期)起直到49年春共军统一正规化时,晋察冀当打主力的编排概况。因此下头还得加开一段,简略补述一下抗战军兴初始,聂荣臻在开创共军晋察冀根据地时的调兵遣将、布阵控局实践及其建军、用兵思想,以利于后面评及内战开火大打后,生发出战场胜负之脉象因果时,能有些缘故或干系可盘。
聂荣臻是在平型关战斗后的37年10月下旬,当林彪率115师主力从五台南下正太路驰援“国军”时与其分的手,当时集总决定他带师独立团等部留守晋冀边刚小有发展的几个县(并未料及林、陈等一去不复)。机动主力和驻守部队如何分流是老聂和罗荣桓(他未参加“关前战”)商量着办的。林一般不操心这种琐事,他的心思在寻敌、制敌,但部队、干部一旦分拨排定,须他首肯才能执行。现在的出版物总爱说,分兵的方案老罗是尽量按老聂的意思办的。这说法有问题,仅及部队言,343旅能分给他吗?“115师主力”,这个主力指什么?就是343旅,在林看来其必须机动使用(344旅根本就没来五台,仍在灵丘、平型关一带运动)。所以聂部只能留下独立团、骑兵营,这已经相当不错,过河前曾分别是四个红军团。干部或军头这块,选择空间大些,但若再按出版物那表达,看聂择将的结果,只能说明他“眼拙”,其它好话不涉及。数他之后不久成立晋察冀军区委了当四大军分区司令的这几位:1分区司令杨成武,政委出身;2分区司令赵尔陆;政委出身;3分区司令陈漫远,还是政委出身。轮到4分区司令周建屏了,头轮的343旅旅副,这倒是红军时代的打将。可再问,嘿嘿,却是个败将。34年10月“红1”主力长征,红24师(中央留给项英的唯一主力师)留守瑞金,35年春即溃散,这周将就是那“托孤”师长。之后一段人也没在南方坚持,否则干上的应该是江南新四军。因此,在下以为除杨成武时任独立团团长,因团留下人必留下外,其余各位,聂的挑选是不能自主的,多少是受到了林彪的冷眼(林一贯在乎将材,况且他分兵后的任务是去袭敌-正用将之际)后被迫而为的。因此分兵初期聂帅的心情应多少有些郁闷才合乎事实的,这为他随后连着向中央或集总要来唐延杰、黄永胜、郭天民、郑维山等红军战将,以及本地加紧培养如陈正湘、黄寿发、熊伯涛等当打军头的行动所验明。
不过观之晋察冀区于此之后的抗战发展历程,老聂“立藩”初期的建军“课程设计”(或许本想再造一支“1军团”)以及相应的应敌军事策略,是很快就来了一次颠覆性变化的。38年春夏的敌后战场真是个“乱世英雄起四方”的“暴发”形势,那刚编排好的北岳1分区,晋中2分区,冀西3分区,冀晋边4分区一朝落地,哗啦啦地就在华北民众中催生出极大的抗日热情(受八路那几师主力在山西各地的连续对日作战影响)。仅就产生的军事成就讲,几乎是旦夕间,先前给每个分区派发的那些红军团、营、连,甚至班排很快就拉成大批的八路“准团”。参谋处一统计,每个分区最起码都创出三支。其中1分区发展最速(它基础好),可以成立辖三个大团的独立师旅了。聂总对此效果最感满意,看来事物都有“一寸短,一寸长”的道理,谁能料及早前的这些“编余政委”有这么大的能耐?主席讲分兵才能发展的大道理,硬是由他们的实践给证实了!遂心理上渐至倾向于依靠这批人主军(本来就有潜意识),故而连着再给一批红军资深政工“实授”军权,故一段王平、刘道生都代理过3、4分区的司令员。就连那后来东北颇出名的7纵司令邓华,其政委转岗司令的历史机遇也是在此时此地达成。先是去带1分区的一个新团,接着就是什么邓支队司令了。
于是从38年的春天(这年的4月晋察冀区开了“党一大”)起,老聂的军事/战争思想基本尘埃落定,小结起来有三条。一、全区部队采用游击战法制敌;二、政委有最终军事决定权;三、主力部队以团为最高常任单位并下放到分区(这个问题下面会详解)。全以游击战对敌是它地面自诩的抗战“客观规律”,究其形成原因亦有三条。1)晋察冀拨入的老八路营、连较早就分散了专务扩军,对各种对日作战样式(如歼灭战、急袭战)缺乏摸索、实践和认识(亦基本都没参加平型关大战),故一旦接敌大战不能形成战役组织核心。2)政委们虽称领导全才,但军事造诣有限,至多适于“表演”红军游击战术,所以军事方面不能给新团队的建设更多帮助。3)此时本区干部极为心服毛领袖。“毛泽东思想”给晋察冀带来这么个大家业,往后咋说咋听便是。关于最终军事定夺权问题,对共军军史稍有心得者都懂,此类问题不可一概而论,有因人而异的差别(解放后也照样如此)。就说抗战时期,北边,彭、贺所部,绝对是军事首长说了算数;129师,也基本以刘、陈的意志为转移(邓聪明,懂得蓄劲)。南方,先是项,后是刘、饶,都是政治强势人物,因此新四军是全面贯彻政委“有最终决定权”体制的典型。115师“党军”这伙,比较麻烦,也比较有趣。按说长期受党中央熏陶,林、聂、罗又都通晓政治(故能称党军),“党的化身-政治委员”负责制本该是板上钉钉的事,但实际恰相反。
凡林彪领衔的部队,如红1军团,115师,四野,东北或中南军区,以及解放后他的体系组建的空军、海军,别看政治口号喊得比谁都响,可到了紧要关头,军事首长才是拍板的主儿。可检点东野1纵那班子,头任司令是万毅,周(赤萍)政委只能辅佐;很快换李天佑上,万退居政委,李司令就成当然的一把手。再看3纵,从组建起罗舜初一直干政委,到华中前韩军长升级,罗政委却不能立马拍板定事,得先履行转任军长的手续。又议空军,为四野14兵团组建,刘亚楼首做司令,一干十来年,谁干政委都给他打下手。到吴(政委)接司令了,吴直称这是军委对他的最大信任(原来的政委任职就不算“最大”!)。海军也一样,四野12兵团建成,萧司令是大将,配的几任政委只是上将或中将。因此凡及军事指挥权就得照当时的军衔条例办,现役现职呆一处,军衔高者发指令。后来上世纪六十年代,全军指挥系统为统一“口径”——“加强党领导枪”的作用,空军,还有几个大军区也有对策,党委书记就由司令员兼任,同级政委兼副。林总认可了上报毛,不还是保证了先前那种军事决定权(其实都属毛了,但下头还是争到个名义)?但有一点需指出,虽然四野部队指挥职权是遵从林彪的判处标准,可一点不影响其军中那批来自各地、能干而又积极上进的政委同志的革命热情和干劲。你譬如说从原联防军调入的萧向荣,从129师调来的唐天际,协助东野各军建设的几年都显示了不错的才具、能力,获得了较高的信任和任用,不都光彩照人地各干上了15、12兵团的头轮主任吗?再举出49年春才调来四野的晋察冀资深政工赵尔陆和刘道生,不也是量材平级使用,一个做了总部的第二参谋长,一个任为13兵团的政治部主任了么?所以,实行军事首长负责制的四野,并非就少了政委同志们的事业、天地、前程(只是不让尔等装懂妄为罢)。倘若其中哪位军事业务学习得好、进步突出,也有某天能干上它丫伙的个司令、军长的机会,邓华不就是这一类转型出色的人物吗?
可同为“党军”,聂部战时的做法就完全不同了,他地盘上的军事指挥普遍实行“政委终决制”,并且贯彻得坚决。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冀中5.1反扫荡中,军政领导战见相争导致损失了8分区机关以及主力23、30团那崴事。其时那8分区司令叫常德善,“红2”行伍出身,政委为王远音,“一二.九运动”学生干部入伍。反扫荡中,俩为该分区主力转移外线还是坚持内线争执不休(常力主转外),最后王动用“最终决定权”压服常,常德善被迫接受。结果怎样?次日扫荡鬼子即号上了分区队伍(先前常有警觉),王未及突围自个儿小命赔上不说,任掩护的常司令亦一并战殁(死前干了场机枪手的活儿)。此争吵尚累及坐以待命的23、30二团突围失机,两伙兵力基本死伤耗尽。这仗引起军区吕司令极大的愤懑(俩团队为他缔造),贺龙头惊悉之余更是落泪伤心(常是其爱将,死了人头被悬墙示众)。最后彭总怒斥中一纸电文,罢免了华北地面各级政委的军事终决权(彭很“内行”,时兼了北方局书记)。可是后来聂这里变出花样,出台了军政首长“共同责任制”,可见一方主军领导的立场影响力。
游击战为基本作战模式的军事思想定型后,军队的建制单位实际上就已经确定。因为不论是山地还是平原的游击战争,需动用的战斗力量就是能高度分散(因打了要便于跑)的八路分队、县区武装和民兵那种规模形式即可。这种格局下,正规军主力以团为单位存在和活动足资敷用,因为其作用不过就是给各种地方武装做依托后盾(提供庇护和心理支持)。现在就来看老聂是如何以其军事思维具体编排、部署晋察冀山头八路主力的。从“战策”基本确定的39年秋冬起,1军分区安排常辖1、3团;2军分区安排辖4团;3军分区常辖2团,后又加上骑兵团(亦是个红军团);4军分区辖5团、军区特务团。后察绥边新设5分区,放了6团。轮到冀热察挺进军撤消,所建平西分区,沿用原属区7团、9团;平北分区,沿用其10团。可不,个位数冠之“联号”团队,几乎都编齐了下放。此清点与前说对比,细心的网友可能已有存疑,此团队序列中有几支前面并未涉及。不错,也就1、9、10团和骑兵团这四家吧!这当中,1、9、骑兵团都是红军团,亦都于44年随机动旅开赴延安。反攻时1团随黄永胜去了热河,后来加入四野为142师424团。9团、骑兵团留守延安,后来共建16师47团。10团45年编入冀察刘纵8旅,后头也进四野序列。该几团的具体演变详说可以回翻在下评弹四野、一野的那二文。
不过事虽如此结果,但聂对其手下主力团的布置、定位也还是经历了一个反复过程的。仍旧在那37年底,当时杨成武的独立团部率两营在恒山一带发展极快,很快就扩编成八路军晋察冀独立师,稍后改称该区独立1师(呵呵,新“1军团”现形了)。可以想见既然有称独1师,老聂心中就还有独2、3师的编创设想。此“先手”比之当时才落脚(也有发展)太行山脉的129师刘张,115师林罗二部,都还刚冒出些新编或独立支队的情况而言,确可称之是为天下先的。可就这么个“超前意识”,却因很快为国府委座得知,悻悻动气中发电质询朱、彭而限令取缔(当时国共关系尚可,集总彭、左清楚此举委实违反“国军”编制命令,不能申辩,故专门去电交代聂,言独1师不宜采用正规番号,而应以地方部队名义发布)。虽说此事其实关碍不大,但不啻是给正雄心勃勃谋发展、壮大的聂司令浇了头大盆冷水,所以后来聂对旅级部队颁号看得很淡,这也可算各分区兼任的支队(旅级)番号均较早取消的原因之一吧。到40年冬,全区保留下来象征性的那最后两个支队(1分区1、5支队)部撤建。此后一直到45年反攻前为止,晋察冀军区再未曾有过组建师、旅主力单位(团级游击支队不算)的想法,这也算是晋察冀八年抗战中除战策方针制约外,聂坚持将主力建设始终限定在团级单位的意识的一个诠释,在此予以记识。
有意思的对比是,就在晋察冀区域取消该区最后一支旅级主力番号的40年度,其它几大八路“山头”却纷纷在此前此后成立起一批既可用于游击又能施行歼灭战术的旅级部队。这当中,南面太行山南北的129师、黄2纵成立的是新字头的番号旅。从40年4月起至6月共成立了“新编1”至“新编11”九个旅,加上扩充满员的主力385、386两旅,巍巍然一股当时战役实力能称头强的共军正规部队。东南方115师陈罗,进入山东腹地刚站稳脚,即在40年10月开编组建正规旅。它这里是以教导名义发放序号,编起七支,从教导1旅直到教导7旅。与129师不同的做法是,将原343旅一并改称了教导旅(教3旅),大概老罗一惯不乐意统进“国军”编制(后来43年中连115师番号也否去)。上西方120师贺龙,“正规”操作还早些,他在从冀中撤出前即成立了独立1、2旅。随后到达晋绥后再划定358旅(与原配置已不同),改编出新独立2旅,若加上师属独3支队(旅级),贺部也常设了四支旅级主力。应该指出,这三师八路在后来相持阶段的几年中,对主力部队的“定位”还是有变化的。如老罗主持山东军区后,在他地面上就完全效仿聂的主力团“活法”思路,“教字头”旅部全撤消,各保留团都安排到下级军区。刘邓部队因百团大战损失严重,随后也基本将师属新编旅撤建,但却坚决保证385、386旅两个老建制的实力,以及全力打造决1旅、决3纵队那种生命力较强的后续作战单位。120师韧劲最足,后几年的屯守它的“独字号”主力只多不少(反攻前夕成立独3、独4旅),都坚持到了胜利的45年秋天。
晋察冀八路主力力排众议而又坚定不移的编制做法在本区的抗战中是富于成效的。由于各分区主力团的骨干支持作用,各个县区都成立了大批的地方、民兵武装。那些在今日共军史中常出现的抗日武装组织形式,如地区队、县大队、区小队、武工队、雁翎队等都是它这地面的创造发明。伴随这类队伍而诞生、开展的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等游击战打法亦在此地区发展得如火如荼。建国初、中期那批影响了一代人的抗战文艺作品,如《野火春风斗古城》、《战斗的青春》、《敌后武工队》、《烈火金刚》、《新儿女英雄传》等小说就是反映这种共党基层武装及其游击战术细节的摹写。基本呆山区的晋察冀八路主力团的活动在这类作品中均语焉不详,感觉它的任务不过是掩护平原或丘陵区上述小股队伍的回撤补充,将受袭后寻踪追击的鬼子援兵击退完事。寻思彼主力团的主要作用是负责保卫根据地腹地(山区),因此往往担负战役性的反扫荡任务,抗击或游斗几路(或区)日寇主力发动的分进合击,所以山区主力团队的战力水平就是其抗击打能力及反击能力。晋察冀边区的两个典型战例很说明这个问题。一是颇有斩获的黄土岭反扫荡,一是战损牺牲的狼牙山战斗掩护班。前者一举击毙了日军的“名将之花”;后者1分区1团7连马宝玉班五勇士护卫政府、群众转移后为敌缠住,毅然上了棋盘陀绝顶,打完最后一发弹后全体跳崖(二人获救)。该两仗均涉及到1分区1团(红1团),因此它在晋察冀八路中的地位排列,总是第一主力团。就这样,“袭敌、转移、掩护(或反扫荡)”游击战争三个乐章周而复始地演奏,晋察冀也熬到了胜利的45年。大反攻中的大扩军真是气势如虹,到45年9月初为止,各分区并合成的四大二级军区共辖有八十几个正规团。其中冀中8分区(就是原常德善那个区)所属最多,共有十二个番号团。环视左邻右舍(129师编了五十多个团;120师五旅下属,加地方所辖廿团不到),此时的聂总可是神清气爽,心高群雄。八年抗日的最终结果,仅就军队发展言,就极为证明我建军路线和战略战术思想的无比正确。实践检验真理呗!此时候,聂总也才开始考虑组建晋察冀主力师旅作为野战单位,结果就是前说189师时扯到的那“两支野战军,八个纵队,廿二个旅”。
编成了野战军,就加入抗日反攻,收复失地。当时晋察冀1野负责的这西域战地(国军称为12战区)有两个任务要先完成,一是收复归绥,二是夺取张家口。两地的日军守备部队彼时都无心与你死战了,故不是主要对手。麻烦在于“国军”的当地敌后(或前线)兵团,北野往后的最主要敌手——傅作义部队,也就在此同时浮出了水面。克复归绥应算120师的北进任务,这仗没弄好,进了市区的吕正操部为傅军骑兵击败,退回晋北。张家口的光复是在8月23日由晋察冀部队达成,这时形势已有惊险,击退贺、吕的傅系前锋——马占山骑兵进至城外四十里地的柴沟堡,且后队步兵正滚滚而来。之后二月俩军就在坚城周边对峙摩擦,不是今天你抢我一村,就是明日我夺你一县,小仗不断。至45年10月中央命令,晋1野合纵晋绥贺部外线出击,大打!决定聂荣臻率部在绥东首先打响,廓清集宁地段傅军各股后直薄“浩特”。贺龙从晋北现地出发,先收复啥雁北十三县,然后迳逼围拢归绥。此即今载于军史的所谓绥远战役。战役由1野10月18日出击集宁东南重镇隆盛庄起始,共军杨、郭、陈三个纵队齐扑集宁、丰镇,想给对方一个冷不防。谁知傅军乃防御战“祖宗”,不是据坚抗击就是渐次收聚,没给你啥机会。想此期的傅集团不过就多些暂(新)编军、师,竟撤退得个节度有序,只送你共军个“一字平推”阵线,相伴跟到绥远省城。老聂手下三纵“军头”几次三番地策划,想在野战中歼傅哪部,可都因自个儿战艺欠缺,无果。倒是实力小得多的胡子那伙独立旅,在绥南击退马占山后,接着勇夺卓资山车站时围歼了“国军”新26师的二个团。之后共军两部十四个旅合围“浩特”,各种办法攻城半月也未见战果。拖到11月初贺龙心焦,自请了去分打包头,攻三场不克后就到年底了。此时辰朔北天寒地冻,共军师老军疲,聂贺合计后只能南撤。此即晋察冀区国共双方正规军的首场试打过程,虽然各一攻守,亦各得一城,算是个平手,可对后头再战心理肯定有影响。仅及聂部言,战役后对先前鄙视的老冤家——“白匪”军有些不掏底了;再与南边的129师比,睥睨谁的眼光得收起。相同的延安指示、开战时机,相仿的战取目标、“国军”杂牌,不同的倒是自己更大的兵力投入,结果却成两回事,问题在哪儿呢?
45年从绥远撤回至46年4月这段,老聂一直在反思,当中又受到己方中央刘、周那些领导关于“和平民主新阶段”政治观点的影响,所以在此4月,晋察冀的战略方针考虑成熟,具体政策出台了。头一个动作就是“精兵简政”,重点又在军队的大复员、大裁军。于是就出现了前述“八大纵队减至三个,廿二旅减至六支,野战军十六万人减到三万五(均不含杨得志纵队)”的“精实”结果。这个挥刀自宫的“作孽”及对稍后内战大打的深刻影响,今人多有批判,当事人一二也有检讨,都足够份量,在下就不迭以复加了。很想揭发的倒是与裁军进行之同时,晋察冀全区实际展开的一场“颠覆性”的新军事部署,具体做法就是将45年8、9月组建的一大批野战部队复归为地方武装。朝前联系可知,这个决策是和把未来国共的战场交锋判断为“和主,打辅”的战略思想合拍的。以这样的和战观对局,再加上老聂引以自豪而又曾独树一帜的游击战思维的惯性作用,必然使其对即将到来的新一轮晋察冀军事斗争采取较为“保守”的游击战方针策略。可以料想,这一策略及随之实施的军事部署就是聂总归绥战毕归来反思的结果。
现在来看该结果导致的晋察冀热辽五省各二级军区地方独立旅的建设情况。西面,截止7月,原晋1野辖区,冀晋区属独1、独2旅,冀察区属独4、独5旅,冀中区属独7、独8旅;东边,原晋2野活动区域,时间还更早些,“4月精简”后,冀东军区属独10、11旅,热河军区属独13、14旅,热辽军区属独16、17旅。全区一加,共有十二支。再看它构成,西线、南线的各独立旅,其战斗骨干都安排了撤建野战旅中的一个番号团。东线的独立旅则基本就是冀热辽的原有野战旅直接改号下放。这个总量可观的地方/游击部队与“缩水”的当前野战军中仅存那三纵六旅相比,完全就是一个抗战时期“地区队与主力团”的构成比重“翻版”。再放眼东西南北周围共区,无一概免,各山头都在加紧扩编、充实原有野战军。即便前期曾与搭档的贺龙,新近又鼓捣出一支晋北野战军。与众背反,老聂不免感到些许孤单悲凉,可他肯定也想起情况大致相同的那个1940年。
北野前身今世的战争经典故事其实就截止于上面的最后一段,所谓大风起于青萍之末,所以研究该系统的“末”得多用些笔耕。若真正轮到内战大打过程,这地面共方施行的沉闷、无奈战事,反倒大致铺陈分解则可,看点委实不多。
就在聂总紧锣密鼓地进行第三次北野整编(即46年7月整定的那个“四纵九旅”版本),决以分区“保守疗法”自卫应敌之际,国共的第三次军事PK已然在南边打响。颇含讽刺意味的是,此时那发明了共军游击战术的毛泽东,思想却来了个划时代的“刷新”。他不单弃烂熟于胸的游击战思维如敞履,且亦不满足于去年上党战役式的那种包围歼灭战,他要来一场挺出外线的大反击,大进攻。给这部共军的具体任务就是夺取所谓三路四城。开打前的6月19日他即交代聂:大打后,晋察冀主力应分为三股。一部协助贺龙对付傅军并夺下同蒲路北段;一部协助刘邓薄夺占正太路沿线;还有一部需负责钳制热河、平津的蒋家中央军。三路都有一个核心目标,就是要老聂相机拿下对方的保定、石门、太原、大同四城。哇,这和咱前几月向你等核报过的战想、部署何其迥远!真是帝心无常啊。反映无果,奈何!只得强打精神(看着眼目下精整后的这五、六万人,我就肚子痛!),挑个容易的目标下手。军委选择的首战平汉线保定-石门段(毛称举行平汉战役)那绝对不能去,那搭一是平原,二几乎一式的美械蒋军。我看几处中,北趋同蒲上端打那大同的阎锡山最有把握。与刘(澜涛)、罗俩政委一合计,咱内部就这么定了,赶紧与毛、朱他们打电报。话是这么说的:“……如对大同城、平汉路、正太路同时动作,则不能集中优势兵力,故在步骤上提议:第一步先攻大同,第二步待大同攻下后,约须半月集中三个纵队挺进平汉路。第三步再向正太线进攻。”毛不同意,回电指出:如能占领平汉,平津之敌不敢妄动,平绥即可能巩固;如平汉在敌手,平绥不能巩固。聂再坚持,毕竟那时刻的毛也是个豪赌的心态,道理当然讲不充分,只好准予。所以谁说战争年间就只见林、毛间老起争论,这自卫初战,“老实”名声在外的聂荣臻不也曾拗“赢”了老毛么?话得这么说,领军之将,危险之时不拗咋行?因他们最清楚自己的情况处境,生死途径。
7月20日大同战役开始,首场4纵10旅攻击应县不克。8月1日3纵8旅战怀仁又无果。箭在弦上,只得围了再看,大军直奔大同城。其时城内就老西的一个什么暂编38师,外加马占山南下的东挺军骑兵两师。晋野先上四个旅围着团团攻,不中,又添加上11旅;不够,再把守冀晋地面的独2旅也喊来。晋察冀的这些师团自抗战来就没攻过什么城,好象就冀中区曾打过一个东团堡,那时节鬼子就一个连,屡克不下后还是火攻烧了它得手。因此现在轮到上这种坚城固点,就一个上下对放火铳、“礼花”的攻守场景了。
还在热打,这时候的蒋先生拿出其一生精彩不多的一出好谋略,将大同划给进抵绥东一线的12战区管辖,这番傅长官就有守土救援之责了。于是傅先生也摆出一个好计,就是演绎了回围魏救赵的翻版打法。9月5日,傅出动暂3军三师六团直扑集宁西面之卓资山,打退贺龙堵路部队独1旅后,隐蔽绕道东进集宁城。此举一下就消解了共军张、罗将领继续攻城的意志,急忙拨出攻城集团中的2纵4旅、4纵10、11旅、晋察冀教导旅等北上会合贺部打援。9月10日集宁守军(贺部)和傅部三家偷袭师接上了火。11日共军打援部队开始与围城敌师激战,此时的傅军两面受敌,岌岌危势,形势很象次年华东主力围攻孟良崮那副光景,只是攻守双方得调个。不意此伙傅军首领叫董其武,甚为凶悍果决,在外沿布置坚阻后尚继续冲城,战事一时纠缠胶着。11日晚傅援军101师赶到打援共军外围,形成了第四层包围圈,这个仗火真是打得个天红地黑,营垒难分。此时谁输毅力,谁犯错误,眨下巴眼,都将为对手所趁,后果不堪设想。就此时刻,双方打将各按下一关键棋子,老董一方仍施紧手,发力攻城;而老张这边则放了缓手,他将困住内层暂3军的七个旅调出,欲先歼击外层之101师。于是劫数的这一加一减,使战势立马滚盘。老董终于冲进了内城,支点达成;而共军疲惫之旅怎能拿下那王牌生力之师?至13日中午,傅35军主力又赶到助战,此时的北野各军只能弃城弃阵,撤围突围了。上北的集宁一失,那下头的大同还咋打?负责围城的杨成武3纵两旅亦赶忙收兵撤退。
叹聂荣臻本欲用来运动游击的晋察冀精华四个纵队十个旅(1、2、4、5、7、8、10、11旅)在自卫战争首场战斗中几乎全体投入(我仅未见5旅的战位,却有一独2旅顶岗),以伤亡二万以上(尚不包括晋绥部队)的老兵精锐,却未得任何战果建树。共军当时全面开打的几大战场中能与此分败象伯仲的大概就是陈毅的山东野战军了(中原李先念初时的突围效果还是好的,他是后来阻追阶段搞糟了),不过后者的外线出击好歹还弄出个朝阳集歼敌一旅的开局。因此从这一仗起的很长一段(止于清风店大捷吧),前期北野的战役出击基本就消停了。那接下来的打法确实就只能祭起老聂原主张的区域防守、运动游击之旗,战争的话语权丢大逑了。
接着就是张家口,这回是纯粹的防守保卫战。这仗是从46年的9月29日算起的,“国军”东西两线会猎共党手中的唯一省会城市。平绥线以东怀来站点周边的蒋系军团先发起进攻,看聂总此不得已的防御战部署(他本不欲坚守的)。东线视为重点,1纵三个旅,2纵4、5旅,3纵7旅,4纵10旅,冀察再来一支独5旅全部配置于怀来、延庆地区,对抗着“国军”阵营驱前来搦战的“三剑客”——16军,94军和53军。西线正对张垣-大同公路的柴沟堡、天镇、阳高几处,以4纵11旅(后来的189师),张家口卫戍区教导旅等四散开,盯着傅匪(大同之战后共方授予此爵。国军中没几人有“匪爵”的,要内战先锋才行,同期的就东北的杜、中原的白吧),防其偷袭。开始东线国共两方还是照一般程序打的,老蒋也不希望自己的嫡系寸功不得。自29日后的十来天,共军的守点抗击还是有些战果。杨1纵的五个团在东、西花园处歼灭了16军109师的325团;陈4纵10旅加1纵一部在马刨泉伏击了94军43师,歼其127团;稍后1纵3旅、2纵4旅攻击略庄村,又打掉94军121师的362团。几仗合计,“国军”方面损兵达七千余。这种阵地反击,共军部队肯定战损也不小,但总观战局,防卫目标达到,因此共方形势能说略优。
不料此时老蒋故伎重演,他又要玩一次“政治军事仗”。张家口作为“股份资产”预先出让给傅作义,引他“现金通货”迅速投入市场。格局一出来,早有预谋腹案的傅匪军动作了,这回使的损招叫声东击西。那主力35军番号仍使用在大同、丰镇一线,却令所部主力101师、新31师加入暂3军集团,隐蔽集结于集宁城。准备绕由长城口外草原甸子,先北后东再南下,直夺张北要塞。此番傅军仍从董其武(55年授他上将衔一点不枉),但虞战事关系重大,故尽遣精兵强将出行。攻张集团中除上轮悍部杨维垣之暂11师、安春山之新31师仍归属外,郭景云率101师,刘春方率骑4师,鄂友三率骑12旅一并前来。另为保证攻略突击力量,傅将12战区的机械化集群(内含轻、中型坦克24辆)也调派随行。呵呵,感觉这集团有点象纳粹当年组织到北非的那支隆美尔军团,体量虽亦不大,可步、炮、骑、装甲兵种一应齐全,而且很适于那块地形地貌的配比使用。战计如此毒辣,准备如此充分,军队士气空前高涨,又奔的是共军防御背肋。你说老聂介时能有哪样的应急救法?所以当10月9日刘春方下令攻城时,屯于张家口以西柴沟堡一线的4纵11旅尚一无所知。张北三个小时即陷落,巷战守军还主要是卫戍司令郑维山急令增援上来的军区警卫团。接着10日拂晓激战张家口西北的狼窝沟,此次共军守将为李湘,他也是刚率教导旅(后为191师)从市区转来。双方激烈对抗一天,下午傅军飞机、坦克介入,火力之猛,教导1团遭重大伤亡,只得撤出阵地。随后11日的市区战事就只是共军为掩护晋察冀党政军机关撤离的迟滞性战斗了。12日,从丰镇、怀安一线过来的傅35军新32师、暂17师再向宣化、下花园等地进军,北野各部是一直撤过了桑干河。此时的桑干河不光是太阳照耀不到,而且是滚滚乌云降临,这时间是华北共军痛肤切齿般记忆中的1946年10月。
凄凄惶惶中南渡桑干河的聂荣臻痛定中作了两项决策,一是全军的行动方向现决照毛泽东46年6月的意见制订,部队南下冀西屯扎,由彼向东向南作战,专意于攻击平汉路石门、保定、高碑店一线。二是紧急上调各区地方武装,除补足充实受损老主力外,再扩成一支实兵满额的野战兵团。于是在47年1月,晋察冀共军完成了它最后一次调配整编。不容易,这次各纵、旅、团均实行了“三三制”编制。为此抽调来的冀中军区独8旅改制为2纵6旅,察哈尔军区独11旅改制为3纵9旅,而冀晋军区独2旅则新编为4纵12旅,再就是将已由4纵暂属的原张家口卫戍教导旅改称其11旅。于是一支完全“产权自主”的,含三纵十二旅(此前的46年底1纵归建刘邓)的晋察冀野战军尘埃落定。同时,各军、旅将领也进行了调整,纵队一级,杨成武、陈正湘任职不变,但杨得志新任了2纵的司令。
部队扩完,接着内战,那时期的战争节奏不容你稍加喘息。从46年11月起的易满战役算起到48年1月中的涞水大战打完,晋野部队在这“保定府”地面与“国军”精锐(先是嫡系,后加入傅系)大大小小共打了九仗,其中有点影响的数出七仗。按时间顺序就是:易满战役(46.11.2-12.21);姚村战斗(47.2.14-18);保北战役(47.6.25-7.6);大清河北进击(47.9.2-13);徐水-清风店战役(47.10.11-22);石门攻坚(47.11.6-12)和涞水战役(47.12.27-48.1.13)。可叹的是:此七仗打完,国共双方的华北战局形势仍扑朔迷离,胜负不定。之后的48年春夏两季,共军方面在平津保区位再难寻战机,故北野主力不得已又一掰两半,所谓的杨罗耿兵团那几纵队是又远上了察南、绥东,在那又遇35军几个师增援集宁、兴和(后来的大决战开局,35军也是如此出援的平绥路,傅长官这套路用老了!),战况不利,故再兜个大圈子东去热河。在平承路上也不顺当,只好又下冀东,汇合东野入关探路部队(11纵及一伙独立师)。那感觉就象是组织了一次兵团级的野营拉练。等他一伙10月末回到冀西曲阳一带休整时,依稀就到了东野前锋入关部署平津决战的日子了。所以此时段的北野战争事迹不说也罢。
以共军的视角观之,上述七仗都有一战役术语可命名。易满战役是一防守反击战;姚村战斗为村落攻击;保北战役两胜均为攻城;进击大清河北用的是围城打援;徐水、清风店战役再用围城打援战术,不同的是上次搞砸了,这回打出了精彩正果。石门攻坚是典型的攻城战;而最后结局这场涞水战役,共军使的是围魏救赵打法,动机是帮助破路遇险的4纵安全退场。七仗中的前四场是晋野和傅家军对战失利后初进冀西时与“国军”嫡系的再次较量(原在怀来顶过牛),战事规模不大,我们略加叙说。头场易满战役,实际上称为三保易县更合适。这是聂指为将几次零散战斗概括上报军委而巧立之战役名目(二野那篇说过陈赓亦是此中好手)。此战中国军94、53二军三犯易县。第一回合3纵7、8旅,地方级的独1、4、7、8旅共六支在野战防御后进行反击,予94军121师361团以歼灭性打击,杀翻对方三千六百余。第二回合,2、3、4纵集中于易县西郊廿里铺,压制住94、53军两伙的二轮进攻。第三回合战果稍大,2纵五团突击易县南面的大留村,围歼了从满城方向增援上来的53军130师388团,并使其116师退回保定。易-满,易满,战役名称由此而来,其实两县相隔远了。
次场姚村战斗为53、94军,16军22师等部会攻易县,夺城后尾我南进所致,时间是47年的2月中旬。当时南路之53、94二军麇集姚村、塘湖一线,野指为分敌图之,以2纵及4纵11旅击徐水,引53军返援。主力3纵、2纵4旅、4纵10旅乘虚袭入姚村,与94军布防五团展开激战,历四日,94军突围走脱。此仗一些军史书评介绍,说是因18日总攻时10旅没把突击点的近况弄清楚即贸然进攻,伤了对面包抄上来的3纵友军,敌趁乱突围。可我却更怀疑它这打法。你想,凭当时晋野的那点可怜战力,还全军拆成俩战役集团,各攻一处,那能吃下“国军”的一个嫡系军?它自然是把敌军“差分”了,可自己不也分散了么?能形成多大的相对优势(即便姚村集团有四个旅)?所以它这庙算先天有问题。
三场保北攻城勇气可嘉。此战的起势来自上一仗-青沧扫荡战,虽然摧毁的多是分拨于几县的“国军”保安总队。攻城的经验则来于更上一场4月初的正定攻坚。攻战是47年6月25日开始的,2纵首攻徐水。26日即拿下,歼守军16军109师325团,干净利索。紧接着3纵26日次攻固城,经两天激斗,于28日亦得城池并将94军121师362团全歼。加上前克正定时擒下的3军7师19团,此期的北野一个纵队已能在攻城战中稳取“中央军”一个正规团。虽尚不能和南北的谁谁横着比,可纵横自家历程,进步还是明显的,可喜可贺。
本来照这步调发展蛮不错,但轮到9月初的第四场-大清河北之战却又直降水平了。开始时3纵8、9旅攻涞水引敌北援那思路仍可以,可当“国军”16军二个师加13军4师组成的援手刚拉开个小间距(4师、22师上了平汉路),大清河南岸的2、4纵队就迫不及待,渡河进攻了(骄兵啊)。暂不说这是背水作战的险势,只看那大清河流线(唐河,南、北拒马河等)与平汉线夹成的区间有多小,居然没有阻击部队(北野很少穿插用兵,但无穿插“夹层”阻击形成不了),渡一趟河就只想偷袭,捞一把后走?战斗发起时又现一败象,野指压根儿就没把16军留守昝冈、板家窝两村的兵数、番号侦察清楚,误以为昝冈仅驻其94师师直,板家窝为16军军直。故当2、4纵队各向二庄攻击时,才发现两处都有16军的番号团(分属94、109师)。因此遭到的反击异常凶猛,进攻部队根本立不住脚,只得混战后南渡退走。战后上报此仗歼敌五千二百,可自己却损失了六千余,典型的一个消耗战。
七仗中的后三仗其战事逻辑关系较强,一场紧扣一场。头仗清风店共军的围城打援计划就周密多了,只以2纵4、5旅攻徐水诱敌,而以2纵6旅于徐水近郊设置一号阵位进行保护。阻-打援兵力,3纵针对固城方向之94军设置二号阵位,4纵对容城方向可能出援之16军设三号阻阵。若该二部援敌行进中出现师以下单位前伸突进者,则3、4纵队主力立即会拢合击。这种办法一瞅就知道是延安那头在给晋察冀军头们转授华东或陈赓部队的作战经验。可他遥控几爷孙不知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道理么?战例只是个示范,临机时还是要看前线将领存乎一心或者灵活机动的能力!果然,那对面老对手也和你一样在长能耐。16、94二军五师连缀起的齐头平推阵线没让你有任何机会,徐水周边的战事就这么胶结上了。孙连仲本就希望出现这种“磨蹭”局面,你共军给养短缺,肯定不愿持久,哪儿来给我滚哪儿回去!可这时老蒋来瞎掰添乱了。调令石家庄的罗历戎,率3军军部及7师全体,再补足22师(属16军)一个团北上会战。你看他北征这路径,从石门经定县,抵保定,再到徐水,那么一大段路程距离,给对方机会忒多!杨得志从10月11日以来苦守这么些日子,眼看又要丧气回撤,突得这么个千载难逢的战机,咋能放过?立即下令3纵7、8旅,2纵5旅,冀中独7旅改打为阻,坚决缠住徐水、容城一线的那几只“狐狸”。前指急率4纵三个旅,2纵4、6旅和3纵9旅迅速向南,以一昼夜徒步行军250里的速度,直穿保定城郊而过,终在19日黄昏抵达定县、望都间之清风店地区,将那一万七千胡军四面围住(总算有点莱芜战役的味道了)。20日拂晓总攻,22日上午即结束战斗,到底打出晋察冀战略区自卫战争爆发两年以来的头一场大捷。所以孙子说: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真乃至理名言。
跟着11月1日老杨乘胜就逼近石门。查此时城内守将国3军32师师长刘英,手底就掌握本师俩主力团(32师的95团在1月份的保南寨西店战斗中遭歼),还有就是一帮还乡团土顽。这城还咋守?所以当6日3、4纵队开始扫荡外围,10日总攻内城,再战两日拿下核心防御后,12日午后刘英即下令投降。攻坚战打得如此顺风顺水,再次验明胡系“国军”的将弁素质。不必望远,就比隔壁阎军,面对同一支共军对手,去年的大同守得如何?下年的临汾攻守战,那“攻坚老虎”徐向前是打了七十天,守军不过就是阎系二流将领梁培璜,带着一支原西北军的啥30旅作主打。或说平台不一不堪比,要比嫡系?那就比同袍手足汤司令的13军吧。它那伙二守隆化城怎么样?头番打得那共军勇将黄永胜一个怏怏而归;二轮城虽让出,可对头东野程兵团付出代价不低,上级牺牲了主力31师师副李荣顺,基层永垂了那全军闻名的董英雄。说到此,又要惊诧诧地嚷一回,环评东西南北中,共军中最不擅歼灭战的晋察冀,居然是头一支攻克了大中城市的先驱名军!林粉粟迷刘铁杆们甚无颜啊,挨到在下我这儿咋置喙?可胜在敌,可胜在敌!
也就是在此战之后,晋察冀聂、萧、杨等才彻底摈弃了游击思维及习性,一门心思投入到野战主力的建立、建设中来。由是在攻克石门后的47年11月下旬至12月初,1、6、7三个纵队成立起来。其中1纵是由冀晋(现称北岳)独1、2旅、冀察独4旅拼装成;6纵是由冀中独7、新独8旅编组;7纵成立得很勉强,由冀中弱旅独9旅再凑上些区县武装成军,所以后来就没和野战军一块行动,由孙毅自留军区使用。几乎在这厢大力建军的同时,关外林、罗、高也在大扩军,可那做法又让老聂看不懂了。自其10纵队编成后,它好象不情愿往前推了,却一股作气地编起了大堆的独立师、团。自48年3月止,当抽调出九个独立师形成5、11、12纵时,却还有新枪老炮共十七支独立师。咋老和咱认识不一呢?
石门沦陷,国府地面舆论哗然,老蒋也在思索反省,他着眼点却不在增兵添灶,他思谋的是撤藩换将。于是47年12月,保定、张垣两绥署合并成立华北剿总,傅总司令作义起驾平津了。一上任就不一般,将自个儿虎踞平绥线上的精锐基本都调到平原。借此机会观赏一下此期傅系晋绥军的军容阵仗。三个军番号来数一数二的俩——35军和暂3军。七个主力师(呵呵,倒和桂系精锐相仿)来六个,属35军的101师,新32师,暂17师都到岗;属暂3军的新31师,暂10师亦来;再加上绥总直属骑4师,就剩46年9月勇夺集宁的暂11师还留绥东照应。再看它等和共军内战的业绩:101、31、32、骑4师参加过归绥防卫;31、暂11、暂17三师偷袭集宁救了大同;101、31、暂11、骑4师四支迂回张北直薄张家口。这几师时任的师长也跟着出名,分别是101师郭景云,新31师安春山,新32师李铭鼎,骑4师刘春方,以及暂11、17师的杨维垣和朱大纯。好象都比桂、马军的同期师长有名头。这次南来还有两支想立功升级的新编,番号往后捋,称暂编26、27师的便是。此外,尚不能不提及傅作义的帐前“中郎将”——鄂友三带的那支骑12旅,这一队与北野内战几年几乎是全场陪伴,又特能上窜下跳,惯打会溜。后面老傅策划的“冀中穿心战”和偷袭西柏坡都有它份额。再后,平津张大战傅军主力完得那么干净,可这伙居然给它尥到商都,49年在绥远还算成什么起义。
双方的队伍既这么浩然齐整,那就必有一场恶战,方可消去彼此心中久积之块垒。起战由头来自杨得志发动的平汉、平绥两路大破击。从47年12月27日开始,这两条铁路四个地段的大破袭,北野出动了四个纵队分片包干。北边平绥路北平至南口段,责成1纵断开。南面平保路,3纵负责高碑店至良乡段,4纵负责高碑店至徐水段,2纵则要将徐水-保定一段打瘫。共军破击之目的自然是要引傅作义出援,想打他个初来乍到,情况不熟悉。可老傅就是智谋出众,他使李文的平汉兵团(属中央系94、16军,自家暂3军、骑12旅)向南迂回反击,不掐头,不断尾,专奔老杨的“腰眼”,故一家伙就击中了正在定兴破路的4纵。4纵那个混乱啊是一点没料到,它觉着北面不是有3纵“罩”着吗?这傅军是从哪儿来的呢?!急忙就朝满城退,仍摆脱不了敌之追击。这当口,3纵知道自己“下家”遇险了,也是碰到了个共军好将郑维山,当机立断就把本纵7、8旅向南调。1月11日即攻涞水,欲以围魏救赵的办法解厄于曾思玉。同时2纵向北、1纵向南运动,增援3纵,保障其背部安全。几乎在12日这天,国共两军都到达了涞水以东的拒马河沿岸。这场大战要在这里见个输赢了。
“国军”打先锋的是李铭鼎的新32师,它头晚刚到河东的北义安,次日(12日)拂晓其94、96二团即渡河攻击守桥的3纵9旅27团,接着就拿下了西岸要点庄疃村。这招也有一名儿,叫做攻敌所必救。12日晚,在7、8旅弃涞水东进庄疃之同时,由定兴东南面过河的2纵开始袭击101师占领的高洛、武村;绕高碑店过来的1纵则进攻驻温辛庄指挥的35军军部及95团。仗火在13日这天打到了白热化,两方部队是兵对兵、将对将,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杀得个飞沙走石、天昏地暗。该日下午,双方战果清点:共军方面,7、8旅攻歼了新32师据守庄疃河俩团队大部,击毙师长李铭鼎。因未能阻止32师的贪功冒进导致战损,35军鲁军长也引咎自戕。“国军”方面,101师回夺武村,打退进攻高洛之2纵4、5两旅(其中5旅伤亡较重);北平来援的暂17师击中了正攻击35军军直的1纵1旅旅部,幸亏2旅5团发现施与援手,两旅是交互掩护着退出战斗。战场态势:共军方面,退满城之4纵已过铁路,东撤到大清河北之雄县、霸县地区。保南方向之6纵为16军牵制,不能调动。故共军野战部队已悉数用完。“国军”方面,后队援军前锋骑4师已加入庄瞳战团;追过满城的暂3军新31师、暂27师亦后军变前队,调头北来。大战盘面总体评估,共方不利。
今天的国共两军修史者,对涞水之战争论得很凶,焦点不外乎此战谁算兵败撤退。由于当时双方参战部队都有后撤调整,也有增援补阵,故要予判明的撤退应是战役集群的总体后撤或者战略退却。我们现在就来研究双方各军需要撤退的理由,就如哪首歌儿所唱:你给我一个理由,我还你一个公道。先看“国军”,据守拒马河东温辛庄的35军军部及突围返渡的新32师残部肯定要后撤,实际上它当时也是向高碑店方向且战且走。高洛的101师也需同时北撤,因它必须后卫军部的安全。二轮援军骑4师、暂17师参战后是小打,故仍属生力,加之其助战已见战果,这当口它咋能后撤?暂3军二个师刚接敌开上火,它增援上来目的只有一个,恢复“国军”的战场态势,它有撤退的道理么?因此“国军”彼时的总意图只能是调整各部,准备再战。再看共军,1纵1旅受创先撤,2旅羸弱,没什么老团骨干,3旅仍在北边平绥,所以1纵撤后不会卷土重来。2纵主力4、5旅渡河激战中受伤不小,6旅战力亦弱(战斗中就不见其番号),当前位置又正对从定兴上来的暂3军,力量已经很不均衡,故它欲对抗,只能西退背靠3纵。4纵,庄疃战斗前就脱离战区走了。6纵,仍隔在保南,好象要守石家庄。所以整支北野,现就看3纵的俩主力旅能否继续一战?此战能摧垮晋绥“虎头师”(新32师称谓),全赖7、8旅不屈不挠的战斗意志,可傅军的防守属天下一绝,你可想象担任进攻的这二旅伤得如何(攻涞水时即有轻伤)。因此说拿下庄疃后的郑维山,若觊觎35军直属队的“野心”还有(毕竟还可组织起作风软些的9旅嘛),但以为它此时尚敢放胆进逼断后的101师,或者转南去阻击暂3军,那他就不成其为郑维山了。实际情况反倒是3纵脱离战场相当迅速,夺下庄疃不久见好收盘,往西撤走了。
可能有人对我判定的北野涞水战后行动为战略撤退还不服气,那他可查查之前此后国共发生的战事都在什么地面。自46年10月渡桑干河南下至48年初的涞水战役这一年多,北野主力的作战范围基本都在平汉线北段靠近冀西的这一侧。上面数过的九场战役/斗中,点评过的七次都发生在该区(其它二场一是去津南地面打青、沧,一是去攻正定线上的阳泉,影响都不大),而且除石门攻坚外,其中六仗还就仅限于涿州至保定一段,就在和“国军”反复争夺涞水、易县、定兴、徐水、满城这几处形成的小圈圈。但是到了48年2月起的半年间,此区域就再未见北野主力的踪影了,好象它和傅作义玩开了“翻边战”,就见着一伙人在战察南,扫绥东,甚而至于远征热河、冀东。后来的平津决战,它几个的战果也是在那方僻地才见辉煌。
察绥、冀热的转移用兵劳而无功,西面只是打痛了由暂4军统管的一些补训师团,东边就仿佛是去试试还没咋“切磋”过的蒋系92军、62军的刀口。这一时段大致从48年的3月初算到10月底,感觉对北野来说是一冗长而又无奈的垃圾时间,完全是在熬汰关外那头对战略决策和决战的看法最后统一并坚决执行所需要付出的争执时段。可眼皮下的傅匪军却不让你有一丝空档和松活,35、暂3军的几个师是尾随着东西穿梭,前封后铲,根本不想让你在哪旮旯站稳脚。因此这一阶段华北“国军”的活动也极具看相,武器优良的“嫡系”都在担任防守(如16、94军守平保,62、87军守津塘,92军守冀东,13军守承德),而装备不等的杂牌反倒遂行机动追击,真服了那激励起老傅军人荣誉感和保境责任心的蒋某人。
平津战役时辰到。不容易,终于侯到了东野入关大军。48年11月23日,东野西路5、6、1、特纵才从喜峰口进来,29日屯集于绥东的北野3兵团(当年5月成立)即向张垣西面的柴沟堡、万全进攻。这一天算是打响平津战役的历史性日子。也是这一场攻击引来了傅系王牌35军的最后一次西援,之后它在东归途中,于平绥路上的新保安站点走到了尽头。可以说打掉35军和攻克天津是平津战役的两大节点,不如此傅长官不会俯首垂旗。又好在北野是围住并攻下新保安的主力,否则的话,同属一宗室的红1师传人在红2、红4师虎狼仔的瞳光下如何晤面(即如赵云在马超来投时要紧露一手)?现在挂上平津大战“棋盘”,仅对35军这一子的入局,来回放当年国共双方统帅部做成的“兵棋推演”,看多少手乱了老傅心寸。
1、接11月29日开战。30日北野3兵团2纵、6纵下柴沟堡、万全,1纵下怀安并威逼宣化。
2、12月1日35军军部率101师、暂26师(时称267师)自北平出援,于怀来会合暂3军(时称104军)之暂10师(时称258师)后直驱张家口。
3、12月5日,东野11纵攻击京郊密云县,歼13军155师主力。
4、5日35军101师、暂26师沿平绥路回援北平,攻击张垣东南沙岭子。
5、5日北野3兵团1纵弃守沙岭子,35军夺路东进。
6、6日晨北野2兵团先头师4纵12旅进占平绥路站点新保安。
7、6日晚35军军部率其二师到达平绥路站点下花园。
8、7日新保安12旅抗击35军由下花园发动之进攻。
9、7日4纵10、11旅抵达下花园,查明敌东撤后,向东南追击。
10、8日,4纵追至新保安外东、西八里村,始圈住35军。同日3纵甫抵新保安。
11、8日驻怀来以东之104军250师、269师(原新31师,暂27师)西援新保安,当日攻土木堡,为冀热察部队阻止。
12、8-9日新保安被围之35军向东突围,北野4纵、8纵拼死堵击,双方展开白刃战。
13、8日中央系16军自昌平、南口西援挺傅,92、94军亦向西移进,94军进驻南口。
14、9日晨104军250师、269师绕向新保安以东之下湾子、宋家营一线发动进攻,为东进刚到之3纵阻截。
15、9日东野4纵急行军至平西,由八达岭向怀来进攻。
16、10日4纵121、123两师在八达岭以西之康庄歼灭16军西援部队近七千人。
17、10日上午,受阻于新保安以东沙城一带之104军回窜怀来。11日继逃北平。
18、11日晚东野4、11纵于怀来东南之横岭地区围歼104军250师、269师共一万三千余。
19、12日受东野4纵之压迫,94军回窜北平。
20、13日东野11纵占南口,至此针对35军的前期包围战大局落定。
由上述廿手可以看出,上八手前“国军”都抢急手,至第九手傅先生缓出一子(7日这天是35军可脱身之关键),他也许本来设计了由后援之104、16两军向西合围北野2兵团之方案(从前的仗都是这么打的!)。不想今非昔比,一切均怨林彪的先遣军杀入战团(他妈的,就象当年一片石大战中那突兀卷进的满州鞑子!)。得势的共军二部自第十四手后尽施辣着,一招比一招凶狠,直到对手喷血长啸,万念俱灰。
新保安围死35军后,共军并不急着动手(它要等东野主力全部到位),直到12月21日才发动总攻。这时期,东野西兵团除留4纵据南口掠阵外,其余都向东挤压。那意思表明让你“红1师”(此时围城之3纵9旅,4纵11旅,8纵22旅刚好都有它团队)自行消解、了断仇家得了。总攻到23日结束,2兵团歼35军军直及其二师一万六千余,军长郭景云自毙。当日张家口守军闻风西逃,北野1、6纵左右截道,2纵、东野4纵穿城追歼,这很像一场小型化的辽西野地歼灭战,当天下午即解决战斗。傅系11兵团七个师,除孙司令率骑12旅脱围外,其余属105军(原暂4军)的210师(傅系的老抗战旅升格)、251师(原新32师)、259师(原暂11师);属104军的258师(原暂10师)以及兵团直辖的骑5、骑11旅一朝丧尽,傅家主力、精锐亦速败如此,国民党是没指望了!
49年开春后北野19、20兵团(原2、3兵团)入晋战太原,再后19兵团又入陕入甘转宁夏,直达贺兰山阙。那些战事没多大彩头,就不安排段节了。朝鲜战争也一样,一大支野战兵团中,就63军在5次战役中的一个铁原阻击给人些印象,可血战的目的还仅仅是为了保证谁谁北撤,欲彰弥羞事儿端的心烦。
在北野军营、战事道完和点编“七剑”军容阵脚之际,就想专评一二该系战将郑维山。因为即使以四野良将标准测之,此郑中将之智识勇为素养也不稍远邓韩黄辈上将军几许。我们现予检视郑在北野几次关键性战役或战斗中的表现。
头次表现发生于张家口保卫战,郑维山时任城防卫戍司令。在东线热打非常时,正是郑对西边大同、阳高,天镇一线的傅军沉寂假象首先置疑。为此郑在10月9日派军区警卫团一个营抵张北“哨探”,恰与傅部刚迂回至张北城郊的骑4师不期而遇,双方战斗顷刻爆发。正是因为这三小时的抵抗,为李湘教导旅进驻狼窝沟要地赢得时间。而又因10日打响的狼窝沟攻防战以及随后教1团在狼-张公路段的迟滞扰袭,使张家口市内的共方晋察冀首脑机关的仓促撤离得以实现。此番郑司令以兵单将微之身,布置了一场三部曲式的逐次抵抗战斗,才能毕显。
二次表现于47年10月的徐水、清风店之战。11日始打徐水后,14日国军94军5师、43师由高碑店南援,15日与打援之3纵在固城南面打成对峙胶着。17日,野司虞敌密集,胜负难测,电令3纵主力北撤去打涞水。郑维山考虑2纵攻击徐水僵持旷日,现又续调本纵再攻坚城,两处攻坚,一方打援(剩4纵),这种部署舍易就难,重心不稳,极可能为敌所乘,故坚决不同意杨罗决定。他回电云:“我们没有考虑,也不准备攻打涞水,我们的意见在现地坚持,争取情况的变化。” 正是因为郑此番静观待变,捕寻战机的抗命坚持,才导致正在北平的老蒋误以为徐水战场共军各部已陷于不能脱身的被动境地(4纵当面也出现16军一部),于是下令3军紧急北上参与会战夹攻。因此北野全军才把握住了将徐水鏖兵发展为清风店大胜的契机。
三次就是涞水血战,48年1月11日黄昏,当3纵主力南攻涞水吸敌分兵之际,傅系悍将李铭鼎却率新32师悄然潜来,12日晨即打过拒马河,夺了9旅防守的庄疃。这一着就等于拊了郑维山的后背脊梁。郑看懂河东35军的战役企图后,一边严令9旅边抄庄疃两翼,切断32师与其对岸军部的联系,一边急调7、8旅迅速猛扑庄疃,迫孤敌背水一战,同时又致电野指速调2纵北上,1纵南下,拖缠河东傅军滚滚后队。这样,硬是将河西李、郑二虎的单挑厮杀变成了双方沿拒马河道不断增兵“添油”的集群大战。后共军虽属战久不利撤走,但到底头回重创了傅家王牌,沉重打击了它那一伙早前囤积下的狂妄自负心态(鲁应麟蒙羞自毙就很能证明)。
第四次是48年10月下旬郑维山率3纵南驱满城的勤王护驾。这次傅长官动用94军、骑4师、骑12旅组成快速纵队,计划阴袭石门、西柏坡。26日94军从定兴出发,29日战败冀中7纵,进占望都。与此同时,接到军委急令的3纵26日下午从察南涿鹿南下,29日越过满城,30日晨赶到军委指定集结地望都城北。此行程足有500里,全靠肉脚板趟完。当日闻敌各路正汇集于唐河南岸驱撵7纵二旅,故强令极度疲劳的部队绕过望都,急行军100里,硬是在31日凌晨赶到了定县以西,沙河以北的燕赵、东抵村地段。至此完全封住了“国军”向南向西的进击路线。老傅见及事变,满怀狐疑,这郑维山部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呢?莫非毛有天助?正举棋落子踌躇间,塘报辽西那头廖耀湘军败涂炭,幽燕战栗。遂勒马回旋,望北退兵。
最后一次就是平津战役打响时的夺取和守住新保安。夺取之功上面已交代过,乃4纵先头12旅于48年12月6日达成,但此时兵团前军4纵主力尚未到涿鹿(它是11月26日从曲阳出发的,从地图上看,跟3纵上回的南下救驾路程相同,可费时已十天)。因此军委7日批评杨罗耿的电文道:我们要你们5日到达下花园,你们昨日才有一旅抵达,现敌已东逃。望你们务必全军立即行动,阻止该敌,如被突走,由你们负责。上面提过,也是傅、郭审势不清,35军未断然南突,才让7日赶到下花园的10、11旅从身后追来困住(怎么会从后路追来?真是机械从命的典型!)。当晚,军委的严令又到:“杨罗耿应遵军委多次电令,阻止敌人东逃;如果该敌由下花园、新保安向东逃掉,则由杨罗耿负责。”现在来看守住新保安的功劳。3纵此回为后军(它因救驾一举,休整滞后),8日黎明才到新保安。下午,兵团的“打招呼”电报即传给郑维山,后一段是这样说的:“我们已对军委负了责任。因此,我们亦要求你们,严格而确实地执行我们的一切命令,谁要因疏忽或执行我们的命令不坚决而放走敌人,是一定要追究责任的。”可恰在这天,敌情陡变,由怀来上来之104军冲击到了新保安正东之沙城。枪声惊住了扎镇子西面的郑维山,急打电话给镇东的4纵,得知它在那里未设防,且现只能执行杨罗阻突军令(又讲起“组织纪律”)。老郑唾一口,不明事理的一伙,那就是上来接应的104军啊,能要了你小命的!也不再分说,急唤本纵人马一个大弧圈,由西向东弯行,去封那缺口(嘿,有些像那东野打锦州,9纵弯过8纵阵地封机场)。于是自9日晨7时起,3纵受到了269师、250师同时发动的东西两面夹攻;中午,35军一部又由北向南突围,于是老郑这天是处于三面受敌之险境,毕生亦少见。正史说,最严重时,围敌与其援军仅相隔5公里(曼斯坦因救保罗斯好象最近时也是这距离)。勒死人的这“锁链”就是3纵东进官兵的肉身锻成。不仅如此,在此几乎魂奔神散时刻,郑维山尚收到了兵团下达的如此警告,“中央军委并告郑维山:郑维山擅自将3纵队围城部队主力调至沙城地区,如35军逃跑,郑要负完全责任。”好个郑司令!他知道他命不及钟伟,这里不会有慧帅知音,一切靠赌,靠自己了!反击敌手同时他也愤然返电,“兵团并报中央军委:兵团来电获悉,现在我这里情况严重,处境艰难,望令4纵增援我1至2个团。”好!为牺牲将士计也得埋下一笔,官司交由那瞪大眼睛观战的毛泽东!
所幸,10日上午,毛泽东“金牌”紧促的那东野4纵赶到,东线打爆。
检点上面郑维山指挥或主导的五次战斗,其实名堂并不多,就是一个围点打援战术的反复运用。但就论这围点打援一招,若用得巧,懂变化,也会打成名将的。分析围点打援战术,运用中起码可以划为围点打援,围(打)点阻援和围(打)点救援(亦即围魏救赵)三种。善战者的高明之处仅在于使对手一时辨识不清其设局时是围点耶?打点耶?阻援耶?打援耶?以及两两间的临机变化。你看老郑坚持的上述徐水、清风店打法可属纯正的围点打援,假围真打;涞水大战则是围点救援之后又随机变阵为围点打援;而新保安堵104军就只能算典型的阻援打点了。郑维山因条件所限,师承不多(就年轻时让徐向前启蒙了一下),故战略战术的造诣未能博广精深,这不能不算是这个北野头等战将的一个从军缺憾。可即便如此,朝战回来后的郑维山也颇为林帅注目、鉴赏(那段又折过次风头,做得好好的志愿军20兵团代司令,却为杨勇所替)。看他文革间被起用为北京军区司令一段,很有点如沐春风,英才得遇的中兴意气。为此知遇提携,他甚至比林的一些老底子(如丁盛钟伟之流)还懂得还报输诚(郑九二全会随林批张极力)。他也是9.13事件后,老毛最先拿掉的三个大军区司令之一(另二人为成都的梁兴初,新疆的龙书金)。悔恨过么?倒没见写过什么“认罪揭批”。
整编。北野“七剑”的来头去路,出身成分开篇数落时就说得够细,因此老夫现在整编裁汰倒节省了工时,就从它85年那规模砍起。刀斧手,准备了来!正动手呢,探报襄樊那头关云长犯境,丞相要急用这“七军”应急,得,编成就走!
军级番号,64、65、66、68、69都砍了,七师编二军充实。两军中,先传63号上前商议,汝辖这几师可愿?说来听听,看你是否也昏虫一个?也好,187师、188师、189师、193师四支,如何?前两支没问题,189师,你不是说它涞水一战有损军威么?咋自相矛盾了?那是将领的问题,与团队、兵弁关系都不大。你看铁原阻击,没得辱没了你63军英名罢?一个师对付范弗里特俩美国师,阻挡了他的一百多辆坦克,能算共军前无之一?哪个小参军夸出的彭石头能打机械化,就吹弹的他如何青皮虎色地给此189师点了将。中!讲下一个。193师,红军师?你烦不烦?不要,我调67军去!罢、罢,罢手,咱服行不?底下团队,还商不商量?不,不了,你都快赶上伟光正了。呵呵。187师中,559、560两个团留下,理由你前去FOLLOW ME。561团啥地区队?咋想都会联系上“区小队”,砍了。调赤峰守备之202师604团入营补缺,源自冀中独7旅中唯一老牌团(也是北野6纵,68军的“脸面”),调组独7旅时为杨成武纵队13旅38团,更早的抗日期番号为冀中9分区27团。续188师,562团、563团、564团三家都保留,道理自去复习。不过提请注意,它这情形即使在四野大营盘内亦不蛮多,好象能够类比的就127师、116师那种群。
轮到189师了。565、566二团留队,它俩谁算红军团?考你心不在焉者。567团老骨头在涞水战斗中基本打光,后面斤两一直不够。现换成200师的598团,番号依它。598团原是45年间改编的冀中7分区33团,杨司令头轮组野战11旅时亦使它为33团。官兵武艺练得不错,路数是师承宗室同门(562团)。中间一段去扶持独8旅,后来帮衬老2纵,不论嫡庶亲疏,出力都见忠勤实沉。最后193师。这支红军师的供配“零件”却是三个从业资深的八路老团,而且编罢才发现各源自北岳(或小晋察冀)、冀中、冀热察。所以今人若要搞清晋察冀系统的草创及演变,到这师访谈最能见效实得。577、578、579团,为了教育下一代,你仨就军营候着轮回摆谱罢!
呔,再请67军头儿进帐。你新编制内就只留199师了。另就是,辽沈道上老64的那二师移来归你,如何?你老是说190、191师吗?嗯。那咱南征前要取齐青州吗?那倒不必,你可遣199师打尖,191、190两支入关后梯次跟上即可。行,我回去安排。再和你谈团队,先说你自家的。199师中,595、596、597团都给你留着,同此待遇的就188、193那俩,要懂珍惜。也打个招呼,红军团的荣耀尔等须尽力“保先”,找个好的将门苗儿带领。
再看64军精锐。宁远那边走陆路来四个团,即190师的568、570团和191师的571、572团。前三团,基础、经历、战斗力均不比你那596团差,有空你考核考核即知。572团想你应该熟悉,与你军595团同出一辙,原都是红1师团队,这回倒真会师了。调津北杨村的196师586团补足190师,同来的192师574团补足191师。前者是晋察冀的老19团,原属2分区。对了,596团不是晋察冀20团么?你让它俩见见,渊源肯定扯得上。574团原是冀晋3分区的49团,45年成立冀晋野战3旅(属陈纵),它干12团。后来下地方3旅就派去它一家,可却把一个独2旅打造出来了,也不容易。再后整支又拨了加强4纵队(为其12旅)。你说192师(即12旅)这遭给撤编了,没个代表,新保安首战历史如何交代?老夫用心现可实说了,连同前面涉及的202师、200师、196师中那几个番号团,都是为着给这些老部队(可代表军、师两级)留个“种”,够煞费工夫吧?真是!谢了。
唉,也有遗憾,现你这北野正宗七师军营,就单少了冀察独4、独5旅的根系。本来最能代表“独5”的冀东10团(即427团),在50年底就被高岗抓去辽西遣散了编炮兵。而198师(即独4旅)的“香火”592团又在六十年代让林总下令转了从事防化学,俩的后继眼前就只会干军校或是基地那种教培营生了。认命了,休再提起。
队伍才编完,许昌那头丞相府又来电话,催得急了!那就各支尽快编个行军序列,点齐就走。
63军——
左翼:187师(属559团、560团、604团);
右翼:188师(属562团、563团、564团);
中军:189师(属565团、566团,598团);
殿后:193师(577团、578团、579团),都齐了。
你等从并州南下,过黄河进抵南阳,下新野后直达樊城,然后可列堂堂之阵。其后也别忙搦战厮杀,先耗那年过神乏的关云长一段。
67军——
前锋:199师(属595团、596团,597团);
中军:191师(属571团、572团,574团);
后队:190师(属568团、570团,586团),也齐了。
你部却走青州道入济宁府,进豫东直开许昌,亦抵南阳,可却不去新野,潜行西头老河口、谷城,从那趟汉水迳扑襄阳,老关定没想到这一着突掩侧袭。
再交代一句不多,许昌府衙会给你俩派一前敌指挥,凭你等武学,来人将质中平沉稳本已可胜。万不可为“讲政治”,“顾和谐”什么的,饶他于禁或者吕虔那等不省事的昏招私小亦盲从!
老夫子2007年11月初稿于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