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和苏宁电器 两对兄弟发家路惊人相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2 11:18:30
www.emkt.com.cn 2007年09月04日 12:55   北京青年报
作者:张钦
古语有云:打仗不离亲兄弟,上阵不忘父子兵。在中国股市中,有两对“财富兄弟”正以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为世人关注。黄俊钦和黄光裕,张桂平和张近东,这两对中国股市少有的财富兄弟有着惊人相似的发家道路,他们共同演绎的“商业+地产+上市”模式成为中国富豪们冲击“财富家族”的经典。
作为中国两家最大的家电连锁企业和两家各有成就的地产企业的掌门人,黄俊钦和黄光裕,张桂平和张近东,这两对兄弟拥有的独特的财富视角和企业管理素质显然是最重要的。而他们的发家道路之惊人相似亦颇耐人寻味。
这两对财富兄弟中,都是哥哥做地产,弟弟卖家电。而更为巧合的是两对兄弟的起家史——兄弟俩共同创业卖家电,事业有成后开始分道扬镳。弟弟继续经营家电生意,先后做成中国家电连锁的老大和老二;哥哥则低调投身地产行业,经过多年蛰伏之后,突然通过资本市场的独特魅力“一鸣惊人”。
发家路始于家电
国美和苏宁电器发家时正是中国家电行业步入最辉煌时代的前夕,卖方市场使他们有机会攫取发家的第一桶金。
1987年1月1日,是黄氏兄弟的“国美”正式开张做家电生意的日子。当年年仅18岁的黄光裕和22岁的哥哥黄俊钦一起把他们那间位于北京珠市口小店铺的招牌换了下来,由卖服装改成卖电视。由于当时销售家电的大多是国营商场,一家个体小店怎么才能把顾客吸引过来?当时兄弟俩想出的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薄利多销,这个朴素的信条一直到现在也是国美营销模式的核心。到1992年,国美的电器生意已经做到了2亿元。
在黄光裕于北京创立国美三年后的1990年,在南京闹市区的一座小楼上也挂出了一个不起眼的招牌“苏宁交家电”。经营这家店铺的是刚放弃铁饭碗辞职下海的张近东和他的哥哥张桂平。当时的苏宁只是个空调专卖店,当时还算是奢侈品的空调可谓暴利,兄弟俩抓住这个机会叫板当时南京的几大国有商场,下海第一年就做了6000万元的生意。
探路股市弟弟先成首富
与2003年的18亿资产相比,2004年黄光裕的财富一下子增加了87亿元。黄光裕的财富剧增很大功劳要归功于股市。在1993年兄弟分家后继续家电生意的黄光裕,在2004年6月通过对自己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成功地将国美电器送进了香港联交所,通过公开配售募集约12亿港元。在这场“左手倒右手”的收购游戏中,黄光裕的身价也一飞冲天,在2004年的“胡润百富榜”中,黄光裕即以105亿元的身家成为中国内地首富;2005年黄光裕再以140亿元蝉联首富。也正是从那时开始,黄光裕开始成为家喻户晓的财富明星。
同年7月,苏宁电器成功登陆深交所中小企业板,成为内地首家直接上市的家电连锁企业和中国民营零售企业第一股。上市首日,苏宁股价就涨幅100.24%,以32.7元的收盘价成为中小企业板第一高价股。从那时至今,苏宁的股价一路暴涨,一度将苏宁掌门人张近东推上了中国内地股市首富的宝座。
借壳入市大哥后来居上
1993年,黄氏兄弟开始分家,弟弟黄光裕继续做家电生意,哥哥黄俊钦则转战地产行业,并创立了新恒基集团。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黄俊钦已经打造了一个势力庞大的商业地产集团,项目遍布北京、沈阳、广州等地。
与之惊人相似的是,张氏兄弟到了1992年亦决定分道扬镳,弟弟张近东继续做家电生意,哥哥张桂平则转攻地产。2005年8月底,张桂平掌控的苏宁环球集团与暂停上市多年的上市公司吉林纸业的大股东签约,通过注入约4.03亿元的经营性资产实现借壳上市成为公司大股东。三个多月后,张桂平及其子张康黎借力股市的飙升身价跃升至140多亿元!
而黄俊钦则在今年7月9日,随着中国A股市场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借壳上市披上富豪的光环。通过由其控制的ST金泰向自己的新恒基集团定向增发约70亿股股份,黄俊钦将新恒基221亿元资产注入到ST金泰实现整体上市。股价最高时其身家高达1417亿元!
解读创富新模式
“家电零售与地产开发之间确实也有着某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一位行家解读这两对兄弟的家电+地产+上市的发家模式时表示,资金量在多数地产企业发家初期功不可没,而家电零售业是现金流异常充裕的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为资金需求量巨大的地产业提供现金的“类金融”服务。目前,大批房地产企业开始回归股市,这意味着房地产业开始步入依靠资产证券化来实现再发展的新阶段,张氏兄弟和黄氏积极推动企业上市也正是在这种大趋势下顺势而为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