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人生系统原理与应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2:21:49
人生利益最大化的关键期
作家佛格森说过:谁也无法说服他人改变。因为每个人的心是一扇由内向外开启的门,除非自己,其他人无法打开。所有的事情都要经过两次创造过程,一次是心智理论创造,即现在现在心中构思,策划的过程。一次是实践创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建筑一个大厦为例子,在开始施工之前,必须先有详尽的施工图;在绘制设计图之前,须先在脑子里构思每一个细节。有了图纸,然后就按部就班的施工,才能完成当初的构思心愿。假使设计稍有偏差,弥补起来,可能就事倍功半。设计的蓝图就是愿景,整个建筑过程绝对服从他的领导,因此事先尽善尽美,避免亡羊补牢。规划人生也是一样。要想做个人生大成者,就必须先锁定生命生态位,这是一个整和、判断、创新的过程。然后再把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意志力量用到实践中,就会实现自己的“共产主义”。孔子说三思而后行。在生活中比如做一次演讲,要先备课;装修房子,要先设计图纸,大家想一下,人的生命极为短暂,却为何整天忙碌,甚至有时迷茫却也不思考一下人生呢?
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讲什么年龄最好呢?咱们从人生规划的角度看,我们要把孔子拉下圣坛,从现在的角度讲他肯定是有一个明晰的人生定位和发展路线图。通过《论语》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人生规划的高手: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的一生也是有很多的挫折,面对挫折不消极、而是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撑着他整和资源寻找新的出路。说句白话:当官不成就当老师,而且还是第一个下海的民办老师。
亚圣孟子十五岁时,在孟母的鼓励下,由邹城来到了曲阜。从此正式接受到儒学的精髓,子思对孟子青睐有加,对左右说:“孟孺子性乐仁义,言称尧舜,世所稀有也。”从此孟子在子思门下埋头读了五年,学问德业,突飞猛进,继承了孔子的衣钵。
毛主席十七岁时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1910年):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一九二零年夏,邓小平在重庆留法预备学校毕业。抱着满腔的热望和八九十位同学一起乘轮船赴法(坐的是四等舱,即船上装货的地方),于十月抵达法国马赛。那时邓小平刚满十六岁,在同学中是最年轻的。
大文豪鲁迅在他的爷爷被释放出狱的三年后,也就是十六岁时,他的父亲因病重逝世。家道中落的鲁迅义无反顾地背起行囊,踏上外出求学之路,先是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学习三年,后来又奔赴日本留学。
香港的李嘉诚、台湾的王永庆都是在十六岁开始了自己的事业。近悉博客上颇受争议的王小平女士获得国际联合论科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参照她的简介,她原来应当只有初中文凭,由初中直接到博士,就算大专不算也是连跳了三级。这样的现象在中国原有的教育体制下是不可想象的,按传统的教育理论,一个十六岁退学,没有完成高中的学业,大学的学业,研究生的学业知识结构上不完善,根本不符合博士的招收条件,何况直接获得博士学位?就是因为她选择休学后自己研究自己的课题,写就《本领恐慌》、《出发》、《第二次宣言》说明了了人类向何出去的问题。还有姚明、刘翔、周杰伦、丁俊辉······以上的个案是否能引起您的思考?
咱们看一下图表:
0 — 7岁    幻想时期
7 —14岁     想象时期
14—21岁    青春期,人生观形成
21—28岁     发现和把握人生机会
28—35岁     证实和强化已发现的机会,形成核心竞争力
35—42岁     第二青春期,按内心召唤重新调整方向
42—49岁     狂躁抑郁
49—56岁     与自己的衰老搏斗
56—63岁     思想成熟
63—70岁     第二童年期
从以上的案例与图表可以看出,十六七岁处于人生独立期,有了一定的思想见解。有些家长在这个时期对孩子的教育不是因势利导,而是堵截。造成孩子养成了一些坏习惯,比如有个孩子整天上网,他妈妈问我:你看看怎么能戒网?我反问那位家长,你了解孩子的兴趣倾向吗?她无言以对。你对孩子都不了解、你怎么对症下药?大禹治水是疏通而不是堵截,对孩子也是一样,到了思想的独立期,精力充沛,整天有使不完的劲,如果不对他疏导,不帮助他找到自己生命的定位,熔炼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自己的人生打基础,即使把网戒掉,说不定还会打架斗殴,吸毒犯罪。就像孙悟空在铁扇公主的肚子里,左翻右滚反正不出去。同时要注意的是孩子的天赋,大家熟知的一句话“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这是半句话后半句是:“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大家可以看到,没有后面的半句话,全句的意思就完全改变了。爱迪生当然是个天才,他也是相信天才的,他曾经多次把福特叫做天才,他对天才持一种“有条件的承认”的态度,即灵感才是最重要的,但天才也需要努力。爱迪生承认努力,但他归根结底更重视灵感的。中国有句话是: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清华大学的魏杰教授在兖矿就煤与教育打过一个很好的比方,他说人是得承认天赋的差别。做教育就像挖煤,地底下没有煤,把地球挖通了也不成。因为人生太短,中国人口又多,个人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依然严重,必须有所选择,尽快选择,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人生设计专家高燕定说,有了科学的人生设计,从小就开始的长期努力,就能达到“最好”,就能获得自我认识意义上的成功,在这个基础上,机遇的眷顾将会使人生更加辉煌。生涯规划确实改变了人生,创造了许多奇迹,使很多平常的孩子,最终走向令他们的父母引以为傲的成功。由于家长的不智,很多孩子付出了人生中最宝贵的十多年,成为不可逆转的惨痛的时间代价,同时失去了可以创造辉煌人生的时机,造成永远的遗憾!就我亲眼所见,这样的悲剧年年都在上演。孩子长大了要干什么?能干什么?许多家长和孩子并没有认真思考。到是忙着参加兴趣学习班,结果是买了琴又想学画画,“孟母三迁”,找工作、找对象、买房子了。没有理想,人生迷茫,使许多孩子没有奋斗的目标,长大成人后,才开始考虑人生,仓促培养就业技能,为时已晚矣。社会在高速发展,很多家长却忽视了对孩子人生的指导,无形中将整个民族的幼稚年龄往后推了好几年,甚至还视其为自然、正常。十六七岁是编织梦想,播种希望的季节,过了十七岁再也不会有这样的奇思妙想。人生就是一次只有单行车票的旅行,漫长而崎岖,但关键点只有几个。《论语》中记载:子路性子急噪,控制就劝他三思而后行;冉有性情和缓,他就叫他闻义而行,不要忧郁。说明孔子对不同的人应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教育,也就是因材施教。这也是我从《论语》中选择的一个课题。由于信息泛滥,现在的人们心理过于浮躁,都在寻找一种多、快、好、省的办法解决所有问题,我们的课程虽然很好,但也不是万能的,我们仅仅是给了大家一个规划人生的工具。参加了培训还要跟进辅导,还需要家长,学员之间与我们进行多方互动。现在有一些机构直接用舶来的课程来教化中国人,由于中西文化的不同,思维方式不具有迁移性,一定要注意,我们真切的希望你或你的孩子走进我们的课堂能获得一些对自己有用的方法。
和谐社会将会使组织结构过程人性化并使个人的潜力得到最大的发挥。只有将自己的精力用在自己具有使命感的事情上,才能履行人生使命,到达梦想的彼岸,拥抱和谐人生。 和谐人生是和谐社会、和谐组织的基础,是相辅相成的。高比例的和谐人生构成和谐组织、和谐社会。和谐人生不是在愚昧中植物性行为的人生,当然也不是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才有的生活,和谐人生就是做到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是在符合规律的基础上,坚持自己理想的人生过程;随着社会形态的不断进步,和谐人生的人数会越来越多,比例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毛泽东选集〉
3、〈邓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