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人们反感小沈阳娘娘腔不反对林永健的反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8:58:02
2009年春晚小沈阳出演《不差钱》给人们带来不少笑声,可同时也给大家带来不少鸡皮疙瘩,因为小沈阳的娘娘腔实在是让人不舒服。于是2010年反对小沈阳娘娘腔再上春晚的声音很大,弄的春晚导演差点没弃用他,后来是看他师父赵本山的面子,答应他以配角记者身份出演《捐款》。小沈阳这回演记者没再卖弄娘娘腔,可也没给大家带来什么笑声,看来不耍娘娘腔的小沈阳,没什么喜剧效果。
可就在大家反感小沈阳娘娘腔时,林永健的“天津大姐”反串却照常进行。这回林永健在黄宏小品《整容》中扮演的“天津大姐”是整容女的老娘,只见他獐头鼠目一身丈母娘的打扮,叉着腰一口天津腔,一句“破相”喷出唾沫星子老远,引得现场笑声不断,非常出彩!可以说,林永健的娘娘腔比小沈阳的大姑娘秀还要搞笑,可他却从来不被观众反感,年年春晚,观众都盼着林永健叉腰用天津腔喷上一回唾沫星子,这好像这已经成为近年春晚的一个喜剧定式了。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对小沈阳娘娘腔反感,却对林永健的娘娘腔偏爱,这不是双重标准嘛?为什么同在春晚,娘娘腔有人玩得,有人就玩不得,这不是一种明显的不公平嘛?
确实,我也觉得奇怪,小沈阳长的年青、俊朗,身材高大,他扮娘娘腔多是模仿大姑娘,怎么就不入观众眼呢?而林永健长的一对小眼,反串的天津老娘们俗而丑,而那一喷又非常不卫生,可为什么观众就不反感呢?而对小沈阳的娘娘腔不停地说三道四?我琢磨了半天道理可能有以下三个:
一是林永健只是每年春晚反串一下“天津大姐”,给大家营造一份节日快乐,但林永健本人的演艺风格从来都是很爷们、很男人的,有时他还扮演特别阳刚的军人。而小沈阳是天天靠耍娘娘腔吃饭的主,2009年,他巡演全国走到哪,娘娘耍到哪,倒了亿万观众胃口。所以,偶然反串,逗大家一乐的林永健,和天天上台就耍娘娘腔赚钱,弄的自己都快成二夷子的小沈阳对比,当然大家讨厌后者小沈阳了。
二是林永健的娘们反串,性格鲜活,有一定艺术含量,而小沈阳扮的女人,一蹦一跳的非常类型化、漫画化,哗众取宠的成份很大,没什么艺术含量,主要靠闹腾和低级趣味制造笑场。一个是有艺术感染力的反串,一个是低级趣味的噱头,前者有艺术营养,自然百看不厌,后者耍的是变态,当然要被人腻味了。
三是两人的人格品味不一样。林永健是军队里边锻炼出来的演员,为人正派,演艺上走的是正道,他不是帅哥,但凭突出的演技成了明星。平常我们讲文如其人,其实演也是如其人。人格品位端正,演艺道路正宗,他就是反串也是透出一股子纯正之气。可小沈阳就是个农村的民间艺人,什么专业教育也没受过,更没有受过正经思想作风熏陶。人格品位站位很低,比如,他上春晚就是为成名,就是为赚钱,连采访他都要交钱。可林永健参演春晚从来都是当配角,自愿当绿叶,从来都是义务奉献,两人的人格品位不在一档次上。
其实观众不是对男扮女相反感,梅兰芳男扮青衣谁都喜欢看,连外国都认为是高雅艺术。现在李玉刚也以扮女相出名,大家也都喜欢看。在小品演员里,靠扮老太太出名的也很多,也没见人反感什么。其实,人们反对的是变态、低级趣味、人格品位上不去。小沈阳男扮女相,集中了人们所有的反感和厌恶因素,因为他的扮演不是什么艺术,是闹腾、是噱头,也不体现什么奉献精神,从本质上讲,就是个用娘娘腔赚钱的江湖艺人。
本来,小沈阳不出席春晚,就在民间装娘娘腔逗乐挣钱,谁也说不出什么来,就说他低俗、低级和变态,也是在适应农村低端娱乐市场的欣赏趣味,满足民间的笑场的需要。可央视非要让他出现在主流文化平台上,那他可就受罪了、挨骂了。所以,说了半天,人们反感小沈阳不是个纯粹的娘娘腔的问题,是个民间艺术生态环境和主流艺术生态系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演艺系统相互不相容的问题。从小沈阳今年拘谨的表现看,我们可以预见,小沈阳如果想在主流演艺市场站稳脚根,他必须要进行一番脱胎换骨的改造才行。想当初,他师父赵本山1987年被昆姜推荐上春晚后,也是多经磨难,直到1990年演出《相亲》才奠定自己的位置。而且在以后十多年时间里,一直在适应、提高、改进、磨合自己的表演艺术,小沈阳亦不能幸免这种磨合和变轨,希望他自己能意识到,重新打造自己,如果他有灵性和悟性,是会成为第二个赵本山的。
对于影视明星林永健,希望他不要满足每年春晚的一喷,应该打造属于自己风格的春晚小品,他的喜剧细胞很丰富,他有成为第二个陈佩斯的潜力,让我们给他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