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DC摄影作品2008年3月份点评贴(风光篇)已完成 - 人文风光旅游区 - QQDC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4:34:56
风光摄影技巧
摄影包含有三个成分:题材、操作技术、构图和光线的美学考虑。一幅好的风光摄影之所以看起来舒服,也和这三个成分的处理恰当有关系。
题材就不说了,风光摄影就是一类吸引人的摄影题材。下面重点说说风光摄影的构图、操作技术(含光线的运用)。
首先谈谈风光摄影的构图,我们在进行风光摄影拍摄时要注意以下这些方面:
1、兴趣点
每张照片都有个兴趣点,就是让你把照相机转向它的那个东西,也是最吸引你、让你产生拍摄冲动的那样东东。但是,你也得弄清楚观赏者能否清楚地看出兴趣点的所在。我们看照片的方法和阅读文字一样,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一行行的文字引导我们的视线掠过页面。在一幅照片里,我们肯定不想让观赏者的视线在画面里漫无目标地游荡。我们要找出方法,把他们的视线引导到影像里的兴趣点,拍摄者要让观赏者就像他自己在拍摄现场那样,把注意力集中在兴趣点上。
比如han9523这张,兴趣点不明确,可能作者是被中间的亭子吸引了,但是亭子周围的景物也是太多了点,观赏者的目光无法集中,照片的感染力也被削弱了:

兴趣点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拍摄距离,好的摄影的一条主要原则是“靠近些”。如果摄体无法靠近,那就用镜头的长焦段或者换长焦镜头。只有当兴趣点在画面里占有一定的份量才能吸引观赏者的视线。
比如墨子这张,人物就是兴趣点,可惜稍微远了点,在画面里的位置偏小,再大1/3左右就好了:

2、避开中心目标
中心目标构图是许多业余摄影爱好者常犯的错误。大部分情况下要避免把兴趣点放在画面的中央。这种照片经常效果不好,因为我们的眼睛会觉得它们很乏味,似乎太静止了。观赏者的视线直截了当地就注意到画面的中心,中间没有经过什么有趣的过程,他(她)会下意识地察觉不出画面中存在其他有趣的东东,所以会继续寻找,画面的感染力将会下降。
比如闲人这张,太阳就避开了中心点而存在画面偏下三分之一处:

当然了,如果是建筑摄影的正面拍摄,这种中心点构图还是常用的,只不过在常规的风光摄影里这是一大忌讳。
3、三分法原则
三分法原则其实在前几期关于摄影构图的点评中也有所论述,它是所有摄影题材运用最广泛的构图技巧,人的眼睛会觉得把兴趣点放在这样的构图上最舒服。没办法,人的大脑就是这样认为的。
比如路漫漫的这张,兴趣点应该就是左下角的亭子吧?可是位置上稍微偏左下了点,使得PP的重心严重左倾,不符合三分法原则:

4、前景成分和景深
风光摄影里的另一个常见问题是,前景里空白的空间往往太多,这些都是没有任何意思的空间。要记住,取景框里的一切必须是能起到描述这个地方的作用。如果无法接近这个题材以避免空白的空间,可以考虑在四周寻找能符合你的想法的东东,例如花、草、池塘、树木、石块等等,他们能起到描绘风景的辅助作用。找个能使用这个成分填补空间的角度,把观赏者的注意力引导到兴趣点上就算要蹲下身或者躺下也在所难免。
例如老漠的这张:

而anluoer这张的前景海面就显得过多了点:

广角镜头最适合拍摄前景中有物体的风光照片,它的镜头能产生很好的景深,景深多少取决于前景物体的大小以及拍摄者与这个物体的距离。要注意小景深的运用,避免前景很清楚,兴趣点附近的风光反而模糊,这时小光圈的运用就必不可少了。
要记着,镜头越宽,景深越大,视野越广、背景的物体就越小。
例如OSOFT的这张就是广角镜头下景深控制的成功运用:

5、天空
天空是风光摄影里的一个很重要的成分,可作为画面的主要题材或者用来增强画面的气氛。拍摄取景时要仔细观察天空,考虑天空是否值得占许多空间或者应该缩小。
激动人心的天空能增强风光照片的气氛。如果画面里包括许多白色的天空,要注意测光时避免照相机被欺骗以致画面总体曝光不足,要注意曝光正补偿的使用。同时,偏光镜的使用可以加深天空的蓝色程度,增加天空与白云的对比度。渐变灰镜能压低白色天空的高光,增加天空的景深和颜色。
6、引导线
与前景因素一样,引导线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引导线能使我们的二维图像产生三维图像的感觉(即立体感),能把观赏者的视线引导到画面里的兴趣点。大自然里有各种各样的引导线,例如河流、山脊、林木、道路、墙壁、篱笆等等。
比如WUNG021的这一张:

还有闲人的这张:

在组合引导线的时候要注意景深,如果线条从取景框下方开始,你得确认一下线条和兴趣点是否对好焦。
7、画面框架
另一种有用的前景技巧是画面框架,指的是使用自然界里能作为兴趣点的部分或者全部框架的东东。
当框架的东东可能和兴趣点的光亮度不同时,要注意曝光的准确性,也就是如果你不想要偏暗轮廓的照片,就得用辅助灯光照亮这个框架。
使用图像里的画面框架类似于油画里的画面。
例如nj880的这张:

8、图案
大自然里充满图案,在拍摄现场,要寻找图案,和三分法原则、引导线选择一样,图案的重复能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图案可以作为风光照片的兴趣点,也可通过引导题材或者作为题材的背景来增强兴趣点的效果。
比如闲人这张照片里的树木倒影也是图案的一种:

9、比例
看风光照片时,我们总是会根据以前的经验作出一系列的思维调整,包括估计大小、估计距离等等。画面里最好含有能让观赏者马上能辨认出大小的任何东西,但要注意物体要符合照片的主题,还要符合大小比例在人脑中的经验值(特意追求夸张效果除外)。
10、消极空间
如果在照片里有些地方空白,不能说是浪费。消极空间指的就是运用画面的空白来加强图像的主题。
在表达孤立、孤独感时,运用消极空间特别合适。把空白堪称也是一个物体,跟画面里的其他成分一样,然后,考虑它的位置,得保持空白的地方的大小和兴趣点的适当平衡,对拍摄者需要表达的意思要更有帮助。
11、去除多余成分
拍摄者在取景框里看到的一切将会成为这个影像的一部分,应该有理由存在。仔细看一看,如果你看到有什么东东不恰当,变换一下角度或者拍摄地点。如果有什么东东队图像没有帮助,把这东东除掉,不要手软。风光照片中最常见的多余部分是电线以及远处的建筑物,同时也要注意更小的东东,如画面中的树枝、垃圾等等。仔细研究取景框是很值得的,如果拍摄者在拍摄取景时没注意到细节性的东东,当把照片拿去给别人看时,几乎所有的观赏者都会注意到这些多余的成分。
其次谈谈操作技术,讲到操作技术如果单纯地说光圈、快门等的运用是比较枯燥和缺乏针对性。我就结合不同的拍摄时机说说风光摄影的各种拍摄技巧和注意事项吧。
1、天气
每一种天气都有自己独特的光线特征和气氛,作为风光摄影拍摄者要想一想什么样的天气最能够传达你的感受。所谓的坏天气不应该使你不敢出门去拍摄——那可能恰恰就是表达你的感受的最好时机。
晴天——
我们最经常在天气晴朗的恶时候拍摄风光照片,但也要注意下面第二点所说的一天中拍摄时间的选用。
多云天气——
不要因为没有艳阳高照就以为没办法照出精彩的风光照片,有云朵的天空能增强风光的情调,它们唤起的感觉是晴天所无法达到的。如果天空中的云层不厚,而且显示出有趣的图案,就让它们成为构图的组成部分吧。厚厚的云层可以使得风光照片变得美丽,原因是穿射出的光线非常柔和,增强了照片色彩的饱和度(即颜色会更艳)。
例如giordano51这一张:

雨天——
雨天也能产生美丽的景象,特别是拍摄阴郁的景象时,雨更能增加气氛。拍摄雨景要尽量用暗色的背景来突出雨点,如果没办法做到这一点,就找一些东东让观赏者一眼就能看出是在下雨,比如涟漪。如果想把雨点固定住,快门速度至少要为1/125秒,速度为1/60或者以下时,会变成雨丝。
雾天——
风光摄影经常需要早起,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刚好在有雾的时候拍摄,雾,可以创造出神秘的气氛。像云一样,雾的浓度也千差万别,有时白色有时灰色,有时厚有时薄,雾天的测光难度较大,最好用包围曝光吧。
例如lh8866的这张雾中晨光:

雪天——
拍摄雪景时我们最最经常碰到的问题是曝光不足,白茫茫的一片很容易就让机内测光表上当,变成灰不溜秋的雪景,加大1-2档曝光补偿吧。
和大部分情况一样,在晴天的早晨或傍晚拍摄雪景时的效果最好,侧光的运用能突出雪的质感,尽量不要再太阳直接从背后照来的时候拍摄,这样会细节尽失。
例如wh2398这张顺光拍摄,雪的质感就看不出来:

同样的wh2398这张逆光拍摄雪的质感出来了:

暴风雨——
如果有强大的暴风雨的天空压顶,本来不太有趣的风景也经常可以拍成非常好的照片——天空成了兴趣中心。四周寻找真正能体现暴风雨力量的题材,然后找出构图方式来突出这种天气效果。如果想让横扫的雨飘过整个画面,快门速度就得放慢,龙卷风则需要快门速度快才能把其行踪拍摄下来。
天空往往是暴风雨照片的一个关键因素,测光时要小心。十分灰暗的天空可能会导致整个场景过曝,要视情况减1-2档曝光补偿;如果拍摄透过云层的几缕阳光,千万别对着阳光来测光,那会造成曝光不足,要找天空中属于中性的影调(即光暗的结合部)进行测光,用点测。
2、一天中时间的选择
清晨和傍晚,太阳射线比较低长,光谱中包含更多的红色(色温偏低),因此光线中的暖色多些,比大中午那种刺眼的白光产生的视觉效果更令人赏心悦目。长长的阴影也方便造型,使景物的轮廓更加分明。乌云密布的日子会产生一种较浓厚的蓝色光线,使所有的东西看上去冷一点,而且没有阴影,物体看上去很平淡。
但这并不是说所有的风光照片都应该在天气晴朗,光线暖和的清晨或者傍晚拍摄,这取决于拍摄者对这个场景所要表述的东西,它能唤起你什么样的感觉。
日出和日落——
拍摄日出和日落时,测光要非常小心,要找中性影调的部分测光(即光暗结合部),在多数情况下,对着距离太阳约45度角的天空测光就差不多刚刚好,通常采用包围曝光以保证曝光度的恰到好处。
如果使用广角镜头,则旭日或夕日在照片中占的分量就相当小了,这是如果其他景物显得特别漂亮,而且天空五彩缤纷,这可能就是你想达到的效果,否则就用长焦镜头让太阳看起来大一些,再用附近的什么东东来衬托。
单单拍摄旭日或者夕阳并非都是那么有趣,因为这到处都可以拍得到,要找找看景物或者天空有什么样的东东能够传达有关该地点的感觉。
夜景拍摄——
风光夜景照片最好在满月或者差不多满月的时候拍,城市夜景就可以用人造光线进行补光,景物中至少有那么一些相当亮堂的反射区域,特别是当这些区域的映射是的背后暗一些的东东也变亮的时候,拍出来的照片效果最好。
例如pppeng12345的这张:

夜景拍摄通常用小光圈慢快门拍摄,以便加大景深的同时让更多的光线进入镜头,夜景才会显得通透。
3、季节
可以利用季节的特性来加强风光照片所传达的信息。利用光线和季节因素来增强照片的效果。思考一下所拍摄的景物中表达季节感的因素。但要避免落入俗套,花朵显然昭示着“春天”,而结冰的溪流则是“寒冬”,努力寻找这些题材表现得不同手法——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镜头、不同的背景,要使拍出来的风光照片能体现它们之所以打动你个人的地方,要弄清楚是什么东西促使你去拍摄它们。
4、利用光线
顺光——
一般我们进行风光摄影,都选择太阳从身后照到景物的时候,这是我们通常看事物的方式,而这样的光线也能使景物变得动人。
比如han9523的这张顺光拍摄照片:

在大多数情况下,最适合拍摄的光线是太阳和警务大约构成45度的夹角时刻。但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规则,建议大家还得经常移动脚步,看看光线的不同角度会对景物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与景物构成45度夹角的时候,太阳使景色具有了造型,她投下的影子使物体像浮雕一样突出。如果太阳就在拍摄者的身后,与景物构成了90度夹角(即直射景物),景色看起来就会很平淡,缺乏轮廓的深度。再者,正如上面所提到的,太阳的位置越低,形成的影子越长,光线越倾向于暖色。顺光也一般能最充分地展现景物中的颜色,照片能拍到更多的细节。
还是han9523的例子,顺光45度夹角:

侧光——
但是顺光并非对所有的风光摄影都是最好最合适的。侧光可以创造出非常精彩的效果,淋漓尽致地表现景物的一个侧面,如果期待的是形状或图案,测光经常就能增强这样的效果。
侧光照片的不光相当难以把握,很容易造成光照一侧曝光不足,阴影一侧则曝光过头,或者暗处曝光更加不足,明处曝光过度(多重测光常遇到),要注意多次点测取平均值或者曝光补偿的运用。
例如XYZ1984614这张就是暗处曝光更加不足,明处曝光过度:

逆光——
逆光比顺光处理起来更加微妙,因为它通常使画面的对比度很强,题材处于逆光时,人们一般希望看到细节,并让边缘镶上一点轮廓光,这时曝光的控制就特别关键,包围曝光往往达不到这种效果,得用点测。逆光拍摄需要拍摄者考虑要让画面的哪一部分有细节,哪一部分有剪影足够了,要注意“白加黑减”的曝光补偿法则的运用。
补光——
照片前景的景物处于阴影中或者处于与背景光不同的光线之中是逆光拍摄常碰到的现象,如果追求拍摄的效果是让物体的形状成为最重要的东西,那么使物体现出轮廓就是一个最佳的办法(即剪影),具有生动效果的剪影轮廓比很清晰的物体有意思多了。然而,如果想拍摄出逆光处物体的细节,就得补光了。补光使投射到物体上的阴影变得柔和,物体的细节更加清晰。
补光的手法很多,可以用反光板、也可以用闪光灯、也可以用外拍长亮灯,但要注意补光的强度是根据拍摄所要预期达到的效果而定,还要注意补光的角度,和上面所说的顺光、侧光运用的道理一致。
风光摄影的窍门太多了,一下子还真的说不完,本期就先说到这,再详细的细节问题看大家提出来我再搞专题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