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界使用的药物 止痛针  封闭  兴奋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7 02:23:37
http://baike.baidu.com/view/41023.htm
1995年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IOC-MC)公布的禁药物有六大类114种。其中
刺激剂41种,如苯丙胺、咖啡因、麻黄碱;
麻醉止痛剂10种,如吗啡、杜冷丁、美散痛;
合成类固醇27种,如睾酮、美雄酮(大力补)、康力龙;
利尿剂13种,如双氢克尿塞、速尿、安舒通;遮蔽剂2种,表睾酮和丙璜舒;
肽类激素4种,如生长激素、红细胞生成素。
还有受一定限制的药物17种,如洒精、利多卡因等。张帅涉嫌服用的麻黄碱属于刺激类兴奋剂。
不同种类的兴奋剂对人机体的的作用是不同的,象刺激剂就对增加反应,提高竞争意识有作用;蛋白同化制剂则增加人体肌肉,增强体能;阻断剂能增加动作稳定性;利
尿剂可以减轻体重还可以利用他的强排泄能力掩饰其它的兴奋药物。
麻黄碱、伪麻黄碱能兴奋交感神经,对骨骼肌有抗疲劳作用。
兴奋剂 作用:降低人的疲劳度,刺激人的灵敏度和侵略性,降低人的食欲。危害:增加血压,造成心率不齐,导致心脏功能衰竭,并使人对该药物上瘾。使用者:拳击和耐力型选手。
------------------------------------------------
2003年6月之前,国际足联仍和大多数单项体育协会一样,将麻黄碱列为二类兴奋剂。
人类生长荷尔蒙(HGH)
EPO, 是"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英文简称。EPO有利于在高强度竞技时,改善缺氧状态,促进肌肉中氧生成,从而使肌肉更加有力、工作时间更长。1988年汉城奥运会之前,EPO被国际奥委会划入禁药之列。
------------------------------------------------
马拉多纳可以说是足球全面商业化、全球化以来的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的黑白两面可以说是现代商业体育的一个缩影。我不认为他是无辜的,但我也不认为发生在他身上的种种,只是源于他的个人问题,很大一部分,他后面的球队、俱乐部、球迷甚至国家,也并不是干净无辜的。
下面转篇文章,可以看看足球上为何运动员会那样依赖于药物(合法的、不合法的),很大程度上,他们是受害者。
=============================================================================
打封闭,Yes or No?
(来源于:《足球俱乐部》2009年20期)
词条:打封闭
所谓封闭疗法,是将一定浓度和剂量的  强的松龙注射液 和  盐酸普鲁卡因(或同类药物)混合,注射到病变区域。强的松龙属人工合成激素,能够改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致病因子对机体的损害。盐酸普鲁卡因是局部麻醉药,可以缓解疼痛,增强疗效,长期应用会产生对药物的习惯性及依赖性,有一定的副作用。
------------------------------------------------------------------
惊人的数字
2006年美网首轮,阿加西觉得背部不适,去医院里打了针可的松。医生却这样对他说:“人的一生中,这种药只能注射九次,否则你会瘫痪。”阿加西被吓得不轻(随后的两轮美网他打了四针封闭),第3轮不敌本·贝克尔后选择了退役。事实上,在绿茵世界里,这样的故事经常发生。
来看看这些惊人的数字吧。2004年,在对克罗地亚的热身赛中受伤后,奥利弗·卡恩给背部打了20针止痛剂才坚持参加了对皇马的冠军联赛;2007年9月,帕努奇在注射六针止痛剂后,坚持出战乌克兰(这是他三年后重返国家队);2004年欧洲杯,奥维马斯不惜在他已动过手术的膝部注入了六针可的松,只为能够重温旧梦,但荷兰队主教练阿德沃卡特却丝毫不为所动,而是重用了平庸的范德梅德;最熟悉的画面出现在1998年法国世界杯上,罗纳尔多在对法国队的决赛前注射了八针塞罗卡因(一种止痛剂,能缓解伤口疼痛感,但会提高心率,出现癫痫等症状)……
如果你还不感到吃惊,那么就看看两位曼联后卫的豪言吧:“为了能上场比赛,我宁可将来与轮椅作伴。”费迪南德刚说完,年轻的埃文斯就向我们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他是如何在打封闭的情况下坚持出战,并防守住国际米兰王牌伊布拉希莫维奇的,那种若无其事的心态就好像在数自己身上的文身:“我在上场前已经注射了一针,但没过多久药效就过去了,于是我在中场休息时又来了一针。”老天,他才多大啊。
------------------------------------------------------------------
悠久的历史
在足球职业化之前,给球员注射镇痛剂(俗称打封闭)就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同英格兰联赛从英甲发展到英超一样,镇痛针在足球界也有一段曲折的发展史。最开始,球员们被注射杜冷丁,接着是麻黄碱和可的松,后来一些药物被禁止了,因为容易产生意料不到的后果——流行天王迈克尔·杰克逊就是死于一针强力杜冷丁。
当时,给球员注射止痛药物是一项公开的行为。1994年,阿森纳在欧洲优胜者杯上战胜了帕尔马,戴维·西曼在赛前和中场休息时都注射了镇痛剂。直到2001年《星期日泰晤士报》进行了一项有关止痛针导致球员关节炎的调查后,这种公开的行动才转移到幕后。球员工会要求俱乐部或国家队“只有在经过球员允许后,才能够打针”,所以当2007年9月,麦克拉伦向媒体宣称“杰拉德将打封闭出战以色列”后,足球界掀起了轩然大波,但不可否认,打封闭出场的确是“唯一的也是最好的办法”。英国田径队及橄榄球队的专科医生邦迪说:“这会让球员的伤处被麻醉两三个小时,足够他坚持打完一场比赛。比赛中,球员用伤处触球不会感到任何疼痛。”但问题是,这种方法看似很有效,但也埋下了更危险的种子,一旦伤处继续恶化,它需要的恢复时间会长很多,严重影响了球员的职业寿命。邦迪说:“在田径项目中,一般只会在重要比赛前才会使用。”
----------------------------------------------------
英雄和懦夫
自从《剑桥法则》出台后,足球正成为一项“费厄泼赖”式的高雅运动,但对拉格比时代那种铁血精神的呼唤却从来没有停止过。所以,当英格兰后卫约翰·特里在2007年欧洲杯预选赛对以色列的赛前高呼“就是打封闭也要上”后,他很快就被誉为“第二个布彻”。几乎在同一年,他的切尔西队友德罗巴拒绝注射镇痛剂为俱乐部出战,则被看做是“不负责任的逃避行为。”
但问题是,这种舆论热情现在看来却容易让人误入歧途,因为医学界的观点认为:这种“拉格比的精神”正在逐渐毁掉足球运动的未来。“这种认知明显是错误的,”英格兰球员工会主席戈登·泰勒说,“舆论总是颂扬那些勇士,但却从不为他们的身体考虑。更危险的是,一些教练试图用爱国心来蛊惑球员接受镇痛剂。”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表明,给球员注射止痛剂,尽管可以让他们带伤踢球,但却给球员的身体留下了很多隐患。
----------------------------------------------------
老球员的心声
“我刚踢球时,打封闭就已经成了家常便饭。”保罗·加斯科因说:“(过去)他们经常在比赛前给我打,友谊赛也要打,有时甚至在中场休息时还要打,当时我并不知道他们给我打的什么(后来知道是杜冷丁)。”
真正危险的是,在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比赛上,镇痛剂也被广泛使用。正如文章开头所说的,很多人还错误地将这种行为认为是“铁血精神”。马拉多纳在那不勒斯时曾连续12场比赛打封闭上场,这在当时竟传为一段佳话。
一些老球员已经开始为过去的天真感到后悔,加斯科因说:“当时我不知道他们给我打的是什么,他们只是告诉我,这对我有用。如果当初他们告诉我,注射这个将来会产生什么后果,我肯定不会接受。”“当时我们太傻了,一受伤就打封闭坚持比赛。这是我最后悔的事(不是离婚)。”帕洛尔说,“直到现在,我的膝盖还经常疼痛。”舍伍德在职业生涯中曾经经历了一次断腿,后来他不得不依靠注射止痛剂才能参加训练,他说:“这玩意就像毒品一样,你一旦沾上,就永远离不开,我曾尝试不打封闭上场,但我很快就疼得受不了,我说还是再见吧,足球。”
----------------------------------------------------
国家队PK俱乐部
球员往往不想错过一场关键的国家队比赛,但当他通过打封闭参加了这场比赛后,他就将缺席接下来的俱乐部赛事,如果这些比赛他也不想错过,问题就会变得很糟糕。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他连续打封闭出场。
在塞尔希奥·拉莫斯带伤参加了西班牙对亚美尼亚的世界杯预选赛后,时任皇马主教练的舒斯特尔猛烈地抨击了国家队给球员注射镇痛剂的做法:“他们这么做是对球员健康的漠视。”但事实上,在这之前,这位德国人自己便不断督促可怜的拉莫斯打封闭在联赛中出战。南非世界杯很快就将到来,一些新问题肯定会随之出现。尤文图斯队队长皮耶罗新赛季至今只为球队出场了七分钟,上赛季持续的镇痛剂注射使他的伤势始终得不到恢复。费迪南德在曼联的出场次数日趋减少,也是他在近几个赛季经常连续打封闭带伤上场所导致的结果。他们如果想搭上去南非的飞机,便意味着要缺席更多的联赛,但问题是他们在俱乐部的作用看起来又不可或缺。对于他们而言,封闭打还是不打,什么时候打,都是个头疼的问题。
禁兴奋剂的最根本原因就是为了保护广大运动员的健康---因为兴奋剂的使用会对运动员的身体造成很大的副作用,如果不禁,它的广泛使用必将最后毁掉运动员与职业体育,但事实上,因为体育本身关联的诸多利益:国家荣誉、足联商业的拓展、俱乐部成绩、个人利益等等,它又会变相的被默许与保护---如果不相信,可以看看尤文的集体兴奋济事件的不了了之,一直有传的齐达内疑云等等,都可以大约的猜测这里面存在的问题...............运动员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害者。
==========================================================================
如果兴奋剂不是本身对人体有巨大损害,那为何不推而广之,公平使用?如果以成本来计,它要比各类高科技在体育上的运用低的多,如何有损公正公平?论有损公正公平,金钱、高科技这些,绝对更有损于公正公平。但是,兴奋剂比之金钱、高科技,它对运动员的损害是不可逆的,如果不禁,必将使得运动员为提高成绩挺而走险,不但损害自身,也使其它运动员处于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中,从而逼迫他们要么同样采用对自己损伤极大的方式,要么处于劣势。
但一个运动员使用兴奋剂,也绝不仅仅是一个道德问题,以我上面引的《打封闭,Yes or No?》为例,可以看到一个足球运动员他的职业健康是很缺乏保护的,越出名的进攻队员,他面临的伤害就越多,到了他职业生涯的后期,因伤病等等,会使得与巅峰期相比,显得暗淡,当然,绝大数运动员都会选择顺应命运,少数人试图与宿命顽抗,结局如何,可想而知。指责一个运动员有违职业道德是不错的,但同时,我不知有没人觉得那些超负荷的职业比赛,长期对运动员伤病的漠视,往往是很多问题背后的毒瘤与根源。
同时,我一直觉得,一个运动员使用兴奋剂,他的后面,往往是俱乐部、球队甚至国家行为,这点上,看看围绕着齐达内的兴奋剂传闻,不能说明什么吗?国际足联,在反兴奋剂上,扮演着一个怎么的角色,只怕也说不清道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