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SPA:计算机专科如何找工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5 07:36:48
时间:2009-04-03
应届生找工作难已经是一个社会问题,而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更是许多应届生的烦恼。虽然社会就业压力很大,岗位竞争激烈,但是对于得到面试甚至拿到offer的应届生来说,也不一定是一件真正开心的事,因为,这些工作似乎不是“我”理想的工作。可是,理想的工作是什么样子呢?你的职业定位清楚吗?下面我们来看一位应届生求职就业的职业分析,看他最终是如何真正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的。
求职者案例介绍:李明(化名) 大专毕业  应用计算机专业
喜欢音乐和篮球,擅长游戏与文字的李明同学因为对自己所学的计算机应用专业没有太大兴趣,觉得自己不适合做技术,而对文字艺术类的工作比较向往,所以开始找工作的时候心里挺迷茫的。加之,经过几次求职面试,连续被企业拒绝之后的失落和打击让他连找工作的状态都找不到了。
更让李明郁闷的是好不容易有了一次工作机会,也失败了。经过大概是这样的:在李明情绪低落、灰心丧气的时候,保险公司的录用通知也给了他一些意外欣喜,经过三个月的培训和实践后,李明开始了业务工作。然而,不谙世事、缺乏社会经验的他刚开始工作就被一个谎称投保的准客户骗了近千元……
离开保险公司后,李明开始逃避找工作,学开车到拿到驾照用了三个月时间,可是,毕业会考之后,毕业在即,工作始终是无法逃避的现实。母亲对儿子总是有很大的期待,但偶尔闲话时也会提起他被骗的经历。李明觉得特别苦恼,也希望自己能独立,可总是提不起找工作的信心,连找工作的状态似乎也找不着了。
职业分析:重新认知自身优劣势,平衡求职心智
从上述案例叙述我们不难看出,李明的性格偏内向,求职时更多的时候处于“习惯性被动的”状态。同时,他向往的的文字艺术类的工作似乎与他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没有多大联系,加之,其开始找工作后的迷茫状态,不难看出,从当初学习计算机专业到选择第一份接触社会的工作,李明似乎都没有很好的去思考过他的选择对其未来究竟意味着什么。
生活中看似因为失败的经历导致悲观失望的情绪,而真相往往是:对经历事件的看法、评价、认知才是真正引起情绪反应的直接原因。我们虽然没有办法改变事情本身,却完全可以通过改变我们对事情的看法,从而改变事件对我们的影响,也就是说,不管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我们都应该去努力掌控自己的情绪!
叔本华曾经说过,事物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只受对事物看法的影响。
心理疏导小故事:认知不同,心智成败各异
曾经两个秀才上京赶考,看见有出殡队伍,有只黑黑的棺材,一个人心想不妙,触了霉头,应考的士气大落,结果文思枯竭,名落孙山,而另一个人则大喜,心想“官”、“财”两得,胜券在握,鸿运当头,结果文思泉涌,一举高中。
心理学研究表明,具有积极情绪的人比一般人更能忍受痛苦。现代竞争社会,虽然比较的是一个人能力和动机,但同时也是一个人的乐观精神的较量。
李明的就业反馈:
经过分析疏导后,李明发现,自己之前的尝试成为了其识别方向的指引,性格内向的他对于网游有着特殊的兴趣和感情,他了解玩家的心理,文字表现和提案也富有创意,经常浏览论坛的他,熟悉网络论坛与斑竹经验,有着线上线下不少的朋友。他觉得在自己的世界里用喜欢的方式认识和沟通世界也有着极大的自我价值。整理了自身的优劣势之后,他考虑结合自身专业只是争取网络游戏策划类职位,将来经过这类岗位锻炼,相信能探索出更好的职业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