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尧:教育失败的根本原因-教育评论中心-中国教育人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0:01:55

教育应该教人成为人

刘 尧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观念,几乎成为今日中国千百万家长“集体无意识”的习惯性思维了。受此观念影响,孩子在娘胎中就开始被胎教了。从学前到中学阶段,为追求好的学习成绩,孩子的学习负担不断地被加重,本应丰富多彩的孩提快乐生活,被淹没在沉重而痛苦的课内外学习活动中了。人们不得不思考,今天的孩子接受的是什么教育?这样的教育未来将走向何方?人的成长是几十年的“马拉松”,如果在“起跑线”上就耗竭了心力,还能愉快地跑完“马拉松”全程吗?当然不能!可时至今日,教育改革没有给出宜人的育人图景,反而有愈改愈脱离育人以及进一步异化人为工具之势……“分数”和“升学率”成了教育的魔咒,导致孩子不得不接受一个怪异的事实:自己不是自己的,而是父母与老师眼中实现理想的工具。
    从以上意义上讲,教育失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失败的原因,不是学制问题,也不是课程设置问题,更不是教学问题,而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发生了偏差。近代以来,中国先后确立了“教育救国”、“教育强国”的使命,将教育指向一种急功近利的把人工具化的所谓人才培养活动,而忽视了教育应该是教人成为人的人格养成活动。
    教育的根本目的究竟是什么?不妨看看古人与前人的论述。孔子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卢梭表示,教育是培养“既能行动又有思想的人”。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爱因斯坦说:“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鲁迅说:“教育是要立人。”蔡元培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善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就是说,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而不仅仅是培养人才!人是教育的出发点,教育应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彻底解放人性。教育应该是教人成为人的活动,应该使人日益完善,使人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劳动,使人有尊严地活着……教育不仅仅是人们习以为常的人才教育,而是立人教育——让人成为人的教育!
    学校应该是育人的地方,而不仅仅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把培养人才当作教育的根本目的,其实是把人当作工具。当今社会把教育简单地理解成培养人才,就是导致教育失败的根本原因。早在1932年,潘光旦在《教育与成见破除》一文中就指出:“教育有两大目的,一是教人认识自己,尤其是认识自己在能力上的限制;二是教人破除成见,少受些成见的蒙蔽。”他认为,由于我们总是把精力放在学制调整、课程设置方面,不重视认识自己、破除成见的问题,因此培养出一大批缺乏判断力的人。蔡元培曾对学生反复强调:你们“应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在抗日战争前夕,张元济就在《中华民族的人格》中指出:“社会上迷漫着一种骄奢、淫逸、贪污、诈伪、颓惰、寡廉鲜耻的风气”,与人们“只注重新知识,将人格扶植、德性的涵养都放在脑后”有关。如果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人格养成,就很容易诱导人竭力追求物质的享受,长此下去,将导致整个民族的堕落。
    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第26条第2款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充分发展人的个性,并加强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该款的精要是说,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塑造和培养人的健全人格。人之所以作为万物之灵,是因为有人格。人格不是天生就有的,是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熏陶逐渐形成的。所以,我们的教育必须创设宜人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健全人格。何谓“教”?《说文解字》曰:“教者,上所施,下所效”。“教”最重要的方式是要以身作则。作为孩子的教育者,父母与教师对孩子的人格影响巨大,是孩子人格养成的主要责任人。何谓“育”?根据《说文解字》,“育”是“教子使作善也”。这个“育”当中最重要的是“善”,让孩子把握“善”的标准,教孩子使他能够向善。所以,教育最重要的是教育者以身作则,培育孩子健全的人格。
    理查德•韦斯伯德在《守护孩子的幸福感》一书中表示,“我们完全有能力将孩子培养成情感丰富并负责任的人,培养成正直守诺的人……我们要让孩子成为能够敏感于他人痛苦的人,成为能够意识到自己对不同阶层、种族或背景的人均负有责任的人,成为愿意以某种方式对世界作出贡献的人——因为孩子肩负着将先辈们最高尚的道德原则传承下去的使命、肩负着保护子孙后代福祉的使命。我们必须对孩子有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相互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韦斯伯德的话,对我们的教育有很多启发,人格成长贯穿人的一生,为了培养人格健全的孩子,教育者在人格成长方面应终身学习,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并以身作则,守护孩子的幸福感,让孩子成为人比让孩子成才更为重要。
                      (本文作者系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所长、教授)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8月24日

刘尧:教育失败的根本原因-教育评论中心-中国教育人博客 中国教育之十大怪状-教育评论中心-中国教育人博客 中国教育之十大怪状-教育评论中心-中国教育人博客 教育重在启智-教育评论中心-中国教育人博客 中国学界十大怪现象-教育评论中心-中国教育人博客 中国缺乏大师重要原因-教育评论中心-中国教育人博客 教育惩罚的误区-陶李满-中国教育人博客 我国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鲁安新华教育博客-中国教育人博客 如果教师没有知识【暑期博客征文】-王立宏的教育博客-中国教育人博客 亚里士多德的教师画像-周新桥教育博客-中国教育人博客 马尔库塞的教师画像-周新桥教育博客-中国教育人博客 维特根斯坦的教师画像-周新桥教育博客-中国教育人博客 需要商榷的三个教学观念-周新桥教育博客-中国教育人博客 苏格拉底的教师画像-周新桥教育博客-中国教育人博客 杰出中学生的14种能力-三人行网络教育-中国教育人博客 评课:站在执教者的角度想一想-孙善利教育讲坛-中国教育人博客 感恩教育是孩子最不可缺的一堂课-美好记忆-中国教育人博客 关于“教育与生活”两种基本观点的思考-孙善利教育讲坛-中国教育人博客 关于“教育与生活”两种基本观点的思考-孙善利教育讲坛-中国教育人博客 “过度教育”过度在何处?-周新桥教育博客-中国教育人博客 教育目的是培养人,不是培养人材-孙善利教育讲坛-中国教育人博客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与基本写作规范-教育研究技术-中国教育人博客 解读:“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周新桥教育博客-中国教育人博客 “唐诗宋词专题”教学辅导(1--5)-薛兴付的教育博客——守望花朵-中国教育人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