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格局未来五年趋势:国际秩序全面深刻变革 (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13:13:20
【作者:】

国际秩序全面深刻变革
国际权力结构更加分散。一是从西方主导转向西方大国与新兴大国分享,西方大国的体系主导权削弱,体系的“非西方色彩”增加;二是从国家行为体朝非国家行为体扩散,体系行为体趋于多元化,国际非政府组织与国际互联网影响力扩大,民族国家及其政府的中心作用有所削弱。
国际组织与多边机制改革加快、作用增强。联合国安理会改革压力上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资扩股”,发展中大国份额增加,八国集团式微,二十国集团迈向机制化,北约加快全球化转型,以中俄印与“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对话协调机制壮大,多边机制创新加快、更趋灵活。
全球治理升温、主导权竞争加剧。各种全球性问题层出不穷,通过多边合作协调应对、针对不同议题加以“专业治理”成为潮流,金融监管、气候变化、能源保障、军备控制、公共卫生、海洋通道、太空开发、网络安全等功能领域全球治理加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围绕全球治理新秩序复杂博弈。
传统国际关系准则酝酿重大调整。国家主权原则仍为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石,但受到“保护的责任”、“负责任的主权”、“国际人权保护”等挑战,一国主权面临主动让渡或被动侵蚀。内政与外交界限趋于模糊,“不干涉内政”原则备受挤压,发展中国家面临更大的“良政”与“善治”压力。
国际安全环境复杂多变
大国军事竞争高位运行。各国均高度重视军备建设,全球军费开支水涨船高。美国发布《国家情报战略》《四年防务评估》等,强调在反恐防扩散与防范中、俄崛起之间取得“平衡”,继续推进反导、外空武器、信息战等,强化军事霸权;俄罗斯发布《2020年前国家安全战略》与《新军事学说》,推进军备升级与军事改革,确保边界安全与资源获取;欧盟大国加大军事投入,加快防务一体化;印度与日本大力开发采购先进武器,着力提升海、空、天战略投送与远程打击能力。
地缘角逐加剧、地区“热点”延宕。世界地缘政治经济重心加快“东移”,亚洲成为地缘角逐“主磁场”。美国以西亚、南亚为重点,藉“反恐”、“防扩散”推进地缘利益,意欲“消化”伊拉克、“搞定”阿富汗、“摆平”巴基斯坦、“困住”伊朗,控制欧亚大陆中心地带。同时,美国加大介入东亚,强化军事同盟与调整军力部署,防范中国崛起;俄罗斯竭力捍卫独联体,与美围绕北约东扩、南高加索、中亚反复较量;欧盟“东扩”与“南下”并举,日本重点“经营”东南亚,印度“坐大”南亚与印度洋。巴勒斯坦、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索马里等地区“热点”充满变数。
核裁军转机与防扩散危机并存。美俄有望达成较大幅度削减战略武器新协议,继续维持核武“两极”格局。美国一面调整核战略与强化核威慑,一面“忽悠”“无核武世界”,举办核安全峰会,抢占道义制高点;防扩散形势更趋严峻,“朝核”折腾、“伊核”斗法、印度提升核战力、巴基斯坦核武库面临恐怖组织觊觎,地下核走私网络与核恐怖主义威胁增大,美国推行防扩散双重标准与全球核能大发展加剧《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困境。
非传统安全威胁更显紧迫、战略地位进一步上升。金融与经济安全形势复杂,国际恐怖主义继续蔓延为患,海盗肆虐重要海上通道,新型重大疫情频发,信息网络安全脆弱,极端气候与重大自然灾害防不胜防,世界人口即将在2011年超过70亿,应对各类非传统安全挑战成为维护国家与国际安全的重要内容。
世界软实力竞争此消彼长
非西方发展模式走强。源于美国的全球金融经济危机与伊拉克、阿富汗战争困境重挫西方“市场万能”、“民主”、“自由”、“人权”等强势价值体系,西方发达国家长期形成的制度优越感下降,被迫集体反思调整,对内强化国家干预,对外弱化“民主改造”。中国、印度、巴西等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交相辉映、影响上升。
非西方文明重焕活力。西方文明自近代以来持续与无度扩张,但金融与价值观双重危机使其受挫。中华文明、印度文明、斯拉夫文明、伊斯兰文明、拉美文明等众多非西方文明伴随各自经济崛起而走向复兴,西方文明的“中心”地位动摇,其鼓吹的“西方标准”与“普世价值”影响下降,中国“和而不同”、“相互包容”与“互利共赢”的“和谐世界”理念前景更加广阔。(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