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漫卷丝绸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22:59:46

诗情漫卷丝绸路

袁三思

“大风起兮云飞扬,

“下岗工人兮变浙商。

“兄弟姐妹兮受鼓舞,

“丝绸之路兮通四方。”

2007年1月31日,全浙江省最火暴的商界大选——“风云浙商”颁奖盛典正在进行。

一位长相斯文的中年汉子稳步走上奖台,从时任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的童芍素手中接过奖杯、证书。掌声响起,现场回荡着这样一段评语:

“丝绸,是他为之敬业一生的产品,轻柔绵长。面对与他风雨同舟的兄弟姐妹,他的内心也有那么柔软的一角。千丝万藤,路漫情长,他破釜沉舟,解决了5000名下岗职工再就业,为他们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他三年收购七家国有丝绸企业,为五千年传承的湖州丝绸编织出一曲霓裳盈扬的曼妙华章。”

掌声未歇,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向他道出了心中的疑惑:

“很多人认为,公司拥有了一批‘4050’员工,是你的良心;但你作为一名企业家,他们是不是一支特别能战斗、有能力的队伍?”

 “我们的员工,我们的兄弟姐妹非常地棒,是他们,把我抬进了今天。”

短短一句话,落地有声。随即,他有感而发,诵出了本文开头的这首原创诗文。没有古人击筑而歌的壮观,同样涌出一腔豪迈,顿时又迎来了一片久久不息的掌声。

他,就是浙江丝绸之路控股集团董事长凌兰芳。从这天起,他成为500万浙商的又一份骄傲,他的身上多出了“学者型商人”、“诗人企业家”、“现代儒商”等各种光环,在不下50种媒体上频频亮相。

如果说诗如人生,那么,一个人的诗路,也是趟着他的人生路,才呼之欲出的。凌兰芳的诗,就是他40年事业生涯的最好总结。

灿烂的朝霞  灿烂的笑容

书声朗朗飘入凉爽的晨风

银杏树下我们列队敬礼

亲爱的母校您走过了百年峥嵘

青翠的湖水  青翠的山峰

歌声甜甜汇成和美的春风

百草园里我们点燃篝火

亲爱的家乡您哺育着儿女英雄

美丽的梦想 美丽的彩虹

涛声阵阵唤来浩荡的长风

鹏程万里我们展翅飞翔

亲爱的祖国您腾起了东方巨龙

啊……

花儿朵朵万紫千红

明珠闪闪仰望星空

今天,我们因母校骄傲

明天,母校因我们光荣!

这是凌兰芳为母校创作的歌词,优美的语句是对母校美好的记忆,也是对母校满腔的热爱。写诗的人,总能用自己高昂的热情,满怀的爱,在激动人心的时刻,用自己的豪放,释放出一首首豪迈而又不失优美的诗词。凌兰芳认为,诗歌,首先应该是优美的,每一首都是新的,那才叫诗歌。善于发现美,善于刻画美,才能在美中创新,在创新中翱翔,快意书写丝绸,新的华章诞生了。

2010年4月10日下午,在凌兰芳董事长带着员工代表,护送着丝绸国宝从湖州驶向上海;下午6时,60余件丝绸作品全部进入中国馆——本届世博会东道国最为瑰美、壮丽的主场馆,做为世博会纪念馆而永久雄立国际大都市的主场馆。上海世博局副局长黄耀诚等逐一审鉴完丝绸国宝,盛情赞扬湖州人民为世博会作出的卓越贡献,感谢湖州丝绸又为世博会增光添彩。

2010年5月18日上午,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贵宾厅,几十位知名人物正在参观。

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罗哲文先生凝望丝绸织锦长卷《富春山居图》良久,由衷赞叹道:“我国的丝绸工艺竟然达到这样的艺术效果,山水与人文交融,传统与时尚合一,同历史的器物相比,更具有现代的价值和魅力。”

著名学者、国美院前院长肖锋说:“《水乡古镇蚕花节》不仅反映了159年前湖丝获奖的历史背景,而且再现了当时丝绸之府湖州的民俗风情,是一幅江南丝绸版的《清明上河图》。”

    是的,从1851年湖州辑里湖丝走进首届伦敦世博会获得金奖,为中华民族夺得第一块国际金牌,屈指算来,159过去了。当世博终于在祖国的上海开幕时,由丝绸之路集团编织的60多件作品,让“湖丝”品牌在159年后,再次抢占先机,出尽风头。

也就在上海世博会上,丝绸之路集团被确定为特许生产供应商。这就是说,不久, 全国各地的世博会特许店里,将看到丝绸之路为世博会制作的精美丝绸产品,而且,借世博会的东风,名扬世界各地。

与此同时,丝绸之路集团下属企业长三角建材也被世博会相中,世博会A、B两区共14万平方米的路面砖,都由丝绸之路集团研发生产。据说,世博会项目工程洪副总指挥这样对媒体说:请留意,你脚下踩着的,是湖湖州的长三角建材产的地砖,这家企业挑了世博会地面铺设的大梁。

凌兰芳,这位太湖畔的丝绸传人,带着他的兄弟姐妹,在全球瞩目的营销大平台上,用诗一样的优美,用歌一样的新意,在建设民族丝绸品牌企业的战略征程中,谱写了一首品牌之歌:既抓住了营销的高端平台,创新了产品结构转型之路,又树立起丝绸之路集团创业史上一座全新的里程碑。此时此刻,没有比写诗更能抒写荡漾在心头的激情,《为世博精心制作丝绸国宝》跃然眼前——

世博丝绸结缘深,百年花甲辑里情。

富春山居巧手织,红宫顶层道德经。

天崩地裂兮神州摇晃,

山川蹂躏兮日月无光,

家园糜烂兮生灵涂炭,

长歌当哭兮祭我国殇。

几经浮沉兮几经沧桑,

血沃黄土兮泪湿玄裳,

不屈不挠兮中华儿女,

朝阳飞升兮世界东方!

           

这是凌兰芳在汶川大地震后写的长达13节的《戊子国殇哭祭》的首尾两节。全诗在网上长挂,有网民直呼“慷慨悲宏之作”。都说大动荡必有大诗作历千年不衰,可是,谁能理解,作者由衷地流露出的是那份悲情,那份对灾难的无奈,对受灾百姓的牵挂和勉励,对祖国的热爱和期待。

“不曲不挠兮中华儿女。”写诗的人,做事的人,写诗如做事的人,就那么坚忍着。正因为坚忍,凌兰芳才变得坚韧。那是怎样一种充满雄性的毅力呵,蓄满的沧桑如银河倾泻般的无穷无尽。

谁能想到,这位如今在商海搏击的浙商曾经也是一位下岗职工。从17岁开始踏入丝绸这个行业,凌兰芳在丝绸这个传统产业的国企里整整干了33年。但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这家老国企濒临倒闭,他也被“买断”工龄,成为了下岗工人。

“当我33年的工龄被28500块钱买断的时候,我强烈地感受到了弱势。”凌兰芳回忆道。但不甘就此沉沦的凌兰芳带领20多个原先的国企员工开始漫长的创业路,33年换来的28500元钱也让凌兰芳一股脑儿投到了创业中去。

可惜,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开始给了凌兰芳当头一棒。

1993年,创业的第一年,凌兰芳便经历了商海的残酷。公司进口的5200吨钢材延迟到货,又恰逢国家宏观调控,使得这批钢材从每吨5000元暴跌至每吨2000元,整整让凌兰芳损失了近2000万元。

这仅仅是开始。1995年,公司一艘运煤海轮不幸被撞沉没,12名船员遇难。这一次,又损失了近千万元。

      两年不到,凌兰芳带头创立的国企小公司负债将近3000万元,而员工也只剩下21个人,公司面临生死存亡。但是,在当时的体制下,银行和他的国有公司之间的债务可以抵销。这多少令“丝绸之路”人大有如释重负之感。可谁又想,凌兰芳却向银行承诺,所有的银行贷款自己一分钱都不会少!

回忆当时的场景,丝绸之路集团总办的章建新同样不胜唏嘘。

“凌总说,他每月只拿150元钱的生活费。150元啊,他有这么一大家子,要清苦多少年?公司发展到今天,弟兄们都这么说,即使给他配一套别墅,也是应该,可是他还住在那间只有60平方的老房子里。回想那个时候,我们的惊愕是不言而喻的,但惊愕之余,我们没有一个人反对,没有一个人掉队。我们一起创业的人,都作出了同样的承诺。后来我们全部还清了债款,没有贪图这份对银行的慷慨。因为,那不仅是对国家不负责,也是对我们自己不负责。”

到期时,公司归还了湖州市农行11万元钱的利息,一日不差送到农行。

正是这样的兑现承诺,树立了丝绸之路的诚信形象。当初,许多大中型的国有企业老大们感动了,将价值几千万元的煤炭、焦炭、炉料、火车车辆、钢材等先给他们销售,允许他们卖掉后再给钱。就这样,让凌兰芳和他的企业重新站了起来。

这就是丝绸之路人的坚韧坚强。说起世博会,凌兰芳言辞之间充满了对兄弟姐妹们倾力完成任务的感激之情,他也为拥有这么一帮4050兄弟姐妹感到自豪和骄傲。

在上海世博会上,“湖丝”名扬世界,媒体澎湃着一篇篇赞美之辞。凌兰芳却微笑着,平静地告诉记者:没有集团员工全力支持,没有企业转型升级取得的竞争力,没有社会各界的支持,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完成标准那么高、那么严的世博丝绸工艺品是不可能的。

一席话,让人想起凌兰芳与诗友的一次交流。他说,“诗歌,要留下些断层,这样,才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是的,凌兰芳做诗绝不是闭门造车,而是来自于他的事业,他的世界;当他的事业推进着大家的、更大的事业,他的世界创造出大家的、更大的世界时,他必将走向成功,大家都将向成功,那才是大成功。

“湖丝”在上海世博会获得媒体一片赞扬的前几个月——2010年年初,丝绸之路人遭遇着“茧价更逐丝价高”的“面粉比面包贵”式的煎熬。而就在这时,丝绸之路集团接到了为世博会制作丝绸产品的任务。集团本来可以通过减产来度过这场“茧荒”,但是为了给世博献礼,为了世博的这一宝贵机会,丝绸之路照常机声隆隆、热气腾腾地超负荷运转;“无米之炊”的日子里,丝绸之路为了蚕茧满天飞满地找,买的尽是高价。供销部一位员工记得,当时老凌看着订购单,咬了咬牙,说:为了“体面”迎世博,哪怕是只有一粒茧也要搜来生产。

自3月25日晚发布动员令,在集团丝织企业里,制作丝织精品只有半个月的时间。凌兰芳与技术人员、操作工人攻坚破难日夜奋战。从接到图案纹样到打出面料样品来只花了7个小时,而且一次通过,真是神速加神工。要找到最合适的颜色来配对,就得从上千个丝绒色谱中逐一比对,花下许多功夫和耐心。此外,还有指定的面料由于缩率的不同,要保持整理后的平准,又在工厂案板上熬了几个不眠之夜。

最感人的事是丝绸之路集团副总经理、教授级高工韩容,身罹重症,却搏命研发《富春山居图》。白天,她在化疗的剧烈反应中受尽折磨;晚上,她在电脑前撑着苍白的脸修稿。医生不让她用电脑,先生劝她歇一歇,她回答说:这是世博会的任务啊,拖不得一天。

也许,动员令只是一个人说说的,但动员令前,丝绸之路人明白,事业,绝不仅仅是凌兰芳的,而是大家的事业,是大家的创业的空间,所以,谁都得倍加珍惜,谁都会倾情戮力。

2009年5月30日,一个让500多万天下浙商期盼已久的“节日”——这天上午,以“转型升级逆势超越”为主题的2009浙商大会暨浙江名优新产品(内需)采购对接会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开幕。就在这个开幕式上,凌兰芳宣读了《转型升级逆势超越》的浙商倡议书。

丝绸产业是民族产业,也是民生产业、传统产业。从2008年下半年的金融风暴开始,以出口为主要发展方式的丝绸产业遭受的是前所未有的新一轮的沉重打击。凌兰芳一份对外的倡议书,在丝绸之路集团,和每个内部动员令一样,向广大员工敞开了一个新思维、新实践的博大空间。

于是,一场关于丝绸之路的大讨论、大演讲拉开了帷幕。在丝绸之路集团的内部报纸上,我们看到,集团本部所有20来个部门和下属企业都在学习、在思考,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推选出代表在 “转型升级、破难创新”誓师大会上慷慨陈辞,从中,管理层发现了十余种此前未意识到的转型新举措。

前行的脚步更坚定、更踏实。丝绸之路人,用自己的激情,用自己的智慧,为丝绸之路集团新大厦的崛起殚精竭虑。获悉这次大演讲的消息,当地一位领导在丝绸之路集团的一次调研中盛赞,这是传统产业振兴之路上一件振奋人心的大好事。

这是一种以空间凝聚合力的圆满。

凌兰芳始终自称“我是一名工人。”正是这样的虚怀若谷,人们发现,在树立一座座创业里程碑的时候,他总在扮演一名排头兵的角色,于是,千军万马跟在他的身后,患难与共,甘甜同享。

他就是“丝绸之路”的化身,是一帮事业人的化身;

他留给这个集体的,就是那一片广袤的创业空间。

东南风吹绿了农家田桑,

三月里闹蚕花喜气洋洋;

巧姑娘赛天仙织女下凡,

泻银河铺彩霞飘舞霓裳。

……

龙王山千百年甘泉流淌,

苕溪水哗哗流日夜歌唱;

驾长风催百花龙飞凤舞,

南太湖明珠美灿烂东方。

在丝绸之路集团展厅里一条长长的真丝数码织锦上,绣着这首被湖州人广为传唱的《湖州,我可爱的家乡》。这首歌的词,正是凌兰芳。优美瑰丽的词作,不仅写出了湖州“中国绸都,天下粮仓”的如诗如画,也寄寓著作为诗人的凌兰芳对家乡绵延万里的热爱。

这些年里,每逢大事,他总会在简陋而不失儒雅的书房里沉吟大半个晚上。于是,《丁亥岁尾飞大雪》、《戊子国殇哭祭》、《国殇日吊玉树》源源不断地刻下他对人民的爱,对家乡的爱,对祖国的爱。

请看他的《听说开始调房价》:

惊闻房价逐浪高,苍生无地垒寒窑。

来生或可投燕雀,桑榆枝头筑窠巢。

    为什么,凌兰芳的一道倡议书、一个动员令,激荡起全体丝绸之路人的创业激情,激发起全体丝绸之路人的创新大智慧?

      有一个故事在丝绸之路集团内部广为人知。2003年元宵节,凌兰芳看望工人,听到女工陆晓琳反映春节过的不愉快,她和女儿租住别人一间房,房东催她搬,一时没房住,又没有钱买房子。凌兰芳听了沉思良久,闷在心头一个多月,最后决定率先建立全员覆盖的住房公积金制度。一年后,陆晓琳用住房公积金贷款买下了一间属于自己的住房。每年多掏几百元为员工办理住房公积金,不仅企业内部高层领导有争议,就连外面的一些企业也议论纷纷。但凌兰芳却力排众议,他说,没有安居,哪来乐业?

      正是这种处处为员工着想的观念,使现在的丝绸之路集团所有1年以上工龄的职工“五金”保险全面覆盖,并实现了三个“百分之百”:百分之百签订劳动合同,百分之百参与各种保险,百分之百为员工缴纳住房公积金。

      有所付出必有所得,凌兰芳对员工的关爱,换回的是员工对企业的一片忠心,也让企业得到了凝聚力与竞争力:2006年,这批由凌兰芳率领的“4050“部队,已经把丝绸之路集团的销售额提高到7.2亿元,利税达4500万元。企业也连续两年荣获全国再就业与和谐劳动关系先进民营企业。

空间凝聚合力,关爱释放合力。正是这种饱涵热血的关爱,不仅洋溢着凌兰芳的创业业豪情,浸润着他的人文气质,融合着他的丝绸、家乡、理想、事业情结,而且,他会与他的兄弟姐妹们搀扶着前进,相拥着取暖。

于是,他的兄弟姐妹们自发地释放出创业激情,他的兄弟姐妹们自主地集聚了创新大智慧。

于是,磨砺出丝绸之路一颗颗鲜艳夺目的明珠,缔造起丝绸之路一座座坚实壮观的大厦,记录着丝绸之路未来的美好记忆。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一个人的诗歌也可以埋没;但是,用生命写诗的人,诗歌的力量必定是无限的,诗歌的精神必将是不朽的。

未来的丝绸之路集团将会怎样?

不必用任何方式去描绘去想象,但我们可以读一读凌兰芳填的词《水调歌头》——

再就业,重上岗,又当家。

丹心谱写理念,奋进浪淘沙。

丝路翻飞花雨,征程鼓荡雄风,创业乐无涯。

崛起长三角,振兴我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