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孤立中国企图未遂 印度只关心经济合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04:21:47
印度总理辛格22日晚与到访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举行会谈。双方发表的联合声明说,印日两国决定建立的全球战略伙伴关系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双方将在环境保护和能源安全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但是,安倍极力向印度“推荐”日本所谓“亚太自由之弧”计划,印度方面并不太热心。
新华网报道,声明公布了印日两国全球战略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路线图。这一路线图涉及政治安全、防务合作、全面经济合作、商业领袖论坛、科技教育、文化交流等众多领域。声明说,由于印日两国拥有相同的价值观,因此两国关系最具发展潜力。
就气候变暖对策达成共识
印度虽是温室气体主要排防国之一,但目前尚未承担削排义务。两位首脑可能在会谈中就参与2013年后的全球气候变暖对策新框架达成了共识。安倍可能在会谈中未就美印原子能合作明确表示支持。
双方可能还就以下问题进行了确认:争取在2010年前把日印贸易额提高至两百亿美元(06年为85亿美元);尽早缔结日印经济合作协定(EPA);就安全保障领域的双边合作展开磋商;合作解决朝鲜绑架日本人问题。
安倍在演讲中着重阐述了日本提出的所谓“亚太自由之弧”。媒体分析称,这一“亚太自由之弧”包括中国从东到南外围所有重要国家,“孤立”中国的色彩明显。不过,对于安倍一直热衷的这一“四国战略同盟”,印度一直保持距离,印度方面曾表示,不应该把这一计划当成“零和游戏”。观察人士认为,印度始终坚持多边外交方向,不会为了强化同日本的关系而牺牲同样重要的印中关系。
安倍公开赞扬“战犯无罪论”法官
安倍此次访问印度,还安排了一次特殊的访问。他计划在23日会见拉达宾诺德?巴尔的儿子。巴尔是远东国际法庭的法官之一,主张“日本战犯均无罪”。安倍22日还公开对巴尔大加赞扬。
安倍称,巴尔当时在战胜国对战败国的“事后审判”中提出置疑,主张被告人全部无罪,“许多日本人至今还很‘钦佩’巴尔法官的勇气”。
拉达宾诺德·巴尔已于1968年去世。国会演讲后,安倍计划23日亲自拜会拉达宾诺德?巴尔的儿子普拉桑托·巴尔。印度媒体认为,安倍从短短三天访问中特地抽出时间安排此次访问,还有家庭原因———拉达宾诺德·巴尔曾“有恩于”安倍的祖父岸信介。
印度媒体称,在远东国际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中,岸信介最终得以免于审判。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拉达宾诺德·巴尔的“战犯无罪论”。据称,岸信介后来还因此同巴尔结下深厚私交。
在日本靖国神社,为了“表彰”拉达宾诺德·巴尔对日本战犯的“功德”,右翼组织还特地为他立了一块“功德碑”。
“自由之弧”注定是失败之弧
《中国时报》分析,安倍访问印度,作用很明显,要想与印度携手共同对付中国,但印度本身有其正负面的考虑,携手能到什么程度很难说。
安倍在其著作《走向美丽之国》中便提到在亚太地区组建由美国、日本、澳洲、印度参与的四国战略同盟。8月初东盟区域论坛在菲律宾首都与马尼拉举行时,日本便力邀其它三国举行司长级的磋商,但是由于目标太明显,其它国家对继续这样的战略对话持有戒心而不热中。
印度政府虽然也有制衡中国的意思,但却不肯为日本利用,印度不会因为得不到好处的同盟,使它失去外交上挥洒自如的功能,所以安倍在经贸方面能给印度多少好处,是重要关键。安倍率领243位日本企业家访印,包括许多有名的大企业,据日本媒体报导,安倍可能宣布一项34亿美元的低利贷款案,为印度兴建工业走廊沿线的货运铁路。也有人说,由于美国与印度已有核能合作协议,日本可能也向印度提出类似的合作建议。
这些好处当然会使印度动心,但在高规格欢迎安倍到访的同时,印度却又明白表示,加强与日本关系并非针对印度与其它国家的关系。那就是说,与中国的关系该如何发展仍应如何发展。印度外交部官员梅农说得很露骨,他说:“我们与日本的关系不会以与中国关系为代价…这不是零和游戏。”
冷战结束后,印度突然发现自己价值大增,俄罗斯仍像前苏联一般拉拢它,美国突然伸出友谊之手,中国也放低了边界谈判的姿态,日本则刻意结交。印度左右逢源,外交信心大增,但毕竟这是时势造成,往远看,这种优势能维持多久,主要还是看印度的国力能增强到什么程度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