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向人民币汇率下战书 中国比日本悲惨一百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4 02:58:10
◆⊙◆
◆⊙┣█┫⊙◆
◆⊙┣█████┫⊙◆
◆⊙┣████████┫⊙◆
◆⊙┣█╱快樂╲╱與你╲█┫⊙◆
◆⊙┣██╲輕輕╱╲擁抱╱██┫⊙◆
◆⊙┣█████████████┫⊙◆
◆⊙┣█走近心靈能傾聽心靈的跳動█┫⊙◆
◆⊙┣█走近情感能感覺情感的熾熱█┫⊙◆
◆⊙┣█走近尊嚴能體驗尊嚴的高貴█┫⊙◆
◆⊙┣█走近寬容能體驗寬容的博大█┫⊙◆
◆⊙┣█ 永恒 带着祝福谨送于朋友█┫⊙◆
◆⊙┣█████████████┫⊙◆
◆⊙┣██╱平安╲╱把你╲██┫⊙◆
◆⊙┣█╲時時╱╲圍繞╱█┫⊙◆
◆⊙┣████████┫⊙◆
◆⊙┣█████┫⊙◆
◆⊙┣

奥巴马向人民币汇率下战书 中国比日本悲惨一百倍?

2010-2-5 每日经济新闻

    危机时代的主线是中美合作共发货币,后危机时代的主线是中美竞争出口产品。

 

    为经济问题焦头烂额的奥巴马,2月3日再提人民币汇率问题。他表示,美国需要监测其他国家的外汇政策,确保他们不会使用货币贬值方式获取不公平的优势。奥巴马谈到,汇率问题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它必须通过国际社会来解决,我们要确保美国产品价格不会被人为抬高,其他国家产品价格不会被人为压低,确保我们不会处于显著的竞争劣势。显然,奥巴马认为,美国出口之所以前景不妙是因为中国等国有意压低汇率,获取低价优势。

 

    面对欧美各国掀起的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中国从政府到经济学家全都不为所动,主张人民币汇率稳定,这样才能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做贡献。

 

    汇率之争背后是实体经济之争。当美国经济面临严重阻碍时,最便捷的办法是找到成长性看好的经济体,以前是德国、日本,现在则是中国,逼迫这些国家的汇率升值,通过金融战巩固超级经济帝国的地位。中国不是日本,美国多次逼迫依然无动于衷。美国有些急红了眼。

 

    可怕的不是奥巴马下汇率战书,而是中国经济存在体制性障碍。中国之所以在危机发生以后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正是内部经济虚弱的表现,担心重蹈日本泡沫经济与产业空洞化的覆辙。事实上,中国自卫汇率改革以后一度以较大幅度升值,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2月4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为6.8270元,按照汇改时8.11的汇率计算,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达到15.83%。

 

    人民币汇改以后,一系列始料不及的现象让经济界人士从心底升出凉意。首先出现的现象是从2006年左右,沿海企业成本增加,开始陆续关停并转。反讽的是,一度被视为中国产业升级、腾笼换鸟契机的沿海民企倒闭,并没有如愿出现产业升级,反而造成大量民工失业,金融危机爆发后到达失业尖峰。这让理论界退回出口至上的阵地,说句糙话是“没有金刚钻不揽磁器活”,既然中国的劳动力素质、企业创新能力、行政体制透明度全都不达标,通过提升汇率促进产业升级无异于自杀。

 

    中国出口与投资导向型的经济有两大诀窍,一是以低价垄断中低端消费品市场,二是以低廉的资本不断提升产能。许多人对于中国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耳熟能详,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摊大饼式的,而不是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提升式的。高端制造市场是德国、日本的天下,金融品与科技创新是美国人的天下,奢侈品制造是红酒中泡大的法、意等欧洲人的天下,中国未来的增长点何在?一旦失去低端制造市场,中国城市化进程戛然而止,尚在工业化初级阶段的中国会比日本悲惨一百倍。

 

    有国内学者似乎替美国人着想,表示稳定人民币汇率就是稳定全球经济,对于国际市场功莫大焉,又表示人民币汇率提升对于美国毫无益处,中国失去的市场份额会被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取代。这种话关起门来说说还可以,堂而皇之地公诸于世不过是与美国一样,锻炼自己的脸皮厚度。如果人民币升值,欧美金融机构可以借机收割一次财富,而后可以通过加大对中国的出口平衡他们的资产负债表,对于欧美才是利莫大焉。不然欧美不会一次次喊话,不会一次次制造贸易摩擦与外交纠纷,逼迫中国升值。

 

    关于汇率升值有一正一反两个案例可供选择。一是德国的例子,德国的汇率政策从来都是主动权在握,绝不太阿倒持。战后德国经济高速发展,整个1950年代至1966、1967年,德国年均GDP增速达近8%,出口迅猛增长,近乎充分就业(失业率跌至0.7%),“经济奇迹”时代之后德国出现滞胀期,加之在70年代遭遇美元走弱、布雷顿货币体系的崩溃和两次石油危机的沉重打击,1973年德国痛下决心采取浮动汇率制,从1960-1990年,马克对美元的名义汇率从4.17∶1升值到1.49∶1,期间累计升值了1.79倍,幅度超过日元。但在1987年美国要求德日货币贬值时,德国坚定说不。德国政府对国内经济形势的判断,与以通货膨胀为货币政策风向标的决心从未动摇。

 

    相形之下,日本处处被动,在逼迫之下被迫升值,在逼迫之下被迫贬值,为了怕影响出口对货币开闸放水,造成巨大的泡沫,从无真正主动的货币政策,终至不可收拾。今年日本汽车业爆出的质量丑闻如果不能妥善处置,将是泡沫经济后对日本高端制造的毁灭性打击。表面上日元是自由浮动的国际汇率,实则如提线木偶被日美两国政府操纵于无形。

 

    人民币汇率迟早会自由浮动,这是中国企业生产效率提升、是产品质量提高、是拥有独立政策的必备条件。但前提是,中国的经济与行政结构的调整在核心地带取得成功,而调控的主动权完全在中国自己的手中,而不是像日元一样成为美元的傀儡。

 

注:在地铁上看到大批回乡过节的人,黑面粗手,扛着大包小包,里面塞满礼物和祝福。
    看到一篇论坛文章,说广西全州被黑恶势力搞得一团糟。动刀动枪,官匪一家。当地的人看不到希望,在麻将声中醉生梦死。基层政权黑恶化,加之打黑毫无法律约束,法治死了?
    朋友告知第一代民工的孩子长大,犯罪率大增,这里面有很多失去希望的灵魂,没有归属感的游民。他们或者从小离开父母,心智不健全,或者在城市中饱受歧视。

    有钱阶层的奢侈品消费与文明算不得什么,只有民众小康有精神气,自觉地进行新生活运动,才有指望。当初的宋家与孔家十分的文明,有什么用?  

人民币汇率问题现状如何?

经济 2009-11-22 14:15:53 阅读425 评论0 字号:大中

路透北京/华盛顿11月10日电(记者 Simon Rabinovitch/Glenn Somerville)---奥巴马已经承诺下周访问北京期间将探讨人民币汇率问题,该话题一直在争议的风头浪尖,既可撼动汇市也会影响外交关系,因此成为他此行格外受关注的议题。

在华盛顿接受路透独家专访时,奥巴马将人民币汇率问题置于重塑世界经济平衡、保证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中。

他说:“中国持有巨额美元资产,因此我们的成功对他们至关重要。倘若我们不解决其中一些问题,那麽两国关系无论是从政治上还是经济上,均将面临沉重压力。”

对于奥巴马相关说法,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回应中重申,人民币汇率将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逐渐令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加灵活。

汇率问题现状如何?

中国政府称,通过货币篮子来管理人民币汇率。但如果真有这麽一个篮子的话,美元一定是里面最最重的那个。

中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可明确划分为两个阶段: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为第一阶段,期间人民币以爬行钉住美元的方式逐步升值了21%。2008年7月至今为第二阶段,期间人民币事实上又重新与美元挂钩,汇价保持在约6.83元。

美国批评人士抱怨中国妨碍了市场的正常调整,而这些调整本应促使人民币升值,从而反映中国快速的经济发展,令其出口商品价格更昂贵。

但中方则表示,稳定的人民币汇率对于帮助国内陷入困境的出口商有重要作用,并有助于促进全球经济的稳定。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11月5日表示,长期来看,人民币事实上与美元挂钩不具可持续性,但中国学术界围绕如何取代该机制存在严重分歧。

“存在多种选择。其一就是将人民币与货币篮子挂钩;其二是对人民币进行一次大幅度升值,但没有一个选择是完美无缺的。”

人民币汇率只让美国头疼?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敦促中国允许更高汇率灵活度,以作为平衡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步,并助中国在制定货币政策方面获得更多自主权。

欧洲央行总裁特里谢在11月5日也罕见地做出直接的表示,称全球经济将欢迎人民币的升值。

就连新兴经济体巴西上周亦对看似固定不变的人民币汇率发起攻击。

但中国央行副行长马德伦周二表示,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外部压力并不是那麽大,他同时强调了助国内出口商一臂之力的必要。

人民币增值後会怎样?

理论上说,对全球消费者而言,中国的生产成本将加大。如果价格升幅够高,其他国家商品可能取代正热销的“中国制造”。

一些美国人希望,那些宣称无法与中国竞争的美国本土企业可以提高出口市场份额,提高产量并增加就业。

但实际上,从2005-2008年,人民币累计升值21%并未撼动中国海外商品价格,因沃尔玛等外国买家要求中国控制成本,供应商部分受益于生产力提升仍可以达到要求。

很多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的贸易盈馀是廉价资本和过度投资作用的结果,过剩产量只能通过出口找销路。

背後的深层含义就是,中国经济需进行更深度的改革,如建立社保网络等,而非单纯升值人民币,来刺激国内需求、控制贸易顺差。(完)

编译:张敏/杨思涵 发稿:金红梅 

建议中国政府用外汇储备建立一个"战略发展基金"

军事政治 2010-02-12 15:33:48 阅读9 评论0 字号:大中

中国的外汇储备中,美元占到大约70%,欧元为20%,日圆和其它货币为10%。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把外汇储备,也就是国内储蓄和海外筹资用于购买外国政府债券,而不是用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确实是对资源的低效率使用。外国政府债券投资回报率约在4%-5%而中国本国的经济投资回报率远远超过这个水平。因此,早有专家学者建议中国政府用外汇储备建立一个"战略发展基金",用于促进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中国在很多战略性领域都还远远落后于许多发达国家。例如,中国的科研和开发费用(R&D)目前仅占GDP的1.4%,远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相比之下,日本的科研和开发费用(R&D)占其GDP的比重在过去50年里一直在稳步地提高,90年代以来已明显超过美国,2003年达到GDP的3.4%。另外,中国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也相对较低,尤其是政府投入相对较弱。此外,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中国对燃料及能源等方面的需求已逐渐超过国内自然资源的储存及开发能力。主要从事两类投资:海外投资业务方面,可以以控股的形式来投资于类似于高科技及自然资源之类的战略性行业,要求取得有竞争性的回报,但所承担的风险也高于传统的外汇储备资产的管理。海外投资可采取直接投资或收购股权的形式。为避免政治敏感性,有些投资可通过间接控股的形式,比如基金可投资于有实力的民营公司,然后通过它们进行海外投资。至于国内投资方面,战略发展基金实际上是以政府的角色来进行战略性的消费,因此也不可能对其要求直接或快速的回报。此类消费应仅限于使用外汇的采购,例如购买原油来充实战略石油储备,进口高科技设备来支持科研与开发,进口先进的医疗设备,为研究人员提供出国交流或培训的经费,或者用于引进国外的专家和顾问等等。日本的经验值得借鉴,二战之后,日本借助海外投资来缓解其国际收支顺差,同时克服其国内资源匮乏的问题。日本的海外投资最初集中在自然资源的开发以及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上,随后逐渐地转移到房地产,金融,保险和运输业等部门。海外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巨额经常账户顺差,使得日本的外汇储备在2003年以前并未急剧上涨。换句话说,假如日本没有用贸易盈余来收购海外资产的话,其外汇储备恐怕已高到难以控制的水平,日元汇率也会已升值到难以接受的水平。除了海外投资以外,日本还通过增加国内消费的方式来降低储蓄率,尤其是政府消费扮演了重要角色。自1965年以来,日本的政府消费占GDP的比重从11%增加到2004年的18%,而同期居民个人消费仅仅从55%升至57%。换句话说,日本国内储蓄率在过去40年中的下降主要受益于政府消费的增加,因为在储蓄率所下降的9个百分点中,7个是由政府消费的增加造成,仅有2个是由居民消费增加引起。相比之下,中国的政府消费占GDP的比重在过去40年并未有很大变化,近年来尚有下降趋势,90年代以来已明显低于日本。日本国内消费的增加有效地控制了储蓄率及外汇储备的上升。我们应该学习日本及其他类似国家(如新加坡,韩国等)的经验,通过增加海外投资及国内消费的形式降低外汇储备增长的压力,合理有效的使用稀缺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