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为何陷入“造仙迷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7:31:29

北大、清华为何陷入“造仙迷局”? 

    “假神仙”李一被揭后,他开办的缙云山国学院也在接受重庆有关部门的调查。近日,网上流传一张北大教授汤一介给李一授匾的照片,引起网友热议。记者调查确认,汤一介曾代表中国文化书院向缙云山国学院授牌。“缙云山国学院”号称“学院汇聚了汤一介等大师,已成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等高校的国学与养生班授课基地”。而书院方面近日将正式回应此事。(北京晨报8月25日)

 

北大、清华陷入“造仙迷局”,这是一件颇有意思的事。我们先来看一下,“中国文化书院”是怎样一个机构。据其官方网站介绍,“中国文化书院是由我国已故著名学者梁漱溟先生、冯友兰先生与北京大学哲学系张岱年、季羡林、朱伯昆、汤一介、李中华、魏常海、王守常等几位教授共同发起,联合了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学院等单位及台、港和海外的数十位著名教授、学者共同创建的一个民间的学术研究和教学团体。”这一介绍十分明确,这是一个民间学术研究机构,是与北大、清华、中国人大没啥关系的,不是北大的机构,也非清华的机构。

 

以中国文化书院的民间定位论,汤一介教授授匾是代表这个民间机构,也于是,“缙云山国学院”从根本上说,就是这个民间学术研究和教学机构的一个基地,与北大、清华没有半点关系,可是,学院在宣传中,却摇身变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等高校的国学与养生班授课基地”——根据中国文化书院的介绍,“缙云山国学院”的宣传还是比较“保留”的,没有把“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学院等单位”原封不动地搬到这里来。

 

与一个教授或者一个民间机构合作,会变为与教授所在的单位、民间机构组成成员所在的单位进行合作,这种“乾坤大挪移”的手法,并非“李神仙”首创,在“凡间”早已盛行。而且,还不仅仅适用于大学教授,中学教师也一样——某机构聘请某中学教师(包括退休教师)做兼职教师,在其宣传语中,就成了背靠某著名重点中学。

 

问题是,谁都知道这其中的问题——大学教授(教师)不能代表学校、学校的品牌不能随意被其它机构使用,可是,却没有明确的管理措施,或者即便有,也不严格执行。拿“缙云山国学院”来说,汤教授在与其合作时,明确提出这是中国文化书院的基地,不能说成是北大、清华的基地吗?北大、清华据此对其提出过交涉吗?也于是,我国大江南北,打着“著名大学”旗号举办的国学班、总裁班、培训班,多如牛毛。如果追查其与“著名大学”的关系,有可能就是有一位这个大学的教授在上课。大学教授(教师)和有关机构,在这种“乾坤大挪移”中提高身价、捞取好处,而学校的品牌受损,受教育者的利益也被侵犯。其结果就是,大学在各路教授各取所需的利用中,整体变得功利化、商业化,而教育体系中,各类诈骗、纠纷日益增多。

 

最近有消息称,初步调查显示,李一道长只涉及违规,不涉及违法,可单就“缙云山国学院”的宣传来说,就已涉嫌违反《广告法》,《广告法》第四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的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第三十八条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使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发布的,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责任。”有关部门当调查,“缙云山国学院”是否真是北大、清华的基地,如若不是,应追究法律责任;而北大、清华等高校,也不应该陷入造仙局中,却难得糊涂吧?——客观上说,大学对自己品牌维护的漠视,也是没有大学精神的表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