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人诗选》第四卷序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2:46:22

朝着诗歌的前方走

   ———序《新诗人诗选》第四卷

                                                                                             ●  广东    柯博元

诗歌是文学的桂冠,是文学各种体裁中最精粹的体裁,诗歌不是经济也不是商业,诗歌是人类心灵、精神的自然流露和表现。诗歌尤其是现代新诗,它是自由而奔放的,又是创新和现代的,唯其如此,这种分行排列不受限制的诗体,对于时代不断向前发展和现代文化科学事业突飞猛进的现代社会来说,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诗歌长河中的主流。由此,正当在商品经济和功利主义日益变得媚俗的狂潮的泛滥下,中国诗歌在处于低迷状态下生存的时候,仍然不断地涌现出一大批为新诗(含将旧体诗改革而成的新韵诗)呐喊的人比肩接踵地随着经济建设的热浪,不断地朝着诗歌的前方走去,为新诗(含将旧体诗改革而成的新韵诗)的创作与发展鼓与呼,这一大批人就是令诗坛注目而视的新诗人。

新诗人用他们手中辛勤耕耘的笔,为当代诗坛捧上了第四卷,在2008年的阵阵和暖的春风中来到了我们读者的身边。这在现代商品经济冲击下的诗歌被放牧到大戈壁沙漠地带的背景下,不能不说是当代诗坛的一种希望之光。她让我们看到了新诗人内心深处的灵光,那是一种对诗歌执着的深沉的爱,那是一种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全新的景观,由一种诗意柔和的阳光照射到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大地上。

新诗人朝着诗歌的前方走,他们以现代诗者的姿态,从自由的不受束缚的黑夜思维中找到了天际一抹朦胧的晨曦,在高峰之巅找到了向下滚动的巨石,在地下深埋的铁器中找到了锐利的匕首,在茫茫雾霭中找到了一段优美的旋律,把这些熟识的物象和潜意识的意象用思想之火点燃,就爆发出一篇篇清新柔和的充满诗情画意的现代新诗。他们从神州各地汇聚到《新诗人诗选》第四卷的充盈着五彩诗意的广场上,他们听见了大地的歌声,看见了百花盛放,目睹了人间忧乐,凭着诗人的敏感和智慧,诗的生命由此开始诞生。

诗人高京长从上海来,一颗《不老的心》在《春》季中《踏青》,在《鼓浪屿之夜》《咏浪》,用满腔的《情愫》,倾注在《竹》《莲》《水仙》等自然事物之中,诗歌的创作《收获》颇丰。张海贵在山西太原珍藏着《家谱》,目视《老人与海》,《听见了那轻轻的歌唱》,悠悠之中构思出《请把路上的雨点带回家》《一个信念落在背上则成了宇宙》等诗篇。湖北利川郭国文写诗数十年,一颗不老的诗心依然澎湃着青春的豪情,他经历了《多面人生》,注视着人生的《鸳鸯梦》和《狂内暴雨中的鸳鸯》沉思,蟠然《醒悟人生》,继续奋笔作诗,希望人生的鸳鸯“化作美丽的蝴蝶/栖落在花丛中”。许为俊居江西赣县,在《庭院小景》漫步,格外兴奋,想起往日的情人,顿生诗思,写成了《情人节那天》,读之有让人《听歌的感觉》。朱广新来自辽宁大连,他的《邻居》也许是写诗的,在一次与诗友的聚会中,他向诗友频频《祝酒》,他那熟悉的手势,令我想起他那新诗人的《熟悉的身影》。贾德明在湖北荆门踏《春风》沐《春雨》听《春雷》看《春讯》赏《春花》《春柳》,在《仲夏夜》里走进《荷塘》《月色》,眼前《流萤》闪烁,《蛙鸣》唱出阵阵诗意,令他感动,于是他在诗歌女神面前《许愿》,要为诗坛奉献更多的新作。重庆徐平喜欢写儿童诗,他常与《中国娃》为友,不忘对孩子进行《想起您,就想起雪山草地》的革命光荣传统的教育。广州梁炳光因爱广州,爱意深沉,便写成〈画您——我爱广州〉一诗,把广州画成“一条长龙”,“两座大山”,“一片沃土”。他不记过去重视现在更注视将来,他把这种感受写成《昨天.今天.明天》,倾注了他对诗歌的追求和向往,他希望与各地诗友《手拉起手》开展诗歌交流与创作,不断探索。王志芳来自四川江安,她喜欢使用《电脑》。她在文学创作中获得不少《殊荣》,《一只蝴蝶的故事》使她受到启迪,在她身上注入了《一股暖流》,她要《改写生活》,走向诗歌的前方。广东惠东卢伟光吃了《两只熟鸡蛋》,精神抖擞,他在《三更深夜》中仍挥笔写诗,孜孜以求。王乐兴站在山东临沭的土地上,目视《天空》,寻找诗歌生活的《真实》。李银仓离开家乡陕西千阳在外打工遇《知音》,这也是他有《缘份》,使他的《命运》从此与《笔》结缘,与诗为伍,使他朝着诗歌的前方不断向前走去。重庆武隆李观福在一次旅途中《搭车》,遇见了一位具有典型性的中国《农民》,彼此交谈很是投契,这使他的灵感顿生,由此写成了《搭车》、《晓风轻轻吹》二诗。严雅楠来自青海,雪域高原的风光使他对《雪》产生了深刻的情感,他的诗无不注入对《雪》的咏唱。钟建红在浙江余姚的《春季》,面对眼前大片长势茂盛的麦子,诗的灵感如泉喷涌,挥笔而成《麦田》一诗。我在祖国的大地上与新诗人结伴同行,朝着诗歌的前方走,放眼大江南北,极目祖国锦绣河山,灵感油然而生,写就《中国,您好》(组诗)。走着走着,我仰望长空,一群大雁飞过头顶,有感而发,《雁阵飞过长空》便由此诞生;我继续朝着诗歌的前方走,只见诗路两旁满树繁花,燕语莺啼,我似如置身《在春的氛围中》。花丛绿树之中,沿途风光旖旎,这莫不是《我的梦》吧?诗路上居然有如此美妙的胜景?脑中诗思顿生,《春天的诗梦》由此而生。此时,我走在诗歌的路上,却依然《怀念乡间》那段童年的纯真时光,又仿佛走《在时间的轨道上》,我想,这种感觉也许《与季节有关》吧!

新诗人朝着诗歌的前方走,他们充满着青春的活力,高举着诗歌的火炬,以诗意的青春歌喉,在现代新诗的意象中放歌。

梁鹏象是《传说中的江湖》,他在从《从春到秋的路上》都在《放飞》自己的《梦》想,寻找诗意的《幸福》。在《冬至》之后,他手握《锄头》挖起一块《泥土》沉思,联想起庄稼和农夫,诗的灵感来了,挥笔写成了《锄禾》组诗,告诫我们在现在每天有鱼有肉的小康生活的日子里,不要忘记粒粒皆辛苦,仍要珍惜粮食。陈亮在《桃花开了》的季节回到湖南岳阳曾经《贫瘠的家园》,只见那台《老磨》依然呆呆地停在那里,令他心动不已的是《庭院桂花》飘香,他乘兴来到《土砖做的音乐室》里,想听听那首刚写好的请音乐家谱了曲的

1.

《月圆之夜》录音碟,一阵寒意袭来,他想起了酒,可是,《今夜我到那里去饮酒》呢?他无奈地发出了诗人的喟叹。他决心要让旧日的家园更新面貌,于是激情奔涌,挥笔写成《我以我心燃起光芒》,写完他仿佛看见在他的前方闪烁着一片诗歌的灵光。李威在成都市的广场草坪上朝着诗歌的前方漫步,他做了一次深呼吸之后,暮色已沉,回到家里,《灯亮》了,他伏在桌子上悄悄地走进了诗歌的《梦境》中,他《梦》见了《疯子》和《始皇帝》《黑孩子》,在梦中,他看见了《布满星星的穹窿越来越低》,于是他又顺着《梦痕》走,在诗意的芬围中他《拍击》出《清晨和黄昏之间》《雨季》等一首首新的诗篇。雨晓荷离开家乡四川资阳时写成《乡村即景》(组诗),他辞别乡间的《牵牛花》《狗尾草》《灯笼草》《铁丝草》,来到深圳,父老乡亲的《背影》依然在他眼前萦回,但他此时却充满了《春天的心情》,充满了对诗歌的一往情深。他《在深圳写诗》,向读者《说说心里话》,期盼着更多的读者和他一样,向着诗歌的前方走去。野麦子飘在广东江门工作,依然未忘家乡的《农事》,想起离家时《出发,走在山路上》的情景仍历历在目,但这些都已成了他心中《深秋的记忆》,眼前,他所面对的是涌动着经济建设热浪的南国侨乡,这使他情不自禁地要与诗歌结伴同行。来自四川岳池的杨东,在《夜幕低垂》之时,偶因《一根手指的疼痛》突发灵感,于是《虚构》了一次《象风一样》的《一次旅行》,富有诗意的旅行令他久久不能忘怀。重庆小曹(雷茂盛)在《结婚十周年纪念》的日子里,情意萌动,感情汹涌,联想起《红楼梦》的故事,诗心勃发,便一气写成了《红楼暮雨》——读《红楼梦》、《牛郎和织女》——读观秦《鹊桥仙》、《风与叶子的邂逅》——读陆游《钗头凤》和《流逝的相思》——读《诗经.关睢》等诗。聂时珍在湖北蕲春寻索《珠江源》之中,见《三峡的特殊移民----屈原铜象》从海拔90米的屈原沅故居攀登到170米高的向家坪,无法沉默,诗情激动,写成了《人与自然》《午夜流星》《月伴小溪》等诗篇。广西高作苦有感于《声名显赫的人相继离去》,百感交集,但他却处之泰然,心情平静,“大人物的显赫与失落/均与我无关,我象太阳一样/天天准时升起,又准时落下”,不过倒是他的“伟大的儿子”拉拉时而喝粥,跌跤,磕碰,号淘大哭,使他心烦,因而他写了《拉拉的烦恼生活》作为送给儿子的留念。锦清年纪轻轻,却在做着《死生规划》,他是精心规划这死亡的蓝图和生存的脚手架的(这“规划”却暗示了作者的高远志向和理想);《死生规划》把诗行排列成台形,使这首诗行形成了会意图案美,以暗示作者将象历史长河中著名人物的死亡生存一样,其深刻的意义将恒久地影响着尘世之人;他在《黑夜的星期天》《我渴望写一首诗》《我的希望》等诗中,也刻意把诗行排列成一些抽象的图案,以显示诗的主题意义的外在结构美。米良在诗路上探索五年多,经历最深的是在南昌一家杂志社从事编辑工作,新作《南昌的叙事》《昌北在北》该是这种背景下诞生的作品。刘宗勇来自贵州,因生活需要而到浙江温州工作,他当过印刷搬运工,广告学徒,业务员,鞋厂普工,生活的历程使他深刻体会了《一块钱的魅力》,他在《写给女儿的信》中谆谆告诉女儿:“这个夏天/到处是流浪人的影子/你的父亲/便是这群人中淌着坎坷的河”,仿佛要让两岁的女儿记住他所经历生活的艰辛。为了诗歌他仍在不断地与各地诗友联系交流,经常给《朋友的信》。关山逸翁(马锡忠)在四川金川的家门前有一棵《老榆树》,成为他沉思敬慕的诗歌意象,由此引发了他的诗兴,他走在诗歌的前方不断地寻找诗意物象,他穿过《山村的公路》,看到眼前《新翻的土地》,产生灵感,写成一首又一首带着乡土味的新诗。石芳霞走在安徽的诗路上,《守望》着那个充满诗意的黄昏,面对《窗外一片绿叶》,《忆》起儿时的欢乐和梦幻,诗思泉涌,一口气写成了《愿与烛影同醉》《天,阴沉着脸》《我沐浴了一场雨》《初秋夜晚好沉闷》等诗。赵绪红漫步在重庆黔江的诗意中,为了宁静《烦燥不安》的心境,便和孩子们一起《玩纸飞机》,《到野外去野炊》,心情终于获得了平静松驰,于是他作了一首《自画象》,在诗中他坦率地表白了“我有一颗不老的童心”,写诗使他越来越年轻了。黄桂黔居住在贵州铜仁市,每当《秋天落叶时节》,他都会诗情涌起,想起家乡广西都安那株《老树的故事》,这又勾起他对故乡的怀念,《望故乡》一再抒发了他对家乡“不能忘记的浓浓乡情”,而《山村印象》更流露出他眷念故乡的情思。蔡曜阳在香港诗歌的路上走,走到港湾码头,“昂望钟楼/俯视维港海湾/思绪逐浪高”,便诗情顿生,写出了《尖沙咀钟楼》一诗;他继续朝着诗歌的前方走,走到美国波士顿大学的校园里,夜晚,他“面对叠叠如山的书籍”,深感“一寸光阴一寸金”,诗的灵感喷发,《时光曲》一诗由此诞生。夜色渐深,他离开书桌,“伫立校园宿舍窗口/仰望深邃的长空”,天上星光闪烁,他忽感那星光“恰似母亲策励的眸光”,于是回到桌前,挥笔写了新诗《星夜》。

新诗人就是这样在诗歌的路上前行,在现实的生活中挖掘题材,有感而发,触景生情,因事而诗,因物而抒。他们朝着诗歌的前方走,他们在朝诗歌行进的旅程中所创作的诗歌都是贴近生活反映生活的具有现实意义的力作。
    诗歌是燃烧的火焰,火焰照亮了光明,诗的光明就从诗的燃烧开始,站在诗歌的大地上,我看见了这群新诗人创作诗歌的光明,我看见了“油菜花盛开的春天”(雨晓荷《影子》),乡间各种花草的芬芳,“收获季节/果实象浓缩了的太阳”(高京长《收获》);我看见了“通往北方的路上到处铺满了碎银”(严雅楠《雪》),过往的行人“一路走得舒坦/灿烂与美丽”(卢伟光《假杨梅花》);我看见了“伤痛的心灵化作一股和暖的阳光”(王志芳《静音》),“落在我头上的那些梦的碎霄/慢慢升腾,慢慢发光”(李威《在重新开始之前》;我看见了“珠流南国沃水千里//财富日益增长/前景一片光明”(聂时珍《珠江源》);我看见了“山村在变,山村的人也在变/一种新的观念改变了一种古老的思想/一种新的山村模式改变了古老的山村 ”(黄桂黔《山村印象》),“每一个夜晚都熠熠发光”(钟国昌《念远在广州的小妹》)。我看见了新诗人作品清新柔和的诗意美和向四方照射的诗意光芒。

2.

新诗人朝着诗歌的前方走,他们以新的姿态在继承传统诗的基础上,对传统旧体诗词大胆革新,冲破传统格律诗有关韵律等等的束缚,给传统诗注入新的思想和新的意韵,这就是当前诗坛中广为诗人们所倡导的“中华新韵”诗,这种诗在当前诗坛上有广泛的流通量,它一方面在字数和句数上保留与传统诗词相一致的特点,而在每句子的平仄韵方面则不受传统诗(旧体诗格律诗)规定平仄韵及讲究对偶、粘连的限制,只注重在句子未字保持隔句押韵的特点,具有比传统诗词更优异的又适合当前社会现实快速运转之需要的特点。优秀的传统旧体诗固然需要继承,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那种老是停留在传统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的陈规旧框的旧文本主义的老屋里创作的旧模式,实在不适合今天时代快节奏生活的需要。我主张对旧体诗词要继续革新,怎样革新,这需要广大诗人共同不断探索,但收进这卷诗集中的带有革新意识的“中华新韵”诗和少量格律诗的作者,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代新诗人的新思想和新理念。这些作者是吉林姚文仁,广西覃依健,广州王明阳,贵州张友福,新疆李戈,广东黄锡清、徐敬华,河北金永飞,四川王治雄,湖北张斌、董儒,广西梁东球、陆慧文等,他们所创作的无论是“中华新韵诗”或是“格律诗”作品,不论是写景状物,感悟情怀,议论抒情,皆恰到好处,相得益彰,他们的诗皆带着时代的脉搏的眺动,流动着新生活的血液,寄寓着新诗人思想的情怀,在这卷《新诗人诗选》中皆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我作为一位诗友,以对诗的祟敬和随新诗人结伴同行的旅程中所涌现的诗意沧桑,深刻感受到他(她)们对诗的执着追求的一往情深的坚定信念,我无时不刻被感动着。我作为编者,时时被新诗人诗意的心灵和诗化了的生活岁月同化着,我对他(她)们表示深深的敬意。我以一个诗人对繁荣诗歌文化的义务和责任,以受诗歌女神的嘱吒把他(她)们的作品编辑成书出版,尽管他们中的某一作品中还有某些不足,但以作为扎根于人民之中生活于大众之中的新诗人多年年创作的力作汇编成一部诗集出版,无论从质从量从影响力来说,都已足够了。而更值得我们应予重视的和我想向广大读者说明的是,《新诗人诗选》的作者决不是校园性的也不是团体性的更不是地方性的,而是全国性的和社会性的,他们分布在全国各个省市地区县和港澳,又是各地诗歌创作的出色的高手,同时他们每位作者都联系着一群诗友一群读者,他们的诗化的生活和诗歌创作的活动决不是单一孤立的,而是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生活社会深层之中,作者与创作的对象与读者紧紧地连成一体,他们生活在祖国各地生活在火热的现实之中,他们的诗作是与我们人民的血脉息息相关的,具有现实生活的价值和意义,这就具有了代表性和典型性,具有了人民性和大众性,具有了时代感和主流性,具有了值得我们广大读者和诗歌爱好者学习和借鉴的必要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可以有足够的理由说,《新诗人诗选》是人民的,是大众的,是当代的,是主流的。诗歌是文艺作品,是要写给人看的,诗人心中必须要有大众的位置,诗人作诗要考虑到让人民大众让读者看得懂,让人民大众读者能接受能理解,这个观点是作为当今每一个从事诗歌创作的作者必备的最基本的思想观点,在这一基础上,我们所选编的当然是新诗人中的那些优秀的诗作。在当今的中国诗坛中,却有为数极少的年轻作者,写出的作品故弄玄虚,莫测高深,晦涩难懂,让人读不懂摸不着看不清,具有高中语文水平的读者甚至是中学语文教师都无法理解,却自以为水平高,沾沾自喜,认为读者水平低。其实说穿了,这样的作品充其量只能是自欺欺人,是梦呓,是废语,那有什么意义呢,那只让他自己看好了,那还不如干脆把诗锁进抽屉里,还谈什么发表出版呢,还谈什么样社会意义呢,这样的诗作我们是不提倡的,无论是文坛或是诗坛,都不应提倡。可喜的是,选进这卷诗集中的新诗人作品,是经过各位编辑推荐和认真筛选过的优秀作品,他们的诗作正是深刻地反映了现实生活的大众之声生活之声社会之声现实之声,是发呼心灵真切的感受和认识,是紧紧地与社会现实和时代生活密切相关的真情之声,这也正是《新诗人诗选》遍受广大读者欢迎令诗坛注目的原因。

新诗人朝着诗歌的前方走,他们执着的信念一往无前的决心,他们自信而勇毅的精神,他们毫不犹豫而始终如一的姿势,他们乐观而努力向前攀登的身影,他们高举新诗人的大旗迎风招展在诗歌路上的坚定步伐,令我深深被感动了!我不由自主地向他们致敬!向他们的真情致敬!向他们的脚步和姿态致敬!向他们的梦想和声音致敬!向他们的价值和精神致敬!向支持他们的家庭父老妻子致敬!向携着他(她)们的手不断引领前行的诗歌女神致敬,向他们的高尚的心灵和向前迈进的身影致敬!

我站在春季的诗歌的风景线上,目视着新诗人走进《新诗人诗选》第四卷的诗意形象,我看见他们的群体与《新诗人诗选》第四卷的空间慢慢汇成一片诗的海洋!

(注:本文是柯博元给《新诗人诗选》第四卷所写的序言)

 

柯博元/2008年1月1日初稿,2月18日改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