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刚强老师指导的博士(03、04、05、06级)(2006~2009毕业):姜倩、陶友兰、朱湘军、刘敬国、王雪明、滕梅、刘向军、王莉娜、夏天、项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9 08:42:02
何刚强老师指导的博士(03、04、05、06级)(2006~2009毕业):姜倩、陶友兰、朱湘军、刘敬国、王雪明、滕梅、刘向军、王莉娜、夏天、项东 幻想与现实:二十世纪科幻小说在中国的译介
【作者】姜倩 【导师】何刚强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复旦大学 【发表年期】2007年02期
【作者基本信息】复旦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006年,博士
【关键词】 科幻小说; 20世纪; 译介; 影响 幻想与现实:二十世纪科幻小说在中国的译介
【作者】姜倩 【导师】何刚强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复旦大学 【发表年期】2007年02期
【作者基本信息】复旦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006年,博士
【关键词】 科幻小说; 20世纪; 译介; 影响 试论中国翻译教材建设之理论重构
【作者】陶友兰 【导师】何刚强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复旦大学 【发表年期】2007年02期
【作者基本信息】复旦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006年,博士
【关键词】 翻译教材; 翻译理论; 理论研究; 教材编写者; 学习者
从客体到主体
【作者】朱湘军 【导师】何刚强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复旦大学 【发表年期】2007年02期
【作者基本信息】复旦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006年,博士
【关键词】 翻译研究; 哲学; 主体; 客体
系统中的风格:《小品般若经》六种汉译本翻译风格的流变及成因研究【作者】刘敬国  【导师】 何刚强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复旦大学
【作者基本信息】复旦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007年,  博士  
【关键词】佛经翻译  小品般若经  翻译风格  《小品般若经》  文学翻译
 1919年以来的中国翻译政策问题初探
【作者】滕梅 【导师】何刚强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复旦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5期
【作者基本信息】复旦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008年,博士
【关键词】 翻译政策; 翻译研究; 翻译活动; 翻译过程 信任、缺省与偶在
【作者】刘向军 【导师】何刚强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复旦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08期
【作者基本信息】复旦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008年,博士
【关键词】 翻译制度; 翻译系统; 信任; 缺省; 偶在; 误译; 母译外
 “阐释运作”延展理论框架下的老舍小说英译研究
【作者】夏天 【导师】何刚强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复旦大学
【作者基本信息】复旦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009年,博士
【关键词】 阐释运作; 老舍长篇小说; 英译; 历史研究
工商管理教材汉译策略研究
【作者】项东 【导师】何刚强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复旦大学
【作者基本信息】复旦大学,翻译理论与实践,2009年,博士
【关键词】 教材翻译; MBA教材翻译; 翻译批评; 翻译质量; 译误; 翻译培训 翻译的折衷主义及伦理视角
【作者】王莉娜 【导师】何刚强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复旦大学
【作者基本信息】复旦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009年,博士
【关键词】 折衷主义;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翻译关联法; 五项中间真理; 翻译伦理  英文题名】 Checking, Integration and Resistance 【副题名】 学衡派翻译研究
A Study of Translations by the Xueheng School 【作者】 王雪明; 【导师】 何刚强; 【学位授予单位】 复旦大学; 【学科专业名称】 英语语言文学 【学位年度】 2008 【论文级别】 博士 【网络出版投稿人】 复旦大学 【网络出版投稿时间】 2009-01-12 【关键词】 学衡派; 新文化运动; 多元系统论; 归化; 异化;     本文关键词:外系统,翻译风格,小品般若,汉译本,流变,翻译学,翻译活动,传统译论,佛经翻译,中国特色,重新阐释,语境因素,译学建设,学科地位,形成机制,形成过程,文化,文本风格,历史,理论命题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国内有了建立翻译学的呼声,虽然有过一些争论,到现在应该说已经形成了共识,翻译学的学科地位正越来越得到普遍的认可。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针对要建立什么样的翻译学,学者们的意见却远没有统一。争论的主要问题在于是否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译学”,支持者和反对者都列举了诸多理由,但似乎都还没有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结论。双方论争的焦点之一就是如何看待我国的传统译论。笔者在此不想一一列举双方的论点,也无意加入这场争论,而是想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对中国历史上的翻译活动的观点和结论是否已经是客观的和全面的?我们对我国传统译论的梳理、反思和研究工作是否已经到位?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就说明论争的基础本身就不牢固,则结论自然就难以让人信服了。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笔者选择了佛经翻译这一领域,试图以比较全面的角度,凭借第一手资料,重新审视佛经翻译这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翻译活动,借以探寻翻译活动自身具有的规律和文化意义,以对当今的译学建设提供借鉴。对佛经译家的有关译论,一方面以现代视角对其理论命题加以重新阐释,另一方面深刻挖掘这些译论对今天的翻译研究所具有的启示意义。 本文对《小品般若经》六种汉语译本的分析表明,翻译的语境因素在译本风格的形成过程中同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翻译风格形成机制的外系统,它们同内系统共同作用,决定了翻译风格的形成。由于内系统和外系统诸因素的作用,使得目标语文本的风格不可能是源语文本风格的简单复制,也不是译家个人风格的简单体现,它的形成是一个系统的动态过程,有着复杂的文化意义,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考察和分析。
 
英文题名】 Checking, Integration and Resistance 【副题名】 学衡派翻译研究
A Study of Translations by the Xueheng School 【作者】 王雪明; 【导师】 何刚强; 【学位授予单位】 复旦大学; 【学科专业名称】 英语语言文学 【学位年度】 2008 【论文级别】 博士 【网络出版投稿人】 复旦大学 【网络出版投稿时间】 2009-01-12 【关键词】 学衡派; 新文化运动; 多元系统论; 归化; 异化;